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iy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四个字,出自孔子之口,见之于《论语·为政》。
  意思很简洁:君子不是器具。
  当然不是。但为什么还要特别拿出来强调呢?因为世间之人,常常成为器具。一旦成为器具,孔子就要把他们开除出君子队伍。
  这个命题有点艰深,但在刚刚说过礼仪之后,可以借着那个话题找到一个比较通俗的入口。礼仪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人们成了礼仪的器具,只知像器具一样做出刻板的体态和手势,只知重复着完全一样的话语和笑容,那么,这就成了“器具之礼”,而不是君子之礼。因为,君子不器。
  礼仪只是一例,由人变器的事情,到处可以看到。
  我们应该见过不少这样的教师,年年月月用完全一样的语句和口气复述着同一本陈旧的教科书。虽然毅力可以称道,但未免太“器”了,因为他们让多彩的生命变成了复制之器。
  我们应该见过更多刻板的官员,他们在会议上重复着上司的文书,在办公时扮演着自己的官职,连下班回到家里还不把架子放下来。那也是“器”了,把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僵化成了官僚体系中的一个构件。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认为人世间最重要的是“这一个”,亦即独立生命的自我把持,因为人的生命不可重复。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Henri Bergson,1859—1941)认为生命的真实在于冲动和绵延,而机器化的行为只是喜剧嘲笑的对象。他们的种种理论,都与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哲学“君子不器”遥相呼应。
  黑格尔和柏格森是在目睹欧洲工业化、机器化所产生的弊病后作出论述的,而中国古代提出“君子不器”却没有这种背景,因此更为难能可贵,更像圣哲天语。
  中国古代文字的优点是凝练,缺点是多义。例如这个“器”字,概括了多少现象,却也可能歧义丛生。器具、器物、器皿,等等,表明了它的物化方向,但如果是器识、器宇、器质呢?显然又从物化转向了生命。老子所说的“大器晚成”,比喻大材须精雕,伟人须等待。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器”是一个可以慢慢增长和优化的活体。既然是活体,就与孔子所防范的非活体“器”,有方向上的差异。孔子所不喜欢的“器”,永远成不了老子所说的“器”。因此,他们两位其实都在倡导活体。
  “君子不器”,在当代思维中又可引申为“抵抗人的异化”、“防止全面工具化”等等。人,总是要找回自己。即便什么时候机器人大幅度地替代了真人的工作,对人的堅守还会持续。
  机器人再精巧,也不能成为君子。这是中国文化在人格意义上的最终节操,可能会坚守到最后。
  这把事情说远了。如果放到日常生活中,“君子不器”的教言主要会给我们两方面的帮助:
  第一,尽量不要成为器物的奴隶。管子所说的“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管子·内业》),说明了君子对于器物的主动性。环视四周,现在有很多人过度追求器物之盛,其实早已远远超过生命的实际需要,这就使自己成了器物的奴隶。他们成天收藏、拼比着奢侈器物,琳琅满目,乍看是生命的扩充,其实是生命的奴化。而且,奴化了生命还要伺候那么多冷若冰霜的“主人”。须知,哪怕是积器如山,堆物成城,也比不过你简囊远行的身影。
  第二,尽量不要使自己变成器物。这比成为器物的奴隶更为严重,其实也更为普遍。这种异化过程,在开始的时候还很难自觉。当你在某一职业、头衔、角色上粘住了,僵化了,风化了,那就要当心。因为异化过程已经开始,与君子的活体渐行渐远。班固在《汉书》中说“君子直而不挺”(《汉书·盖宽饶传》)。我几次读到,都会为那个“挺”字哑然失笑。君子需要正直,当然不错,但再往前走一步,“挺”了,那就带有了刻意表演的成分。一直“挺”下去,就渐渐从有机体变成了无机体,最后变成了一种造型和雕塑。造型和雕塑是“器”,不是人。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有趣的联想。当今中国文化传媒界一直有一批数量不小的“大批判孑遗”,人称“伪斗士”,老是在整人毁人、造谣诽谤、诬陷无辜。我知道他们中有不少人早就想收手不干,而且越来越产生了法律上的担忧,但他们还是“挺”在那里。为什么?为的是想成为新时代的“匕首、投枪、迫击炮”。他们不明白的是,那些都是“器”,而且大多是“凶器”。
  无论是不做器物的奴隶,还是不做器物本身,有一个最简单的防身术,那就是坚持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作态的平常人。这又与前面所说的“君子中庸”联系在一起了,可谓:君子因中庸而不器。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君子之道》
  责任编辑:曹景峰
其他文献
詩人名字大集合
我看见,周口沙颍河上一条货船也没有。  周口又叫周家口,是一处明清时期沙颍河上的古渡口。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纳户部郁信奏言,开辟淮、颍、沙三河的漕运,周家口便成了漕运的要道。到了明万历年间,这里的航运又有所发展,埠口码头逐渐增多,商贾云集,桅墙林立,周口已成为淮河流域物资集散中心之一。当时的翰林学士熊廷弼曾对周口题诗:“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明成化年间,贾鲁河通
一  圆满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和尚。有天,他手里捻着佛珠,居然冷不丁冒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来。他说,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当时并无旁人在场,他是结跏趺坐于破庙殿堂的菩萨前说这一句话的。却不知是被哪阵风还是被菩萨给传了出去,传到了附近的白驹村、鹊坪村和唐家观小镇的读书人耳中,但没有哪个相信会是和尚的原话,后来,有人果然找到了出处,便恍然大悟说,这是出自专讲鬼故事的蒲松龄之口!  圆满和尚是一个谜,
最美的时光,要数有哥哥相伴的日子。  我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生在正中间的人,有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夹缝中求生”,即左右不是人;另一种是“落在空隙里过日子”,即左右逢源。我是第二种状态。妈妈也说:“长得像爹的女伢崽八字好哩!”  父亲是1951年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革命干部,从部队转业到临湘农业局工作。  铁骨铮铮、刚正不阿的父亲,在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我们兄弟
有月光的地方  揣着朝圣的虔诚心,跟着飒飒秋风,走进了列宾画家村。  忽然间,我发现自己迷了路,掉进了一个巨大的油画风景“天坑”里,不知东南西北,走不出来。除去秋日的风景,风景,沾满衣襟的,还是浓艳的风景,连个可以问路的人都没有。俄罗斯人就这么挥霍和浪费着列宾吗?没有造什么崭新的“古迹”、没有牌坊、庙宇什么的指路;也没有拙劣的“工艺品”强卖。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如“武大郎”“西门大官人”之流,
三奶奶老了。老了,耳朵完全听不见了。学霸这次回来,提了水果去看她,给她带了云南上等的烟丝,另带了一条牡丹烟。她挪条凳子,踮起小脚,念着菩萨,把剥下来的柚子皮搁到木窗的窗台上。看样子还打算自己熬药。今年冬天特别冷,明年春上,她还在不在?  如果不在,枯树老藤,她要变成一只昏鸦飞走了。也许同样上不了孙家祖坟山。不过,话说回来,身后事,她不管了,谁管?  映雪堂人家还在。过年了各自回家,热闹几天,再五方
那个年代,玩蝉,好比鸡毛掸沾水一样时髦。   我第一次取下被困的蝉,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蝉的两翼,此时的蝉安静如斯,不像被蜘蛛网粘住瞬间,挣扎着发出惊恐万状的急促的惨叫,不知道是不是它在佯装?看蝉,好像见到外星人一般,满脑子的新鲜感。褐黑色的身体,带着盔甲,两只眼睛鼓凸着,有六只毛茸茸的脚,令人有点恐惧感。受制于人的蝉,像一个僵尸,让我不知道如何下手。   蝉,看来极具伪装性。但是,再狡猾,也抵
我必须说清楚  今夏最美的一刻  是它犹豫的瞬间  这一天,  我们宜食蔬菜和粗粮  调养渐长的阳气。  这一天的清晨,风穿过青石  心中的惊雷没有响起。  这一天的午后  小麦扬花灌浆,油菜从青变黄  我们喝下第一口消暑之水  薅除满月草,打开经年的藏冰  坚硬而凛冽。南风鼓噪  坂坡渐去,你无需命名  这一白亮的现象。就像一条直线  就像平躺的春光,你无法测度它  从左到右的深度。你无需测度 
別看你是个苏北小乡村  却有个铮铮响亮的名称  高党  一个姓高的祖先  留下的一份宗族的遗产  与高档谐音谐趣  高举红旗跟党走  大标语立在街头  响亮 幽默 庄重  高党人家  名声好大  石牌坊耸立云间  坚硬 冷峭 挺拔  古老而新鲜的标识  华表般站立着  把睢宁乡村刮目相看  泥泞的岁月悄然远去  黄河故道上昔日的悲伤  被欢快的乡村歌舞取代  锣鼓点儿敲出心的旋律  唢呐像啼鸣的雄
我们就这样一路雀跃欢呼。  这是春节前一天,我们一家人早早回到故乡,一场雪突如其来。我提议说,到我们村的小学校去看看吧!  只要是往雪地上走,儿子说,到哪儿都一样!  父亲也泛起孩子般的激情,与我们同行。欢乐的间歇,我便给儿子讲了些以前的事。  我和你妈妈是同乡、同学,一起在村小学校度过了少年时光,那时候,我们的教室是靠各家各户捐来的木头、竹子、瓦修建起来的。环境十分简陋,条件相当艰苦。儿子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