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要以朗读为主,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完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并使阅读和写作齐头并进,进行特色教学。
【关键词】阅读兴趣;写作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 6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4-0047-0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简而言之,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语文教学的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我们许多语文老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语文教学任务不够清楚,尚未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内容加说教。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对象停留于小书摊的卡通漫画及没有品味的杂志系列。为改变这些现状,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一、以朗读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古人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法。可见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读书能力的一种重要标志。对于语文,叶圣陶同志解释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所以,应该通过朗读训练,还语文教学的本质,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朗读训练要做到课内和课外两者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和听录音,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课外的朗读欣赏彻底摆脱了考试的束缚,纯兴趣地朗读又促进了朗读兴趣的培养。在朗读训练中,学生会逐渐不满足停留于听觉上的享受,会要求深层次的、全方面的品味,这样就进入阅读训练的状态;到一定时期,学生又会不满足于读别人的好文章,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写作这一课堂。
教师可利用阅读课和创办文学社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初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学生从一开始随意阅读,逐步产生兴趣,爱上阅读课,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阅读内容的选择、读书卡片的制作、摘记的内容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肯定会普遍提高,学生也定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以阅读为主,完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入情入理,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阅读过程的身心投入,使得学生在阅读写景状物、叙事写人这一类文章中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在生动而丰富的体验中感受,在细致而具体的感受中领悟。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容量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使所有的学生都完成阅读任务,都取得良好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在以朗读为主,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之不断完善和巩固。主要的措施是: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数字、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在这期间,统计阅读卡片,展览优秀的卡片,举办交流会(介绍一本好书或好杂志),进行阅读竞赛,通过多种方法巩固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带动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阅读和写作齐头并进
离开了阅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脱离了写作,阅读也将永远无法枝繁叶茂。所以在重视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写作的训练,尤其在阅读能力已提高到一定阶段后,如果还是只“读”不“写”,或者重读轻写,势必导致阅读能力的退步,因为写作是阅读的再现和升华。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揣摩、细心感受,从中获得身心愉悦,自然有许多感受和领悟,需要通过写作来渲泻;另一方面,借鉴了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思路,表情达意的技巧,从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门径,学生也跃跃一试。除此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笔记的写作,并将读书笔记张贴交流,亦或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让学生试写专题文章。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了《雷雨》中的一幕,课外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和剧本《雷雨》,在阅读课上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雷雨》的评论文章,从而使学生对《雷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展开研究和讨论,教师再加以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了,在无形中也有利于他们在课外阅读时舍弃或抵制那些观点偏颇、结构凌乱、故事雷同、文字拙劣、品位低下和粗制滥造的文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加强书面作文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利用课前的十分钟,来个片断写作;在动笔写作之前,先动口;举办演讲比赛等等多种方法,不仅使作文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多方位地进行训练,也使学生兴趣不减,同时又加强了朗读训练,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总之,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语文特色教学,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正确地阅读和初步鉴赏一些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写作由“咬笔杆”变为“下笔如神”。
【作者简介】程秀华(1967-),女,河南省新野县人,河南省南阳文化艺术学校讲师,专业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关键词】阅读兴趣;写作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 6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4-0047-0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简而言之,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语文教学的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我们许多语文老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语文教学任务不够清楚,尚未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内容加说教。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对象停留于小书摊的卡通漫画及没有品味的杂志系列。为改变这些现状,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一、以朗读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古人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法。可见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读书能力的一种重要标志。对于语文,叶圣陶同志解释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所以,应该通过朗读训练,还语文教学的本质,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朗读训练要做到课内和课外两者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和听录音,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课外的朗读欣赏彻底摆脱了考试的束缚,纯兴趣地朗读又促进了朗读兴趣的培养。在朗读训练中,学生会逐渐不满足停留于听觉上的享受,会要求深层次的、全方面的品味,这样就进入阅读训练的状态;到一定时期,学生又会不满足于读别人的好文章,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写作这一课堂。
教师可利用阅读课和创办文学社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初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学生从一开始随意阅读,逐步产生兴趣,爱上阅读课,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阅读内容的选择、读书卡片的制作、摘记的内容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肯定会普遍提高,学生也定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以阅读为主,完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入情入理,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阅读过程的身心投入,使得学生在阅读写景状物、叙事写人这一类文章中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在生动而丰富的体验中感受,在细致而具体的感受中领悟。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容量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使所有的学生都完成阅读任务,都取得良好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在以朗读为主,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之不断完善和巩固。主要的措施是: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数字、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在这期间,统计阅读卡片,展览优秀的卡片,举办交流会(介绍一本好书或好杂志),进行阅读竞赛,通过多种方法巩固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带动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阅读和写作齐头并进
离开了阅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脱离了写作,阅读也将永远无法枝繁叶茂。所以在重视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写作的训练,尤其在阅读能力已提高到一定阶段后,如果还是只“读”不“写”,或者重读轻写,势必导致阅读能力的退步,因为写作是阅读的再现和升华。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揣摩、细心感受,从中获得身心愉悦,自然有许多感受和领悟,需要通过写作来渲泻;另一方面,借鉴了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思路,表情达意的技巧,从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门径,学生也跃跃一试。除此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笔记的写作,并将读书笔记张贴交流,亦或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让学生试写专题文章。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了《雷雨》中的一幕,课外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和剧本《雷雨》,在阅读课上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雷雨》的评论文章,从而使学生对《雷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展开研究和讨论,教师再加以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了,在无形中也有利于他们在课外阅读时舍弃或抵制那些观点偏颇、结构凌乱、故事雷同、文字拙劣、品位低下和粗制滥造的文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加强书面作文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利用课前的十分钟,来个片断写作;在动笔写作之前,先动口;举办演讲比赛等等多种方法,不仅使作文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多方位地进行训练,也使学生兴趣不减,同时又加强了朗读训练,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总之,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语文特色教学,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正确地阅读和初步鉴赏一些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写作由“咬笔杆”变为“下笔如神”。
【作者简介】程秀华(1967-),女,河南省新野县人,河南省南阳文化艺术学校讲师,专业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