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引入数学教学,从而使我们数学教学的策略朝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向而展开,努力实现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环境
对于聋哑儿童来说,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定位在提高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上,让他们初步学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引入数学教学,从而使我们数学教学的策略朝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向而展开,努力实现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数学学习材料来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聋哑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他们自己的数学。人们习惯地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课本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而课本提供给学生的是那些完美的数学概念和现成的数学结果,它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学生看不到出口和入口,既体会不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体会不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其实,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教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它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喻示,任何现实的、贴近聋哑儿童生活的素材,都应成为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因此,当课本把这些生硬的难懂的理论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则应将这些抽象的概念、法则、定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以便于学生学习。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中,生活是最生动、最有趣,也是聋哑学生最了解、最符合聋哑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材料。在应用题教学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突出。聋哑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差,往往不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用语。但把它们放在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中,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教学发现,意思相同的两道应用题:如果是“小青有20朵红花,小亮比小青少8朵,小亮有几朵红花?”很多学生能又快又好地解答。如果是“小青有20朵红花,小青比小亮多8朵,小亮有几朵红花?”学生就很难理解这道题的意思了。可见,生活化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
二、把教学融入生活中,让教学与生活零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认为:不同智力水平的发展与不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走进社会生活的教学环境,如利用学校的课外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水果市场学习买水果,全班学生分成3个小组:第一小组的任务是买香蕉,买了4斤2两,每斤1元5角,给了10元钱,找回3元7角。第二小组的任务是买桔子,买了5斤,每斤1元2角,给了12元钱,找回6元。第三小组的任务是买雪梨,买了7斤5两,每斤2元2角,给了20元,找回3元5角。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相互交流,都说3个小组给的钱和找回的钱没有错,他们还学会了讨价还价,十分开心。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去超市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去书店买书和学习工具,等等,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们兴趣盎然。回到学校,我要求学生将自己购物的实际情况编写出来。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聋哑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到实际操作,交际语言及独立解决问题的主法和生活本领,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了教学生活零距离。
三、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聋哑学校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从教室到教室,从课堂到课堂,读书本、背书本、读题目、做题目,而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致许多学生能够应对考试,却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生动的,离我们很近、无处不在,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也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例如,在教学应用题《行程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从学校坐车回家要多少时间,全程有多长,计算这辆车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学生在回忆中,不知不觉营造了快乐的气氛,培养了非智力因素,更好地掌握了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掌握技能的决窍,数学学习同样如此,要把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学校即将举办“冬季运动会”时,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一课,学生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当教师提出在运动会上可能碰到哪些数学问题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谈了自己想到的问题。运动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几点钟开始?有几天时间?共有哪些比赛项目?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参加比赛?男生有几个?女生有几个?每个比赛项目有几人获奖……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聋哑学校的教育应当以促进聋哑学生的发展、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思想,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贯穿数学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爱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环境
对于聋哑儿童来说,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定位在提高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上,让他们初步学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引入数学教学,从而使我们数学教学的策略朝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向而展开,努力实现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数学学习材料来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聋哑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他们自己的数学。人们习惯地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课本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而课本提供给学生的是那些完美的数学概念和现成的数学结果,它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学生看不到出口和入口,既体会不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体会不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其实,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教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它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喻示,任何现实的、贴近聋哑儿童生活的素材,都应成为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因此,当课本把这些生硬的难懂的理论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则应将这些抽象的概念、法则、定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以便于学生学习。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中,生活是最生动、最有趣,也是聋哑学生最了解、最符合聋哑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材料。在应用题教学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突出。聋哑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差,往往不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用语。但把它们放在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中,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教学发现,意思相同的两道应用题:如果是“小青有20朵红花,小亮比小青少8朵,小亮有几朵红花?”很多学生能又快又好地解答。如果是“小青有20朵红花,小青比小亮多8朵,小亮有几朵红花?”学生就很难理解这道题的意思了。可见,生活化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
二、把教学融入生活中,让教学与生活零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认为:不同智力水平的发展与不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走进社会生活的教学环境,如利用学校的课外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水果市场学习买水果,全班学生分成3个小组:第一小组的任务是买香蕉,买了4斤2两,每斤1元5角,给了10元钱,找回3元7角。第二小组的任务是买桔子,买了5斤,每斤1元2角,给了12元钱,找回6元。第三小组的任务是买雪梨,买了7斤5两,每斤2元2角,给了20元,找回3元5角。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相互交流,都说3个小组给的钱和找回的钱没有错,他们还学会了讨价还价,十分开心。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去超市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去书店买书和学习工具,等等,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们兴趣盎然。回到学校,我要求学生将自己购物的实际情况编写出来。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聋哑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到实际操作,交际语言及独立解决问题的主法和生活本领,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了教学生活零距离。
三、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聋哑学校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从教室到教室,从课堂到课堂,读书本、背书本、读题目、做题目,而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致许多学生能够应对考试,却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生动的,离我们很近、无处不在,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也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例如,在教学应用题《行程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从学校坐车回家要多少时间,全程有多长,计算这辆车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学生在回忆中,不知不觉营造了快乐的气氛,培养了非智力因素,更好地掌握了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掌握技能的决窍,数学学习同样如此,要把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学校即将举办“冬季运动会”时,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一课,学生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当教师提出在运动会上可能碰到哪些数学问题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谈了自己想到的问题。运动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几点钟开始?有几天时间?共有哪些比赛项目?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参加比赛?男生有几个?女生有几个?每个比赛项目有几人获奖……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聋哑学校的教育应当以促进聋哑学生的发展、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思想,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贯穿数学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爱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