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28
摘要:羊双腔吸虫病是一种常发的慢性消耗性寄生虫病,具有季节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特点,羊群感染后不仅饲料消化率下降,还会出现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羊双腔吸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为提高养殖户的鉴别诊断能力,又对其发病症状、病理解剖和诊断方法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供同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双腔吸虫;羊;治疗;预防
双腔吸虫是养羊业一类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主要包括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感染,其中矛形双腔吸虫的发病率约为80%。羊双腔吸虫主要与羊舍卫生清洁不当和管理粗放有关,绵羊易感性高于山羊及其他反刍动物。病原寄生于羊只肝脏、胆囊和胆管内,病羊贫血、消瘦容易继发其他感染。新疆塔城草场资源丰富,当地养羊业正处于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殖户需要了解危害性较大的双腔吸虫病,才能做出正确的预防和治疗管理,进而促进塔城养羊业健康发展。
1 病原特征
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或陆地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双腔吸虫成虫寄生于病羊胆囊或胆管内,产卵后随胆汁流入到肠道内,然后随粪便排至自然环境中。第一中间宿主吞噬虫卵后可在其肝脏中发育,从子胞蚴成长为尾蚴,第二中间宿主吞噬后,从尾蚴成长为囊蚴,羊群放牧或采食时吞食如含囊蚴的蚂蚁,这些囊蚴会在病羊体内脱囊,经过80d左右成为成虫。
2 流行病学
羊双腔吸虫主要发生于降水量多的季节,尤其是许多牧民饲养方式以放牧或半放牧为主,塔城盛夏季节容易在局部地区出现对流天气进而形成强降水,而我国其他区域夏季降水量多,这种气候给双腔吸虫的中间宿主(陆地螺)和补充宿主(蚂蚁)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促使羊双腔吸虫病的发生和区域性流行,因此羊双腔吸虫具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同时,养殖户的饲喂不当、饲养密度过大、圈舍卫生过差等均可加速羊双腔吸虫病的传播,放牧羊的膘情差,羊群整体偏瘦,尤其是外来品质羊只的易感性更高,而放牧羊的发病率高于舍饲,1岁以上羊的发病率更高。
3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不振,容易疲劳,食欲下降,被毛凌乱无光泽,容易发生局部性脱毛,病羊可视黏膜出现黄染。放牧时往往置于群后,行动缓慢,行走时喘息声大,休息时容易呆立,喜卧。由于双腔吸虫主要寄生于病羊肝脏和胆囊中,病羊容易继发肝源性感光过敏症,即放牧时若阳光强烈,病羊整个头部会出现肿胀,尤其是眼部和耳部。午间和夜间休息时病羊无法正常反刍,反刍次数有时多有时少,不愿采食。病羊排出黄褐色或棕黄色的粥样粪便,腹泻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后期病羊很少站立或运动,长时间卧地,饲养员驱赶时羊只能缓慢移动几步,随后就卧地不起,发病后期病羊的全身有水肿症状,手按压下颌或胸下皮肤有面团触感,随着病情加重,病羊肿胀皮肤会出现溃烂、结痂,容易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引起死亡[1]。
4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胆囊和胆管等寄生部位,肝脏颜色为淡黄色,部分硬化后呈灰白色,明显肿胀,肝脏结构致密,肝脏表面高低不平,并有许多条灰白色瘢痕,切开后可见其血管结构异常。病羊胆管明显扩增,尤其是肝左叶上分布的胆管其扩张更为明显,胆管内有许多灰白色树状突起,切开这些突起后可见虫体和污浊胆汁流出。
5 诊断方法
5.1 检查虫体
采集病死羊肝脏组织,切碎后放入生理盐水内,反复洗涤,可见生理盐水上漂浮一些虫体,然后挑出虫体置于薄荷脑溶液内,双腔吸虫虫体会从卷缩状态逐渐完全展开,然后将展开的虫体置于70%酒精固定1~3h后置于载玻片上,通过黏液卡红染色液染色后再用二甲苯脱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和结构。
5.2 检查虫卵
采集病羊粪便置于烧杯内,采集量一般为8g左右,加入适量纯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室温放置20~30min后,烧杯内的悬浊液会分层,倒掉上清液,再加入适量纯水混匀,再次静置20min,反复多次后直至上层液体透明,可用吸管吸取少量底部的沉淀物滴加到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卵。
6 治疗手段
1)口服驱虫药:使用剂量为内服60mg/kg·bw吡喹酮片或180mg/kg·bw噻苯达唑片,每天1次,连续用药3~5d。
2)若病羊因寄生虫感染出现体虚,为降低病羊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疾病,降低肝炎和心功能不全,需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然后肌内注射樟脑磺酸钠注射液,剂量为每10kg体重使用1mL,每天1次,连续注射3~5d。
3)若病羊因寄生虫感染出现腹泻,为防止病羊脱水严重,在使用驱虫药物同时为病羊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将20g葡萄糖、3.5g氯化钠、2.5g小苏打和1.5g氯化钾溶解到1L温水中,给病羊灌服,連续口服补液盐3d。
4)全群防治:若羊群中有双腔吸虫病羊,需要对全群进行驱虫管理。每只羊口服30mg/kg·bw阿苯达唑片,服用至第5d,若仍有新感染病羊发现,可按每1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阿维菌素注射液0.2mL,每周注射1次,可连续皮下注射3次,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
7 预防措施
7.1 定期驱虫
①羊场可每年春季和秋季分别进行驱虫,羊只口服15mg/kg?bw阿苯达唑片或40~50mg/kg·bw吡喹酮,合理使用驱虫药可以有效抑制寄生虫繁殖;②羊场粪便需要统一堆积发酵处理,粪便在堆积发酵的同时会释放热量,粪堆温度增高可杀死虫卵;③若羊群饲养环境地势低洼且双腔吸虫流行严重,若降雨过后形成积水,可按积水面积每平方施洒20g氯化钾灭螺,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双腔吸虫发病率。
7.2 科学饲喂
①加强饲喂管理,羊群按生理阶段饲喂对应的全价饲料,适时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通过均衡营养提高羊群整体免疫力;②加强饮水清洁,羊群饮水可来源于自来水或井水,饮水前检查水体清洁度,避免饮用池塘、稻田、坑洼和沼泽处的水源[3]。
7.3 强化饲养管理
①科学放牧,羊群放牧区域应选择地势干燥、开阔,坡度较缓的草场,可靠近水源,但是水源应为流动水源而非低洼积水,同时杜绝去湿涝草地放牧;②加强圈舍环境卫生管理,尤其是夏季需要及时清理羊舍粪污,加强通风,羊舍内有阳光和对流空气流过让地面一直保持干燥,以防细菌和寄生虫滋生;③发现感染,立即隔离治疗,并对羊舍及其污染区域进行消毒,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尤其是羊舍墙体死角一定要多次喷洒,彻底杀灭病原体。
8 结语
综上所述,羊双腔吸虫病主要和粗放型管理有关,由于新疆塔城部分养羊户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缺乏定期驱虫和精细化管理理念,容易造成羊群感染。在今后的饲养管理中,养殖户应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加强饲喂和饲养管理,合理选择放牧地点,降雨过后避免到低洼潮湿区域放牧,定期检测羊群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隔离消毒和治疗,切掉病原传播途径,保障其他羊只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闫苗苗.中西医治疗牛羊双腔吸虫病[J].中兽医学杂志,2019(1):57.
[2] 王延秋.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8(11):98.
[3] 韩玉华,张志远.羊双腔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及诊疗措施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7):42+44.
作者简介:加娜尔·托肯(1980.6— ),女,新疆塔城人,兽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工作。
摘要:羊双腔吸虫病是一种常发的慢性消耗性寄生虫病,具有季节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特点,羊群感染后不仅饲料消化率下降,还会出现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羊双腔吸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为提高养殖户的鉴别诊断能力,又对其发病症状、病理解剖和诊断方法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供同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双腔吸虫;羊;治疗;预防
双腔吸虫是养羊业一类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主要包括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感染,其中矛形双腔吸虫的发病率约为80%。羊双腔吸虫主要与羊舍卫生清洁不当和管理粗放有关,绵羊易感性高于山羊及其他反刍动物。病原寄生于羊只肝脏、胆囊和胆管内,病羊贫血、消瘦容易继发其他感染。新疆塔城草场资源丰富,当地养羊业正处于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殖户需要了解危害性较大的双腔吸虫病,才能做出正确的预防和治疗管理,进而促进塔城养羊业健康发展。
1 病原特征
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或陆地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双腔吸虫成虫寄生于病羊胆囊或胆管内,产卵后随胆汁流入到肠道内,然后随粪便排至自然环境中。第一中间宿主吞噬虫卵后可在其肝脏中发育,从子胞蚴成长为尾蚴,第二中间宿主吞噬后,从尾蚴成长为囊蚴,羊群放牧或采食时吞食如含囊蚴的蚂蚁,这些囊蚴会在病羊体内脱囊,经过80d左右成为成虫。
2 流行病学
羊双腔吸虫主要发生于降水量多的季节,尤其是许多牧民饲养方式以放牧或半放牧为主,塔城盛夏季节容易在局部地区出现对流天气进而形成强降水,而我国其他区域夏季降水量多,这种气候给双腔吸虫的中间宿主(陆地螺)和补充宿主(蚂蚁)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促使羊双腔吸虫病的发生和区域性流行,因此羊双腔吸虫具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同时,养殖户的饲喂不当、饲养密度过大、圈舍卫生过差等均可加速羊双腔吸虫病的传播,放牧羊的膘情差,羊群整体偏瘦,尤其是外来品质羊只的易感性更高,而放牧羊的发病率高于舍饲,1岁以上羊的发病率更高。
3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不振,容易疲劳,食欲下降,被毛凌乱无光泽,容易发生局部性脱毛,病羊可视黏膜出现黄染。放牧时往往置于群后,行动缓慢,行走时喘息声大,休息时容易呆立,喜卧。由于双腔吸虫主要寄生于病羊肝脏和胆囊中,病羊容易继发肝源性感光过敏症,即放牧时若阳光强烈,病羊整个头部会出现肿胀,尤其是眼部和耳部。午间和夜间休息时病羊无法正常反刍,反刍次数有时多有时少,不愿采食。病羊排出黄褐色或棕黄色的粥样粪便,腹泻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后期病羊很少站立或运动,长时间卧地,饲养员驱赶时羊只能缓慢移动几步,随后就卧地不起,发病后期病羊的全身有水肿症状,手按压下颌或胸下皮肤有面团触感,随着病情加重,病羊肿胀皮肤会出现溃烂、结痂,容易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引起死亡[1]。
4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胆囊和胆管等寄生部位,肝脏颜色为淡黄色,部分硬化后呈灰白色,明显肿胀,肝脏结构致密,肝脏表面高低不平,并有许多条灰白色瘢痕,切开后可见其血管结构异常。病羊胆管明显扩增,尤其是肝左叶上分布的胆管其扩张更为明显,胆管内有许多灰白色树状突起,切开这些突起后可见虫体和污浊胆汁流出。
5 诊断方法
5.1 检查虫体
采集病死羊肝脏组织,切碎后放入生理盐水内,反复洗涤,可见生理盐水上漂浮一些虫体,然后挑出虫体置于薄荷脑溶液内,双腔吸虫虫体会从卷缩状态逐渐完全展开,然后将展开的虫体置于70%酒精固定1~3h后置于载玻片上,通过黏液卡红染色液染色后再用二甲苯脱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和结构。
5.2 检查虫卵
采集病羊粪便置于烧杯内,采集量一般为8g左右,加入适量纯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室温放置20~30min后,烧杯内的悬浊液会分层,倒掉上清液,再加入适量纯水混匀,再次静置20min,反复多次后直至上层液体透明,可用吸管吸取少量底部的沉淀物滴加到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卵。
6 治疗手段
1)口服驱虫药:使用剂量为内服60mg/kg·bw吡喹酮片或180mg/kg·bw噻苯达唑片,每天1次,连续用药3~5d。
2)若病羊因寄生虫感染出现体虚,为降低病羊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疾病,降低肝炎和心功能不全,需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然后肌内注射樟脑磺酸钠注射液,剂量为每10kg体重使用1mL,每天1次,连续注射3~5d。
3)若病羊因寄生虫感染出现腹泻,为防止病羊脱水严重,在使用驱虫药物同时为病羊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将20g葡萄糖、3.5g氯化钠、2.5g小苏打和1.5g氯化钾溶解到1L温水中,给病羊灌服,連续口服补液盐3d。
4)全群防治:若羊群中有双腔吸虫病羊,需要对全群进行驱虫管理。每只羊口服30mg/kg·bw阿苯达唑片,服用至第5d,若仍有新感染病羊发现,可按每1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阿维菌素注射液0.2mL,每周注射1次,可连续皮下注射3次,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
7 预防措施
7.1 定期驱虫
①羊场可每年春季和秋季分别进行驱虫,羊只口服15mg/kg?bw阿苯达唑片或40~50mg/kg·bw吡喹酮,合理使用驱虫药可以有效抑制寄生虫繁殖;②羊场粪便需要统一堆积发酵处理,粪便在堆积发酵的同时会释放热量,粪堆温度增高可杀死虫卵;③若羊群饲养环境地势低洼且双腔吸虫流行严重,若降雨过后形成积水,可按积水面积每平方施洒20g氯化钾灭螺,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双腔吸虫发病率。
7.2 科学饲喂
①加强饲喂管理,羊群按生理阶段饲喂对应的全价饲料,适时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通过均衡营养提高羊群整体免疫力;②加强饮水清洁,羊群饮水可来源于自来水或井水,饮水前检查水体清洁度,避免饮用池塘、稻田、坑洼和沼泽处的水源[3]。
7.3 强化饲养管理
①科学放牧,羊群放牧区域应选择地势干燥、开阔,坡度较缓的草场,可靠近水源,但是水源应为流动水源而非低洼积水,同时杜绝去湿涝草地放牧;②加强圈舍环境卫生管理,尤其是夏季需要及时清理羊舍粪污,加强通风,羊舍内有阳光和对流空气流过让地面一直保持干燥,以防细菌和寄生虫滋生;③发现感染,立即隔离治疗,并对羊舍及其污染区域进行消毒,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尤其是羊舍墙体死角一定要多次喷洒,彻底杀灭病原体。
8 结语
综上所述,羊双腔吸虫病主要和粗放型管理有关,由于新疆塔城部分养羊户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缺乏定期驱虫和精细化管理理念,容易造成羊群感染。在今后的饲养管理中,养殖户应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加强饲喂和饲养管理,合理选择放牧地点,降雨过后避免到低洼潮湿区域放牧,定期检测羊群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隔离消毒和治疗,切掉病原传播途径,保障其他羊只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闫苗苗.中西医治疗牛羊双腔吸虫病[J].中兽医学杂志,2019(1):57.
[2] 王延秋.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8(11):98.
[3] 韩玉华,张志远.羊双腔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及诊疗措施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7):42+44.
作者简介:加娜尔·托肯(1980.6— ),女,新疆塔城人,兽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