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业务的程度和范围不断深入和扩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绩效管理服务能力不足,成为了提升绩效管理服务效果的桎梏。基于此,本文以构建绩效管理服务专业胜任能力体系为主要目标,从绩效管理服务能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应用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实现路径、增强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应用效果三方面多个层次阐述如何提高绩效管理服务能力,进而提升绩效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出部署。从“全方位、全過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2018年11月,财政部正式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预(2018)167号)文件,提出“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执业质量全过程跟踪和监管”,要求推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这些文件的颁布与执行,既标志着我国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进入了新时代,也为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开启了新征程。
回顾我国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历程不难看出,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参与的程度不断深入,从抽调专业人员参与评价到委托整个项目进行评价,其工作内容和独立性不断增强;二是参与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一的绩效评价,到绩效目标审核、过程监控、绩效管理制度制定、绩效工作考核等全过程服务发展;三是参与的服务数量大幅度的增加,从部分地区的个别项目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承做,到大部分地区大批量、整建制的委托外部评价剧增,这也反映出了第三方机构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效果。如果反观第三方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同样不难看出其问题很多,如参与绩效管理的专业人员“不专业”,因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没有专门设置“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甚至没有这门专业课程,也就没有专门培养这方面的理论专业人才。在实践工作中,行政单位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专门的岗位来承做这项工作(指2018年机构改革以前),即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专业人才。再如绩效评价工作“无绩效”,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绩效评价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结果应用与实际执行“两张皮”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源头上看,根本原因是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所致。因此,构建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管理服务能力体系,包括能力体系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服务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绩效管理服务能力体系的构成要素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活动,参与绩效管理的各方,能否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预算部门(单位)及预算资金的“绩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管理能力,当然也包括参与绩效管理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的服务能力,为此,构建和打造绩效管理服务的能力体系,成为了提升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综合型人力资源团队
组建具有综合集成优势的研究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内部各自的竞争优势,激发战斗力和凝聚力。力争体现多学科的交叉集成,使各个学科知识体系互补,并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比如绩效管理服务专业人员必备五大能力,即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绩效管理关联知识集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市场竞合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并充分发挥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擅长领域的专家优势;体现专职和兼职相互结合、形式灵活多样、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兼具的综合研究团队。这样的团队,就是预算绩效管理服务专业能力体系的组织实现形式。
(二)共享型数据资源库
第一,建立绩效管理数据中心,汇集和加工该领域海量数据,通过深度分析数据和智能获取知识来搜索、利用和辅助创新,搭建知识整合平台,为绩效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保障;第二,建设绩效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第三,建设绩效管理的特色数据库,包括资质资格信息库、专家库、绩效管理案例库和标准化成果模板等等;第四,建立资源开放共享联盟,将绩效管理服务形成的方法、流程、经验、案例等实现联盟内共享。
(三)前瞻性研究能力平台
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机构,搭建前瞻性研究平台,加强前瞻性前沿问题的研究。在进行绩效管理实践工作的同时,抓住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前沿性问题,投入精力进行研究并获得成果,出版专业书籍,为以后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性指导。创新绩效管理方法,定性和定量化分析相结合,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建立学科间的桥梁,构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形成集成性的绩效分析报告。
(四)信息化知识集成网络
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知识和信息网络化、可视化共享。绩效管理工作背后有巨大的信息网络和专家网络作为支撑,将专家智慧转化为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强化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技术在预算绩效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服务所需工具和方法,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分析能力,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
二、应用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实现路径
为了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达到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在此总结了培育和提升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路径,概括为“六化”,即机构专门化、团队专业化、流程标准化、成果模板化、管理规范化和手段信息化。
(一)机构专门化
机构专门化是指以绩效管理研究院作为研究中心,且在咨询公司或其他服务机构中单设绩效管理服务部门,由研究院向绩效管理咨询等专业机构以及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为其提供方法论指导,与此同时,绩效管理咨询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前沿问题,研究中心可以将其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再次应用到实践工作中,这样循化往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实现螺旋式上升,阶梯式前进,将绩效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到新高度。 (二)团队专业化
团队专业化是指从现在咨询机构原有的专业团队、高校在读和应届毕业生以及外部其他机构的专业人员中选聘相关专业人员,组建专门的作业团队。作业人员专业化是指将作业人员进行科学地专业分工,按照分工从培训、作业、培养方向等方面均按照既定的专业安排工作。如绩效管理服务团队分为内部团队和外部专家,其中内部团队进一步分为环保、社保、农林水、交通运输、建设等各种资金绩效管理等专业,外部专家分为环保、工程、社会等各类专家等,让绩效管理服务更细更精,让绩效管理成果更准更实。
(三)流程标准化
流程标准化就是严格按照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服务的标准化流程提供预算绩效管理咨询服务。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前期准备要做好研读规范,掌握要领;研判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协调统一,构建基础性模板;熟悉分管业务的一般作业流程;熟练掌握绩效指标的灵活应用。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安排妥当,便开始正式的绩效管工作,先进行实地调研访谈,了解项目基本情况,拟定工作基本框架,和相关人员沟通确认,科学合理分工,最后拟定初稿,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成果并提交。后期辅导也很重要,看情况实施辅导,提供问题咨询,根据问题对评价结果进行完善,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
(四)成果模板化
成果模板化是通过绩效管理实践工作逐步形成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库等资源库,建立一些标准指标库,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库,部门综合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库,分類咨询服务报告模板库等等。形成各类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体系等企业标准化成果。绩效管理咨询业务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因此,必须加强咨询成果的充分利用,主动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促进绩效考核成果的及时反馈和绩效改进。
(五)管理规范化
管理规范化是通过健全完善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制度与规程,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达到“十化”的规范管理标准,即“目标计划化、业务程序化、措施可行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决策流程化、考核可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的规范管理标准。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一是系统性思考,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制衡有效、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二是员工的参与,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三是完整的体系,有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对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引导。四是健全的制度,有能构成预算绩效管理的运行规则,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制度。
(六)手段信息化
手段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绩效管理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即从项目承接到项目验收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管理系统上完成,实时可视地进行监督管理,以实现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衔接、完善咨询服务业务管理机制。逐步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反馈”等信息化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化平台,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服务效果。
三、增强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应用效果
(一)产研结合,增强服务效果和效率
产研结合,也就是提升产研转化能力,科研与产业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以促进产研内容和对象的创新发展。如何结合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高端论坛与专题培训方式。通过组织高端论坛,提供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开课培训、对接培训、合作培训、课程植入培训等各种各类的专题培训,以及举办沙龙、相关专业书籍首发会、置入节事活动等专场会展活动等方式,推广绩效咨询服务,提升绩效服务效果。二是可通过课题研发、发表出版论文专著以及多种媒体宣传的方式,提升其咨询项目的服务效果
(二)延伸服务领域,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延伸服务领域,提升增值服务能力是在原有服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诊断缺陷、优化升级的方式提升服务效果,如在对服务客户提供已建成的绩效管理服务体系后,可以进一步提供测试、诊断缺陷、优化升级,完善绩效管理的服务;或提供绩效评价、绩效检查、绩效评价报告辅导等增值服务,以此既可提升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力,又可增强绩效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三)将碎片化咨询服务通过制度耦合系统化,提升制度执行力
在绩效管理服务过程中,目前的制度建设和实际执行,往往是一种松散状和碎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时,需要将其通过制度耦合达到系统化和集成化,以客户或者项目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的手段,把整个绩效管理工作,从分散走上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碎片走向系统,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助力。
(四)整合现有各类资源,提升资源利用能力
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共享方式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兼职专业人才库和稳定的专业作业团队的方式,如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是通过服务的客户、管理机构和科研院所中选聘相关专业的专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开展相应工作;二是整合业绩资源和标准化建设资源,将现有机构承做的相关业绩进行梳理、分类,提炼成为相应的案例,建立资源库,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开展标准化建设,如建立绩效管理作业流程标准体系,绩效管理成果模板体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部门综合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咨询服务报告模板体系以及各类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体系等企业标准化成果。为标准化建设和提升服务效果提供支撑。也可为开发市场,承办业务过程中提供有效的佐证范例。(作者单位:1内蒙古大华内控与绩效管理研究院;2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内蒙古分所;3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出部署。从“全方位、全過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2018年11月,财政部正式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预(2018)167号)文件,提出“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执业质量全过程跟踪和监管”,要求推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这些文件的颁布与执行,既标志着我国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进入了新时代,也为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开启了新征程。
回顾我国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历程不难看出,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参与的程度不断深入,从抽调专业人员参与评价到委托整个项目进行评价,其工作内容和独立性不断增强;二是参与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一的绩效评价,到绩效目标审核、过程监控、绩效管理制度制定、绩效工作考核等全过程服务发展;三是参与的服务数量大幅度的增加,从部分地区的个别项目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承做,到大部分地区大批量、整建制的委托外部评价剧增,这也反映出了第三方机构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效果。如果反观第三方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同样不难看出其问题很多,如参与绩效管理的专业人员“不专业”,因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没有专门设置“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甚至没有这门专业课程,也就没有专门培养这方面的理论专业人才。在实践工作中,行政单位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专门的岗位来承做这项工作(指2018年机构改革以前),即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专业人才。再如绩效评价工作“无绩效”,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绩效评价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结果应用与实际执行“两张皮”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源头上看,根本原因是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所致。因此,构建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管理服务能力体系,包括能力体系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服务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绩效管理服务能力体系的构成要素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活动,参与绩效管理的各方,能否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预算部门(单位)及预算资金的“绩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管理能力,当然也包括参与绩效管理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的服务能力,为此,构建和打造绩效管理服务的能力体系,成为了提升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综合型人力资源团队
组建具有综合集成优势的研究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内部各自的竞争优势,激发战斗力和凝聚力。力争体现多学科的交叉集成,使各个学科知识体系互补,并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比如绩效管理服务专业人员必备五大能力,即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绩效管理关联知识集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市场竞合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并充分发挥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擅长领域的专家优势;体现专职和兼职相互结合、形式灵活多样、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兼具的综合研究团队。这样的团队,就是预算绩效管理服务专业能力体系的组织实现形式。
(二)共享型数据资源库
第一,建立绩效管理数据中心,汇集和加工该领域海量数据,通过深度分析数据和智能获取知识来搜索、利用和辅助创新,搭建知识整合平台,为绩效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保障;第二,建设绩效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第三,建设绩效管理的特色数据库,包括资质资格信息库、专家库、绩效管理案例库和标准化成果模板等等;第四,建立资源开放共享联盟,将绩效管理服务形成的方法、流程、经验、案例等实现联盟内共享。
(三)前瞻性研究能力平台
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机构,搭建前瞻性研究平台,加强前瞻性前沿问题的研究。在进行绩效管理实践工作的同时,抓住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前沿性问题,投入精力进行研究并获得成果,出版专业书籍,为以后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性指导。创新绩效管理方法,定性和定量化分析相结合,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建立学科间的桥梁,构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形成集成性的绩效分析报告。
(四)信息化知识集成网络
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知识和信息网络化、可视化共享。绩效管理工作背后有巨大的信息网络和专家网络作为支撑,将专家智慧转化为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强化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技术在预算绩效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服务所需工具和方法,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分析能力,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
二、应用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实现路径
为了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达到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在此总结了培育和提升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路径,概括为“六化”,即机构专门化、团队专业化、流程标准化、成果模板化、管理规范化和手段信息化。
(一)机构专门化
机构专门化是指以绩效管理研究院作为研究中心,且在咨询公司或其他服务机构中单设绩效管理服务部门,由研究院向绩效管理咨询等专业机构以及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为其提供方法论指导,与此同时,绩效管理咨询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前沿问题,研究中心可以将其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再次应用到实践工作中,这样循化往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实现螺旋式上升,阶梯式前进,将绩效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到新高度。 (二)团队专业化
团队专业化是指从现在咨询机构原有的专业团队、高校在读和应届毕业生以及外部其他机构的专业人员中选聘相关专业人员,组建专门的作业团队。作业人员专业化是指将作业人员进行科学地专业分工,按照分工从培训、作业、培养方向等方面均按照既定的专业安排工作。如绩效管理服务团队分为内部团队和外部专家,其中内部团队进一步分为环保、社保、农林水、交通运输、建设等各种资金绩效管理等专业,外部专家分为环保、工程、社会等各类专家等,让绩效管理服务更细更精,让绩效管理成果更准更实。
(三)流程标准化
流程标准化就是严格按照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服务的标准化流程提供预算绩效管理咨询服务。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前期准备要做好研读规范,掌握要领;研判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协调统一,构建基础性模板;熟悉分管业务的一般作业流程;熟练掌握绩效指标的灵活应用。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安排妥当,便开始正式的绩效管工作,先进行实地调研访谈,了解项目基本情况,拟定工作基本框架,和相关人员沟通确认,科学合理分工,最后拟定初稿,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成果并提交。后期辅导也很重要,看情况实施辅导,提供问题咨询,根据问题对评价结果进行完善,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
(四)成果模板化
成果模板化是通过绩效管理实践工作逐步形成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库等资源库,建立一些标准指标库,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库,部门综合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库,分類咨询服务报告模板库等等。形成各类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体系等企业标准化成果。绩效管理咨询业务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因此,必须加强咨询成果的充分利用,主动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促进绩效考核成果的及时反馈和绩效改进。
(五)管理规范化
管理规范化是通过健全完善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制度与规程,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达到“十化”的规范管理标准,即“目标计划化、业务程序化、措施可行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决策流程化、考核可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的规范管理标准。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一是系统性思考,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制衡有效、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二是员工的参与,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三是完整的体系,有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对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引导。四是健全的制度,有能构成预算绩效管理的运行规则,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制度。
(六)手段信息化
手段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绩效管理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即从项目承接到项目验收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管理系统上完成,实时可视地进行监督管理,以实现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衔接、完善咨询服务业务管理机制。逐步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反馈”等信息化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化平台,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服务效果。
三、增强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应用效果
(一)产研结合,增强服务效果和效率
产研结合,也就是提升产研转化能力,科研与产业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以促进产研内容和对象的创新发展。如何结合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高端论坛与专题培训方式。通过组织高端论坛,提供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开课培训、对接培训、合作培训、课程植入培训等各种各类的专题培训,以及举办沙龙、相关专业书籍首发会、置入节事活动等专场会展活动等方式,推广绩效咨询服务,提升绩效服务效果。二是可通过课题研发、发表出版论文专著以及多种媒体宣传的方式,提升其咨询项目的服务效果
(二)延伸服务领域,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延伸服务领域,提升增值服务能力是在原有服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诊断缺陷、优化升级的方式提升服务效果,如在对服务客户提供已建成的绩效管理服务体系后,可以进一步提供测试、诊断缺陷、优化升级,完善绩效管理的服务;或提供绩效评价、绩效检查、绩效评价报告辅导等增值服务,以此既可提升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力,又可增强绩效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三)将碎片化咨询服务通过制度耦合系统化,提升制度执行力
在绩效管理服务过程中,目前的制度建设和实际执行,往往是一种松散状和碎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时,需要将其通过制度耦合达到系统化和集成化,以客户或者项目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的手段,把整个绩效管理工作,从分散走上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碎片走向系统,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助力。
(四)整合现有各类资源,提升资源利用能力
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共享方式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兼职专业人才库和稳定的专业作业团队的方式,如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是通过服务的客户、管理机构和科研院所中选聘相关专业的专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开展相应工作;二是整合业绩资源和标准化建设资源,将现有机构承做的相关业绩进行梳理、分类,提炼成为相应的案例,建立资源库,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开展标准化建设,如建立绩效管理作业流程标准体系,绩效管理成果模板体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部门综合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咨询服务报告模板体系以及各类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体系等企业标准化成果。为标准化建设和提升服务效果提供支撑。也可为开发市场,承办业务过程中提供有效的佐证范例。(作者单位:1内蒙古大华内控与绩效管理研究院;2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内蒙古分所;3内蒙古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