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阶段,难免经常跟试卷打交道,学生做试卷,教师改试卷,似乎成了高三教学的常态。做也做了,改也改了,讲也讲了。一套套试卷做下来,讲下来,效果到底怎么样,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或者说,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备素材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满足于现有的答案,照着答案去讲题,这种现象为数不少。我这里所说的备素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亲自做题,只有自己做了题目,你才能和学生有相同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二是要重视学生试卷的批改,对各题得分情况、习惯性错误、典型性错误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评时才能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关键,而不是隔靴搔痒。有些教师经常诉苦说自己教两个班,哪里来得及改试卷?实际上,即使不能每一题都详细批改,也可以每个学生改几个题目。这样,既让学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重归纳
刚教高三的年轻教师讲评试卷时容易满足于就题讲题,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掌握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比如小说阅读中对“人物形象”的考查,我归纳出考点的几个梯度:一是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指导学生从人物身份、经历、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角度,联系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加以解答;二是赏析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再结合人物的社会背景来考虑。这样一归纳,学生在做这一类型题目的时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三、懂变化
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如果教师上课总是重复同样的模式,时间长了,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鉴于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1 方法多样
高三的课堂,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进度,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一节课,从头到尾他一个人讲,学生经常是处于“休眠”状态。为了提高听讲的效率,防止学生上课打瞌睡,我把试卷讲评的权利交给学生。比如,在讲评现代文阅读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出题。他们非常活跃,一篇现代文,出了十几道题目,有些题目质量还很高。
2 语言生动
教学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比如,在讲修辞手法的时候,遇到“通感”这种修辞,我并没有给学生介绍关于“通感”的理论。而是举了一个例子:平时生活中,我们说某人的笑容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味觉,用在这里形容看到的情景,视觉和味觉相通。另外,在评讲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增加学生的兴趣。有一次评讲节选自《聊斋志异》的一篇文言文,因为是节选,故事讲了一半就戛然而止了,我便补充了故事的后半部分,而且用“评书”的语气,学生听得兴致很高。实际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适当地变化一下,也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3 一题多解
在解答压缩语段这类题时,涉及对新闻材料的处理,有压缩成一句话新闻的,有拟标题的,有加导语的,等等。我没有使用很多材料,只选择了一则新闻,在带领学生找出这则材料的主要新闻要素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目的、方法、结果),将全班分成四个组,分别要求他们概括一句话新闻、改写成标题新闻、给新闻拟标题、给新闻加导语。这样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明规律
题目千变万化,教师要适当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在处理新闻材料时,我指导学生先找出新闻的几个要素,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明确答案。而小说阅读,考查的几个点无非是小说的几个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比如对环境的考查,我指导学生除了首先要分析这里的环境描写写了什么,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外,还要考虑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思考得全面,答案指导才能更准确完善。
(作者单位:如皋中学)
一、备素材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满足于现有的答案,照着答案去讲题,这种现象为数不少。我这里所说的备素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亲自做题,只有自己做了题目,你才能和学生有相同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二是要重视学生试卷的批改,对各题得分情况、习惯性错误、典型性错误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评时才能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关键,而不是隔靴搔痒。有些教师经常诉苦说自己教两个班,哪里来得及改试卷?实际上,即使不能每一题都详细批改,也可以每个学生改几个题目。这样,既让学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重归纳
刚教高三的年轻教师讲评试卷时容易满足于就题讲题,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掌握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比如小说阅读中对“人物形象”的考查,我归纳出考点的几个梯度:一是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指导学生从人物身份、经历、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角度,联系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加以解答;二是赏析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再结合人物的社会背景来考虑。这样一归纳,学生在做这一类型题目的时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三、懂变化
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如果教师上课总是重复同样的模式,时间长了,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鉴于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1 方法多样
高三的课堂,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进度,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一节课,从头到尾他一个人讲,学生经常是处于“休眠”状态。为了提高听讲的效率,防止学生上课打瞌睡,我把试卷讲评的权利交给学生。比如,在讲评现代文阅读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出题。他们非常活跃,一篇现代文,出了十几道题目,有些题目质量还很高。
2 语言生动
教学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比如,在讲修辞手法的时候,遇到“通感”这种修辞,我并没有给学生介绍关于“通感”的理论。而是举了一个例子:平时生活中,我们说某人的笑容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味觉,用在这里形容看到的情景,视觉和味觉相通。另外,在评讲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增加学生的兴趣。有一次评讲节选自《聊斋志异》的一篇文言文,因为是节选,故事讲了一半就戛然而止了,我便补充了故事的后半部分,而且用“评书”的语气,学生听得兴致很高。实际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适当地变化一下,也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3 一题多解
在解答压缩语段这类题时,涉及对新闻材料的处理,有压缩成一句话新闻的,有拟标题的,有加导语的,等等。我没有使用很多材料,只选择了一则新闻,在带领学生找出这则材料的主要新闻要素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目的、方法、结果),将全班分成四个组,分别要求他们概括一句话新闻、改写成标题新闻、给新闻拟标题、给新闻加导语。这样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明规律
题目千变万化,教师要适当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在处理新闻材料时,我指导学生先找出新闻的几个要素,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明确答案。而小说阅读,考查的几个点无非是小说的几个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比如对环境的考查,我指导学生除了首先要分析这里的环境描写写了什么,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外,还要考虑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思考得全面,答案指导才能更准确完善。
(作者单位:如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