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历史意识

来源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意识是人对历史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它不只是个人对过去的记忆的表达,也是群体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对未来的探索.莫里森作品中的非裔美国人在面对自己沉重的历史时选择缄默,他们对于历史的记忆支离破碎,历史意识一片空白.莫里森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修补黑人对历史残缺的记忆,唤醒他们的历史意识.在莫里森的创作中,她理性地直面历史,召唤非裔美国人内心深处沉痛的记忆.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作者呼吁直面历史,反思过去,探索民族的出路.
其他文献
一部叙事性的文艺作品,总有不同的叙事层次,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螺旋递进,或承转跳跃……不同叙事层次所揭示的内涵也殊为不同.不同叙事层次之间往往又是相互交融的,甚至是相互印证和诠释的,从而能“交织”成蕴含丰富的有机“叙事”统一体.
期刊
戏剧这种艺术,大概是非到剧院去欣赏不可的.用现代影像技术复制戏剧,试图想让古老的戏剧艺术插上现代技术翅膀更加广泛的传播,想法虽好,但效果不佳.因此我有过很极端的观点:是现代影像技术把戏剧给毁了.有过多次经验,通过看影像资料去触摸一部戏剧作品,往往和在舞台下面观赏,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我极少看电视台播的戏曲,不想倒了自己的胃口.
期刊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部影片不仅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同时,也是中国戏曲电影的诞生.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如何将这一传统艺术,利用现代化电影手段,使之得以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承与发展,一百多年来,戏曲电影人对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戏曲电影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豫剧电影《花木兰》《朝阳沟》、评剧电影《刘巧儿》《花为
期刊
由河北省知名剧作家刘兴会编剧、梅花奖得主袁淑梅主演,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精心打造的评剧《安娥》一剧,演出后,即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剧作不仅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还入围了“201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该剧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动人心魄的情感刻画,为观众塑造了一位充满革命理想的传奇女子,是一部具有积极思想意义和艺术深度的作品.
期刊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戏剧的在场是必要的.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在以建党百年为主题进行话剧、戏曲作品创作,大有眼花缭乱之势.然而,数量上表现出的井喷态势并不意味着艺术表现的完美无缺,艺术呈现的完成度才是决定一部作品水准的重要因素.其中,由罗周编剧,童薇薇导演的锡剧《烛光在前》从此类题材创作中突围而出,在题材和立意选择上完成了对革命叙事的超越,在艺术追求上回归戏曲本体,取得了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期刊
由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创排的评剧电影《安娥》新闻发布会暨首映式于2021年7月16日上午在石家庄举行.自1959年河北的第一部戏曲电影《穆桂英挂帅》(邯郸东风豫剧团)开始,到2021年的《安娥》,河北戏曲电影已经走过了六十余年.在这六十年间,《节振国》《宝莲灯》《哪吒》《钟馗》《嫁不出去的姑娘》《西柏坡》等戏曲电影均以高峰姿态贯列中国戏曲电影史.今年,尹大为导演,袁淑梅主演的评剧电影《安娥》又会成为中国戏曲电影的一部经典之作.
期刊
“故园河山恸,先驱复国兴.胸怀家国天下事,入耳风雨读书声.”河北梆子《保.定红二师》取材于1932年河北省立第二师范“七六”护校运动,是一部讲述爱国青年学生在“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保属特委的直接领导和思想启蒙下,不畏国民党反动当局查封学校、提前放假、开除进步学生、撤换进步校长等公开镇压,争取抗日自由、反抗黑暗统治的英雄史剧.该剧传承河北梆子艺术特色、创新舞台艺术形式,将河北梆子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的艺术秉赋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悲壮的英雄史剧结合,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相得益彰.
期刊
当代秦腔小生翘楚李小锋主演,著名导演黎涛执导之数字电影《周仁回府》在继承、吸收前辈舞台程式创设与影视改编优长同时,锐意革新,大胆开拓,镜头运用灵活多样、富含意蕴,用灵活洒脱的处理让剧中人的戏剧动作获得了更突出和更有意味的呈现;情节场次组接按需搭配、任意自如,呈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时间管理与画面组织;戏剧情景增删得当、补正平常,形成了骨肉分明、重点突出的戏曲电影特色结构.总结该片艺术良莠,对秦腔艺术弘扬、戏曲电影发展乃至民族优良德行传承都将有所裨益.
由上海歌舞团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首演后便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目前已经在全国巡演百余场,在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的同时,也彻底刷新了人们对于舞剧的认知.由于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舞剧的认知被限定在以柴可夫斯基为标准的苏联古典芭蕾舞剧的样式形式中,再加上特殊时期的大规模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的舞剧创作,使得我国观众对舞剧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天鹅湖式”和“红色娘子军式”.而《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中国观众潜意识里对舞剧的陈旧印象,使舞剧艺术重新焕发生机,使其成为活的艺术.这其中舞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竟演于2021年5月在南京举行,参评的17位演员呈现了17部优秀的舞台作品.戏剧梅花奖是我国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现场竞演能够从一定程度反映当前中国戏剧舞台表演艺术的整体水平.根据本届现场竞演的盛况,文章从术、道、势三个角度阐释了对中国戏剧舞台表演艺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