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半壁江山,是联系语文和其它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阅读教学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语文学科领域中,无论是编写教材,还是教师的教学或者学生的训练都是以阅读为中心的。即使是在阅读教学板块中师生们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03-01
语文学科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现代化人才素质。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否则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亟待探究的问题。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1 虽然新课改中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模式等各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规定。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现阶段教育制度及教学环境的制约下,还有每位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教学活动的不同理解下,造成了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严重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及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话教学”形同虚设、表里不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①“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②“对话理论”源自巴西的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他认为在传统教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像一口缸一样是一个“存储装置”,而老师担任的角色就是“灌水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模式为“存储—灌输—存储”,教师的教学先是自身存储,之后“让学生不断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③“对话理论”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活动中的“灌输—存储”模式提出的。这种“问答教学”刻板地、教条地照搬了“对话理论”,严重背离了“对话理论”的实质与内涵,最终还是走上了传统式“灌输——存储”的老路。首先,在自主开放的热烈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大家都在迎合着老师的要求,在课本中寻找一些不需要思考的答案,回答着“明知故问”的问题。从理论参照到具体案例的解读可见看出,“对话理论”的滥用及歪曲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弊病,“对话”的初衷并没有显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反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1.2 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缺失,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的缺失也是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对文本内涵的肆意歪曲,也可以看见对文本内涵的浅薄分析。上文中所列举的案例集中体现的这个问题。创新、自主的教学要求并不是让学生无限制地脱离文本的固有内涵而随意去挖掘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还原文本的原貌,尊重作者的初衷,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与思考。如王富仁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中应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必须接受作者设定的特定的空间,必须避免那种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必须避免那种脱离开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其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导致学生文本阅读能力下降。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设备,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及时性、大容量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将各科的教育教学带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学生在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学习时,往往失去了深刻的语言理解与情感体验。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其造成的影响不是教学方法上简单的改进所能弥补的。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的策略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学模式与文本阅读上存在的两大问题,在改进的对策上我们也应该从两大方面入手,有的放矢。
2.1 从理论上重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推动教学方式转变新课标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对语文教学的功能和目的做出了重新的界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重点强调,明确了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而要实现这些转变的关键环节还是在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上。订立能力型评价指标,转变评价的功能。针对评价本身做了界定,弱化了评价对结果的认定功能,强化了评价在改进学生、教师实践上的功能。这种能力性的评价既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应试负担,又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兴趣与积极性。转变评价的重心。以往的评价体系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的评价上,老师学生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在分数上。分数关系到学生升学、能否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分数也关系到老师的绩效考评等切身利益。只有让师生都从分数的阴影下解脱出来,大家才会将现有精力放到教学过程上来。整个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构建的,师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然而在评价上师生却都被拒绝在评价体系之外,这种评价有失公允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在师生参与下,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切实走向自主创新,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性。
2.2 在实践上让“对话”教学发挥实效。
如何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对话能否走出“问答”的误区是需要师生共同在实践中改进的问题。反观我们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构建课堂的民主与平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张白纸,但是学生绝不是一架任由老师摆弄的机器。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还有文本处于一个民主平等的状态,老师要走出驾驭者的误区。在这一环节上,老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文化的“话语权”实际上是由老师掌控的,老师作为一个沟通性环节,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构建一个适合的沟通平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技巧和对教学本身的理解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这是整个教育界今后还需继续思考并探索的内容。
3.结语
关于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各层次的研究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较多的精力,但这一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较系统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探索还不多见。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要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澄清,因为它混合了“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这正是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彩娟.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9.
[2] 刘海燕.初中语文阅读学案教学研究[J].广州: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3] 杨云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4]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03-01
语文学科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现代化人才素质。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否则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亟待探究的问题。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1 虽然新课改中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模式等各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规定。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现阶段教育制度及教学环境的制约下,还有每位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教学活动的不同理解下,造成了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严重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及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话教学”形同虚设、表里不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①“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②“对话理论”源自巴西的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他认为在传统教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像一口缸一样是一个“存储装置”,而老师担任的角色就是“灌水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模式为“存储—灌输—存储”,教师的教学先是自身存储,之后“让学生不断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③“对话理论”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活动中的“灌输—存储”模式提出的。这种“问答教学”刻板地、教条地照搬了“对话理论”,严重背离了“对话理论”的实质与内涵,最终还是走上了传统式“灌输——存储”的老路。首先,在自主开放的热烈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大家都在迎合着老师的要求,在课本中寻找一些不需要思考的答案,回答着“明知故问”的问题。从理论参照到具体案例的解读可见看出,“对话理论”的滥用及歪曲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弊病,“对话”的初衷并没有显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反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1.2 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缺失,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的缺失也是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对文本内涵的肆意歪曲,也可以看见对文本内涵的浅薄分析。上文中所列举的案例集中体现的这个问题。创新、自主的教学要求并不是让学生无限制地脱离文本的固有内涵而随意去挖掘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还原文本的原貌,尊重作者的初衷,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与思考。如王富仁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中应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必须接受作者设定的特定的空间,必须避免那种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必须避免那种脱离开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其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导致学生文本阅读能力下降。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设备,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及时性、大容量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将各科的教育教学带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学生在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学习时,往往失去了深刻的语言理解与情感体验。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其造成的影响不是教学方法上简单的改进所能弥补的。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的策略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学模式与文本阅读上存在的两大问题,在改进的对策上我们也应该从两大方面入手,有的放矢。
2.1 从理论上重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推动教学方式转变新课标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对语文教学的功能和目的做出了重新的界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重点强调,明确了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而要实现这些转变的关键环节还是在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上。订立能力型评价指标,转变评价的功能。针对评价本身做了界定,弱化了评价对结果的认定功能,强化了评价在改进学生、教师实践上的功能。这种能力性的评价既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应试负担,又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兴趣与积极性。转变评价的重心。以往的评价体系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的评价上,老师学生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在分数上。分数关系到学生升学、能否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分数也关系到老师的绩效考评等切身利益。只有让师生都从分数的阴影下解脱出来,大家才会将现有精力放到教学过程上来。整个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构建的,师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然而在评价上师生却都被拒绝在评价体系之外,这种评价有失公允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在师生参与下,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切实走向自主创新,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性。
2.2 在实践上让“对话”教学发挥实效。
如何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对话能否走出“问答”的误区是需要师生共同在实践中改进的问题。反观我们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构建课堂的民主与平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张白纸,但是学生绝不是一架任由老师摆弄的机器。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还有文本处于一个民主平等的状态,老师要走出驾驭者的误区。在这一环节上,老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文化的“话语权”实际上是由老师掌控的,老师作为一个沟通性环节,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构建一个适合的沟通平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技巧和对教学本身的理解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这是整个教育界今后还需继续思考并探索的内容。
3.结语
关于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各层次的研究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较多的精力,但这一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较系统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探索还不多见。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要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澄清,因为它混合了“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这正是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彩娟.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9.
[2] 刘海燕.初中语文阅读学案教学研究[J].广州: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3] 杨云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4]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