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月球、地球、太阳连成一线,月亮遮住太阳,大地将一片昏暗。在天文界,似乎没有什么天文观测活动比日全食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目光了。然而,能看见日全食的日全食带极其狭窄,这也就意味着每次日全食世界上仅有很少地区能够看见。幸运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日全食盛宴将“幸运的橄榄枝”抛向了中国的长江流域。2009年7月22日,这场被称为“长江大全食”的日全食覆盖了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直接观看到日全食的人数可能创造历史之最。随着日全食观测热的持续升温,长江流域的各个城市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准备借机赚个
“盆满钵满”。
日全食引发的商机
一次罕见的天象奇观与经济扯上关系,这就是颇为有趣的“日全食经济圈”。根据以往的经验,但凡有幸被日全食光顾的地方,在发生的前半年甚至一年里,旅游收入都会有持续而惊人的增长,如2008年8月1日新疆伊吾县发生日全食,这个默默无闻的偏僻小镇在一天之内就吸引了一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天文爱好者和上千名天文学家。天文气象对地区旅游的拉动力由此可见一斑,而此次的长江大全食也不会例外。
早在一年多前,全球各地的专家组、天文发烧友、普通游客就在湖州安吉纷纷预定了客房,某国的一个天文机构甚至打算把一个重达多吨的天文器械空运到此;7月22日前后,平时标价200元左右的客房价格飙升,查看网络预订,三星级以上的酒店7月21日晚的客房几乎全部满员。日全食当天,到桐城“追日”的客人达到2万人左右,这对在旅游业界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桐城来说,无疑是上天赐予的诱人馅饼。7月21日,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各大眼镜店的日全食观测镜都卖断货了,此外,“日食经济”还让蓉城的旅行社也跟着“火”了一把。有专家称,包括观测设备销售、酒店和旅行团的收入等,本次日全食给成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至少过亿。据淘宝相关数据显示,7月10日-7月16日与日全食相关产品的共卖出商品3万件,交易金额150万元。成都本地一淘宝卖家表示,在短短15天内,他以15元/件的价格共卖出去517件日食观测镜;而淘宝网上另一人气最高的卖家30天内共卖出去了8000件观测镜,收入近8万元。一业内卖家经粗略估算:位于日全食带上的长江流域城市大约将有4亿人能看到日全食,按10%的人购买日食观测镜来计算,市场份额将达到4000万个。按最低利润1元/个算,本次日食所带来的商机,仅是观测镜至少就有4000万元的利润。如果再加上望远镜等其他专业工具以及登山包、遮阳帽甚至便携被等户外产品的销售收入,商家们可以在本次日全食上掘金超过6000万元,这还不包括给旅行社以及相关酒店带来的生意。与此同时,书店天文类书籍也颇为畅销。据宁波市新华书店企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不少出版社抓住“天文年”机遇推出一系列天文类书籍,最近此类书籍销售量同比增加了30%。
各地日全食营销策略
在上海,日全食的机遇被紧紧抓住。早在年初,上海的旅行社就看准了日全食天文现象的市场契机,向海内外推出体验日全食旅游新品,并得到了热烈反响。据统计,在日全食期间,上海旅行社组织接待来沪观看日全食的境外团队数为255个,共6409人;组织接待前往外省市观看日全食的境外团队数为241个,共6484人。据了解,境外来沪观日全食的游客来自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其中以日本游客为主,占游客总数的80%以上。来沪游客集中观看的地点洋山港、奉贤风筝放飞场、松江佘山、青浦东方绿舟、金山海滩等地,也纷纷开展了各自的营销宣传。上海金山区的城市沙滩为吸引海内外“追日族”在本地逗留,还引进了“大型沙滩嘉年华”,推出“看日全食、游浪漫海滨、采新鲜瓜果”等活动。
在浙江安吉,江南天池景点借着日全食的机遇脱颖而出,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合作共建天文观测基地。这个主体部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基地不仅拥有两个天文专业观测室和一个科普观测点的基地,还包括游步道、休息亭等等一应俱全的基础设施。随着一条日全食经济链被牵动起来,全球各地的专家组、天文发烧友、普通游客都追随而来。
位于日食带中心的舟山洋山镇观看日全食时间最长,为6分1秒,位于全国42个城市之首,这使舟山市看到了机遇。当地旅游局专门提前组织专家实地踩点,推荐了九大观测点,还推出了朱家尖二日游、桃花岛二日游、普陀山二日游、嵊泗列岛二日游等日全食观测线路。
浙江嘉兴同样大力宣传自己是全日全食最佳观测点,并举出了交通便利、天气晴好、视野开阔和地理环境优越等4条理由。为此,嘉兴确定了首批20多个日全食观测点,还在当地七一广场建成了国家天文台日全食最佳观测点纪念碑。7月20日-7月24日间,嘉兴还邀请了国家天文台以及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科协等部门,联手主办2009中国(嘉兴)科普旅游节暨日全食观测系列活动,包括海峡两岸望远镜技术交流研讨会;中欧火星科学探索研习会;日全食观测、火星科学探索公众报告会;“水乡嘉兴,日食奇观”摄影大赛;科普旅游示范基地评选;科普展览及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等系列活动。
在中国城市的日全食营销热中,安徽铜陵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铜陵市领导看来,这是一个使铜陵摆脱单一资源城市帽子的机会。为此,铜陵市政府投资1400万元,专门在乌木山公园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的太阳历广场,在投入的标准和规模上都超过了其他城市。为了不出意外,铜陵市政府还投入20万元,准备了气象高射炮,随时为驱雨作准备。为了配合“铜都鉴日”日全食观测盛典的顺利举行,铜陵市政府规定,在日全食发生时间段里,全市各施工现场一律停止施工,活动期间各施工工地都要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在7月19日至7月24日,严禁运输渣土及污染路面的材料。同时,铜陵市配备了1500名志愿者为前来观测日全食的外地游客提供服務,并在市内主干道设置10处服务咨询点,城市南、北入口也各设立一座服务站。铜陵市星级以上宾馆入住率达到100%,星级以下宾馆酒店也非常紧俏,以至于铜陵市不得不将市内3所高校宿舍腾出以备不时之需。大规模的宣传和准备工作,使铜陵市在观测城市中声名鹊起。铜陵市有关领导认为,由日全食造就的“经济圈”效应和旅游增收只是极小的收益。更大的收获还在于利用这次机会,增加了铜陵的知名度,使铜陵在以后“走出去”时,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由日全食营销引发的冷思考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日全食作为天文奇观,各个城市都想用好日全食观测活动这个载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日全食发生的时间、地点有限,并非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为了短短几分钟的“奇观”而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和开发,政府与商家不得不承担一定风险。风险并非不存在,在历史上不乏因为观看日全食而付出代价的例子。1999年8月11日,英国出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盛况。当日,英国的最佳观测点圣奥斯特市的一个水泥公司,考虑到日全食期间会有大量游客涌入该市,因而市内交通将严重阻塞,公司员工索性全体放假一星期;欧洲其他国家和中东经济同样受到日全食的冲击。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等地的金融中心,股票和外汇市场的交易员都悄悄溜走观看日食奇景……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两分钟,许多地区经济活动陷于停顿,看日全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媒体上对各个城市大力发展日食经济的举措大加赞赏,称其抓住了百年机遇,扩大城市影响力的同时也掀起新一轮的消费热潮。长江流域的各个观测点城市都嗅到了这天文光鲜背后的浓浓商机,势在把此次天文盛宴打造成一次浩大的城市营销,可引人深思的是,一次日全食真的就能点燃金融危机寒冬中的消费热潮?就真的能完成一座城市的战略定位和产业转型?
仅仅持续6分钟的动人景观已经过去,而对于中国而言,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的营销之路才刚刚开始。
“盆满钵满”。
日全食引发的商机
一次罕见的天象奇观与经济扯上关系,这就是颇为有趣的“日全食经济圈”。根据以往的经验,但凡有幸被日全食光顾的地方,在发生的前半年甚至一年里,旅游收入都会有持续而惊人的增长,如2008年8月1日新疆伊吾县发生日全食,这个默默无闻的偏僻小镇在一天之内就吸引了一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天文爱好者和上千名天文学家。天文气象对地区旅游的拉动力由此可见一斑,而此次的长江大全食也不会例外。
早在一年多前,全球各地的专家组、天文发烧友、普通游客就在湖州安吉纷纷预定了客房,某国的一个天文机构甚至打算把一个重达多吨的天文器械空运到此;7月22日前后,平时标价200元左右的客房价格飙升,查看网络预订,三星级以上的酒店7月21日晚的客房几乎全部满员。日全食当天,到桐城“追日”的客人达到2万人左右,这对在旅游业界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桐城来说,无疑是上天赐予的诱人馅饼。7月21日,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各大眼镜店的日全食观测镜都卖断货了,此外,“日食经济”还让蓉城的旅行社也跟着“火”了一把。有专家称,包括观测设备销售、酒店和旅行团的收入等,本次日全食给成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至少过亿。据淘宝相关数据显示,7月10日-7月16日与日全食相关产品的共卖出商品3万件,交易金额150万元。成都本地一淘宝卖家表示,在短短15天内,他以15元/件的价格共卖出去517件日食观测镜;而淘宝网上另一人气最高的卖家30天内共卖出去了8000件观测镜,收入近8万元。一业内卖家经粗略估算:位于日全食带上的长江流域城市大约将有4亿人能看到日全食,按10%的人购买日食观测镜来计算,市场份额将达到4000万个。按最低利润1元/个算,本次日食所带来的商机,仅是观测镜至少就有4000万元的利润。如果再加上望远镜等其他专业工具以及登山包、遮阳帽甚至便携被等户外产品的销售收入,商家们可以在本次日全食上掘金超过6000万元,这还不包括给旅行社以及相关酒店带来的生意。与此同时,书店天文类书籍也颇为畅销。据宁波市新华书店企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不少出版社抓住“天文年”机遇推出一系列天文类书籍,最近此类书籍销售量同比增加了30%。
各地日全食营销策略
在上海,日全食的机遇被紧紧抓住。早在年初,上海的旅行社就看准了日全食天文现象的市场契机,向海内外推出体验日全食旅游新品,并得到了热烈反响。据统计,在日全食期间,上海旅行社组织接待来沪观看日全食的境外团队数为255个,共6409人;组织接待前往外省市观看日全食的境外团队数为241个,共6484人。据了解,境外来沪观日全食的游客来自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其中以日本游客为主,占游客总数的80%以上。来沪游客集中观看的地点洋山港、奉贤风筝放飞场、松江佘山、青浦东方绿舟、金山海滩等地,也纷纷开展了各自的营销宣传。上海金山区的城市沙滩为吸引海内外“追日族”在本地逗留,还引进了“大型沙滩嘉年华”,推出“看日全食、游浪漫海滨、采新鲜瓜果”等活动。
在浙江安吉,江南天池景点借着日全食的机遇脱颖而出,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合作共建天文观测基地。这个主体部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基地不仅拥有两个天文专业观测室和一个科普观测点的基地,还包括游步道、休息亭等等一应俱全的基础设施。随着一条日全食经济链被牵动起来,全球各地的专家组、天文发烧友、普通游客都追随而来。
位于日食带中心的舟山洋山镇观看日全食时间最长,为6分1秒,位于全国42个城市之首,这使舟山市看到了机遇。当地旅游局专门提前组织专家实地踩点,推荐了九大观测点,还推出了朱家尖二日游、桃花岛二日游、普陀山二日游、嵊泗列岛二日游等日全食观测线路。
浙江嘉兴同样大力宣传自己是全日全食最佳观测点,并举出了交通便利、天气晴好、视野开阔和地理环境优越等4条理由。为此,嘉兴确定了首批20多个日全食观测点,还在当地七一广场建成了国家天文台日全食最佳观测点纪念碑。7月20日-7月24日间,嘉兴还邀请了国家天文台以及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科协等部门,联手主办2009中国(嘉兴)科普旅游节暨日全食观测系列活动,包括海峡两岸望远镜技术交流研讨会;中欧火星科学探索研习会;日全食观测、火星科学探索公众报告会;“水乡嘉兴,日食奇观”摄影大赛;科普旅游示范基地评选;科普展览及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等系列活动。
在中国城市的日全食营销热中,安徽铜陵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铜陵市领导看来,这是一个使铜陵摆脱单一资源城市帽子的机会。为此,铜陵市政府投资1400万元,专门在乌木山公园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的太阳历广场,在投入的标准和规模上都超过了其他城市。为了不出意外,铜陵市政府还投入20万元,准备了气象高射炮,随时为驱雨作准备。为了配合“铜都鉴日”日全食观测盛典的顺利举行,铜陵市政府规定,在日全食发生时间段里,全市各施工现场一律停止施工,活动期间各施工工地都要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在7月19日至7月24日,严禁运输渣土及污染路面的材料。同时,铜陵市配备了1500名志愿者为前来观测日全食的外地游客提供服務,并在市内主干道设置10处服务咨询点,城市南、北入口也各设立一座服务站。铜陵市星级以上宾馆入住率达到100%,星级以下宾馆酒店也非常紧俏,以至于铜陵市不得不将市内3所高校宿舍腾出以备不时之需。大规模的宣传和准备工作,使铜陵市在观测城市中声名鹊起。铜陵市有关领导认为,由日全食造就的“经济圈”效应和旅游增收只是极小的收益。更大的收获还在于利用这次机会,增加了铜陵的知名度,使铜陵在以后“走出去”时,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由日全食营销引发的冷思考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日全食作为天文奇观,各个城市都想用好日全食观测活动这个载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日全食发生的时间、地点有限,并非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为了短短几分钟的“奇观”而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和开发,政府与商家不得不承担一定风险。风险并非不存在,在历史上不乏因为观看日全食而付出代价的例子。1999年8月11日,英国出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盛况。当日,英国的最佳观测点圣奥斯特市的一个水泥公司,考虑到日全食期间会有大量游客涌入该市,因而市内交通将严重阻塞,公司员工索性全体放假一星期;欧洲其他国家和中东经济同样受到日全食的冲击。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等地的金融中心,股票和外汇市场的交易员都悄悄溜走观看日食奇景……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两分钟,许多地区经济活动陷于停顿,看日全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媒体上对各个城市大力发展日食经济的举措大加赞赏,称其抓住了百年机遇,扩大城市影响力的同时也掀起新一轮的消费热潮。长江流域的各个观测点城市都嗅到了这天文光鲜背后的浓浓商机,势在把此次天文盛宴打造成一次浩大的城市营销,可引人深思的是,一次日全食真的就能点燃金融危机寒冬中的消费热潮?就真的能完成一座城市的战略定位和产业转型?
仅仅持续6分钟的动人景观已经过去,而对于中国而言,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的营销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