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及其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性角色在英美文学中有各种鲜明的特征展现,而女性主义也在西方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中都充分地展示了女性主义的个性化色彩。而对于英国和美国,其女性主义的表达侧重各有不同,这与它们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英国是一个注重传统和礼仪的國家,文学作品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更突出庄重典雅等特征,而美国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女性主义的发展与整个黑人解放运动相契合,显示出更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本文对英国和美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就其实际的影响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女性主义是文学作品中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对于整个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来说,深受人文主义的民主思想影响,文学发展的过程伴随着人权运动的发展历程。对女性角色的定义和诠释,一直处于文学的重要位置,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看西方的文学作品,女性主义的内容随处可见,而各个国家对于这个问题和概念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对文学中女性主义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了解和理解各个国家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也是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1. 英国女性主义文学
  对于英国文学来说,女性主义最突出表达的内容就是对女性传统形象的变化,以变化来衬托女性主义的新情况和新发展。早期的一些以女性主义为主要创作背景的作家细致描述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中一系列对女性来说不平等的问题和现象,以此来揭露女性实际生活中承受的一些压迫以及歧视,通过这些揭露以唤醒女性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并致力于打破男性社会的统治的束缚,进而取得公正平等的个人权利。
  与当时意义上的传统文学相比,作品中描述的女性形象已经有很大变化。在一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性格特点鲜明,而又温柔得体,她们有追求,渴望独立,并希望通过努力发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并努力将这些价值变成现实。20世纪是一个过渡的中间地带,英国文学中对女性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变化特点,之前的文学作品要更多关注社会的经济政治等环境对于女性生活的各种影响,而之后的文学作品中则主要描述女性在自我精神和人格独立上的实际表现。如果之前强调的是社会因素影响,之后则更注重自我的选择,从社会问题发展到对自我层面的挖掘,这也是社会进步体现在女性个体方面发展的证明。比较典型的作品是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通过小说女主人公安娜的经历,凸显了英国社会女性独立意识已经开始觉醒。
  2.美国女性主义文学
  对于女性主义在发展影响方面的探讨,美国文学与英国文学存在相似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文化进行传播的影响结果。但具体来说,在美国文学对女性主义的表现主题,更习惯于将之与“爱情”和“婚姻”等这样的问题联系起来。比如,贝蒂·佛里丹就在《女性的奥秘》中,宣扬女性要与男性同样获得基本的公民权益,可以自由参与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尤其对于工作的问题,两性必须拥有同样的权利。在当时男性主导的美国社会中,女性被完全束缚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逐渐失去自我。但女性主义的坚持者并不否定家庭和婚姻对于女性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女性可以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这样的价值取向才是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美国文学更突出女性的独立、勇气、个性等特质,以此展示作为女性的完美和魅力,进而来呼吁女性更多地参与到自身权益的维护中。举例来说,路易沙·奥科特的《小妇人》,就非常直接地展现出美国女性的自立和自强特质,推动了更多女性形成独立思想,也因此成为广为追捧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
  3.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主题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文学发展,深受英美文学的影响,而这其中就包括女性主义的内容。总结一下,可以简单将英美文学女性主义对我国的文学发展的影响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有力推动了我国女性主义创作的发展。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来分析,英美两个国家与我国的社会以及文化背景都不一样,起点和方式选择上也会有显著的不同,相对来说,英美两国有着更为宽松的人文和社会环境。通过文学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基于承认女性权益前提下,再探讨两性间的各种平等问题。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复杂,也更艰巨。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特别是女性创作中女性独立意识的发展,一些写实作品突出我国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二是有力促进我国女性群体创作意识的提升。英美文学中对于女权主义的阐述已经作为女性主义的内容及形式,这对于中国女性创作的群体形成有着较大的启发作用。因为中国从来没进行过女权运动,而女性意识的彻底觉醒,需要一个过程,也必然需要经历许多不可忽略的阻碍。因此,在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需要来自英美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抗意识和群体意识,通过这些内容来弥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中的缺失之处,并使得我国的女性文学创作取得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活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中对于女性主义的探讨总体一致,但也各有特点,相比于我国女性主义在文学中的发展,有着非常不同的途径。但不可否认,英美女性主义文学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创作队伍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刘真平.英美女性主义理论与文学探索分析[J].作家,2015(22):110-111.
  [2]卫泽.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和意义[D].湘潭大学,2003.
  [3]杨鸿雁.后现代女性主义与英美文学经典叙事的再阐释[J].才智,2013(24):243-244.
其他文献
摘 要:《名利场》是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创作的小说作品,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在整部作品当中,萨克雷运用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真正参与到小说意义构建当中,让整个叙事更加符合整部作品的批判现实特色,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将重点就《名利场》的叙事特色进行研究。  关键词:《名利场》;叙事;特色  作者简介:缪姗姗(1981-),女,汉族,四川自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
摘 要: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一生都致力于用思绪纷繁、变化万端的叙事方式探究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性。“零时间”是其在探索中得出的一个关于时间的重要概念。  关键词:卡尔维诺;“零时间”  作者简介:张婷婷,延安大学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意大利的卡尔维诺是20世纪西方文坛上一位具有世界
摘 要:托妮·莫里森(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宠儿》于1988年、1993年分别荣获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母亲塞丝为了保护女儿免受被奴役之苦而采取了极端的行为,导致母女关系一度难以弥合,不过这种创伤后来在倾听者和黑人群體的帮助下得以修复。本文试图探究黑人在团体的共同作用下,逃离磨难,获取自我解脱。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社群;身份追寻 
摘 要:朗费罗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其早期诗作《人生礼赞》曾影响并鼓励了无数处于低谷期的人们,也表现了诗人不甘平庸,志存高远的追求。当诗人暮年之时,一首《潮起潮落》仿佛看尽人间繁华,三千浮生若水,满腔壮志豪情已随岁月流逝,留下的尽是平静与安详。  關键词:朗费罗;《人生礼赞》;《潮起潮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