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验式学习,即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聋生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体验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实际应用等体验性活动,培养聋生的探索意识、研究意识,使聋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以科学的精神积极探究,从而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聋生 数学 体验式学习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即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聋校开展体验式学习对因听觉障碍而缺泛生活经历与体验的聋生尤显重要,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聋生生命活力,促进聋生成长的需要。
一、搜集数学素材体验——增强感性认识
聋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聋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
如认识 “千克、克”,让他们把500克的食盐、1千克一袋的沙袋等去反复掂量、体验;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把实际长度为1米、1分米、1厘米的彩纸条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聋生可以天天看见,反复观察,用直尺量一量书本的长、宽、厚度各是多少,并且经常用这些长度作为标准估量常见物体的长度,在多次的体验中聋生便能把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的印象深深烙在脑海里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会合作交流。
给聋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由自主探究到合作讨论,让聋生充分感悟和体验。聋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建构的过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建构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促进聋生进行资源共享,发展思维,培养合作交往能力,而且还可促进聋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给聋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机会,培养聋生的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聋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概念知识,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升华。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可以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切割拼凑)。”现在也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利用这个几何形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然后让聋生通过“圆柱体积”课件的动态播放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动脑思考分析,动手操作,动口讨论,从而探索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凑成的长方体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再如,要求聋生自学“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其方式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比较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去揭示形成描述概念的经历过程,构建起更深层次的新的知识点,让聋生亲身体验到在合作学习中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分工合作,初步学会在“做中学”,以补偿其听力或语言障碍造成的缺陷,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聋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直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使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巩固知识,学会合作与交流,使自主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三、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培养创新能力
学以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予聋生实践的机会,让聋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聋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聋生求知欲。
例如,二年级要进行《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组织一次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出示游乐园的价格表:玩转马一次3元、碰碰车一次4元、自控飞机一次6元,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由于方案不同,计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有位学生想玩转马两次,碰碰车两次,自控飞机两次,3x2+4x2+6x2=26(元)。另一位学生认为,我也可以这样玩,但我花掉的钱少,因为我可以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坐碰碰车和自控飞机。紧接着,我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30元的游园券设计出游玩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多种方案,从而打开了学生狭隘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种实践性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聋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体验学习,培养探索意识、研究意识,使聋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以科学的精神积极探究,从而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聋生 数学 体验式学习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即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聋校开展体验式学习对因听觉障碍而缺泛生活经历与体验的聋生尤显重要,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聋生生命活力,促进聋生成长的需要。
一、搜集数学素材体验——增强感性认识
聋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聋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
如认识 “千克、克”,让他们把500克的食盐、1千克一袋的沙袋等去反复掂量、体验;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把实际长度为1米、1分米、1厘米的彩纸条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聋生可以天天看见,反复观察,用直尺量一量书本的长、宽、厚度各是多少,并且经常用这些长度作为标准估量常见物体的长度,在多次的体验中聋生便能把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的印象深深烙在脑海里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会合作交流。
给聋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由自主探究到合作讨论,让聋生充分感悟和体验。聋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建构的过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建构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促进聋生进行资源共享,发展思维,培养合作交往能力,而且还可促进聋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给聋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机会,培养聋生的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聋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概念知识,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升华。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可以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切割拼凑)。”现在也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利用这个几何形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然后让聋生通过“圆柱体积”课件的动态播放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动脑思考分析,动手操作,动口讨论,从而探索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凑成的长方体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再如,要求聋生自学“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其方式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比较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去揭示形成描述概念的经历过程,构建起更深层次的新的知识点,让聋生亲身体验到在合作学习中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分工合作,初步学会在“做中学”,以补偿其听力或语言障碍造成的缺陷,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聋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直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使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巩固知识,学会合作与交流,使自主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三、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培养创新能力
学以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予聋生实践的机会,让聋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聋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聋生求知欲。
例如,二年级要进行《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组织一次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出示游乐园的价格表:玩转马一次3元、碰碰车一次4元、自控飞机一次6元,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由于方案不同,计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有位学生想玩转马两次,碰碰车两次,自控飞机两次,3x2+4x2+6x2=26(元)。另一位学生认为,我也可以这样玩,但我花掉的钱少,因为我可以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坐碰碰车和自控飞机。紧接着,我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30元的游园券设计出游玩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多种方案,从而打开了学生狭隘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种实践性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聋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体验学习,培养探索意识、研究意识,使聋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以科学的精神积极探究,从而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