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草木染技艺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艺术瑰宝。早在我国五帝及五帝以前就出现了,清代中期达到鼎盛,而从清代晚期开始逐步衰退。草木染技艺以其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民间文化风情,历经了各种艺术种类残酷的淘汰和选择,发展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文首先對草木染技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从色彩、纹样和材质三个方面分析了草木染技艺在服饰中的创新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草木染技艺;服饰;创新应用
引言
传统草木染技艺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力与艺术的结晶,亦是中国传统民间染色工艺之精髓。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变化、市场的兴盛,革新了传统的工艺艺术,也对草木染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需要我们对传统草木染技艺进行深层次挖掘,使其在符合大众审美的基础上,以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形式进入公众视野。
1、草木染技艺的发展
1.1草木染技艺的启蒙
中国作为“丝”的发明者,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纤维的存在。因此,纤维染色的出现也很早。传统染色工艺的起源与纺织品的出现大概处于同一个时期。单从染色工艺方面来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洞穴文化时期。在人们热衷图腾的时期,人类采用各种植物的汁液在身体以及其他物品上染出各种色彩、图案。人们在对色彩的追求中孕育了草木染工艺。
1.2传统草木染技艺的成长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和遗迹发掘中,可以看出,早在公元前20世纪,我国先民就已经进行了培植染色植物,并且在此时已能够采用蓝草染色,并应用于制做衣物以及配饰。秦汉时期出现的纺染技术,标志着纯粹的草木染技艺的形成。与此同时期,西南地区的一些民族最早发明并使用了以蜡做为防染剂方法,即是先用蜡在纺织物上作出各种精美的图画,随后将纺织物浸入染料中进行染色,最后一步则是将纺织物上的蜡处理掉即可。到了汉代,蜡染已经开始具有观赏性。随着染色植物种植量的增大,后期制作染料工艺越发完善。
1.3传统草木染技艺的兴盛
草木染工艺随着时间推移,在历朝历代都有所发展。随着我国历史进入隋唐时期后,我国草木染工艺各个方面都全面发展,并且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纺织业在唐朝的时候也呈现出一片繁荣之象,尤以扬州和益州的锦缎,以及宋州的绢丝最为出名。当时的草木染色在纺织业的生产中广泛采用,可谓是登峰造极。到了宋代,对草木染工艺又有了改进和发展,比如改进粉浆镂空版防染染花法的调浆技术,精琢镂空版,就成为了“药斑布”,其特点是:青白成文,并且最后发展为流行的民间蓝印花布。
2、草木染技艺在服饰中的创新应用
2.1草木染技艺在服饰色彩方面的创新应用
传统草木染的色彩多以质朴,朴实的表达方式呈现,具有其独特的自然魅力,而现代草木染技艺不仅仅局限在布上染出颜色,更因为工艺的进步,可在布上呈现多种颜色,增加层次感。天然草木所具有的自然颜色,带给人一种素雅柔和、含蓄内敛的情绪感,在设计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
现代草木染服饰设计中,作品色彩从浅至深的展现,衣领处均有深色装饰型展现,从整体效果表达上更加协调、一致,在选择大众偏爱黑色系列服饰中,又增添浅色过度,保证草木染传统工艺优势的同时,结合现代时尚潮流,完美展现草木染在现代服饰中色彩的应用。
现代服饰中对渐变色运用愈加广泛,它的变幻、融入、交叠,令单一的颜色有了层次感,这种朦胧的意境,也增添了几分梦幻的感觉。对于不喜欢服装色彩过多的人来说,渐变色是很好的选择,一种基本色的深浅变换,造就的层次和谐又有变化。渐变色彩富有艺术气息,运用到各种服饰单品上都呈现时尚魅力。柔和晕染开来的色彩,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呈现多彩视觉感。对比色的结合展现出当代人们对于传统草木染艺术的最新理解。墨色、暗红色、紫黑色通过吊染而呈现的对比色效果,深紫色向蓝墨色过渡晕染,衣服材质柔软,与晕染的颜色浑然相成。紫色向蓝墨色过渡时加入一些暗红色,尽显低调、内涵,呈现了一种朦胧美。
2.2草木染技艺在服饰纹样方面的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草木染技艺最具有代表性的为蓝印花布,它是中国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传统纹样多是从自然界找寻灵感,普遍以对称形式表现,这种对称式纹样趋于简洁。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草木染工艺,纹样的设计发展趋势越发的随性,自然,不再局限于表达寓意,更多注重的是与服装款式、颜色、面料的相融合。
现代服饰设计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纹样装饰,而是借用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纹样设计,加以创造、改变,将传统纹样图案融入进具有时尚感的现代服饰作品中,使消费者在不断的了解和感悟中,体会作品的意境,从而得到全新的感受。现代草木染纹样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更是与时尚的融合。尊重了草木染传统工艺的艺术表现,提高了现代草木染服饰的整体美观度,使追求舒适、健康的人们更加趋势若鹜。
2.3草木染技艺在服饰材质方面的创新应用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物欲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回归本土。草木染技艺在艺术创作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人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对物的结构、材料、造型等因素进行恰当的合理设计。传统草木染因为染色工艺不够先进,固色能力不强,所以多选用纯天然的、易上色的丝绸、棉麻以及毛线。现代草木染涉及的面料材质广泛,如莫代尔,质感飘逸,染料会根据材质的肌理形成自然流畅的色彩;真丝、混纺材质比较柔软、呈现了一种自然、素雅的美;草木染的丹宁(牛仔)面料在现代的应用尽显时尚魅力,蓝色的运用,跟丹宁(牛仔)面料的本色相融,材料环保,健康。
现代草木染服饰作品中更为创新的一种表达手法是将多种原生态材料结合设计。要让草木染这样传统的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生,最好的传承应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通过材质再创造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以新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吸引更多人喜欢上草木染艺术。例如,植物染皮革,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新科博士伊卓莎(Carmen Hijosa),发明了一种质感、纹理、耐用度都比不真的皮革逊色的“植物皮革”。皮革制品一直是各国动物保护人士和素食者厌恶的产业,其获取过程不仅残忍,且制造与染色过程还会添加诸多化学药剂、有机溶剂与漆料,不但毒害人体,产生的高浓度废水、有机污染物,都难以被微生物分解。植物皮革不仅不用牺牲动物的生命,还符合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其废弃物完全可生物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草木染技艺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草木染技艺通过与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取得了巨大进步,步入了当代艺术殿堂。现如今,草木染技艺因其独特的环保优势与当代视觉审美地域差异文化风格,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贯彻落实国产服装“以产顶进”战略、获得独特而有力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方向标,为我国服装纺织产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静.草木染艺术的发展及在服饰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刘亚.植物染在服饰设计中的研究应用[D].清华大学,2015.
[3]刘芳.传统草木染工艺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60.
[4]郭丽薇.浅析当代服装设计中的草木染文化[J].大众文艺,2017(13):109.
关键词:草木染技艺;服饰;创新应用
引言
传统草木染技艺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力与艺术的结晶,亦是中国传统民间染色工艺之精髓。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变化、市场的兴盛,革新了传统的工艺艺术,也对草木染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需要我们对传统草木染技艺进行深层次挖掘,使其在符合大众审美的基础上,以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形式进入公众视野。
1、草木染技艺的发展
1.1草木染技艺的启蒙
中国作为“丝”的发明者,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纤维的存在。因此,纤维染色的出现也很早。传统染色工艺的起源与纺织品的出现大概处于同一个时期。单从染色工艺方面来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洞穴文化时期。在人们热衷图腾的时期,人类采用各种植物的汁液在身体以及其他物品上染出各种色彩、图案。人们在对色彩的追求中孕育了草木染工艺。
1.2传统草木染技艺的成长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和遗迹发掘中,可以看出,早在公元前20世纪,我国先民就已经进行了培植染色植物,并且在此时已能够采用蓝草染色,并应用于制做衣物以及配饰。秦汉时期出现的纺染技术,标志着纯粹的草木染技艺的形成。与此同时期,西南地区的一些民族最早发明并使用了以蜡做为防染剂方法,即是先用蜡在纺织物上作出各种精美的图画,随后将纺织物浸入染料中进行染色,最后一步则是将纺织物上的蜡处理掉即可。到了汉代,蜡染已经开始具有观赏性。随着染色植物种植量的增大,后期制作染料工艺越发完善。
1.3传统草木染技艺的兴盛
草木染工艺随着时间推移,在历朝历代都有所发展。随着我国历史进入隋唐时期后,我国草木染工艺各个方面都全面发展,并且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纺织业在唐朝的时候也呈现出一片繁荣之象,尤以扬州和益州的锦缎,以及宋州的绢丝最为出名。当时的草木染色在纺织业的生产中广泛采用,可谓是登峰造极。到了宋代,对草木染工艺又有了改进和发展,比如改进粉浆镂空版防染染花法的调浆技术,精琢镂空版,就成为了“药斑布”,其特点是:青白成文,并且最后发展为流行的民间蓝印花布。
2、草木染技艺在服饰中的创新应用
2.1草木染技艺在服饰色彩方面的创新应用
传统草木染的色彩多以质朴,朴实的表达方式呈现,具有其独特的自然魅力,而现代草木染技艺不仅仅局限在布上染出颜色,更因为工艺的进步,可在布上呈现多种颜色,增加层次感。天然草木所具有的自然颜色,带给人一种素雅柔和、含蓄内敛的情绪感,在设计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
现代草木染服饰设计中,作品色彩从浅至深的展现,衣领处均有深色装饰型展现,从整体效果表达上更加协调、一致,在选择大众偏爱黑色系列服饰中,又增添浅色过度,保证草木染传统工艺优势的同时,结合现代时尚潮流,完美展现草木染在现代服饰中色彩的应用。
现代服饰中对渐变色运用愈加广泛,它的变幻、融入、交叠,令单一的颜色有了层次感,这种朦胧的意境,也增添了几分梦幻的感觉。对于不喜欢服装色彩过多的人来说,渐变色是很好的选择,一种基本色的深浅变换,造就的层次和谐又有变化。渐变色彩富有艺术气息,运用到各种服饰单品上都呈现时尚魅力。柔和晕染开来的色彩,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呈现多彩视觉感。对比色的结合展现出当代人们对于传统草木染艺术的最新理解。墨色、暗红色、紫黑色通过吊染而呈现的对比色效果,深紫色向蓝墨色过渡晕染,衣服材质柔软,与晕染的颜色浑然相成。紫色向蓝墨色过渡时加入一些暗红色,尽显低调、内涵,呈现了一种朦胧美。
2.2草木染技艺在服饰纹样方面的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草木染技艺最具有代表性的为蓝印花布,它是中国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传统纹样多是从自然界找寻灵感,普遍以对称形式表现,这种对称式纹样趋于简洁。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草木染工艺,纹样的设计发展趋势越发的随性,自然,不再局限于表达寓意,更多注重的是与服装款式、颜色、面料的相融合。
现代服饰设计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纹样装饰,而是借用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纹样设计,加以创造、改变,将传统纹样图案融入进具有时尚感的现代服饰作品中,使消费者在不断的了解和感悟中,体会作品的意境,从而得到全新的感受。现代草木染纹样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更是与时尚的融合。尊重了草木染传统工艺的艺术表现,提高了现代草木染服饰的整体美观度,使追求舒适、健康的人们更加趋势若鹜。
2.3草木染技艺在服饰材质方面的创新应用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物欲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回归本土。草木染技艺在艺术创作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人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对物的结构、材料、造型等因素进行恰当的合理设计。传统草木染因为染色工艺不够先进,固色能力不强,所以多选用纯天然的、易上色的丝绸、棉麻以及毛线。现代草木染涉及的面料材质广泛,如莫代尔,质感飘逸,染料会根据材质的肌理形成自然流畅的色彩;真丝、混纺材质比较柔软、呈现了一种自然、素雅的美;草木染的丹宁(牛仔)面料在现代的应用尽显时尚魅力,蓝色的运用,跟丹宁(牛仔)面料的本色相融,材料环保,健康。
现代草木染服饰作品中更为创新的一种表达手法是将多种原生态材料结合设计。要让草木染这样传统的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生,最好的传承应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通过材质再创造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以新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吸引更多人喜欢上草木染艺术。例如,植物染皮革,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新科博士伊卓莎(Carmen Hijosa),发明了一种质感、纹理、耐用度都比不真的皮革逊色的“植物皮革”。皮革制品一直是各国动物保护人士和素食者厌恶的产业,其获取过程不仅残忍,且制造与染色过程还会添加诸多化学药剂、有机溶剂与漆料,不但毒害人体,产生的高浓度废水、有机污染物,都难以被微生物分解。植物皮革不仅不用牺牲动物的生命,还符合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其废弃物完全可生物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草木染技艺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草木染技艺通过与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取得了巨大进步,步入了当代艺术殿堂。现如今,草木染技艺因其独特的环保优势与当代视觉审美地域差异文化风格,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贯彻落实国产服装“以产顶进”战略、获得独特而有力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方向标,为我国服装纺织产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静.草木染艺术的发展及在服饰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刘亚.植物染在服饰设计中的研究应用[D].清华大学,2015.
[3]刘芳.传统草木染工艺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60.
[4]郭丽薇.浅析当代服装设计中的草木染文化[J].大众文艺,2017(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