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立主题 表达属点化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123zj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读焦君《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文,使我产生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因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特有赏石文化,早以不同表达的艺术方式传承至今。表达的艺术以发现的艺术为前提,若无发现则无法表达,而表达是发现的必然结果。例如一对情侣,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有共同的志趣,有传统的美德,是可依赖的伴侣,这在双方发现之后,自然地向对方表达爱慕之情。这虽然不是艺术,却体现表达是发现的必然性。
  在赏石文化领域里,更体现出表达与发现的共性,但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例如早在春秋时代的《阙子》篇里,记叙了“宋愚藏石”的故事: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俯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主人怒曰:“商贾之言,竖子之心!”藏之益固,守之弥谨。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宋愚是以行为表达他发现的奇石瑰宝。当我们发现某件奇石的艺术价值,并确立命题之后,会配上底座、沙盘,或组合展示,或摆设配件等等,均体现出发现后的行为表达。
  以文表达奇石的发现艺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南宋诗人范成大酷爱藏石,并为“天柱峰”的奇石作诗,“……我今卧游长掩关,却寓此石充牵山。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嵝何由攀。”这便是古人以诗来表达发现艺术的一例。时至今日,不少石道中人,亦在以诗词表达发现艺术的内涵,提升发现艺术的境界。当今盛世,玩石的风尚遍于全国,各种赏石刊物应运而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上,涌现石界众多的有识之士,对奇石的发现艺术,以自我的感悟,用理念评论、赏析短文、寄情寓意、讴歌颂扬等方式来表达发现艺术的心境。尚有各地举办的赏石学术研讨会或茶话座谈会,无不围绕对发现艺术展开各抒己见的表达,以上均属于以文表达的方式。
  在国内各地奇石市场,早成规模,有富丽堂皇的奇石店铺,亦有石农的奇石地摊,不论是店主或石农,他们都会向购石客商表达奇石的观赏价值,让你洗耳恭听。比一些资深的评委,及奇石價值评估师还能说会道。
  表达的艺术可谓无处不在。个性的表达同样存在主观随意性和认知局限性。更有甚者,个别狂妄自大的人,随处宣扬“老子天下第一”这是表达的错误,与发现无关。
  我认为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是赏石理念的根本,奇石是表达的艺术理念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表达切实,具有群体共鸣,那么奇石具有自然美的载体方能得到点化升华。
其他文献
有很多石友提出过“尊重奇石”的看法,我是举双手赞成的。石头就像孩子,每一个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优秀作品。有的笨拙,有的灵巧;有的残缺,有的完美。但老天又是公平的,笨拙的往往大智若愚,残缺的通常特点突出,真的像极了孩子。我们如何对待奇石,有老天看着呢!  或许因为身处产地之故,我对黄蜡石有所偏爱。而黄蜡石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没有高贵的出身。尽管其肤色是那样高贵,但由于产地太多,熟悉无风景,无法引起众
期刊
在佛经禅说里,有许多与一滴水有关的故事和偈语。最受民间敬仰的观音菩萨就是以滴水为甘露法雨,化身度善施善,拯救黎民百姓。  這一方出自汉江的金带石,线条柔美流畅,图纹清晰简洁,虚实映衬相融,很有典型性。其形简单勾勒出观音的轮廓,定格出观音一手持瓶、一手作法的身相,极有想象空间;其画面如顺势滴落的“一滴水”,犹如瞬间捕捉到的“慢镜头”,颇具动感。这简约的石形与流动的画面,朦胧中微微闪着佛光,飘逸着观音
期刊
“書”石一方,端方工整,宣纸底,泥红墨,楷体写就,笔力内蕴,顿挫有节。“书”石在案,染墨韵、浸文气,书香盈室,人雅气华。  “书”字横平竖直,劝人如“书”读书、如“书”作文、如“书”正题。  人生亦如书,若端正书写,可立身成事。  郑维孝电话:13578036777  题名:【“书”(文字石)】 石种:金沙江石 尺寸:23×25×8cm
期刊
黄白黑背着两块石头,顺着茶马古道,到石鼓镇去找一个叫烟斗的石头人。  石鼓镇,金沙江由北向南奔涌到面前,突然一转身又往北去。但远远望去,好像是北边来的两条河交汇于此,石鼓镇处在汇流的当口,仿佛是浮在江中的水城。长江第一弯,原来是为石鼓而转身。  看着黄白黑解开其中一个绑得像田螺的毡布包,里面露出一个酷似烟斗的石头。烟斗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黄白黑问:我们在哪里见过?  洛登让我来找你,黄白黑说。  烟
期刊
賞石即是赏一份心情,亦是赏一种情怀,于是,不同的石,便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与心灵感受。  此方红白相合的戈壁石,老皮厚浓,巧色妙绝,拳掌之间富于形色变化,褐红的碧玉随形画出半个轮廓,一二三个凸起,凸出了硕脑、长鼻、厚嘴唇,似乎还顶着一不小心拱上头顶的菜叶儿;白白的肚腹俨然一副饱餐的鼓胀之态——可不是一只憨态可掬的肥嫩小猪仔嘛。如此形色到位的石,如此俏皮可爱的小福猪,自是让人欢喜忘忧,莞尔自乐。  王
期刊
题名:【钱罐】  石种: 戈壁石  尺寸: 9×7×6cm  题名:【孕】  石种: 祁连彩玉  尺寸: 60×45×30cm  斑駁迷彩的璞玉翠中带红,多以翠色示人的祁连彩玉,能在玉中“孕育”如此惊艳的红,极其难得。  石包玉,绿裹红,质感细腻,颜色明快,如此妙景,正是“得满盛香露,洗荡尘埃,乃真元孕育,岂是凡胎”。  武毅韧 苏尼特右旗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  电话:13904792533
期刊
传统上对画面石的解读,习惯于在石上寻找单一、明确、一目了然的物象,而对于繁复、多元的点、线、面构成,则往往觉得茫然而无从下手,于是斥为“乱”、“虚”,斥为“无主题”。事实上,如果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像不像”的直线诉求,不以简单的象形思维去要求画面石,而是从绘画等平面艺术的角度,结合石头自身的独特表现去欣赏和理解石头,则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以画面石组合“夏日池塘”为例,两枚石都很“满”,没有空
期刊
皮老色浓的戈壁石,饱受大漠烈日与风沙的洗练,才会生得如此秀色奇形。金黄、橙红的沙漠漆满满包裹整个石体,黑灰色老漆点染其间,晨曦辉映般熠熠生光;扁平且呈伸展状的形姿,于正中端端然一个突出,宛若一只蝙蝠从天而降。  如此富贵的金黄蝙蝠,该是天之骄子、戈壁宠儿,却翩然落入石人之手,真正是福從天降,喜庆吉祥。  张世英  电话:13394839966
期刊
永边在路上认识一个喜欢石头的画家,两人一起聊石头。画家说,现在石头界有“三不忍见”。什么是三不忍见?  画家说,一不忍见,名人无馆。二不忍见,名馆无题。三不忍见,名石无语。  画家还说,经常在写生路上认识些石界高人,人家邀请去看石头,总是顺路时就去了,结果呢,无非是三种情况。一种是没啥东西,一种是有点东西,但没摆出个样子,三是摆的是很讲究,却说不清这样摆的道理。想想还好自己坚持画画,没有混迹到石头
期刊
嘉义市玉山雅石协会立案成立至今已是第三届,经过历届理事长的努力经营,现有会员共80余人,每年举办一至两次的全台湾采石旅游活动,今逢2014年度会员年度展,会员们把整年所收藏作品在嘉义市政府文化局4楼展览室展出,展出作品约90件,都是会员的收藏心血,大家不吝把每件作品展现于市民面前,展现嘉义的雅石文化特色,供民众慢慢品赏。  该会近年来为推动雅石文化不遗余力,每年展出作品力求精美、完善,将雅石之美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