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面临许多困惑。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甩不掉老教材的束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另一方面是把握不住新教材的度而茫然不知所措。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我逐步体会到了新教材的好处。通过比较鉴别发现,课改前的教科书一般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不能适应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精神、终身学习愿望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给教材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走进新教材,要求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看它。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教材从“做一做”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获得感知上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想一想”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维的能力;从“猜一猜”中,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大胆设想、研究质疑的精神;从“议一议”中营造学生的交流合作气氛。每一课新知识导入时所创设的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了,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大了,素质教育的确落到了实处。
一、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创新的课堂
新教材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北师大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探索规律这一课中,通过生活中的日历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在验证书上的规律后还发现了许多9个数之间的其它规律,如:上、下两数相差7;左、右两数相差1;同一横线或同一竖线上的第1、3两数是第2个数的两倍;横、竖和对角线(必须有中间的数)上的三数之和相等。在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让数学课成为学生活动的课堂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是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如学习第四章七巧板时,我让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了一副七巧板,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教师除了充分肯定学生拼出的金鱼、狐狸、兔子、帆船等各种各样的图形外,还对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它们命上恰当和富有创意的名字时,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最后将最有创意的作品在教室后面办了一期墙报进行展示,深化数学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让数学课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
新教材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新教材的又一大特点。
如八年级上册中的“蚂蚁怎样走最近”,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这不就是身边常看见而没有留心去思考的实际问题吗?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探索解答问题的热情很高。在此基礎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猜想如何求证,当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时候,我便拿出自制的长方体纸盒教具并适当地展开,学生很容易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用皮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直角,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找到了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学无止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观念都十分强的学科,而新教材中有很多章节内容都十分简短,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和拓宽。如七年级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变换,八年级分解因式中的分组分解法和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等等,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补充,对于学习中感到不满足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添加剂,让其体会到学无止境。
总之,新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社区”。新教材为师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能力培养提供了最新最适用的范例,促进了师生的教学和谐。因此,师生共同用好新教材具有广阔的再创空间。
走进新教材,要求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看它。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教材从“做一做”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获得感知上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想一想”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维的能力;从“猜一猜”中,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大胆设想、研究质疑的精神;从“议一议”中营造学生的交流合作气氛。每一课新知识导入时所创设的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了,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大了,素质教育的确落到了实处。
一、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创新的课堂
新教材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北师大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探索规律这一课中,通过生活中的日历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在验证书上的规律后还发现了许多9个数之间的其它规律,如:上、下两数相差7;左、右两数相差1;同一横线或同一竖线上的第1、3两数是第2个数的两倍;横、竖和对角线(必须有中间的数)上的三数之和相等。在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让数学课成为学生活动的课堂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是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如学习第四章七巧板时,我让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了一副七巧板,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教师除了充分肯定学生拼出的金鱼、狐狸、兔子、帆船等各种各样的图形外,还对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它们命上恰当和富有创意的名字时,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最后将最有创意的作品在教室后面办了一期墙报进行展示,深化数学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让数学课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
新教材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新教材的又一大特点。
如八年级上册中的“蚂蚁怎样走最近”,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这不就是身边常看见而没有留心去思考的实际问题吗?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探索解答问题的热情很高。在此基礎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猜想如何求证,当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时候,我便拿出自制的长方体纸盒教具并适当地展开,学生很容易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用皮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直角,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找到了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学无止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观念都十分强的学科,而新教材中有很多章节内容都十分简短,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和拓宽。如七年级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变换,八年级分解因式中的分组分解法和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等等,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补充,对于学习中感到不满足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添加剂,让其体会到学无止境。
总之,新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社区”。新教材为师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能力培养提供了最新最适用的范例,促进了师生的教学和谐。因此,师生共同用好新教材具有广阔的再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