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湿性疗法防治压疮和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压疮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湿性疗法,观察两组压疮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分级、周围皮肤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压疮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分级及周围皮肤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6%(191/240),对照组总有效率63.9% (124/1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疗法能显著促进压疮面愈合及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从而缩短愈合时间和提高临床疗效,在防治压疮和伤口感染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湿性疗法;压疮;伤口感染;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52-01
压疮是由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和供养不足引起的局部组织溃烂或坏死,压疮常见于长期卧床且体位固定不变,导致身体局部长期受压的患者,如昏迷、瘫痪等患者,压疮引起的局部感染或全身症状成为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将湿性疗法应用于我院收治的压疮患者治疗中,通过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探讨湿性疗法在压疮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压疮患者434例,男279例,女155例,年龄在25-74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昏迷,瘫痪、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等长期卧床患者,均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压疮分期等基本资料将434例患者分层,每层随机分为两组,而后合并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4例,男125例,女69例,平均年龄(49.2±2.3)岁,参考NPUAP新压疮分期标准,Ⅰ期患者103例,Ⅱ期患者45例,Ⅲ患者39例,Ⅳ期患者7例,压疮位于骶尾部32例,背部59例,坐骨结节处42例,髋部26例,四肢30例,其他部位5例,观察组240例,男154例,女86例,平均年龄(53.7±2.8)岁,压疮Ⅰ期患者122例,Ⅱ期患者61例,Ⅲ患者48例,Ⅳ期患者9例,压疮位于骶尾部43例,背部66例,坐骨结节处42例,髋部35例,四肢42例,其他部位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湿敷疗法,压疮初期可在局部给予热敷、50%酒精或2%碘酒轻轻涂擦,2次/d,尤其是碘酒可促使组织脱水和压疮面干燥,局部皮肤红肿、水疱患者可加大涂擦次数,酒精和碘酒挥发后涂以甘油或石蜡油,防止皮肤干燥;压疮有小溃疡患者先用生理盐水清除压疮面,湿敷0.5%硝酸银溶液,大溃疡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而后喷涂含溃疡粉的水胶体敷料,创面渗液较多患者可使用渗液吸收贴[1],以上湿敷1次/d,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菌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压疮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分级、周围皮肤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根据压疮面周围皮肤情况进行评分,正常计5分,皮肤水疱红肿计3分,溃疡计1分,化脓感染计0分,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可分三级,肉芽健康生长为一级计5分,肉芽老化或有水肿为二级计3分,肉芽苍白或坏死为三级计1分[2];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四类,治愈即指压疮面组织完全愈合、结痂,周围皮肤颜色正常,无红肿、水疱等症状,显效即指压疮面相比治疗前缩小,周围皮肤颜色明显变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好转即指压疮面无分泌物或减少,红肿或水疱等症状相比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即指压疮面愈合及分泌物情况相比治疗前未改善,甚至恶化,将治愈和显效视为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压疮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分级及周围皮肤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自上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破溃的伤口愈合快,湿性愈合理论的研究就成为热点,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我院将综合治疗与整体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外科、营养科、内科及护理科多科室综合协调,并将水凝胶、水胶体、藻酸盐等新型湿性敷料应用于压疮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湿性疗法能显著促进压疮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压疮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尚扬.0.5%聚维酮碘溶液加乳香没药膏治疗Ⅲ期压疮疗效评价[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482-483.
[2] 施翠芬,张翠蓉,王智琴.热敏灸治疗Ⅱ期、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49-551.
【关键词】湿性疗法;压疮;伤口感染;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52-01
压疮是由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和供养不足引起的局部组织溃烂或坏死,压疮常见于长期卧床且体位固定不变,导致身体局部长期受压的患者,如昏迷、瘫痪等患者,压疮引起的局部感染或全身症状成为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将湿性疗法应用于我院收治的压疮患者治疗中,通过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探讨湿性疗法在压疮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压疮患者434例,男279例,女155例,年龄在25-74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昏迷,瘫痪、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等长期卧床患者,均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压疮分期等基本资料将434例患者分层,每层随机分为两组,而后合并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4例,男125例,女69例,平均年龄(49.2±2.3)岁,参考NPUAP新压疮分期标准,Ⅰ期患者103例,Ⅱ期患者45例,Ⅲ患者39例,Ⅳ期患者7例,压疮位于骶尾部32例,背部59例,坐骨结节处42例,髋部26例,四肢30例,其他部位5例,观察组240例,男154例,女86例,平均年龄(53.7±2.8)岁,压疮Ⅰ期患者122例,Ⅱ期患者61例,Ⅲ患者48例,Ⅳ期患者9例,压疮位于骶尾部43例,背部66例,坐骨结节处42例,髋部35例,四肢42例,其他部位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湿敷疗法,压疮初期可在局部给予热敷、50%酒精或2%碘酒轻轻涂擦,2次/d,尤其是碘酒可促使组织脱水和压疮面干燥,局部皮肤红肿、水疱患者可加大涂擦次数,酒精和碘酒挥发后涂以甘油或石蜡油,防止皮肤干燥;压疮有小溃疡患者先用生理盐水清除压疮面,湿敷0.5%硝酸银溶液,大溃疡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而后喷涂含溃疡粉的水胶体敷料,创面渗液较多患者可使用渗液吸收贴[1],以上湿敷1次/d,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菌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压疮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分级、周围皮肤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根据压疮面周围皮肤情况进行评分,正常计5分,皮肤水疱红肿计3分,溃疡计1分,化脓感染计0分,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可分三级,肉芽健康生长为一级计5分,肉芽老化或有水肿为二级计3分,肉芽苍白或坏死为三级计1分[2];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四类,治愈即指压疮面组织完全愈合、结痂,周围皮肤颜色正常,无红肿、水疱等症状,显效即指压疮面相比治疗前缩小,周围皮肤颜色明显变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好转即指压疮面无分泌物或减少,红肿或水疱等症状相比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即指压疮面愈合及分泌物情况相比治疗前未改善,甚至恶化,将治愈和显效视为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压疮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分级及周围皮肤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自上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破溃的伤口愈合快,湿性愈合理论的研究就成为热点,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我院将综合治疗与整体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外科、营养科、内科及护理科多科室综合协调,并将水凝胶、水胶体、藻酸盐等新型湿性敷料应用于压疮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湿性疗法能显著促进压疮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压疮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尚扬.0.5%聚维酮碘溶液加乳香没药膏治疗Ⅲ期压疮疗效评价[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482-483.
[2] 施翠芬,张翠蓉,王智琴.热敏灸治疗Ⅱ期、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4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