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电网发生线路跳闸时,影响电网调控员线路跳闸统计耗时的几个原因,并通过分析和查阅资料找到了主要的因素,然后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给出了缩短线路跳闸统计耗时的几种方法,成功解决了跳闸统计耗时过长的问题。
关键词 线路跳闸;统计时间;耗时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5)10-0073-02
2013年8月28日夜里,南昌市遭遇一场强雷电天气,导致当晚跳闸的开关达数十个,立刻引起了公司领导和社会的关注,但由于发生事故时信息太过杂乱,监控员、调度员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所以不能立刻给出具体的跳闸条数,导致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不能迅速获得详尽的信息。而根据本公司规定,电网发生事故时,调控员应迅速掌握跳闸信息,及时做出事故处理措施,并在事故后30分钟内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做出详细汇报,所以必须解决好这类问题。
1 统计耗时过长的原因分析
首先根据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这一年南昌电网事故情况进行整理,按照每次事故时的类型进行分类,结果发现线路每次跳闸的条数越多,平均统计耗时就越长。
再根据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这一年南昌电网事故情况,对每次事故时单条线路平均耗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标准偏差s为0.322,分布中心X=183.6/100=1.836:公差中心M=(3.3+1.5)/2=2.4,其中规格上下限分别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中心X与公差中心M偏离的距离£=2.4-1.836=0.564:
过程能力指数:Cpk=((Tu-Tl)-2£)/6s=(1.8-1.128) /6*0.322=0.348,由此可见过程能力严重不足,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且改进空间很大,但究竟是什么方面引起的?
我们归纳出电网发生事故时,线路跳闸统计的流程可分为监控员发现设备跳闸、监控员通过监控后台机统计、监控员汇报调度员、调度员向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那么我们再把线路跳闸条数最多的一次事故根据以上流程进行再次分析,结果发现监控员发现设备跳闸、监控员汇报调度员、调度员向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的时间都属正常,但是监控员通过监控后台机统计耗时却因为跳闸条数的增长,而增加了许多耗时,平均每条耗时2分钟。
针对降低线路跳闸统计时间里最主要的问题所在,如何缩短监控员通过监控后台机统计耗时,我们收集到影响问题的原因有计算机配置低、现场设备误发信号、缺乏针对性培训、执行力低、掺杂许多其他变位信息、重合闸数据未加以区分、没有跳闸统计界面、线路设计水平低。根据大量的数据比对,查阅相关资料,最终确定了要因所在,即在E8000系统中掺杂许多其他变位信息、重合闸数据未加以区分、没有跳闸统计界面这三个主要因素。
2 缩短线路跳闸统计耗时的方法
1)掺杂许多其他变位信息在变位信息就是在查询界面中加入分类查询功能,可以选择性地调出专门的开关变位信息,从而使监控员统计耗时缩短20%,主要是通过将各类变位信息进行分类来实现的。
2)重合闸数据未加以区分就是在报文中将重合闸数据以另一种颜色与其它变位信号区分开使开关变位模块信息一目了然,从而使监控员统计耗时缩短40%。
3)没有跳闸统计界面就是增加专门的跳闸统计界面使得事故发生时,直接可进入跳闸统计界面进行查询,使监统计耗时缩短至Imin以内。
2.1 在变位信息查询界面中加入分类查询功能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知道变位信息中含有刀闸变位、开关变位、保护动作、变压器中性点变位等信息,我们根据需要将这些变位信息进行分类,使得可以在报文查询中选择性的查询所需信息,从而缩短监控员通过后台机的跳闸统计时间。
经过这项改进措施后,针对2015年8月上旬发生的40次事故跳闸统计时间我们再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最大值为1.5min,而改进前最大值为2min,统计耗时的最大值下降了25%。
2.2 在报文中将重合闸数据以另一种颜色与其它变位信号区分开
经过前面的调查分析,我们知道由于报文中有一定数量的重合闸数据掺杂其中,所以导致了统计跳闸线路时耗时增加,为了缩短耗时,我决定通过改变后台报文的配色方案,以区分重合闸数据与其他跳闸数据。
首先,通过后台重合闸动作信息判断开关变位是否因重合闸动作引起的;设定如下,如果一条线路在5分钟内出现3次及以上数量的变位信息,则将其做为重合闸动作引起的变位进行统计。
然后将因重合闸动作引起的变位的信息报文底色改为红色。经过这些改进措施后,我针对2015年8月下旬发生的40次事故跳闸统计时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最大值为1.1min,而改进前最大值为2min,统计耗时的最大值下降了45%。
2.3 增加专门的跳闸统计界面
在现在调度后台机使用的东方电子公司声场设计的E8000系统中并没有专门的统计跳闸的窗口界面,可以说是导致跳闸统计耗时过久的一重大因素,因此我们根据需求设计出专门的跳闸界面。要求有如下几点:
1)该窗口只需包含开关(断路器)跳闸信息、不包含开关(断路器)合闸、刀闸变位、中性点变位等其他信息。
2)该界面中包含有下列两种计数方式:第一种为选定统计时间内若有线路多次出现跳闸信息,只计数一次,此种计数方式称为“跳闸线路条数”;且显示该线路跳闸次数。第二种为统计所有跳闸次数(包含线路多次跳闸),此种计数方式称为“线路跳闸次数”。
加入了该功能模块后,跳闸统计就变的极其方便、迅捷,无论是单条线路跳闸还是大范围停电事故,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详尽的结果。该模块还具有表格导出功能,事故后可以将导出的表格通过内网邮件发送至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使得跳闸信息可以更加直观的传送出去,从而间接也提高了其他部门的事故响应速度,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最大值为0.6分钟。
完成了上述的改进措施后,跳闸统计时间得到了大大的缩短,且过程能力指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改进后标准偏差S为0.14,分布中心X=166.5/100=1.668:公差中心M=(2.1+1.2) /2=1.65,其中规格上下限分别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中心X与公差中心M偏离的距离£=1. 668-1. 65=0. 018;过程能力指数:Cpk=((Tu-Tl)-2£)/6s=(0.9-0.036) /6*0.14=1.03,由此可见过程能力较活动前的0.348得到了极大的改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 结语
伴随着跳闸统计耗时的缩短,调度员也能更快掌握电网负荷损失情况,从而及时做出事故处理,以12月的两次调度系统故障为例进行计算,调度事故处理平均时间由14.2min减少到11.1min,缩短事故处理时间为3.1min,同时也起到了一系列经济效益。
可想而知,如果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时,省市相关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给公司打电话咨询停电相关事宜时,若我公司客服部门没有得到调度传出的相关信息,甚至连哪里跳闸了,跳了多少条线路都不知道话,肯定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舆论。
而经过改进后,调度部门能够快速的向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告知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线路跳闸的数量及影响范围,使得客服窗口能够迅速解答广大客户的疑问,也使各有关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快速奔赴自己的岗位处理事故跳闸。不仅缩短了设备停电的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同时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线路跳闸;统计时间;耗时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5)10-0073-02
2013年8月28日夜里,南昌市遭遇一场强雷电天气,导致当晚跳闸的开关达数十个,立刻引起了公司领导和社会的关注,但由于发生事故时信息太过杂乱,监控员、调度员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所以不能立刻给出具体的跳闸条数,导致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不能迅速获得详尽的信息。而根据本公司规定,电网发生事故时,调控员应迅速掌握跳闸信息,及时做出事故处理措施,并在事故后30分钟内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做出详细汇报,所以必须解决好这类问题。
1 统计耗时过长的原因分析
首先根据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这一年南昌电网事故情况进行整理,按照每次事故时的类型进行分类,结果发现线路每次跳闸的条数越多,平均统计耗时就越长。
再根据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这一年南昌电网事故情况,对每次事故时单条线路平均耗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标准偏差s为0.322,分布中心X=183.6/100=1.836:公差中心M=(3.3+1.5)/2=2.4,其中规格上下限分别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中心X与公差中心M偏离的距离£=2.4-1.836=0.564:
过程能力指数:Cpk=((Tu-Tl)-2£)/6s=(1.8-1.128) /6*0.322=0.348,由此可见过程能力严重不足,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且改进空间很大,但究竟是什么方面引起的?
我们归纳出电网发生事故时,线路跳闸统计的流程可分为监控员发现设备跳闸、监控员通过监控后台机统计、监控员汇报调度员、调度员向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那么我们再把线路跳闸条数最多的一次事故根据以上流程进行再次分析,结果发现监控员发现设备跳闸、监控员汇报调度员、调度员向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的时间都属正常,但是监控员通过监控后台机统计耗时却因为跳闸条数的增长,而增加了许多耗时,平均每条耗时2分钟。
针对降低线路跳闸统计时间里最主要的问题所在,如何缩短监控员通过监控后台机统计耗时,我们收集到影响问题的原因有计算机配置低、现场设备误发信号、缺乏针对性培训、执行力低、掺杂许多其他变位信息、重合闸数据未加以区分、没有跳闸统计界面、线路设计水平低。根据大量的数据比对,查阅相关资料,最终确定了要因所在,即在E8000系统中掺杂许多其他变位信息、重合闸数据未加以区分、没有跳闸统计界面这三个主要因素。
2 缩短线路跳闸统计耗时的方法
1)掺杂许多其他变位信息在变位信息就是在查询界面中加入分类查询功能,可以选择性地调出专门的开关变位信息,从而使监控员统计耗时缩短20%,主要是通过将各类变位信息进行分类来实现的。
2)重合闸数据未加以区分就是在报文中将重合闸数据以另一种颜色与其它变位信号区分开使开关变位模块信息一目了然,从而使监控员统计耗时缩短40%。
3)没有跳闸统计界面就是增加专门的跳闸统计界面使得事故发生时,直接可进入跳闸统计界面进行查询,使监统计耗时缩短至Imin以内。
2.1 在变位信息查询界面中加入分类查询功能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知道变位信息中含有刀闸变位、开关变位、保护动作、变压器中性点变位等信息,我们根据需要将这些变位信息进行分类,使得可以在报文查询中选择性的查询所需信息,从而缩短监控员通过后台机的跳闸统计时间。
经过这项改进措施后,针对2015年8月上旬发生的40次事故跳闸统计时间我们再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最大值为1.5min,而改进前最大值为2min,统计耗时的最大值下降了25%。
2.2 在报文中将重合闸数据以另一种颜色与其它变位信号区分开
经过前面的调查分析,我们知道由于报文中有一定数量的重合闸数据掺杂其中,所以导致了统计跳闸线路时耗时增加,为了缩短耗时,我决定通过改变后台报文的配色方案,以区分重合闸数据与其他跳闸数据。
首先,通过后台重合闸动作信息判断开关变位是否因重合闸动作引起的;设定如下,如果一条线路在5分钟内出现3次及以上数量的变位信息,则将其做为重合闸动作引起的变位进行统计。
然后将因重合闸动作引起的变位的信息报文底色改为红色。经过这些改进措施后,我针对2015年8月下旬发生的40次事故跳闸统计时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最大值为1.1min,而改进前最大值为2min,统计耗时的最大值下降了45%。
2.3 增加专门的跳闸统计界面
在现在调度后台机使用的东方电子公司声场设计的E8000系统中并没有专门的统计跳闸的窗口界面,可以说是导致跳闸统计耗时过久的一重大因素,因此我们根据需求设计出专门的跳闸界面。要求有如下几点:
1)该窗口只需包含开关(断路器)跳闸信息、不包含开关(断路器)合闸、刀闸变位、中性点变位等其他信息。
2)该界面中包含有下列两种计数方式:第一种为选定统计时间内若有线路多次出现跳闸信息,只计数一次,此种计数方式称为“跳闸线路条数”;且显示该线路跳闸次数。第二种为统计所有跳闸次数(包含线路多次跳闸),此种计数方式称为“线路跳闸次数”。
加入了该功能模块后,跳闸统计就变的极其方便、迅捷,无论是单条线路跳闸还是大范围停电事故,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详尽的结果。该模块还具有表格导出功能,事故后可以将导出的表格通过内网邮件发送至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使得跳闸信息可以更加直观的传送出去,从而间接也提高了其他部门的事故响应速度,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最大值为0.6分钟。
完成了上述的改进措施后,跳闸统计时间得到了大大的缩短,且过程能力指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改进后标准偏差S为0.14,分布中心X=166.5/100=1.668:公差中心M=(2.1+1.2) /2=1.65,其中规格上下限分别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中心X与公差中心M偏离的距离£=1. 668-1. 65=0. 018;过程能力指数:Cpk=((Tu-Tl)-2£)/6s=(0.9-0.036) /6*0.14=1.03,由此可见过程能力较活动前的0.348得到了极大的改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 结语
伴随着跳闸统计耗时的缩短,调度员也能更快掌握电网负荷损失情况,从而及时做出事故处理,以12月的两次调度系统故障为例进行计算,调度事故处理平均时间由14.2min减少到11.1min,缩短事故处理时间为3.1min,同时也起到了一系列经济效益。
可想而知,如果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时,省市相关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给公司打电话咨询停电相关事宜时,若我公司客服部门没有得到调度传出的相关信息,甚至连哪里跳闸了,跳了多少条线路都不知道话,肯定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舆论。
而经过改进后,调度部门能够快速的向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告知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线路跳闸的数量及影响范围,使得客服窗口能够迅速解答广大客户的疑问,也使各有关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快速奔赴自己的岗位处理事故跳闸。不仅缩短了设备停电的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同时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