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货币银行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时机,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战略决策,以及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从分析高职学生特点入手,对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索改革的方法,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 货币银行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57-03
“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培养一线“技术岗位型”人才,这是财经类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入手,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高职特色的指导思想。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学殿堂的启蒙课程。因此,该课程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使该课程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操作能力。这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有责任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对教学改革作认真地探索和研究。要想做好这一点,首先要从认真剖析高职学生特点入手,找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施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学生偏重记忆、理解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
一、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为教学改革做基础性工作。
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发展规律,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一般而言,高职生比同龄的大学本科生较早地面临着择业及社会化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主动性不高、方法欠佳,学习上不够刻苦,还常常伴随有自卑、厌学、焦虑等情绪。在了解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后,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也是对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导向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指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目的进行分解,使学生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渐实现目标。
2.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安排。对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适度性进行研究,突出专业重点,把握专业发展的脉搏。向学生传授有益、科学、实用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3.教师加强研究性教学。现代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的现代意识,把握学科内的规律和科学性,更要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授课的计划、内容、进度、方法。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雷同
对于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侧重教授与企业、单位和个人分配关系较为密切的相关金融知识,例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信用工具、融资方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及其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等等。而对于金融学专业而言,要求就应该高一些,除了应全面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应对更深层次的金融理论以及金融理论研究前沿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内容体系中利息理论、货币供求理论、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学习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一般局限于货币理论、基本业务知识、业务方法以及为满足金融机构培养人才需要的教学,一般讲授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供应与需求、信用与利息、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创新等内容。课程内容不如一些实务课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灌输占据了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但是学生真正学到什么了吗?老师一味的教,这就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了旁观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怎样讲授才能吸引学生呢?那就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真正引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要他们学到了东西,老师的教才有意义。
3.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货币银行学课程在经济类专业属于考试课,我系考试课的考核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或者从教授同一课程的老师当中选取一名作为出卷教师,这对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欠缺。此外,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考前任意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考试结果难以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
三、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货币银行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内容一一介绍清楚,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培养阶段上获得相应层次的教育。
首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理论的够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兼顾货币银行学一般原理的阐述与国内国际金融改革实践探索,用理论来解答现实社会中的客观现象,使理论教学走出纯粹的说教,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应以大纲的形式提出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设计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方案和课时分配的基本建议,选定不同专业的基本教材和参考文献,确定出各专业的考核标准和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层次或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对授课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选取适当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高职院校的教材对“适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当今世界金融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各国金融创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需随时关注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变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例如,在“货币制度的演变”部分中,增加“电子货币”的内容;在“信用形式”部分,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详细介绍消费信用形式;在商业银行部分,结合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的发展,有重点的加以讲解;在金融机构体系部分,结合近期中央银行频频出台的货币政策,来了解各项政策效果。而在先行课程《财政与金融》当中学习过的内容,如利率的分类体系、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则适当的删减。
3.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货币银行学》教学课时有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建立足够的多媒体教学场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资料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和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实物、图片、投影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投影仪、录像、VCD(DVD)等教学设备和教学片,开展直观教学。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介绍货币形态时,将有关的货币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从古代的实物货币,包括贝类货币、各种金属铸币,直至现今主要国家的纸币,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强化了学生对货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有关货币理论的学习兴趣。类似的还有信用工具,可以将支票、本票、汇票等图片制作成课件;再如,讲到金融机构时,可以收集整理一些金融机构的图片充实课件。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此外,由于经济金融发展变革的速度加快,知识革新日新月异,新版教材的内容也不一定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讲到中央银行时,可以进入中央银行的官方网站进行讲解,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内容,既有真实感,又具权威性。讲到商业银行的业务时,可以进入主要商业银行的官方网站,结合实际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加以讲解,从而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即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课程开设的时间、相关课程开设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即把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搭配使用。教学方法有讲授式、启发引导式、实验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案例式、阅读式、参观式等多种方式。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由于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易懂的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介绍背景,营造氛围,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不但要注意所选取案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还要注意案例难易程度的把握,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重点以及案例所引发的其他问题等。在整个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目的。
再如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特点,我们可以从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入手在课堂上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讲课的针对性加强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比如,讲到利率时,可以从我国近年来的利率调整情况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利率变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进一步强化教学。针对一些章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写、议”项目,由授课老师选定几个选题,并给出开题说明、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课外对该选题下的相关材料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性阅读;学生在读完材料后,就自己所选题目的某一个小方向撰写一篇小短文,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最后,由老师在课堂组织分组讨论。
对于高职专业的学生,我们更要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在单纯的课堂讲授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现代化实验教学。现代实验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实验教学软件为课本的新型教学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金融业务操作,既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证券模拟交易、期货模拟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模拟,对学生认识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运行的基本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理论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这种特定的教学情景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知的主动性。
4.建立综合成绩评定体系
为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我们应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考评指标,可以包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各章节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题,学生讨论和论文、出勤等情况评定平时成绩。把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
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演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货币银行学》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也会不断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教学改革也需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如何进行实训教学、教学内容与后续课程的衔接等问题。只有通过各项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使教学有效服务于实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 晶.关于改进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231~233
2 申 韬.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203~205
3 盛昌琴.对“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5):72~73
4 阮晓明.货币银行学课程变化及教学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06(20):227~228
5 郭红丽.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2):8~10
【关键词】高职 货币银行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57-03
“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培养一线“技术岗位型”人才,这是财经类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入手,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高职特色的指导思想。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学殿堂的启蒙课程。因此,该课程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使该课程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操作能力。这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有责任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对教学改革作认真地探索和研究。要想做好这一点,首先要从认真剖析高职学生特点入手,找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施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学生偏重记忆、理解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
一、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为教学改革做基础性工作。
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发展规律,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一般而言,高职生比同龄的大学本科生较早地面临着择业及社会化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主动性不高、方法欠佳,学习上不够刻苦,还常常伴随有自卑、厌学、焦虑等情绪。在了解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后,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也是对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导向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指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目的进行分解,使学生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渐实现目标。
2.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安排。对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适度性进行研究,突出专业重点,把握专业发展的脉搏。向学生传授有益、科学、实用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3.教师加强研究性教学。现代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的现代意识,把握学科内的规律和科学性,更要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授课的计划、内容、进度、方法。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雷同
对于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侧重教授与企业、单位和个人分配关系较为密切的相关金融知识,例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信用工具、融资方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及其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等等。而对于金融学专业而言,要求就应该高一些,除了应全面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应对更深层次的金融理论以及金融理论研究前沿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内容体系中利息理论、货币供求理论、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学习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一般局限于货币理论、基本业务知识、业务方法以及为满足金融机构培养人才需要的教学,一般讲授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供应与需求、信用与利息、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创新等内容。课程内容不如一些实务课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灌输占据了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但是学生真正学到什么了吗?老师一味的教,这就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了旁观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怎样讲授才能吸引学生呢?那就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真正引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要他们学到了东西,老师的教才有意义。
3.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货币银行学课程在经济类专业属于考试课,我系考试课的考核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或者从教授同一课程的老师当中选取一名作为出卷教师,这对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欠缺。此外,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考前任意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考试结果难以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
三、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货币银行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内容一一介绍清楚,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培养阶段上获得相应层次的教育。
首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理论的够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兼顾货币银行学一般原理的阐述与国内国际金融改革实践探索,用理论来解答现实社会中的客观现象,使理论教学走出纯粹的说教,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应以大纲的形式提出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设计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方案和课时分配的基本建议,选定不同专业的基本教材和参考文献,确定出各专业的考核标准和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层次或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对授课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选取适当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高职院校的教材对“适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当今世界金融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各国金融创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需随时关注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变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例如,在“货币制度的演变”部分中,增加“电子货币”的内容;在“信用形式”部分,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详细介绍消费信用形式;在商业银行部分,结合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的发展,有重点的加以讲解;在金融机构体系部分,结合近期中央银行频频出台的货币政策,来了解各项政策效果。而在先行课程《财政与金融》当中学习过的内容,如利率的分类体系、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则适当的删减。
3.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货币银行学》教学课时有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建立足够的多媒体教学场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资料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和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实物、图片、投影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投影仪、录像、VCD(DVD)等教学设备和教学片,开展直观教学。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介绍货币形态时,将有关的货币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从古代的实物货币,包括贝类货币、各种金属铸币,直至现今主要国家的纸币,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强化了学生对货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有关货币理论的学习兴趣。类似的还有信用工具,可以将支票、本票、汇票等图片制作成课件;再如,讲到金融机构时,可以收集整理一些金融机构的图片充实课件。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此外,由于经济金融发展变革的速度加快,知识革新日新月异,新版教材的内容也不一定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讲到中央银行时,可以进入中央银行的官方网站进行讲解,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内容,既有真实感,又具权威性。讲到商业银行的业务时,可以进入主要商业银行的官方网站,结合实际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加以讲解,从而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即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课程开设的时间、相关课程开设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即把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搭配使用。教学方法有讲授式、启发引导式、实验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案例式、阅读式、参观式等多种方式。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由于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易懂的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介绍背景,营造氛围,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不但要注意所选取案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还要注意案例难易程度的把握,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重点以及案例所引发的其他问题等。在整个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目的。
再如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特点,我们可以从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入手在课堂上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讲课的针对性加强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比如,讲到利率时,可以从我国近年来的利率调整情况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利率变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进一步强化教学。针对一些章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写、议”项目,由授课老师选定几个选题,并给出开题说明、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课外对该选题下的相关材料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性阅读;学生在读完材料后,就自己所选题目的某一个小方向撰写一篇小短文,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最后,由老师在课堂组织分组讨论。
对于高职专业的学生,我们更要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在单纯的课堂讲授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现代化实验教学。现代实验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实验教学软件为课本的新型教学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金融业务操作,既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证券模拟交易、期货模拟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模拟,对学生认识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运行的基本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理论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这种特定的教学情景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知的主动性。
4.建立综合成绩评定体系
为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我们应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考评指标,可以包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各章节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题,学生讨论和论文、出勤等情况评定平时成绩。把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
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演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货币银行学》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也会不断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教学改革也需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如何进行实训教学、教学内容与后续课程的衔接等问题。只有通过各项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使教学有效服务于实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 晶.关于改进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231~233
2 申 韬.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203~205
3 盛昌琴.对“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5):72~73
4 阮晓明.货币银行学课程变化及教学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06(20):227~228
5 郭红丽.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