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鲁迅先生最为推崇的艺术家,更有人将她称为“德国的鲁迅”,她是德国版画家、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1936年出版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的序言中,鲁迅写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珂勒惠支一辈子都在不停地画贫苦的人民、逼近的死亡、无所畏惧的反抗以及饱受摧残的母亲。
凯绥·柯勒惠支(1867—1945)出生于德国一个普通家庭,先后在柏林等地的女子艺术学校攻读绘画、雕塑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世纪初,各种前卫的艺术观念充斥欧洲,各种新兴的艺术流派此起彼伏、不断创新。但是,在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中,女版画家柯勒惠支却没有将其艺术视角投向艺术家周围的静物、人体等,而是对准整个社会。
她的作品分为三个主题——自画像、母与子、死亡。柯勒惠支通过单纯的黑白版画忠实记录了战争给一切贫寒人群和家庭带来的苦难:男子在战斗中死去,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原本艰难的生活在纷乱的时局中变得更加渺茫无望。柯勒惠支将社会运动概括为更基本的人类生活现实,显示了艺术史上难能可贵的母爱和同情心。
作品风格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富有超出画面的内涵和冲击力,注重整体的造型力度和情感的表达,或运用粗重的线条,或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集中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情绪和气氛。因此,当我们面对她的作品时,看到的不是纤毫毕现的外在形象或精彩局部,而是感受到整体强烈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
对于珂勒惠支晚年多以母爱及死亡为创作题材,程勉认为可能跟她的儿子在世界大战中去世有关。那时,珂勒惠支作为母亲,充满了对死亡的无力感。珂勒惠支的丈夫是医生,和丈夫常年居住在贫民区,珂勒惠支对贫苦人充满了同情。她自身的命运也非常不幸。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珂勒惠支年仅18岁的儿子应征入伍,几周后便在西线阵亡。1940年,丈夫去世。1945年,其孙子又在二战中阵亡。而她自己,由于住宅1943年被炸毁,她被迫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珂勒惠支的刀法,全世界无出其右。作为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整体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也充满了艺术张力。今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犁地》、《爆发》、《父母》、《死神与女人》等,均是影响中国数代艺术家的经典之作。
1936年出版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的序言中,鲁迅写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珂勒惠支一辈子都在不停地画贫苦的人民、逼近的死亡、无所畏惧的反抗以及饱受摧残的母亲。
凯绥·柯勒惠支(1867—1945)出生于德国一个普通家庭,先后在柏林等地的女子艺术学校攻读绘画、雕塑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世纪初,各种前卫的艺术观念充斥欧洲,各种新兴的艺术流派此起彼伏、不断创新。但是,在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中,女版画家柯勒惠支却没有将其艺术视角投向艺术家周围的静物、人体等,而是对准整个社会。
她的作品分为三个主题——自画像、母与子、死亡。柯勒惠支通过单纯的黑白版画忠实记录了战争给一切贫寒人群和家庭带来的苦难:男子在战斗中死去,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原本艰难的生活在纷乱的时局中变得更加渺茫无望。柯勒惠支将社会运动概括为更基本的人类生活现实,显示了艺术史上难能可贵的母爱和同情心。
作品风格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富有超出画面的内涵和冲击力,注重整体的造型力度和情感的表达,或运用粗重的线条,或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集中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情绪和气氛。因此,当我们面对她的作品时,看到的不是纤毫毕现的外在形象或精彩局部,而是感受到整体强烈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
对于珂勒惠支晚年多以母爱及死亡为创作题材,程勉认为可能跟她的儿子在世界大战中去世有关。那时,珂勒惠支作为母亲,充满了对死亡的无力感。珂勒惠支的丈夫是医生,和丈夫常年居住在贫民区,珂勒惠支对贫苦人充满了同情。她自身的命运也非常不幸。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珂勒惠支年仅18岁的儿子应征入伍,几周后便在西线阵亡。1940年,丈夫去世。1945年,其孙子又在二战中阵亡。而她自己,由于住宅1943年被炸毁,她被迫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珂勒惠支的刀法,全世界无出其右。作为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整体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也充满了艺术张力。今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犁地》、《爆发》、《父母》、《死神与女人》等,均是影响中国数代艺术家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