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经常练笔,就能够迅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农村中学;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80-01
根据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少,写作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下述工作。
1 作文教学从指导学生精读范文开始
让学生读什么,就学写什么。对中学生来说,精读范文,特别重要。因为精读范文,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一篇优秀的范文,它像路标一样,指引你朝着“康庄大道”一步一步前进。它又像繁苒参草拥寝着“人参苗”,只有当你小心拨开繁苒参草,“人参苗”才会露出它的丰姿。粗读范文,只能知道“路标”所在,“参草”所在;精读范文,才能了解“路标”指向,饱赏“人参苗”丰姿。我们应当把这些比喻的道理告诉学生,让学生懂得精读范文的重要,懂得如何去精读范文。所谓精读,就是要逐字逐句逐段直至全篇去细读,边读边思考,极力弄清作者的立意、文章的布局,行文的特点,写作的技巧,语言的运用等。哪些可以仿效,那些可以借鉴都弄清楚了,到自己要写一类文章时,就会“胸有成竹”,不再为开头难担忧,为无东西可写而苦恼了。
2 指导学生模仿范文写作,在模仿中创新
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提倡模仿,应该说是可以的、必要的。但是必须明确指出,模仿决不能“抄袭”,也不能生搬硬套。这里所提倡的模仿,就是要深入领会优秀范文的精髓,并从中得到启迪,然后运用范文的艺术手法,去构思自己要写的文章。我指导学生写说明文选吕叔湘的《语言的演变》作范文,首先让学生反复精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后来有的学生写自己“家乡的变化”,有的写“我们的教室”,其中有一篇《我的老师》写得较好。如果还要打比方,范文就是农村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扶手棍”,学生借助它学走路,走起路来便顺当,学会也快。路会走了,“扶手棍”就可以不要(不模仿了),就可以自己走自己的路。文章会写了,就能够创新,好的文章自然就会“脱颖而出”。
3 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
学生自己修改比教师批改还重要。根据我的观察,许多学生关心的是分数而不是教师的改笔。教师改笔的所以然,很少有学生去深究。因此,让学生尝一尝修改文章的甘苦,是很有益处的。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文章呢?
3.1 给学生讲一点写作理论。有了理论指导,才能辨别文章的优劣得失,才能提高修改水平。
3.2 将修改文章的方法告诉学生。要求同学们在动笔修改之前,先仔细读一两遍,边读边思考:文章立意好不好,结构是否严谨,层次安排是否恰当,取材是否合适,详略是否适宜,用词是否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造句是否通畅、明快,写字是否规范等等。哪一方面有问题,就改哪一方面。该删则删,该补则补,直到文章各方面都合乎情理而又有生机为止。
3.3 把修改文章的常用符号也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使用,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
3.4 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取各方面都比较好,但同时又有明显不足的文章,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去修改,在修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5 学生自己动笔修改自己的文章。
总之,学生学会了修改文章,自己也就会写文章了。教师可以把批改学生作文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精心指导学生自己练习批改文章方面。使之产生良性循环,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作文兴趣
指导学生反复多次练习写作,次第加深,不断提高。一次性作文,即一道题只练习写一次的作文,效果是不够好的。学生平时练习作文,最好是一个题目写几次。可变换写作角度,可修改提炼加深。例如,同一内容,第一次写记叙文,第二次写说明文,第三次写议论文。学生学会了变换写作角度,实际上也就提高了驾驭文字的能力,总之,第一次写完了,仔细揣摩一下,看还有那些方面处理不当,哪些方面还有疏漏,需要斟酌删补。如果问题太多,就重新改写。第二次写完了,再揣摩,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写好为止。教师发现学生写出了好文章,及时张贴或推荐给报刊。学生的文章一旦“面世”,他们受到的鼓舞是非常大的。即使不能“面世”,能够写出好文章来,互相传诵,乐趣亦无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培养起来,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5 作文教学应当讲究效果
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用什么样的办法,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农村中学,现在有重次数轻效果的倾向,应当引起注意。也许有人认为有数量就有质量,写作次数多了,效果自然会好。实不尽然,教师为了次数多,指导学生作文往往从简从易,学生为了次数多,也往往从短图快。让学生这样练习作文是难于收到良好的效果的。一个学生,一个学期能够写出两三篇,少数学生能写成四篇好文章,那就不错了,我们不能贪多不求质量。其实这两、三篇文章,往往也要反复揣摩修改十几次。这样算来,付出的劳动也许相等,但效果却很不一样。学生一旦摸索到了写文章的“路子”,对写作有了兴趣,你不要求他写,他也会自己写的,别人可以不必担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应当在“效果”上多下功夫,切不可片面追求次数。
总之,作文教学如果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经常练笔,就能够迅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农村中学;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80-01
根据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少,写作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下述工作。
1 作文教学从指导学生精读范文开始
让学生读什么,就学写什么。对中学生来说,精读范文,特别重要。因为精读范文,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一篇优秀的范文,它像路标一样,指引你朝着“康庄大道”一步一步前进。它又像繁苒参草拥寝着“人参苗”,只有当你小心拨开繁苒参草,“人参苗”才会露出它的丰姿。粗读范文,只能知道“路标”所在,“参草”所在;精读范文,才能了解“路标”指向,饱赏“人参苗”丰姿。我们应当把这些比喻的道理告诉学生,让学生懂得精读范文的重要,懂得如何去精读范文。所谓精读,就是要逐字逐句逐段直至全篇去细读,边读边思考,极力弄清作者的立意、文章的布局,行文的特点,写作的技巧,语言的运用等。哪些可以仿效,那些可以借鉴都弄清楚了,到自己要写一类文章时,就会“胸有成竹”,不再为开头难担忧,为无东西可写而苦恼了。
2 指导学生模仿范文写作,在模仿中创新
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提倡模仿,应该说是可以的、必要的。但是必须明确指出,模仿决不能“抄袭”,也不能生搬硬套。这里所提倡的模仿,就是要深入领会优秀范文的精髓,并从中得到启迪,然后运用范文的艺术手法,去构思自己要写的文章。我指导学生写说明文选吕叔湘的《语言的演变》作范文,首先让学生反复精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后来有的学生写自己“家乡的变化”,有的写“我们的教室”,其中有一篇《我的老师》写得较好。如果还要打比方,范文就是农村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扶手棍”,学生借助它学走路,走起路来便顺当,学会也快。路会走了,“扶手棍”就可以不要(不模仿了),就可以自己走自己的路。文章会写了,就能够创新,好的文章自然就会“脱颖而出”。
3 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
学生自己修改比教师批改还重要。根据我的观察,许多学生关心的是分数而不是教师的改笔。教师改笔的所以然,很少有学生去深究。因此,让学生尝一尝修改文章的甘苦,是很有益处的。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文章呢?
3.1 给学生讲一点写作理论。有了理论指导,才能辨别文章的优劣得失,才能提高修改水平。
3.2 将修改文章的方法告诉学生。要求同学们在动笔修改之前,先仔细读一两遍,边读边思考:文章立意好不好,结构是否严谨,层次安排是否恰当,取材是否合适,详略是否适宜,用词是否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造句是否通畅、明快,写字是否规范等等。哪一方面有问题,就改哪一方面。该删则删,该补则补,直到文章各方面都合乎情理而又有生机为止。
3.3 把修改文章的常用符号也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使用,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
3.4 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取各方面都比较好,但同时又有明显不足的文章,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去修改,在修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5 学生自己动笔修改自己的文章。
总之,学生学会了修改文章,自己也就会写文章了。教师可以把批改学生作文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精心指导学生自己练习批改文章方面。使之产生良性循环,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作文兴趣
指导学生反复多次练习写作,次第加深,不断提高。一次性作文,即一道题只练习写一次的作文,效果是不够好的。学生平时练习作文,最好是一个题目写几次。可变换写作角度,可修改提炼加深。例如,同一内容,第一次写记叙文,第二次写说明文,第三次写议论文。学生学会了变换写作角度,实际上也就提高了驾驭文字的能力,总之,第一次写完了,仔细揣摩一下,看还有那些方面处理不当,哪些方面还有疏漏,需要斟酌删补。如果问题太多,就重新改写。第二次写完了,再揣摩,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写好为止。教师发现学生写出了好文章,及时张贴或推荐给报刊。学生的文章一旦“面世”,他们受到的鼓舞是非常大的。即使不能“面世”,能够写出好文章来,互相传诵,乐趣亦无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培养起来,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5 作文教学应当讲究效果
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用什么样的办法,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农村中学,现在有重次数轻效果的倾向,应当引起注意。也许有人认为有数量就有质量,写作次数多了,效果自然会好。实不尽然,教师为了次数多,指导学生作文往往从简从易,学生为了次数多,也往往从短图快。让学生这样练习作文是难于收到良好的效果的。一个学生,一个学期能够写出两三篇,少数学生能写成四篇好文章,那就不错了,我们不能贪多不求质量。其实这两、三篇文章,往往也要反复揣摩修改十几次。这样算来,付出的劳动也许相等,但效果却很不一样。学生一旦摸索到了写文章的“路子”,对写作有了兴趣,你不要求他写,他也会自己写的,别人可以不必担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应当在“效果”上多下功夫,切不可片面追求次数。
总之,作文教学如果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经常练笔,就能够迅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