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为适应新世纪科技与人文相互渗透、交叉的要求,应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由于受早期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重“专”轻“博”、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其对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大多轻视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导致不少学生只精通自己的专业基础而缺乏广深的文化知识,主要体现在文学基础薄弱、文字表达不清、艺术修养和文明礼仪修养欠缺等方面,人文科学知识相对不足的状况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2.心理素质存在缺陷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当代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爱因斯坦强调,教育首要的是使学生人格健全、个性和谐,而不是成为什么“专家”。人格健全,学会做人,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1]。高职院校学生由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意识显得相对薄弱,一旦自身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不符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情绪不稳定,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会造成极端恶性事件。
3.缺乏崇高的理想信仰
受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标准,在学习工作中只注重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的满足,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功利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名利和现实利益,崇尚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与共产主义信仰相去甚远的价值观念,对他人及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过度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有的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观念弱化,有悖于大学生应具备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
4.缺少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原动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是科学研究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需要在教学中着力培养,不可忽视[2]。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倚仗自身就业前景看好的优势,他们学习的目的仅限于拿到文凭,在专业学习上对自身要求不高,只满足于完成本专业一般的学习任务,对专业问题缺乏攻关创新精神。有的高职院校学生虽然谋求专业领域的创新,但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习惯于有例可循,不善于独立思考,在创新能力上又显得尤为不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职院校缺乏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注重对学生技能的传授,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所受的教育仍然是过于专业化的技术教育,同样存在人文科学知识相对欠缺的状况,在教授高职院校学生的过程中大多也只局限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即使有的教师意识到人文素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必要性,但也会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成为盲区,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整体人文素质的提升。
2.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体系不健全,人文课堂呆板沉闷
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具体到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占有一定比重。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少之又少,并且其中最大的弊病还在于已有的课程体系成为概论加通史的模式,课程中多是一些史论和概论的内容,学生并没有接触到原著的精华,如此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原创力的人才。现行课程体系必然造成学生人文素质欠缺。
3.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教育的实施者在观念上不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得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渗透不足。当前高职院校中“人文社会知识缺乏症”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大多被局限在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及外语的学习中,造成他们知识面狭窄,普遍存在人文素质“缺氧”的问题。人文学科向自然学科中渗透不足造成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欠缺,更不具备相应的人文精神。
4.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没有真正内化为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没有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精髓,人文精神不同于人文知识和人文科学,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并内化于主体的精神品格,是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尊重和对精神的追求[3]。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及人文实践方面的教育来塑造其人文思想及人文精神,这也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精髓之所在。人文素质教育关注的焦点经历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的转变过程。当前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人文素质的内化尤为困难,很多人将教育视为一种功利行为,一种途径和手段,而不是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角度看待人文素质。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则要求对其进行人文教育,以达到对科学的人文关怀[4]。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与其科学教育相结合,将人文素质教育寓于科学教育之中。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各种因素着手,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同时,传达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程及前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还应介绍该学科当前尚未解决和尚有争议的问题以及该学科的学术派别,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对该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的主动性。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方式、科研方法的训练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勇于创新,因为“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原动力,不断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5]。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在科学探究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修正谬误。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应拓宽学生的选修课种类,尤其应多开设一些关于思维训练以及科学史方面的选修课,以扩宽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论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2.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上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自身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要积极营造健康积极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氛围。各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将管理工作、服务性工作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结合起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团结向上、勇于进取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要经常开设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题报告、演讲,集中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他们从中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邀请的报告人、演讲人应是文、哲、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以提高报告、演讲的水平和感召力,使高职院校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思路,启迪心灵。
3.教师要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处世态度和方法等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教师既要以渊博的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独到的见解去搞好教学,指导好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更要用严谨的治学方法,敢于探索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和谦逊和蔼的人格力量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做到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以优秀的品质感染学生。总之,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既要教导学生如何做好学问,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在专业学习中提高做人的品位和个人修养。
4.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应主动提高人文素质
学校及教师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作为一种外部条件的改善,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外部因素。但“外因是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一个因素,内因才是真正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就需要他们的自我修养和锻炼。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发挥内因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加强人文素质的自我修养。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必须将专业学习与人文素质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塑造有机地结合,不断丰富自己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欣赏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升华自己对人生、对价值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习激情和成才愿望,专心研修,勇于进取,加强创新精神能力的自我磨练,力争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较强,修养全面、独具人格魅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文化的全面教育,人才的拔尖创新[J].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2005,(10):5.
[2] 王德彦.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 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5):37-39.
[3] 兰东明.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的探讨
[J].晋图学刊,2008,(2):54-56.
[4] 张明国.面向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STS教育[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6):2-4.
[5] 黎懋明.创新革命[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由于受早期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重“专”轻“博”、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其对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大多轻视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导致不少学生只精通自己的专业基础而缺乏广深的文化知识,主要体现在文学基础薄弱、文字表达不清、艺术修养和文明礼仪修养欠缺等方面,人文科学知识相对不足的状况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2.心理素质存在缺陷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当代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爱因斯坦强调,教育首要的是使学生人格健全、个性和谐,而不是成为什么“专家”。人格健全,学会做人,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1]。高职院校学生由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意识显得相对薄弱,一旦自身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不符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情绪不稳定,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会造成极端恶性事件。
3.缺乏崇高的理想信仰
受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标准,在学习工作中只注重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的满足,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功利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名利和现实利益,崇尚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与共产主义信仰相去甚远的价值观念,对他人及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过度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有的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观念弱化,有悖于大学生应具备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
4.缺少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原动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是科学研究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需要在教学中着力培养,不可忽视[2]。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倚仗自身就业前景看好的优势,他们学习的目的仅限于拿到文凭,在专业学习上对自身要求不高,只满足于完成本专业一般的学习任务,对专业问题缺乏攻关创新精神。有的高职院校学生虽然谋求专业领域的创新,但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习惯于有例可循,不善于独立思考,在创新能力上又显得尤为不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职院校缺乏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注重对学生技能的传授,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所受的教育仍然是过于专业化的技术教育,同样存在人文科学知识相对欠缺的状况,在教授高职院校学生的过程中大多也只局限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即使有的教师意识到人文素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必要性,但也会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成为盲区,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整体人文素质的提升。
2.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体系不健全,人文课堂呆板沉闷
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具体到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占有一定比重。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少之又少,并且其中最大的弊病还在于已有的课程体系成为概论加通史的模式,课程中多是一些史论和概论的内容,学生并没有接触到原著的精华,如此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原创力的人才。现行课程体系必然造成学生人文素质欠缺。
3.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教育的实施者在观念上不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得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渗透不足。当前高职院校中“人文社会知识缺乏症”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大多被局限在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及外语的学习中,造成他们知识面狭窄,普遍存在人文素质“缺氧”的问题。人文学科向自然学科中渗透不足造成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欠缺,更不具备相应的人文精神。
4.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没有真正内化为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没有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精髓,人文精神不同于人文知识和人文科学,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并内化于主体的精神品格,是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尊重和对精神的追求[3]。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及人文实践方面的教育来塑造其人文思想及人文精神,这也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精髓之所在。人文素质教育关注的焦点经历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的转变过程。当前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人文素质的内化尤为困难,很多人将教育视为一种功利行为,一种途径和手段,而不是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角度看待人文素质。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则要求对其进行人文教育,以达到对科学的人文关怀[4]。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与其科学教育相结合,将人文素质教育寓于科学教育之中。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各种因素着手,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同时,传达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程及前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还应介绍该学科当前尚未解决和尚有争议的问题以及该学科的学术派别,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对该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的主动性。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方式、科研方法的训练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勇于创新,因为“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原动力,不断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5]。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在科学探究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修正谬误。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应拓宽学生的选修课种类,尤其应多开设一些关于思维训练以及科学史方面的选修课,以扩宽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论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2.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上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自身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要积极营造健康积极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氛围。各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将管理工作、服务性工作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结合起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团结向上、勇于进取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要经常开设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题报告、演讲,集中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他们从中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邀请的报告人、演讲人应是文、哲、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以提高报告、演讲的水平和感召力,使高职院校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思路,启迪心灵。
3.教师要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处世态度和方法等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教师既要以渊博的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独到的见解去搞好教学,指导好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更要用严谨的治学方法,敢于探索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和谦逊和蔼的人格力量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做到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以优秀的品质感染学生。总之,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既要教导学生如何做好学问,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在专业学习中提高做人的品位和个人修养。
4.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应主动提高人文素质
学校及教师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作为一种外部条件的改善,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外部因素。但“外因是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一个因素,内因才是真正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就需要他们的自我修养和锻炼。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发挥内因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加强人文素质的自我修养。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必须将专业学习与人文素质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塑造有机地结合,不断丰富自己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欣赏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升华自己对人生、对价值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习激情和成才愿望,专心研修,勇于进取,加强创新精神能力的自我磨练,力争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较强,修养全面、独具人格魅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文化的全面教育,人才的拔尖创新[J].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2005,(10):5.
[2] 王德彦.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 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5):37-39.
[3] 兰东明.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的探讨
[J].晋图学刊,2008,(2):54-56.
[4] 张明国.面向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STS教育[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6):2-4.
[5] 黎懋明.创新革命[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