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依法监督”的基本要求,把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作为矿井管理和安全监管监察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技术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源头上控制职业危害的产生,保障了职工身体健康。
[关键词]:职业危害 职业健康安全 职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060 -01
一、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矿成立了由矿长、书记任组长,各专业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同时,结合我矿开展的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和《山东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监察办法》的要求,全面修改完善了《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等14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综合防治实现绿色开采
1、以矸换煤工程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矿本着“安全开采、经济开采、绿色开采”为思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结合矿井生产、开采现状及排矸情况,在浅部和深部采区分别建立似膏体和原生矸两套充填系统。其中在矿井浅部采区建立似膏体自流充填系统,在深部采区建立原生矸充填系统,并在-1100水平后一采区建立矸石回填区,消化各地点产生的原生矸。同时,以“矸石不转移”为目标,利用巷帮充填方式将工作面过断层等产生的大块矸石存放在工作面开下帮的空间内,实现矸石不转移、矸石不升井,矸石不上山,并最终实现消灭地面矸石山的目的。2011年计划以矸换煤产量22万吨,实际产量完成24.12万吨,充矸量完成30.42万吨,投资完成5557.72万元。矸石山利用计划39万吨,实际完成54.29万吨,投资完成574.52万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开采、绿色开采。
2、废气、废水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为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我矿建立了矿井排水及回风余热利用系统。矿井排水及回风余热利用系統是利用千米立排系统,将矿井水直接注入一体化净水器,预处理后的矿井水可直接供水源热泵系统,提取热量后,再进入反渗透设备。净化后的水可达到国家I类水质标准,供北立井和开发区生产、生活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解决了矿区缺水问题。同时取消了燃煤锅炉,代之以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地下水的热能,作为北立井井口冬季供暖的热源。
3、实行综合防尘技术,有效治理井下尘害
我矿通过推广综合防尘技术,对井下尘害进行了有效治理。通过应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防尘水添加降尘剂、煤层超前注水、封闭式控尘系统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施工地点粉尘含量,改善了作业环境。
推广使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针对传统内外喷雾存在的水压低、雾化效果差、喷头易堵塞等问题,根据采煤机的产尘特点设计了一套高效降尘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工作,其自动增压系统可把水压提高到10MPa以上,形成高压雾化围幕将产尘源完全覆盖,用少量的水达到极佳的降尘效果。
推广采掘工作面使用降尘添加剂技术。M3T(Marine 3 Technology)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效应,旨在中和溶液和乳化液中的静态和立体电荷,中和液体中盐类固体颗粒的磁负荷,能够多目标组合,降低液体表面和界面张力的降尘剂。我矿在采掘工作使用降尘添加剂技术用于喷雾降尘,使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细粉尘润湿而被抑制、消除,将空气中飘浮的油基粉尘、液珠、超微粒子与水混合成水性悬浮液,达到降尘的目的。
煤层超前注水技术。通过对煤层及采掘条件的综合分析,在回采工作面上平巷采用长孔动压注水,在上下机窝采用短孔静压注水,在掘进工作面半煤、全煤巷道采用短孔静压注水。通过进行煤层注水,使煤层含水量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了采掘工作面的煤尘含量,极大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
实行系统防尘,有效治理尘源。在井下大巷中配备了光电喷雾和声控喷雾,在井下所有皮带机转载点安设防尘专用电磁阀,实现了防尘自动化。为了保证防尘需要,2011年投入200万元,将综掘工作面防尘管路全部改造为6寸防尘管路并安设水压传感器,对全矿8万米防尘管路进行优化完善,确保了防尘水压水量。研制成功了具有国家专利技术的“矿井巷道洒水车”,洒水车在移动过程中向巷道壁连续喷出高压水幕,每分钟洒水0.25立方,形成环形水幕,能覆盖270度的巷道范围,消除了平巷、斜巷以及上下山人工防尘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和运输、提升事故,在煤炭行业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自行设计研制应用的球型喷雾装置、半自动化喷雾水幕、长距离塑管喷雾、喷雾群、自动加水装置等发明创造在井下现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我矿成为综合防尘先进矿井。
四、积极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护和康复疗养工作
1、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投资5万余元定制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牌版块,悬挂在井上下施工作业地点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在候车室的醒目位置悬挂职业危害告知牌板,在井口候车室、宣传栏等地点滚动式电子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
2、加强对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防护用品分类电子台帐,足额为职工发放符合国家职业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并教育督导员工正确使用。
3、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对员工进行岗前、在岗、离岗查体,每年在岗人员查体率在95%以上。为每位员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载员工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岗位、工种及往年查体结果,并将查体结果及时告知员工本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有职业禁忌症或疑似患者及时调整工作岗位,进行医疗观察,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去年共投资100余万元进行健康查体,有效保障了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
4、做好矽肺病人康复疗养工作。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上级文件要求,我矿每年组织矽肺病人到泰安职业病防治院进行复查及治疗。近几年我矿共计投资60余万元为矽肺病人复查、治疗,有效保障了矽肺病人的身体康复。
5、做好员工康复疗养工作。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疗养计划,安排部分班组长分批到中国煤矿临沂疗养院和中国煤矿泰安疗养院进行健康疗养。为保证疗养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我矿工会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工会工作,抓好班组疗养人员的组织和管理。去年我矿共安排疗养315人,疗养周期7天,疗养费用每人2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
6、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为进一步强化员工安全健康管理,我矿坚持以人为本,为全矿职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档案中包含职工基本情况、个人病史情况及相关资料,每人一档,真正发挥健康档案“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康复当助手”的作用。同时为井下单位配备急救箱及急救药,有效保证了井下职工身体健康。2012年我矿共举办为期8天的急救知识培训班,发放急救知识小手册,让各单位管理人员及班组长熟练掌握急救箱、急救药的使用,确保在事发现场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危害 职业健康安全 职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060 -01
一、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矿成立了由矿长、书记任组长,各专业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同时,结合我矿开展的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和《山东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监察办法》的要求,全面修改完善了《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等14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综合防治实现绿色开采
1、以矸换煤工程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矿本着“安全开采、经济开采、绿色开采”为思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结合矿井生产、开采现状及排矸情况,在浅部和深部采区分别建立似膏体和原生矸两套充填系统。其中在矿井浅部采区建立似膏体自流充填系统,在深部采区建立原生矸充填系统,并在-1100水平后一采区建立矸石回填区,消化各地点产生的原生矸。同时,以“矸石不转移”为目标,利用巷帮充填方式将工作面过断层等产生的大块矸石存放在工作面开下帮的空间内,实现矸石不转移、矸石不升井,矸石不上山,并最终实现消灭地面矸石山的目的。2011年计划以矸换煤产量22万吨,实际产量完成24.12万吨,充矸量完成30.42万吨,投资完成5557.72万元。矸石山利用计划39万吨,实际完成54.29万吨,投资完成574.52万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开采、绿色开采。
2、废气、废水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为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我矿建立了矿井排水及回风余热利用系统。矿井排水及回风余热利用系統是利用千米立排系统,将矿井水直接注入一体化净水器,预处理后的矿井水可直接供水源热泵系统,提取热量后,再进入反渗透设备。净化后的水可达到国家I类水质标准,供北立井和开发区生产、生活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解决了矿区缺水问题。同时取消了燃煤锅炉,代之以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地下水的热能,作为北立井井口冬季供暖的热源。
3、实行综合防尘技术,有效治理井下尘害
我矿通过推广综合防尘技术,对井下尘害进行了有效治理。通过应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防尘水添加降尘剂、煤层超前注水、封闭式控尘系统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施工地点粉尘含量,改善了作业环境。
推广使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针对传统内外喷雾存在的水压低、雾化效果差、喷头易堵塞等问题,根据采煤机的产尘特点设计了一套高效降尘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工作,其自动增压系统可把水压提高到10MPa以上,形成高压雾化围幕将产尘源完全覆盖,用少量的水达到极佳的降尘效果。
推广采掘工作面使用降尘添加剂技术。M3T(Marine 3 Technology)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效应,旨在中和溶液和乳化液中的静态和立体电荷,中和液体中盐类固体颗粒的磁负荷,能够多目标组合,降低液体表面和界面张力的降尘剂。我矿在采掘工作使用降尘添加剂技术用于喷雾降尘,使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细粉尘润湿而被抑制、消除,将空气中飘浮的油基粉尘、液珠、超微粒子与水混合成水性悬浮液,达到降尘的目的。
煤层超前注水技术。通过对煤层及采掘条件的综合分析,在回采工作面上平巷采用长孔动压注水,在上下机窝采用短孔静压注水,在掘进工作面半煤、全煤巷道采用短孔静压注水。通过进行煤层注水,使煤层含水量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了采掘工作面的煤尘含量,极大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
实行系统防尘,有效治理尘源。在井下大巷中配备了光电喷雾和声控喷雾,在井下所有皮带机转载点安设防尘专用电磁阀,实现了防尘自动化。为了保证防尘需要,2011年投入200万元,将综掘工作面防尘管路全部改造为6寸防尘管路并安设水压传感器,对全矿8万米防尘管路进行优化完善,确保了防尘水压水量。研制成功了具有国家专利技术的“矿井巷道洒水车”,洒水车在移动过程中向巷道壁连续喷出高压水幕,每分钟洒水0.25立方,形成环形水幕,能覆盖270度的巷道范围,消除了平巷、斜巷以及上下山人工防尘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和运输、提升事故,在煤炭行业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自行设计研制应用的球型喷雾装置、半自动化喷雾水幕、长距离塑管喷雾、喷雾群、自动加水装置等发明创造在井下现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我矿成为综合防尘先进矿井。
四、积极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护和康复疗养工作
1、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投资5万余元定制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牌版块,悬挂在井上下施工作业地点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在候车室的醒目位置悬挂职业危害告知牌板,在井口候车室、宣传栏等地点滚动式电子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
2、加强对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防护用品分类电子台帐,足额为职工发放符合国家职业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并教育督导员工正确使用。
3、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对员工进行岗前、在岗、离岗查体,每年在岗人员查体率在95%以上。为每位员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载员工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岗位、工种及往年查体结果,并将查体结果及时告知员工本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有职业禁忌症或疑似患者及时调整工作岗位,进行医疗观察,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去年共投资100余万元进行健康查体,有效保障了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
4、做好矽肺病人康复疗养工作。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上级文件要求,我矿每年组织矽肺病人到泰安职业病防治院进行复查及治疗。近几年我矿共计投资60余万元为矽肺病人复查、治疗,有效保障了矽肺病人的身体康复。
5、做好员工康复疗养工作。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疗养计划,安排部分班组长分批到中国煤矿临沂疗养院和中国煤矿泰安疗养院进行健康疗养。为保证疗养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我矿工会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工会工作,抓好班组疗养人员的组织和管理。去年我矿共安排疗养315人,疗养周期7天,疗养费用每人2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
6、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为进一步强化员工安全健康管理,我矿坚持以人为本,为全矿职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档案中包含职工基本情况、个人病史情况及相关资料,每人一档,真正发挥健康档案“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康复当助手”的作用。同时为井下单位配备急救箱及急救药,有效保证了井下职工身体健康。2012年我矿共举办为期8天的急救知识培训班,发放急救知识小手册,让各单位管理人员及班组长熟练掌握急救箱、急救药的使用,确保在事发现场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