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不是无情物,化作情感更育人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公开课《登岳阳楼》刚上完,我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了收获和喜悦,我从听课教师的神情中读到了赞赏,而他们共同的赞誉是“教师太会煽情了”,我在心中偷笑并得意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吗!
  诗词鉴赏离不开一个“情”字,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感悟名人情怀时又能激发自己作为社会弄潮儿的斗志,这堂课就有了“质量”、有了实效。
  激情是诗歌教学的关键,那么诗歌教学是否应该运用课件?应怎样运用课件?一年多来我们语文组教师反复在实践中求证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回览我的这堂公开课,我认为课件可以用,尤其是上公开课等展示课时应该用,但一定要用得合适、用得科学,才能使课堂情理生辉。我想把这个心得概括成一句话:“课件不是无情物,化作情感更育人。”
  一、要善于抓住抒情契机
  针对《登岳阳楼记》的教材特点,我和学生们拟定的学习任务里有一条:“涵咏诗歌,探究诗歌缘景明情的方法,感受诗歌意境。”但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关键还在教师是否能抓住抒情契机,引领学生把无情的文字借课件化作情感载体,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我觉得这堂课有三处抒情契机,教师发挥到了极致。
  第一处:开课不久,在学生们疏通了字词、把握了诗的大概内容后,我干净利索地引入了正文:“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岳阳楼,我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一内容主要是原诗颔联所标内容。课前,曾有老师建议我在这个环节用课件展示气势磅礴的洞庭湖画面,以激发学生兴趣,可我认为诗歌教学要有“留白”,这种“留白”就是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所以我的幻灯片只是一首原诗,学生们在原诗的字里行间畅想着,品味着,表述着……原始制作的这张幻灯片看起来可有可无,但有了它整个教室就有了焦点,学生们就能以文字为载体自由感悟,一些听课的门外汉教师也找到了情感载体……
  当然,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可能只是浮于表面,只是思想的碎片,可是我简单的幻灯片制作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为学生赢得了时间,也将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落到了实处。为了弥补学生想象不足及词语贫乏,也为了作进一步深入探讨,我用诗意化的语句明确道:辗转数十载,诗人站在岳阳楼上,眼前映现出洞庭湖的雄浑壮阔。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教师的这番话看似只是简单地汇总学生的理解,但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教师陶醉似的描绘中,学生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文字载体,而是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他们的心已经开始走近杜甫……
  第二处:在品析“人物形象”的环节中,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及对国家的情感的?那为什么要先表达自己的情感?”看到学生们面有难色,我便赶紧引导: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老杜的诗句,哪些和本文诗句表达的情感类似?老杜的诗句很多,为避免学生分散思维,我抓住学生的有效信息,展示了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张幻灯片的知识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紧接着老师又用幻灯片展示了相关背景,突破了一上课就进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的传统形式,合理地引导了学生。
  最后我又进行了提炼概括:“老杜不愧是诗圣,古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穷亦兼济天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呵!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诗人的崇敬,再次品读他的诗歌吧!”此时,幻灯片展现出几个强劲有力的大字——“穷亦兼济天下”及饱经沧桑的杜甫画像,在这图文并茂的背景下,师生和作者溶于一体,情感共鸣再掀课堂高潮。
  第三处:一堂课的收课也很关键。学生在老师的机智引导、自主学习中掌握了本堂课的鉴赏方法“绘景——摹形——溯情”,也能从内心对作者产生一种崇敬之情,那么对于今天的学生学习古人的作品到底有何意义呢?收课时我用幻灯片展示了两句名言:“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别林斯基。”“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朱光潜。”并有感而发道:同学们,热爱诗歌吧。在这个敏感的年龄,让我们用诗歌丰富我们的生活!这个结束语起到了余音绕梁之功效,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诗意及情理。
  二、要合理运用抒情方式
  情感渲染要恰到好处也极为不易:过了,会给人做作之感;不到,又会浮于表面不出实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我注意运用了抒情方式。如在激发学生想象时,我努力让他们通过品读去做桥梁,以便和作者同怨共愁。这个过程中我也大声朗读,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投入到情读中去,听课老师惊诧地听着我“以声示范”,看着课件展示的原诗,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都心有所感,学生们更是在我这榜样的作用下,无拘无束大胆起来。又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充分运用态势语言,语出敬佩之语:“这是何等的伟大,穷亦兼济天下,杜甫,真不愧是诗圣呀!”
  总之,运用多媒体上了很多节诗词鉴赏课,这节课让我有了一些成就感。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师生共同借助课件走入文本,让我真正感到了“课件不是无情物,化作情感更育人”。
其他文献
记得《于丹心语》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关爱别人就是仁慈, 了解别人就是智慧。做人要做仁慈的人,做教师做班主任更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涉世未深、需要培养呵护的孩童。有仁慈才有善良,有善良才有爱。爱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素养。师爱是师徒的外化表现,是教师施教情感的基础,是教育之源。  记得去年我们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那会儿,一个特殊的孩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按照常理,有哪一位家长不愿把自己的孩子
期刊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
期刊
新世纪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新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
期刊
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体育工作者的中心场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在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还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阿拉善中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体育教师观念滞后、体育设施不完善,而且中小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在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显得不足。如何改变阿拉善体育教学,克服重知识、智力开发,轻体育教学的弊
期刊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
期刊
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有一个词汇变得非常抢眼,这个词汇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经被提到了与民族生死存亡相关的至关重要的高度,实践“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而二十一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知道,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就学校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  1、改
期刊
面向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创造精神与能力在人类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离开了创造力,人既不能有什么预见,也不会有什么发明。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用人类创造的最新的知识财富来武装下一代的头脑。知识无穷,但人生有涯,只有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主要是创造思维能力,才能迅速而有效地掌握知识,将来也才有可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工作和不断更新知识。不培养青少年
期刊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祖国屹立于强国之林的基石。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如果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就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的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情感 数学观念 情感基础 情感注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