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城市,城市与我毫无关系,只是因为曾经在意的某个人与这个城市的关联,城市才忽然跟我穿山越海紧紧缝合。
去年我在香港搭地铁,本来是要去上环找朋友玩儿,进到地铁站忽然看到了“调景岭”,一下子觉得好熟悉,好亲切,其实我从来没去过调景岭,第一次听到这个奇怪的地名是在刘德华的电影《天若有情》里,那个故事发生在调景岭,刘德华那时候很年轻,骑着摩托车打碎小镇照相馆里的玻璃,载着照片中的女主角刘锦玲就要私奔……这故事当年看得我很感动,故事零零碎碎不太记得了,但是地名却深深被我印在脑海中,觉得那个香港陈旧的小镇非常浪漫,但第二次看到这个地名就不太浪漫了,那是在一个杂志上,提到调景岭,是这样介绍的——此地原名“吊颈岭”。因地名不祥而改名,将“吊”改成同音字“调”,而在正式读时却转取“条”音,现在地铁的报站就是这样。
看得我毛骨悚然,好感全无,再后来我又听到这名字,还是跟刘德华有关,说他当年喜欢小龙女陈玉莲,陈玉莲的老家就是在调景岭,于是我自动脑补了一个浪漫的情节,就是刘德华为了表达自己的心中情感,故意把故事安排在小龙女的老家,没准女主角就是按照他想象中的样子设置的,包括故事的发展,也是少年心目中的完美所在,这样一想,不管是吊颈还是调景,都不再重要,它作为一个爱情的象徵,就已经足够了——果然文艺癌是祸害。
在地铁偶遇熟悉的地名并不夸张,夸张的是十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故事里说一个女孩在坐火车的时候偶遇一个人,两个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可是终于那个人在某站下车了,女孩感慨遗憾半天忽然想起来竟然忘记互相留下联系方式,茫茫人海,就这样弄丢了一个人,但是她记住了他下车的地方,叫做“凯里”,不幸的是,我也因此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凯里,凯里,这到底是在哪里,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从一个也许是杜撰的故事中跳出来,跳到我的脑子里,从此赖着不走了,几年后我在某网站看到有人在搞募捐,募捐人的地址竟然就在凯里,于是我想也没想就加入了捐助活动,不知道是为自己还是为故事里那个女孩圆满一个遗憾的梦。
这种奇怪的感情看来不仅是我独有,否则不会有那么多旅游胜地托了文艺的福气,变成众人心目中的仰望之地,不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还圆满了大家的梦想,一举两得,当地人还能赚个盆满钵满,一举N得。想想如果没有《罗马假日》,西班牙台阶上会坐满无聊的行人吗?如果没有《布达佩斯之恋》,我甚至都不知道匈牙利的首都到底在哪里,因为读了席慕蓉的诗,我在布鲁塞尔充满激动,一定要等到天黑,要看看她说的“布鲁塞尔灯火辉煌”到底是什么样的光景,听到朋友北非浪漫之旅第一站就是卡萨布兰卡,气得我浑身发抖——那明明是属于我的地方——鬼才信,跟你有MAO关系?!
某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加上文艺的渲染,忽然变成罗曼蒂克之地,这属于公众意淫,还有一些地方属于更加私我的,比如说跟我们认识的某个人有关系,如果那个人刚好又是我们喜欢过的,这种错综复杂的情感就会更加令人纠结。
看完泰迪熊2,好几天没缓过精神来,不是因为被它好莱坞俗套故事感动,而是它的拍摄地在波士顿。几年前我曾经每天跟一个在波士顿留学的人打越洋电话,它的区号至今我还记得,那些电话包含了喜悦和期待,但是最后还是无疾而终,理由很简单,他不打算回北京生活,我也没打算移居波士顿,所以只能黯然道别,很多年过去,感情早已不在,可是波士顿从此变成伤心地,每次听到有关于波士顿的消息,都会触及我的内心,短暂的或是不太短暂的动荡。
我们行走天涯的意义也许就是为了跟某个心中的答案对话,还是为某个已经不再拥有却始终没有放弃的虚无对抗?亦或是为了完成我们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梦想,而给自己的精神补偿?
去年我在香港搭地铁,本来是要去上环找朋友玩儿,进到地铁站忽然看到了“调景岭”,一下子觉得好熟悉,好亲切,其实我从来没去过调景岭,第一次听到这个奇怪的地名是在刘德华的电影《天若有情》里,那个故事发生在调景岭,刘德华那时候很年轻,骑着摩托车打碎小镇照相馆里的玻璃,载着照片中的女主角刘锦玲就要私奔……这故事当年看得我很感动,故事零零碎碎不太记得了,但是地名却深深被我印在脑海中,觉得那个香港陈旧的小镇非常浪漫,但第二次看到这个地名就不太浪漫了,那是在一个杂志上,提到调景岭,是这样介绍的——此地原名“吊颈岭”。因地名不祥而改名,将“吊”改成同音字“调”,而在正式读时却转取“条”音,现在地铁的报站就是这样。
看得我毛骨悚然,好感全无,再后来我又听到这名字,还是跟刘德华有关,说他当年喜欢小龙女陈玉莲,陈玉莲的老家就是在调景岭,于是我自动脑补了一个浪漫的情节,就是刘德华为了表达自己的心中情感,故意把故事安排在小龙女的老家,没准女主角就是按照他想象中的样子设置的,包括故事的发展,也是少年心目中的完美所在,这样一想,不管是吊颈还是调景,都不再重要,它作为一个爱情的象徵,就已经足够了——果然文艺癌是祸害。
在地铁偶遇熟悉的地名并不夸张,夸张的是十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故事里说一个女孩在坐火车的时候偶遇一个人,两个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可是终于那个人在某站下车了,女孩感慨遗憾半天忽然想起来竟然忘记互相留下联系方式,茫茫人海,就这样弄丢了一个人,但是她记住了他下车的地方,叫做“凯里”,不幸的是,我也因此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凯里,凯里,这到底是在哪里,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从一个也许是杜撰的故事中跳出来,跳到我的脑子里,从此赖着不走了,几年后我在某网站看到有人在搞募捐,募捐人的地址竟然就在凯里,于是我想也没想就加入了捐助活动,不知道是为自己还是为故事里那个女孩圆满一个遗憾的梦。
这种奇怪的感情看来不仅是我独有,否则不会有那么多旅游胜地托了文艺的福气,变成众人心目中的仰望之地,不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还圆满了大家的梦想,一举两得,当地人还能赚个盆满钵满,一举N得。想想如果没有《罗马假日》,西班牙台阶上会坐满无聊的行人吗?如果没有《布达佩斯之恋》,我甚至都不知道匈牙利的首都到底在哪里,因为读了席慕蓉的诗,我在布鲁塞尔充满激动,一定要等到天黑,要看看她说的“布鲁塞尔灯火辉煌”到底是什么样的光景,听到朋友北非浪漫之旅第一站就是卡萨布兰卡,气得我浑身发抖——那明明是属于我的地方——鬼才信,跟你有MAO关系?!
某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加上文艺的渲染,忽然变成罗曼蒂克之地,这属于公众意淫,还有一些地方属于更加私我的,比如说跟我们认识的某个人有关系,如果那个人刚好又是我们喜欢过的,这种错综复杂的情感就会更加令人纠结。
看完泰迪熊2,好几天没缓过精神来,不是因为被它好莱坞俗套故事感动,而是它的拍摄地在波士顿。几年前我曾经每天跟一个在波士顿留学的人打越洋电话,它的区号至今我还记得,那些电话包含了喜悦和期待,但是最后还是无疾而终,理由很简单,他不打算回北京生活,我也没打算移居波士顿,所以只能黯然道别,很多年过去,感情早已不在,可是波士顿从此变成伤心地,每次听到有关于波士顿的消息,都会触及我的内心,短暂的或是不太短暂的动荡。
我们行走天涯的意义也许就是为了跟某个心中的答案对话,还是为某个已经不再拥有却始终没有放弃的虚无对抗?亦或是为了完成我们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梦想,而给自己的精神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