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危机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缺口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不断加剧,形成了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变化,阐述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问题及对策
1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及所遇到的瓶颈
1.1 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传统融资方式为主,业务操作模式基本维持原样,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业务也多集中在进口开征、打包贷款、进出口押回等基本形式。而国际保付代理和福费廷等新型复合市场需求的方式使用较少。我国目前的金融管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管理机制等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商业银行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合理。
1.2办理融资的手续繁琐,融资条件苛刻,营销手段落后
企业在申请贸易融资的过程中,申请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条件限制苛刻,且办理周期冗长,效率普遍较低,因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错失商机,降低了其积极性,转而寻求其他的方式筹集资金。各商业银行在选择贸易融资对象的时候,也存在着目标过于单一集中的问题。国有企业一般资金充足,信誉良好,投资风险小,是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主要对象。而非国有企业偿还能力有限,资金需求量大,难以寻找到第三方担保,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加速了中小企业倒闭形势。使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我国金融危机难以走出恶性循环。
1.3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法律制度缺失
我国缺少统一、规范、集中的融资市场。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又加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为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定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
由于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也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加大了融资业务操作的法律风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对涉及金融和商业票据、货权、货物、担保、信托等行为规定明确的法律条款,这比传统的信贷法律关系复杂,致使当银行遇到法律盲区时,无法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4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各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误认为贸易融资不需要实际资金,仅凭借出借单据或信用证就可以赚取融资利息,导致大量信用证垫款而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因此风险小只是相对而言,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手进出口贸易相对萎缩、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际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客户和其贸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及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缺乏规范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善的客户信息评价档案和适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融资风险。
2 解决贸易融资困境的政策建议
2.1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在产品创新和扩展中,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升级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银行可通过对企业上下游贸易链所产生的资金流、物流的跟踪,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融资产品。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根据部分大客户的出口项目需要,银行为企业提供集预付款保函、信用证保兑、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福费廷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2.2加强政企银通力的合作
政府在融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使银行和企业的融资更加高效和成本最低。政府的这种公共服务意识不能用经济的行为反应的实际的操作中,这样就会扭曲政府的形象,也就不利于融资形式的多样化的发展。贸易融资其他形式可以在三方通力合作的背景下顺利展开,先通过信贷部门对客户进行全面考察,总体上把握经济实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确定其可以承受的授信总额;再通过国际结算人员对该客户的业务跟踪,把握客户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特点,制定使用的融资方式及配套额度,在总额内充分开展相关业务。
2.3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规范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秩序
政府方面,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对世纪国际贸易融资的轨迹金融票据、物权抵押、担保、信托票据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落实交易各方责任。加强与国外法律主体的联系,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
银行方面,应收集分析近年来我国关于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案例和资料,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据此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产品设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在银行内部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2.4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分类法应用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助于克服因信息不对称对贸易融资管理造成的影响,突出了第一还款来源的作用,覆盖了贸易融资发生到归还的整个生命周期,使得贸易融资始终处于连续的监控之下,有效的降低了贸易融资风险形成损失的几率。改进目前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操作风险管理,应提升贸易融资操作风险管理层次,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提高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相关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整合贸易融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同时要按照科学流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优化或再造现行流程,使贸易融资各个业务操作环节之间、岗位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尽可能减少操作风险。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问题及对策
1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及所遇到的瓶颈
1.1 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传统融资方式为主,业务操作模式基本维持原样,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业务也多集中在进口开征、打包贷款、进出口押回等基本形式。而国际保付代理和福费廷等新型复合市场需求的方式使用较少。我国目前的金融管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管理机制等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商业银行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合理。
1.2办理融资的手续繁琐,融资条件苛刻,营销手段落后
企业在申请贸易融资的过程中,申请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条件限制苛刻,且办理周期冗长,效率普遍较低,因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错失商机,降低了其积极性,转而寻求其他的方式筹集资金。各商业银行在选择贸易融资对象的时候,也存在着目标过于单一集中的问题。国有企业一般资金充足,信誉良好,投资风险小,是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主要对象。而非国有企业偿还能力有限,资金需求量大,难以寻找到第三方担保,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加速了中小企业倒闭形势。使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我国金融危机难以走出恶性循环。
1.3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法律制度缺失
我国缺少统一、规范、集中的融资市场。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又加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为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定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
由于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也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加大了融资业务操作的法律风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对涉及金融和商业票据、货权、货物、担保、信托等行为规定明确的法律条款,这比传统的信贷法律关系复杂,致使当银行遇到法律盲区时,无法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4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各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误认为贸易融资不需要实际资金,仅凭借出借单据或信用证就可以赚取融资利息,导致大量信用证垫款而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因此风险小只是相对而言,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手进出口贸易相对萎缩、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际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客户和其贸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及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缺乏规范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善的客户信息评价档案和适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融资风险。
2 解决贸易融资困境的政策建议
2.1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在产品创新和扩展中,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升级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银行可通过对企业上下游贸易链所产生的资金流、物流的跟踪,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融资产品。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根据部分大客户的出口项目需要,银行为企业提供集预付款保函、信用证保兑、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福费廷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2.2加强政企银通力的合作
政府在融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使银行和企业的融资更加高效和成本最低。政府的这种公共服务意识不能用经济的行为反应的实际的操作中,这样就会扭曲政府的形象,也就不利于融资形式的多样化的发展。贸易融资其他形式可以在三方通力合作的背景下顺利展开,先通过信贷部门对客户进行全面考察,总体上把握经济实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确定其可以承受的授信总额;再通过国际结算人员对该客户的业务跟踪,把握客户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特点,制定使用的融资方式及配套额度,在总额内充分开展相关业务。
2.3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规范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秩序
政府方面,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对世纪国际贸易融资的轨迹金融票据、物权抵押、担保、信托票据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落实交易各方责任。加强与国外法律主体的联系,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
银行方面,应收集分析近年来我国关于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案例和资料,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据此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产品设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在银行内部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2.4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分类法应用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助于克服因信息不对称对贸易融资管理造成的影响,突出了第一还款来源的作用,覆盖了贸易融资发生到归还的整个生命周期,使得贸易融资始终处于连续的监控之下,有效的降低了贸易融资风险形成损失的几率。改进目前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操作风险管理,应提升贸易融资操作风险管理层次,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提高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相关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整合贸易融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同时要按照科学流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优化或再造现行流程,使贸易融资各个业务操作环节之间、岗位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尽可能减少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