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那么,怎样的品德课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师应该怎样来优化品德课的活动呢?笔者认为,优化后的活动,应当是立体的,有吸引力的。可以让学生的意愿“动”起来,口耳“动”起来, 手脚“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行为“动”起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活”起来。
一、“意”动,让兴趣蹦出来
“意”指意愿,这里特指小学生由好奇心所引发的最朴素的学习冲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找准低段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定能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如在执教《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一课时,课前笔者曾一度为活动的设计伤透脑筋。选取怎样的活动题材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会集体成长的快乐,又能自然悟出每个人要为集体付出,懂得相互团结、互相配合这一道理呢?这似乎不是一节课的时间能够实现的,甚至可以说是需要学生在逐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的。此时,我校每周五的社团活动给了笔者灵感。于是在执教这堂课之前的一个周五,笔者利用这个时间在班级中组织了一次包饺子活动。这个又好玩又好吃的活动自然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而笔者也有意识地在活动中拍取了一些典型的照片:“其乐融融集体包饺子”“两两组合抬水”“某同学任劳任怨为小组搬运饺子去煮”……而这一节品德课就围绕着这些照片展开,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曾经参与过的活动中体会“集体”的意义, 而再一次的回忆,能够更加深入地引发学生的反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了起来,教学的效果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了。
二、“口”动,让思维跃起来
低段学生虽不如高段学生,能较深入参与思辨。但是,低段学生更加活泼,爱发言,也敢于发言,参与讨论的热情高,因此,教师应当顺势而为,抓住低段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讨论活动。
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进厨房》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懂得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呀?
生1:我吃了肉丸。
生2:我喝了豆奶,还吃了一个饼。
生3:我吃的是粥和油条。
生4:我吃的是鸡蛋、豆浆、苹果。
……
师:大家的早餐可真丰富,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吗?对了,这些营养素都在书本里,大家快去了解一下。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的早餐搭配,你认为谁的早餐搭配得最合理?
学生立刻叽叽喳喳讨论开了。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适度的点拨,用一些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进行说明,学生会学得更主动,对于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会更有帮助。
所以,别小瞧了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参与讨论,“口”动起来,思考也就跟着来了,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三、“手”动,让能力显出来
低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性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小品、唱跳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在教学《有人生病时》这一课时,笔者针对注意卫生、健康饮食、加强锻炼这三点分别设计了学一学、选一选、动一动的活动。
学一学:学会六步洗手法。
师:你们看看你们的小手干净吗?
师:其实有一些小坏蛋藏在我们的小手上,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你们想把小坏蛋赶走吗?那我们就要勤洗手。
师:谁来演示一下你平时是怎么洗手的?你们也是这么洗的吗?
师:我们来看段视频,看看保健老师是怎么教小朋友洗手的。
师:洗手要用流动水洗,而且分六步。
(课件出示洗手步骤,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师:洗手六步法都学会了吗?老师念口诀,你们洗洗手。
(教室里,教师放了几盆水,让学生实践洗手,学以致用)
动一动:跳跳有氧操。
师:看,我们小朋友都在干些什么呢?(出示班级或学校学生平时运动的照片)
生:打球、跳绳、踢键子……
师:我们要多运动,多锻炼,那样身体才会棒棒的。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动一动?来,全体起立。
(教师播放有氧操的视频,第一节带领着做。第二小节学生跟着音乐自己做)
这样动静结合,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更是在活动中思考、感悟,形成能力。
四、“情”动,让爱心冒出来
道德行为是建立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活动是否能走入学生心底的关键。
《你帮我,我帮你》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材通过“猜一猜”“做一做”“游戏场”“小讨论”等板块的安排,让学生初步懂得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的道理;能够感受他人的困难,关心他人;掌握一些安慰他人的技巧。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初步达到这样的目标,光靠讲道理是不够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恰当的活动,在活动体验中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在活动中感受到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快乐。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游戏活动。
师:(这是上午的第三节课)从以上的活动中,我们已经知道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困难,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学生显得非常兴奋,齐声回答)
师:老师知道你们可能肚子饿了,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饼干,让大家吃。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大家先戴上准备好的手套,再伸直手臂吃,手臂不能弯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活动开始,只见学生张开嘴试着伸直手臂把饼干抛向嘴巴,有的把饼干抛向空中,让嘴巴去接饼干,有的……学生很想吃,但又吃不到,非常着急。下课铃就要响了,还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吃到饼干,教师也非常着急。
师:同学们,想想办法呀!(教师环视着每个小组)
师:第三组的同学吃着了。(忽然教师发现有一组学生在吃饼干。课后了解到,是坐在旁边的听课教师悄悄作了指点)
师:(其他的学生都惊呆了)他们组是怎么吃到的,让他们来示范一下好吗?
学生看着这组同学相互喂着吃时,恍然大悟。赶紧学着他们的样把饼干吃了。
师:他们组是怎么吃的?从这个游戏中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相互喂着吃。
生2:你帮我,我帮你。
生3:我们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师:我们在集体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大家的帮助。今天的游戏活动是这样,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这样。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个道理,而且要学会帮助的方法。
通过动手的游戏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同时在活动中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道德情感的激发也就水到渠成了。
品德与生活课程活动的优化,说到底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出发,设计他们心动的、情动的、能行动的活动,那么活动就是有效的,就是优化的。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中心小学 311825)
一、“意”动,让兴趣蹦出来
“意”指意愿,这里特指小学生由好奇心所引发的最朴素的学习冲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找准低段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定能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如在执教《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一课时,课前笔者曾一度为活动的设计伤透脑筋。选取怎样的活动题材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会集体成长的快乐,又能自然悟出每个人要为集体付出,懂得相互团结、互相配合这一道理呢?这似乎不是一节课的时间能够实现的,甚至可以说是需要学生在逐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的。此时,我校每周五的社团活动给了笔者灵感。于是在执教这堂课之前的一个周五,笔者利用这个时间在班级中组织了一次包饺子活动。这个又好玩又好吃的活动自然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而笔者也有意识地在活动中拍取了一些典型的照片:“其乐融融集体包饺子”“两两组合抬水”“某同学任劳任怨为小组搬运饺子去煮”……而这一节品德课就围绕着这些照片展开,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曾经参与过的活动中体会“集体”的意义, 而再一次的回忆,能够更加深入地引发学生的反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了起来,教学的效果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了。
二、“口”动,让思维跃起来
低段学生虽不如高段学生,能较深入参与思辨。但是,低段学生更加活泼,爱发言,也敢于发言,参与讨论的热情高,因此,教师应当顺势而为,抓住低段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讨论活动。
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进厨房》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懂得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呀?
生1:我吃了肉丸。
生2:我喝了豆奶,还吃了一个饼。
生3:我吃的是粥和油条。
生4:我吃的是鸡蛋、豆浆、苹果。
……
师:大家的早餐可真丰富,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吗?对了,这些营养素都在书本里,大家快去了解一下。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的早餐搭配,你认为谁的早餐搭配得最合理?
学生立刻叽叽喳喳讨论开了。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适度的点拨,用一些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进行说明,学生会学得更主动,对于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会更有帮助。
所以,别小瞧了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参与讨论,“口”动起来,思考也就跟着来了,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三、“手”动,让能力显出来
低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性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小品、唱跳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在教学《有人生病时》这一课时,笔者针对注意卫生、健康饮食、加强锻炼这三点分别设计了学一学、选一选、动一动的活动。
学一学:学会六步洗手法。
师:你们看看你们的小手干净吗?
师:其实有一些小坏蛋藏在我们的小手上,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你们想把小坏蛋赶走吗?那我们就要勤洗手。
师:谁来演示一下你平时是怎么洗手的?你们也是这么洗的吗?
师:我们来看段视频,看看保健老师是怎么教小朋友洗手的。
师:洗手要用流动水洗,而且分六步。
(课件出示洗手步骤,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师:洗手六步法都学会了吗?老师念口诀,你们洗洗手。
(教室里,教师放了几盆水,让学生实践洗手,学以致用)
动一动:跳跳有氧操。
师:看,我们小朋友都在干些什么呢?(出示班级或学校学生平时运动的照片)
生:打球、跳绳、踢键子……
师:我们要多运动,多锻炼,那样身体才会棒棒的。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动一动?来,全体起立。
(教师播放有氧操的视频,第一节带领着做。第二小节学生跟着音乐自己做)
这样动静结合,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更是在活动中思考、感悟,形成能力。
四、“情”动,让爱心冒出来
道德行为是建立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活动是否能走入学生心底的关键。
《你帮我,我帮你》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材通过“猜一猜”“做一做”“游戏场”“小讨论”等板块的安排,让学生初步懂得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的道理;能够感受他人的困难,关心他人;掌握一些安慰他人的技巧。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初步达到这样的目标,光靠讲道理是不够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恰当的活动,在活动体验中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在活动中感受到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快乐。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游戏活动。
师:(这是上午的第三节课)从以上的活动中,我们已经知道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困难,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学生显得非常兴奋,齐声回答)
师:老师知道你们可能肚子饿了,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饼干,让大家吃。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大家先戴上准备好的手套,再伸直手臂吃,手臂不能弯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活动开始,只见学生张开嘴试着伸直手臂把饼干抛向嘴巴,有的把饼干抛向空中,让嘴巴去接饼干,有的……学生很想吃,但又吃不到,非常着急。下课铃就要响了,还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吃到饼干,教师也非常着急。
师:同学们,想想办法呀!(教师环视着每个小组)
师:第三组的同学吃着了。(忽然教师发现有一组学生在吃饼干。课后了解到,是坐在旁边的听课教师悄悄作了指点)
师:(其他的学生都惊呆了)他们组是怎么吃到的,让他们来示范一下好吗?
学生看着这组同学相互喂着吃时,恍然大悟。赶紧学着他们的样把饼干吃了。
师:他们组是怎么吃的?从这个游戏中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相互喂着吃。
生2:你帮我,我帮你。
生3:我们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师:我们在集体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大家的帮助。今天的游戏活动是这样,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这样。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个道理,而且要学会帮助的方法。
通过动手的游戏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同时在活动中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道德情感的激发也就水到渠成了。
品德与生活课程活动的优化,说到底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出发,设计他们心动的、情动的、能行动的活动,那么活动就是有效的,就是优化的。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中心小学 3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