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蓝集团是第一次参与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对本届大赛全情投入,17次巡讲全部现场参与,我作为本次项目的伽蓝负责人参与了大部分的校园巡讲,伽蓝对于校园巡讲格外重视,是因为校园巡讲的形式非常好并且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选题,完成更高质量的策划,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让企业的品牌走进校园,发展更多的品牌传播者,为未来品牌在年轻人当中的成长打下基础。
虽然首次参与,但通过与主办方以及往届评委的沟通,我了解到,与往届相比本次大赛有两个比较不同的特点。
1、本次大赛的影响力更为国际化,同时也覆盖更广,如本次选择我们企业选题D“最美的春夏—关爱青春期公益项目传播方案策划”的并且获得一等奖的“银杏树下银杏果”团队就是来自韩国的成均馆大学。2、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人文情怀、价值理想、社会责任”,和往届相比,本次大赛更关注公共关系对社会的贡献,各企业在选题规划上也更加偏重于公益、CSR的选题,这使得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大大提升。伽蓝集团的两个选题分别是自然堂与春夏品牌的品牌公益项目,这次大赛也是受到广大同学们的青睐,一共收到442个团队的参赛作品,占全部参赛作品的37%左右。
从大赛选题来看,选题中展现的企业痛点正是企业正在面对并且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多的学术性的设定,是真正的实战难题,这样同学们可以切实地接触实战,接触正在变化中的媒体环境,对于同学们未来走向职场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从比赛流程来看,自第六届开始大赛增加了总决赛预赛环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置。因为,在前期评审中,评委只能看到参赛团队的方案呈现,对于全方位地了解参赛团队的策划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在方案阶段不够突出的团队,在预赛环节的表现非常突出,这对于评委全方位地选拔优秀的团队提供了更多依据。同时,扩大了现场参与总决赛的队伍名额,让更多的队伍能够现场得到评委老师的点评和指导,对于同学们的锻炼意义非凡,很好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成长。
因此,在预算与决赛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团队,同学们普遍非常自信,对于方案的准备也非常充分,功课很足,有的团队还设计了吉祥物、延展物料等等,非常的用心。还可以提升的部分是,对于自己提案的理解,对于评委的阅读,将自己方案中的亮点跟突出的展现,并且发现评委们关注的問题点,做到更好的提升。
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无疑是公关界的学生奥斯卡,就如同我之前提到的,大赛不仅是对于同学和老师们的公关实践提供实现的舞台,同时也促进了业界与学界的思维碰撞,为参加的同学和老师提供了更多真实的行业思考,让未来步入行业的同学们能够更“接地气”。
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下一届大赛可以真正地走出国门,让更多的海外学子和老师可以参与到比赛当中,增加海外与国内学术与行业的碰撞,以及增加更多校园宣讲,让更多的同学们有机会在赛前深度地了解品牌与选题。
虽然首次参与,但通过与主办方以及往届评委的沟通,我了解到,与往届相比本次大赛有两个比较不同的特点。
1、本次大赛的影响力更为国际化,同时也覆盖更广,如本次选择我们企业选题D“最美的春夏—关爱青春期公益项目传播方案策划”的并且获得一等奖的“银杏树下银杏果”团队就是来自韩国的成均馆大学。2、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人文情怀、价值理想、社会责任”,和往届相比,本次大赛更关注公共关系对社会的贡献,各企业在选题规划上也更加偏重于公益、CSR的选题,这使得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大大提升。伽蓝集团的两个选题分别是自然堂与春夏品牌的品牌公益项目,这次大赛也是受到广大同学们的青睐,一共收到442个团队的参赛作品,占全部参赛作品的37%左右。
从大赛选题来看,选题中展现的企业痛点正是企业正在面对并且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多的学术性的设定,是真正的实战难题,这样同学们可以切实地接触实战,接触正在变化中的媒体环境,对于同学们未来走向职场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从比赛流程来看,自第六届开始大赛增加了总决赛预赛环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置。因为,在前期评审中,评委只能看到参赛团队的方案呈现,对于全方位地了解参赛团队的策划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在方案阶段不够突出的团队,在预赛环节的表现非常突出,这对于评委全方位地选拔优秀的团队提供了更多依据。同时,扩大了现场参与总决赛的队伍名额,让更多的队伍能够现场得到评委老师的点评和指导,对于同学们的锻炼意义非凡,很好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成长。
因此,在预算与决赛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团队,同学们普遍非常自信,对于方案的准备也非常充分,功课很足,有的团队还设计了吉祥物、延展物料等等,非常的用心。还可以提升的部分是,对于自己提案的理解,对于评委的阅读,将自己方案中的亮点跟突出的展现,并且发现评委们关注的問题点,做到更好的提升。
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无疑是公关界的学生奥斯卡,就如同我之前提到的,大赛不仅是对于同学和老师们的公关实践提供实现的舞台,同时也促进了业界与学界的思维碰撞,为参加的同学和老师提供了更多真实的行业思考,让未来步入行业的同学们能够更“接地气”。
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下一届大赛可以真正地走出国门,让更多的海外学子和老师可以参与到比赛当中,增加海外与国内学术与行业的碰撞,以及增加更多校园宣讲,让更多的同学们有机会在赛前深度地了解品牌与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