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朗读更精彩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理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有的文章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而有的文章若选择以读代讲效果会更好些。例如:我在教苏教版第六册的《菩萨兵》一文时,就曾借助朗读帮助学生更确切地体会了文字里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教到课文第九小节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这里写的是藏族同胞们说的一段话,我问:“你觉得藏族同胞说这句话时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是带着激动的心情。”我又问:“还有别的什么情绪吗?”学生答不出来。我就带着学生把前面朱德司令带着红军战士为藏胞们做好事的段落反复朗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藏胞们说最后一句话时,还带着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感激之情。遇到一些内容比较深的文章,我多次采用“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要使朗读更精彩,还需讲究教学策略。
  
  一、 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我认为要指导好学生的朗读,首先应做到每一节课都制订可以实现的目标。目标的制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承受能力;目标的制订要适量适度,让它在学生内心里形成一种前进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的活动中去。初读时,属感知性读,应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得文章的整体感知。例如,我在初读时,会告诉学生“自由地把课文读三遍,把生字做上记号,不懂的句子画上线”。这仅仅是初读的目标。而到了精读的时候,就分研读和品读。研读属于理性读,应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能理解词、拆句;品读属于感性读,应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感情来,现在较为提倡品读。
  
  二、 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读准字音是朗读在初读阶段最基本的要求。要读准字音必须突破拼音这一关,所以,我抓朗读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读正确的最大困难是方言的干扰。南京方言常见的有平翘舌音不分,如“水”读成“suǐ”“手”读成“sǒu”;还有“an”“ang”不分,如“黄”读成“huán”,“山”读成“shāng”等。对这些易错的地方,我都作为朗读的难点,认真处理。每教一篇课文,我总是在课前反复地读几遍,找出学生易读不准的字和难以掌握字音的字,抄写在小黑板上,带着学生采取开火车、小老师教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掌握了这些字的读音之后,再读课文。
  
  三、 创设情境,读出感情
  
  我所教的一直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缺乏理解,要让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困难是比较大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常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引导学生凭借想象、联想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并进入其中,深入其里,去感受语言情境,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言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象、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体。使课文情境活现于课堂,使课文人物活现在眼前,使人物语言活现在耳边,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达到情境想象还原的真实,语言理解体会的准确,感情体会表达的得体,达到以情境促朗读、促理解、促感悟的多重目标。
  
   四、 重视教师的范读
  
  范读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朗读技巧,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恰如其分的范读最大的优点是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教师范读时,可以把声音、语气、表情、动作、神态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它可以起到以下四个作用:一是示范作用。二是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三是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理解课文,使学生心领神会。四是有利于纠正读音,教师范读,学生一面欣赏,一面与自己的朗读对比,便于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教师范读时对课文的内容和范读时机要灵活把握。范读可以安排在初学课文时,也可安排在课文学完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底蕴。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们的学生的朗读水平一般也较高,而且朗读风格接近,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五、 注意教师的评价语言
  
  我始终认为,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评价。无论是指名读,还是比赛读,学生在每完成一次朗读活动之后,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老师,还要充当一个裁判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表现要给予赞赏,既要肯定学生读的出色的地方,又要指出其表现不佳的地方。千万不能只用一个字“好”,学生需要的是新颖的、中肯的、带有赞赏的评价。不仅如此,老师在注重自己评价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听读的感受,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努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技巧,从而在朗读训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语感的形成、智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皋市长江镇新港小学)
其他文献
在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常会遇到让我感动的学生,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终身难忘:在2003年5月的一节高职英语课上,一名从不曾积极发言的学生在完成presentation任务的过程中,用他一个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来.我们采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50例CHF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个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素质也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充分表明了
目的 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寻找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蛋白成分在肝细胞表面的结合蛋白,探讨原因不明性肝炎发病机制.方法 将原因不明性肝炎患者血清蛋白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
摘要: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内容和任务,而师生关系对立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  关键词:平等;和谐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期刊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标;学生实际;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38—01  一、备课时紧扣新课标,做到有的放矢  开展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备课,备课时教师首先会确定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教师首先参考的是文本,他们从课文中寻找实施教学的方向,以及需要学生达成的结果;其次是参考网上教案,多看几个
将86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LT)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UTI)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第7天肝肾功能指标、早期并发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TCC组)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