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夹山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兴城市西南,金矿带受北西向断裂构造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可分为含金、银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含金、银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两种类型。
[关键词]前夹山金矿床 破碎带 蚀变岩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15-02
[Abstract]The Qianjiashan gold deposit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xingcheng, liaoning province, Gold ore belt from north west to nearly east-west fracture and fracture structure control, the ore types can be divided into gold, silver sulfide quartz vein type and quartz vein gold and silver - shattered altered rock type two kinds.
[Key words]Qianjiashan gold deposit Fracture zone Altered rock
引言
前夹山金矿位于辽宁省兴城市西南,金矿体产于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压扭性断裂破碎带中。分析该区成矿理论, 对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勘查区位于燕山台褶带,山海关台拱东部[1],区域上以断裂构造为主,可分为近东西向、次级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中生代以后沿北东向有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控制本区矿床分布。
太古界地层为本区基底地层,元古界地层小范围分布,不整合于太古界地层之上。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1、太古界地层:为本区基底地层,岩性有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呈残体状分布在混合岩中。混合岩化十分强烈,常见有均质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局部片麻理发育,方向为北东,倾角陡。
2、元古界地层:小范围分布,不整合于太古界地层之上。底部为长城系砂岩、粉砂岩、页岩、石英岩状砂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含锰白云岩及细砂岩,蓟县系有厚层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紫色薄层白云岩、石英砂岩,灰绿色页岩夹石英砂岩、泥质白云岩等。
3、古生界寒武系:在本区零星分布,岩性有微晶白云岩,厚层结晶灰岩,条带状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夹薄层页岩。
4、中生界侏罗系:见于兴城附近。下部为中细砾岩,流纹晶屑凝灰岩;上部为安山岩、安山质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粉砂岩。
5、第四系:主要为黄土、粘土、亚粘土及碎石。
2.2 构造
区域上受太古—元古时代运动旋回控制,形成近东向隆起带,展现复式背斜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主体为东西向,次级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主要有:
1.东西向断裂:分布于东台山~后狼洞,长30Km,性质属于压逆断层,前夹山金矿分布在此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处。
2.北东向断裂:分布于锦西~百花山,由多组扭冲断层组成,带长100 Km,有中侏罗世岩浆岩侵入和火山岩沿构造带喷发。为金及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条件。
3.北北东向断裂:分布于六家子~韩家屯一带,长50 Km。由多条正逆断层组成,它控制形成碱性花岗岩侵入。控制八家子铅锌和绥中小盘岭金矿的形成。
4.南北向断裂:分布于大古道子~碱厂一带,南北长30 Km,性质属于压性,部分张性,它控制中酸性脉岩分布。
该区位于区域性近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构造以断层为主,本区主要有3组构造,受上述构造所派生的次级北西向构造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含金矿化带的分布,下面分述如下:
1、东西向构造(F1):属压性断层,为本区最早的断裂,位于矿区南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50-65°,东西长十余公里,沿断裂带有挤压扁豆体及挤压片理,两侧围岩普遍见有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现象。
2、北西西向构造(F2):北西西向构造位于测区中部,属扭性断层,长约4公里,走向为北西西275°,沿断层两侧发育断层泥及断层角砾。
3、北西向構造(F3):位于矿区北部,属冲断层,受F2断层控制,走向为北西330-340°,倾向南西,倾角40-45°。沿断层上下盘发育有断层泥、断层角砾。
2.3 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混合花岗岩[2],其次是中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此外还见有晚期侵入的正长斑岩、安山玢岩、闪长玢岩等岩脉。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沟谷及缓坡地带,以黄土及风化砂为主,厚度一般0.5~1.0m,局部覆盖较厚。
1、太古界混合花岗岩
原岩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片麻岩及长英片麻岩等。经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混合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测区的南东及南西两侧,片麻理发育,片麻理方向呈北东向~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岩石呈浅肉红色,粒状花岗变晶结构,略具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有斜长石,含量占30~35%,粒径3~5mm,大者达1~2cm;石英占30~35%,粒径2~4mm;微斜长石占20~30%。此外含有少量黑云母,含量3~5%。付矿物有磁铁矿、锆石及褐帘石。岩石交代现象发育,孤岛、港湾、缝合线及蠕虫净边等典型的混合岩结构普遍存在。
2、中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为碱石花岗岩体的一部分,与花岗闪长岩呈渐变过度关系,呈岩基产出。接触带产状外倾,倾角60-80°。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沿南北向裂隙面充填有黄铁矿,呈薄膜状分布。岩石呈灰白色,中粒或等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粒径2-5mm,含量占25-35%,钾长石为自形~半自形,粒径2-4mm,含量30-40%。其次含有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岩石节理发育。 3、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呈岩基产出。接触面产状均外倾,倾角一般60-80°。岩石呈灰-灰褐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2-3mm,含量15-20%;钾长石半自形,含量占10-15%;斜长石自形-半自形,粒径3-5mm,含量占45-55%,其次含有部分角闪石及黑云母。
4、流纹斑岩
属后期侵入的次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外围的西北部,呈岩株产出,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产状外倾,倾角为45-55°,边缘見轻微烘烤蚀变现象。岩石呈浅粉红色,隐晶质斑状结构,流纹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基质由隐晶质长石、石英组成,粒径小于0.01mm,斑晶为长石,粒径2-4mm,含量5-10%,呈自形或半自形。
5脉岩类
主要分布于测区中南部,主要岩性为正长斑岩、安山玢岩、闪长玢岩等,沿裂隙充填,长几十~几百米,一般宽1-10m,倾向东或西,倾角60-70°。脉岩的规模及产状严格受构造控制,多属成矿后期岩脉。局部见安山玢岩脉与矿体相伴,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4 矿化特征
矿石类型可分为含金、银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含金、银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3]两种类型,两者交替出现。
该区矿体具破碎或碎裂构造,硅化黄铁矿化,呈浸染状。金属矿物除黄铁矿外,少见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石英脉、石英细脉呈不规则脉状充填于蚀变岩中,金属矿物呈细脉状、浸染状局部呈团块状生于石英脉体内[4],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伴生有黄铜矿、斑铜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粒度0.2-0.8mm,且分布不均匀。黄铁矿含量10-20%是主要含金矿物。黄铜、斑铜矿呈他形粒状,粒径0.2-0.5mm,含量小于2%。方铅矿、闪锌矿呈不规则粒状,粒径小于0.1mm,包裹于黄铁矿晶体中,二者与黄铜矿伴生,含量小于3%。自然金、自然银多见于黄铁矿晶隙中。
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绢云母、叶腊石、绿泥石等,蚀变岩中的石英呈他形及不规则粒状,粒径0.1-5mm,含量15%,呈不均匀分布,泥质矿物呈鳞片微晶集合体,与石英伴生,粒径小于0.05mm。 矿石高品位地段为含金、银硫化物石英脉型,具多金属硫化物组合。破碎蚀变岩夹少量石英细脉型,含黄铁矿,少见黄铜矿,金含量低。
3 围岩蚀变
蚀变种类受围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正长斑岩限制,蚀变以硅化为主,其次为绢云母化,发育于矿体内及两侧破碎蚀变岩内。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叶腊石化、绿帘石化发育于破碎蚀变岩两侧。
4 结论
通过过对本区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地质、构造、岩浆岩、矿化特征)、围岩蚀变等特征的了解,认为前夹山金矿化带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及复杂的断裂构造,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 郑培玺.冀东-辽西地区太古代花岗质岩石成因与地壳演化[D].吉林大学 2009.
[3] 贾三石,王恩德,付建飞,宋建潮,席晓凤.冀东-辽西主要金矿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与成矿作用的统一性探析[J]. 地质学报. 2011(09):1493-1506.
[4] 严育通,李胜荣,贾宝剑,张娜,闫丽娜.中国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及统计分析[J]. 地学前缘. 2012(04)214-226.
[关键词]前夹山金矿床 破碎带 蚀变岩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15-02
[Abstract]The Qianjiashan gold deposit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xingcheng, liaoning province, Gold ore belt from north west to nearly east-west fracture and fracture structure control, the ore types can be divided into gold, silver sulfide quartz vein type and quartz vein gold and silver - shattered altered rock type two kinds.
[Key words]Qianjiashan gold deposit Fracture zone Altered rock
引言
前夹山金矿位于辽宁省兴城市西南,金矿体产于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压扭性断裂破碎带中。分析该区成矿理论, 对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勘查区位于燕山台褶带,山海关台拱东部[1],区域上以断裂构造为主,可分为近东西向、次级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中生代以后沿北东向有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控制本区矿床分布。
太古界地层为本区基底地层,元古界地层小范围分布,不整合于太古界地层之上。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1、太古界地层:为本区基底地层,岩性有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呈残体状分布在混合岩中。混合岩化十分强烈,常见有均质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局部片麻理发育,方向为北东,倾角陡。
2、元古界地层:小范围分布,不整合于太古界地层之上。底部为长城系砂岩、粉砂岩、页岩、石英岩状砂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含锰白云岩及细砂岩,蓟县系有厚层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紫色薄层白云岩、石英砂岩,灰绿色页岩夹石英砂岩、泥质白云岩等。
3、古生界寒武系:在本区零星分布,岩性有微晶白云岩,厚层结晶灰岩,条带状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夹薄层页岩。
4、中生界侏罗系:见于兴城附近。下部为中细砾岩,流纹晶屑凝灰岩;上部为安山岩、安山质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粉砂岩。
5、第四系:主要为黄土、粘土、亚粘土及碎石。
2.2 构造
区域上受太古—元古时代运动旋回控制,形成近东向隆起带,展现复式背斜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主体为东西向,次级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主要有:
1.东西向断裂:分布于东台山~后狼洞,长30Km,性质属于压逆断层,前夹山金矿分布在此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处。
2.北东向断裂:分布于锦西~百花山,由多组扭冲断层组成,带长100 Km,有中侏罗世岩浆岩侵入和火山岩沿构造带喷发。为金及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条件。
3.北北东向断裂:分布于六家子~韩家屯一带,长50 Km。由多条正逆断层组成,它控制形成碱性花岗岩侵入。控制八家子铅锌和绥中小盘岭金矿的形成。
4.南北向断裂:分布于大古道子~碱厂一带,南北长30 Km,性质属于压性,部分张性,它控制中酸性脉岩分布。
该区位于区域性近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构造以断层为主,本区主要有3组构造,受上述构造所派生的次级北西向构造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含金矿化带的分布,下面分述如下:
1、东西向构造(F1):属压性断层,为本区最早的断裂,位于矿区南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50-65°,东西长十余公里,沿断裂带有挤压扁豆体及挤压片理,两侧围岩普遍见有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现象。
2、北西西向构造(F2):北西西向构造位于测区中部,属扭性断层,长约4公里,走向为北西西275°,沿断层两侧发育断层泥及断层角砾。
3、北西向構造(F3):位于矿区北部,属冲断层,受F2断层控制,走向为北西330-340°,倾向南西,倾角40-45°。沿断层上下盘发育有断层泥、断层角砾。
2.3 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混合花岗岩[2],其次是中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此外还见有晚期侵入的正长斑岩、安山玢岩、闪长玢岩等岩脉。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沟谷及缓坡地带,以黄土及风化砂为主,厚度一般0.5~1.0m,局部覆盖较厚。
1、太古界混合花岗岩
原岩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片麻岩及长英片麻岩等。经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混合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测区的南东及南西两侧,片麻理发育,片麻理方向呈北东向~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岩石呈浅肉红色,粒状花岗变晶结构,略具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有斜长石,含量占30~35%,粒径3~5mm,大者达1~2cm;石英占30~35%,粒径2~4mm;微斜长石占20~30%。此外含有少量黑云母,含量3~5%。付矿物有磁铁矿、锆石及褐帘石。岩石交代现象发育,孤岛、港湾、缝合线及蠕虫净边等典型的混合岩结构普遍存在。
2、中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为碱石花岗岩体的一部分,与花岗闪长岩呈渐变过度关系,呈岩基产出。接触带产状外倾,倾角60-80°。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沿南北向裂隙面充填有黄铁矿,呈薄膜状分布。岩石呈灰白色,中粒或等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粒径2-5mm,含量占25-35%,钾长石为自形~半自形,粒径2-4mm,含量30-40%。其次含有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岩石节理发育。 3、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呈岩基产出。接触面产状均外倾,倾角一般60-80°。岩石呈灰-灰褐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2-3mm,含量15-20%;钾长石半自形,含量占10-15%;斜长石自形-半自形,粒径3-5mm,含量占45-55%,其次含有部分角闪石及黑云母。
4、流纹斑岩
属后期侵入的次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外围的西北部,呈岩株产出,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产状外倾,倾角为45-55°,边缘見轻微烘烤蚀变现象。岩石呈浅粉红色,隐晶质斑状结构,流纹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基质由隐晶质长石、石英组成,粒径小于0.01mm,斑晶为长石,粒径2-4mm,含量5-10%,呈自形或半自形。
5脉岩类
主要分布于测区中南部,主要岩性为正长斑岩、安山玢岩、闪长玢岩等,沿裂隙充填,长几十~几百米,一般宽1-10m,倾向东或西,倾角60-70°。脉岩的规模及产状严格受构造控制,多属成矿后期岩脉。局部见安山玢岩脉与矿体相伴,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4 矿化特征
矿石类型可分为含金、银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含金、银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3]两种类型,两者交替出现。
该区矿体具破碎或碎裂构造,硅化黄铁矿化,呈浸染状。金属矿物除黄铁矿外,少见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石英脉、石英细脉呈不规则脉状充填于蚀变岩中,金属矿物呈细脉状、浸染状局部呈团块状生于石英脉体内[4],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伴生有黄铜矿、斑铜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粒度0.2-0.8mm,且分布不均匀。黄铁矿含量10-20%是主要含金矿物。黄铜、斑铜矿呈他形粒状,粒径0.2-0.5mm,含量小于2%。方铅矿、闪锌矿呈不规则粒状,粒径小于0.1mm,包裹于黄铁矿晶体中,二者与黄铜矿伴生,含量小于3%。自然金、自然银多见于黄铁矿晶隙中。
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绢云母、叶腊石、绿泥石等,蚀变岩中的石英呈他形及不规则粒状,粒径0.1-5mm,含量15%,呈不均匀分布,泥质矿物呈鳞片微晶集合体,与石英伴生,粒径小于0.05mm。 矿石高品位地段为含金、银硫化物石英脉型,具多金属硫化物组合。破碎蚀变岩夹少量石英细脉型,含黄铁矿,少见黄铜矿,金含量低。
3 围岩蚀变
蚀变种类受围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正长斑岩限制,蚀变以硅化为主,其次为绢云母化,发育于矿体内及两侧破碎蚀变岩内。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叶腊石化、绿帘石化发育于破碎蚀变岩两侧。
4 结论
通过过对本区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地质、构造、岩浆岩、矿化特征)、围岩蚀变等特征的了解,认为前夹山金矿化带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及复杂的断裂构造,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 郑培玺.冀东-辽西地区太古代花岗质岩石成因与地壳演化[D].吉林大学 2009.
[3] 贾三石,王恩德,付建飞,宋建潮,席晓凤.冀东-辽西主要金矿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与成矿作用的统一性探析[J]. 地质学报. 2011(09):1493-1506.
[4] 严育通,李胜荣,贾宝剑,张娜,闫丽娜.中国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及统计分析[J]. 地学前缘. 2012(04)2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