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教育演讲》选编的叶圣陶先生三十篇教育演讲,始于1935年,终于1983年,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几乎涵盖了叶老一生关于教育的全部思考,包含着一代教育大师对教育的深爱与忧思。
教育依托社会,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样的教育,反过来说,什么样的教育也造就了什么样的时代,教育者对教育的思索明显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育的智慧却是相通的,因为,作为科学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不受时代所制约,教育智者对教育本质的追求,对“好的教育”的探索是一致的,也是可以穿越时空、引发共鸣的。虽然《叶圣陶教育演讲》所收录的文稿时代已经久远,但却依然不失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叶老在那个时代对教育的洞悉与深察,更值得当下的教育者深思与审视。
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大可不必进学校”并不是说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没有用,而是直指教育培养人才方向的片面理解的误区。在那个时代,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是“统治者的帮手”,而非具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的社会所需人才。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与认识,叶圣陶先生才发出了“有志的青年不必进正统的学校,要读有用的书,求有用的知识,就该进社会大学,这是个自由的天地”這样的真知灼见。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此,党的教育方针已经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诸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误将中考成绩、高考成绩作为自己的教育方向,以至于学生到校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学、为了在与他人的考试竞争中获利。如此的学校教育,不正应了叶圣陶先生的“读书大可不必进学校”吗?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这是否值得学校深刻反思与自我追问呢?
在《不应单纯追求升学率》一文中,叶圣陶老先生写道:“就期中期末考试来说,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教师从考试的结果,可以知道自己教的成绩怎么样:教得不错,有长处,要继续发展;教得有问题,有缺点,要想办法改进。”叶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事实上纠正了长久以来学校对考试认识的严重误区。考试的目的旨在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结果,从而为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予以辅导,更好地开展教学而服务。考试的真正意义是具有诊断性,而非甄别性,在于为教学提供信息反馈,而非人为地给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叶老的这句话是否很值得我们咀嚼与玩味呢?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老师备课教课,随时督促,批改大量作业,负担也很重,彼此都苦不堪言。要减轻双方的沉重负担,就需要改进现行的若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叶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思路,即改进教学方法,他主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世界上的事物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一直学到老。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其实,这样的观点,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吗?由此可见叶老对教育规律的深谙,而这句精简的论断,胜过当下一大批教育专家学者的长篇大论,更能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叶老先生,这位从事教育工作80年的老教育工作者,这位深察教育规律的教育智者,用他朴实的话语,给予我们教师理性的训诫,先生隔空传来的教育箴言,历久而弥新。
教育依托社会,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样的教育,反过来说,什么样的教育也造就了什么样的时代,教育者对教育的思索明显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育的智慧却是相通的,因为,作为科学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不受时代所制约,教育智者对教育本质的追求,对“好的教育”的探索是一致的,也是可以穿越时空、引发共鸣的。虽然《叶圣陶教育演讲》所收录的文稿时代已经久远,但却依然不失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叶老在那个时代对教育的洞悉与深察,更值得当下的教育者深思与审视。
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大可不必进学校”并不是说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没有用,而是直指教育培养人才方向的片面理解的误区。在那个时代,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是“统治者的帮手”,而非具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的社会所需人才。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与认识,叶圣陶先生才发出了“有志的青年不必进正统的学校,要读有用的书,求有用的知识,就该进社会大学,这是个自由的天地”這样的真知灼见。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此,党的教育方针已经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诸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误将中考成绩、高考成绩作为自己的教育方向,以至于学生到校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学、为了在与他人的考试竞争中获利。如此的学校教育,不正应了叶圣陶先生的“读书大可不必进学校”吗?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这是否值得学校深刻反思与自我追问呢?
在《不应单纯追求升学率》一文中,叶圣陶老先生写道:“就期中期末考试来说,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教师从考试的结果,可以知道自己教的成绩怎么样:教得不错,有长处,要继续发展;教得有问题,有缺点,要想办法改进。”叶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事实上纠正了长久以来学校对考试认识的严重误区。考试的目的旨在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结果,从而为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予以辅导,更好地开展教学而服务。考试的真正意义是具有诊断性,而非甄别性,在于为教学提供信息反馈,而非人为地给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叶老的这句话是否很值得我们咀嚼与玩味呢?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老师备课教课,随时督促,批改大量作业,负担也很重,彼此都苦不堪言。要减轻双方的沉重负担,就需要改进现行的若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叶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思路,即改进教学方法,他主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世界上的事物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一直学到老。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其实,这样的观点,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吗?由此可见叶老对教育规律的深谙,而这句精简的论断,胜过当下一大批教育专家学者的长篇大论,更能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叶老先生,这位从事教育工作80年的老教育工作者,这位深察教育规律的教育智者,用他朴实的话语,给予我们教师理性的训诫,先生隔空传来的教育箴言,历久而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