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清县地处太湖流域东苕溪水系中下游,全县总面积935.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8.4%,平原面积占51%,水域总面积占10.6%。全县多年平均降雨1403.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6.5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530立方米/人,低于全省平均人均水资源量2414立方米/人。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量也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部分山丘区,多雨季节洪涝成灾,少雨季节干旱缺水,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东部平原水质较差。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德清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一、水资源总量与现状
德清县多年平均降雨1403.3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120.6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897.9mm(1978年),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2.36倍。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一般山丘区大于平原,其中西部山区1600毫米左右,东部平原1200毫米左右。水资源量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6.50亿立方米(1956-2000年系列),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20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量多年平均1530立方米/人,低于全省平均人均水资源量2414立方米/人。可见,德清县境内自身水资源并不富裕,但由于水系河网发达,中、西部有上游东苕溪来水,东部有运河水系来水,旱季又有太湖水补充,过境水量非常充沛,多年平均过境水量超过10亿立方米。因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过大面积缺水危机。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东部平原水质较差。根据近几年的水质监测,东部河网水质普遍是Ⅳ类水,部分地区是类Ⅴ类水,小部分河段甚至劣Ⅴ类水;东苕溪、导流港水质由于常年船行不断,河水浑浊,基本在Ⅲ类水;西部工农业污染较少,水质条件相对优越,溪道、水库山塘的水质基本达到Ⅱ类水标准。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德清县的水资源利用主要是三大块: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建筑业、服务业)、其他还有环境用水(河湖补偿、绿化、清洁)。
除部分企业直接从河道取水外,极大部分的用水由供水工程提供。目前德清县供水基础设施的总供水能力为4.76亿m3/年,其中:地表水供水基础设施共有751座,现状总供水能力为4.76亿m3/年;地下水供水基础设施有6座,现状供水能力为20万m3/年。(供水基础设施: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自来水供水工程9座)。
2007年全县总用水量3.1781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695亿m3,林木渔畜用水量0.2363亿m3,工业用水0.925亿m3,生活用水0.1737亿m3,城镇公共用水量0.0971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0.051亿m3。
从用水量可以看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3.3%,是用水大户,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9.1%,占据第二,林木渔畜用水量占7.4%,排在第三,居民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5%,列第四。
2007年,全县城乡人均用水40.8 m3,低于全市的42.4 m3和全省的45.2 m3,农业亩均用水量515 m3,高于全市的468.7 m3和全省的398.7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9.4 m3,低于全市的103.9 m3,高于全省的71 m3,自产水利用率为64.3%,高于全市的54.7%和全省的23.6%。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德清县的水资源利用率比较高。分析2000年以来逐年的用水量,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林木漁畜用水量和城镇公共用水量呈增加趋势,农业用水量逐步减少,这与德清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三、现状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德清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业用水需求量大,利用率低。目前德清农业灌溉方式还不先进,仍以漫灌为主,全县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1公斤左右,远低于2公斤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
(2)节水意识差,水资源浪费多。广大群众节水意识淡薄是德清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目前德清居民人均日用水量为120升左右,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引导城乡居民合理用水,任务仍然艰巨。
(3)水源污染严重。一是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仍然严重,水质型缺水形势严峻。德清东部平原河流纵横,四通八达,向来是洪水走廊,过境客水非常丰富,但同时也带来了部分的污染物质,加上本地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污染,水体污染仍然严重。虽然政府在控制污染、改善水质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治理的速度总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水质型缺水已经不仅仅是邻近的嘉兴地区,而是包括德清的整个杭嘉湖平原乃至太湖流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石矿企业只开采,少治理,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致使河道淤积严重,特别是导流港沿线水洗石矿企业,大量泥沙排入导流港,致使导流港淤积严重,在船舶行驶扰动下,水体常年浑浊。三是农林渔畜业污染日趋严重,未有效的治理办法。
(4)西部水库优质水资源开发不足。一是德清县西部拥有众多山塘水库,水质优越,特别是对河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标准,是理想的优质水源。目前对河口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移民工程正在开展,水库总库容达到1.47亿立方米,其最大日供水能力也将达到23万吨/天,而目前水库已开发的日供水量仅6万吨/天左右,利用率仅17.4%,水库的供水能力没有完全发挥,这一德清得天独厚的资源尚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二是西部山区农村居民的供水保障率不高,除莫干、筏头集镇外,大部分村民的生活用水以自流水为主,各自分散采集,既缺少必要的卫生消毒措施,由浪费严重,降水丰沛时不仅用不完,还白白流失,遇到枯水时,用水就不能有效保障。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支撑。优化配置水资源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任务。
统计分析1997-2007年11年资料,德清县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50亿m3,全县平均用水量为3.05亿立方米,除2003年自产水量(3.06亿m3)小于用水量(3.12亿m3)外,其余年份资源量大于用水量。但是由于水资源随降雨动态变化,丰枯年差异很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德清大型的多年调蓄的储水工程较少,因此德清的水资源保障率不高,枯水年可能会出现缺水危机,必须采取有效保护和节约用水措施。
1、节约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约占全县用水总量的60.8%以上,农业节水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农业节约用水,能提高水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近年来,德清县在东部已经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农田、衬砌渠道、优化渠系布置,完善渠系配套等措施,在西部部分土地退耕还林,以节约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效率正在提高,但是还不很完善,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广更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2、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建设节水型城市
(1)生活用水定额。根据2003年出台的《浙江省用水定额办法(试行)》的规定,浙江城乡居民今后每人每日用水定额为80升至140升,而德清目前的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已达到120升左右,已接近用水定额的上限,必须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同时实行严格的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以此促进广大群众节水意识的形成。
(2)工业用水定额。 德清城市和工业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工业用水量已占总量的29.1%,今后还会增长。目前工业用水由于管理不善,水价格不合理,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高,仅有20%—30%的水重复利用,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因此,必须加强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监督,进行技术改造和改进工艺流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重新核定工业用水定额,特别是对于那些用水量大、污染相对严重的以及在总工业产值中比重较大的行业,都应是定额重点实施的对象。
3、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
目前德清县建有自来水厂9座,供水人口32万人左右,其中由县水务公司供水的行政村有82个,受益人口25万人。除筏头乡、莫干山镇外,全县尚余63个行政村未由县水务公司供水。由于目前河网水质普遍在Ⅲ类水,且在枯水期水质还要差,水质保障度不高,而对河口水库水质常年基本在Ⅱ类水以上,水质有保障,把西部对河口水库的优质源水输送到中、东部,供中东部城乡居民使用,就必须加快实乡供水一体化进程。随着乾元10万吨水厂工程和东部环网供水管道工程的推进,计划在2010年底前完成剩余村通水任务。对供水系统不能延伸到的行政村,鼓励共同建设集中连片供水系统,统筹安排,节约投资。对地处西部山区的村庄,由于地形地势变化较大,村庄相对分散,鼓励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小型供水系统(可利用小水库、山塘)。
4、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以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水质监测及入河排污口管理为突破口,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增加在水质监测上的投入,增设水质监测点,全面监控全县水域水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水源保护区建设,对现已建立的对河口水库和东苕溪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必须长抓不懈。加强对工矿企业的排污监管,对没有排污设施的,责令其建立排污设施,对已经建立排污设施但不合格的,限期达标。对排污企业造成污染的,按照“谁污染、谁排放、谁治理”的原则,有关部门督促治理。1997年—1999年的太湖流域“零点行动”对当时的污染控制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近几年,水污染又有回升的趋势,所以控制污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道远。
一、水资源总量与现状
德清县多年平均降雨1403.3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120.6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897.9mm(1978年),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2.36倍。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一般山丘区大于平原,其中西部山区1600毫米左右,东部平原1200毫米左右。水资源量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6.50亿立方米(1956-2000年系列),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20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量多年平均1530立方米/人,低于全省平均人均水资源量2414立方米/人。可见,德清县境内自身水资源并不富裕,但由于水系河网发达,中、西部有上游东苕溪来水,东部有运河水系来水,旱季又有太湖水补充,过境水量非常充沛,多年平均过境水量超过10亿立方米。因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过大面积缺水危机。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东部平原水质较差。根据近几年的水质监测,东部河网水质普遍是Ⅳ类水,部分地区是类Ⅴ类水,小部分河段甚至劣Ⅴ类水;东苕溪、导流港水质由于常年船行不断,河水浑浊,基本在Ⅲ类水;西部工农业污染较少,水质条件相对优越,溪道、水库山塘的水质基本达到Ⅱ类水标准。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德清县的水资源利用主要是三大块: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建筑业、服务业)、其他还有环境用水(河湖补偿、绿化、清洁)。
除部分企业直接从河道取水外,极大部分的用水由供水工程提供。目前德清县供水基础设施的总供水能力为4.76亿m3/年,其中:地表水供水基础设施共有751座,现状总供水能力为4.76亿m3/年;地下水供水基础设施有6座,现状供水能力为20万m3/年。(供水基础设施: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自来水供水工程9座)。
2007年全县总用水量3.1781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695亿m3,林木渔畜用水量0.2363亿m3,工业用水0.925亿m3,生活用水0.1737亿m3,城镇公共用水量0.0971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0.051亿m3。
从用水量可以看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3.3%,是用水大户,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9.1%,占据第二,林木渔畜用水量占7.4%,排在第三,居民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5%,列第四。
2007年,全县城乡人均用水40.8 m3,低于全市的42.4 m3和全省的45.2 m3,农业亩均用水量515 m3,高于全市的468.7 m3和全省的398.7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9.4 m3,低于全市的103.9 m3,高于全省的71 m3,自产水利用率为64.3%,高于全市的54.7%和全省的23.6%。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德清县的水资源利用率比较高。分析2000年以来逐年的用水量,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林木漁畜用水量和城镇公共用水量呈增加趋势,农业用水量逐步减少,这与德清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三、现状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德清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业用水需求量大,利用率低。目前德清农业灌溉方式还不先进,仍以漫灌为主,全县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1公斤左右,远低于2公斤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
(2)节水意识差,水资源浪费多。广大群众节水意识淡薄是德清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目前德清居民人均日用水量为120升左右,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引导城乡居民合理用水,任务仍然艰巨。
(3)水源污染严重。一是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仍然严重,水质型缺水形势严峻。德清东部平原河流纵横,四通八达,向来是洪水走廊,过境客水非常丰富,但同时也带来了部分的污染物质,加上本地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污染,水体污染仍然严重。虽然政府在控制污染、改善水质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治理的速度总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水质型缺水已经不仅仅是邻近的嘉兴地区,而是包括德清的整个杭嘉湖平原乃至太湖流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石矿企业只开采,少治理,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致使河道淤积严重,特别是导流港沿线水洗石矿企业,大量泥沙排入导流港,致使导流港淤积严重,在船舶行驶扰动下,水体常年浑浊。三是农林渔畜业污染日趋严重,未有效的治理办法。
(4)西部水库优质水资源开发不足。一是德清县西部拥有众多山塘水库,水质优越,特别是对河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标准,是理想的优质水源。目前对河口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移民工程正在开展,水库总库容达到1.47亿立方米,其最大日供水能力也将达到23万吨/天,而目前水库已开发的日供水量仅6万吨/天左右,利用率仅17.4%,水库的供水能力没有完全发挥,这一德清得天独厚的资源尚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二是西部山区农村居民的供水保障率不高,除莫干、筏头集镇外,大部分村民的生活用水以自流水为主,各自分散采集,既缺少必要的卫生消毒措施,由浪费严重,降水丰沛时不仅用不完,还白白流失,遇到枯水时,用水就不能有效保障。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支撑。优化配置水资源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任务。
统计分析1997-2007年11年资料,德清县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50亿m3,全县平均用水量为3.05亿立方米,除2003年自产水量(3.06亿m3)小于用水量(3.12亿m3)外,其余年份资源量大于用水量。但是由于水资源随降雨动态变化,丰枯年差异很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德清大型的多年调蓄的储水工程较少,因此德清的水资源保障率不高,枯水年可能会出现缺水危机,必须采取有效保护和节约用水措施。
1、节约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约占全县用水总量的60.8%以上,农业节水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农业节约用水,能提高水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近年来,德清县在东部已经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农田、衬砌渠道、优化渠系布置,完善渠系配套等措施,在西部部分土地退耕还林,以节约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效率正在提高,但是还不很完善,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广更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2、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建设节水型城市
(1)生活用水定额。根据2003年出台的《浙江省用水定额办法(试行)》的规定,浙江城乡居民今后每人每日用水定额为80升至140升,而德清目前的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已达到120升左右,已接近用水定额的上限,必须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同时实行严格的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以此促进广大群众节水意识的形成。
(2)工业用水定额。 德清城市和工业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工业用水量已占总量的29.1%,今后还会增长。目前工业用水由于管理不善,水价格不合理,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高,仅有20%—30%的水重复利用,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因此,必须加强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监督,进行技术改造和改进工艺流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重新核定工业用水定额,特别是对于那些用水量大、污染相对严重的以及在总工业产值中比重较大的行业,都应是定额重点实施的对象。
3、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
目前德清县建有自来水厂9座,供水人口32万人左右,其中由县水务公司供水的行政村有82个,受益人口25万人。除筏头乡、莫干山镇外,全县尚余63个行政村未由县水务公司供水。由于目前河网水质普遍在Ⅲ类水,且在枯水期水质还要差,水质保障度不高,而对河口水库水质常年基本在Ⅱ类水以上,水质有保障,把西部对河口水库的优质源水输送到中、东部,供中东部城乡居民使用,就必须加快实乡供水一体化进程。随着乾元10万吨水厂工程和东部环网供水管道工程的推进,计划在2010年底前完成剩余村通水任务。对供水系统不能延伸到的行政村,鼓励共同建设集中连片供水系统,统筹安排,节约投资。对地处西部山区的村庄,由于地形地势变化较大,村庄相对分散,鼓励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小型供水系统(可利用小水库、山塘)。
4、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以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水质监测及入河排污口管理为突破口,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增加在水质监测上的投入,增设水质监测点,全面监控全县水域水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水源保护区建设,对现已建立的对河口水库和东苕溪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必须长抓不懈。加强对工矿企业的排污监管,对没有排污设施的,责令其建立排污设施,对已经建立排污设施但不合格的,限期达标。对排污企业造成污染的,按照“谁污染、谁排放、谁治理”的原则,有关部门督促治理。1997年—1999年的太湖流域“零点行动”对当时的污染控制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近几年,水污染又有回升的趋势,所以控制污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