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的发展与竞争,最终是师资的发展与竞争。综观当前教育热点,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了迫切要求改善的问题。校本研究如何寻找教师教育科研、教学水平、自己专业发展的结合点,做到精致化?我们认为,校本研究在确立制度和实施管理中要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规范程序,有章可循;健全计划,狠抓落实;环环相扣,一环不让;重点突出,抓住中心;研究探讨,不断完善。笔者结合实际,谈谈校本研究的措施、成效与思考。
关键词:校本研究; 措施; 成效;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04-002
学校的发展与竞争,最终是师资的发展与竞争。综观当前教育热点,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了迫切要求改善的问题。校本研究如何寻找教师教育科研、教学水平、自己专业发展的结合点,做到精致化?我们认为,校本研究在确立制度和实施管理中要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规范程序,有章可循;健全计划,狠抓落实;环环相扣,一环不让;重点突出,抓住中心;研究探讨,不断完善。必须促进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学校行动研究是精致化校本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校本研究关键是重构校园一种新文化,一种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内涵。显性的就是调动教师的主动参与,激发教师研究学习的内驱力,让教师把参与研究、学习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内在需要,实实在在的进入到校本研究的行动中去,从而真正提高校本研究的有效性。
一、践行篇
1.落实“教师即研究者”理念
教师即研究者。校本研究目的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解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的和需求,针对性很强。校本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专家的理论假设,而是为了改进或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使教师养成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专业敏感性,促使他们更加有效的进行工作。传统的观念下,教师只是一个学习者,是一种“你听我记”的被动学习。为了破除这个观念,我们提倡教师要将自己作为“研究者”,把学校作为研究中心,把教室作为研究室;基于问题,在工作中研究,达到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境地。
2.探索“五步法”研究模式
我们在精致化校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自修——反思——探究——实践——发展”为基本模式的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强调教师“参与”、“体验”、“探究”、“过程”。
(1)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我们要求教师把学习学科教学技能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学校做好买书推荐工作,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两万字左右的学习笔记,两周一次进行交流,教科室一月一检查,并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上加以运用。学校通过教师的学习笔记、学习体会交流、课堂教学等情况加以考核。教务处、教科室每月结合教改实际,编辑专题性的教科研信息,供老师学习参考,如《艺术特色建设专辑》《综合实践活动专辑》《教育行动研究专辑》《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专辑》《主课题学习专辑》……
(2)教研活动自主学习。首先抓教研组建设,以问题及子课题为导向,倡导年度课题进课堂,抓集体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每次活动一人主讲,出示课题研究要点,全体参与,必须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交流。其次抓全校性的专题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全校性的主课题及特色课题研讨活动(即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小结汇报),要求教师以课题组为单位,由课题组长结合课例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小结上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最后抓教科沙龙活动,我们的话题来自教师身边,如“我最得意的教学环节”、“困惑”、“话说‘师爱’”等,开辟菀坪学校教科论坛,每月开展一次网络式教科沙龙活动,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思辨能力。
3.尝试多元策略推进
(1)分层要求。对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青年教师每学期阅读两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上交一篇论文,每学期上一节艺术学科渗透研讨课,每学年度汇编个人教学后记等。骨干教师吸收为兼职教科员,组织学校的各项业务学习活动。
(2)“赛研”互动。对于上级的各项会课、基本功评比等比赛,我们都在校内进行一次选拔赛,成立攻关小组,认真准备,达到岗位练兵的目的。
(3)分类引导。(1)骨干引导,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两节示范课,做一次专题讲座;(2)名师、专家引导,聘请名师、专家来校指导,教师畅谈收获与体会;(3)观摩学习,选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回来汇报学习体会。
4.建构激励考核机制
我们强化领导责任,确保活动到位,建立了激励机制,是开展校本研究的保障。我校相继出台了《菀坪学校五年内青年教师学习规范及要求》《菀坪学校精致化校本研究制度》(试行稿),主要内容有:理论学习与反思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评价奖励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德育工作制度等。在实践中,我们积极采用“主动参与式”的教研方式,引导教师在活动中交流、反思,实现自我提高。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充分体现“以校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同时与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评先晋升相挂钩。
总之,在校本研究活动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有效学习,使教师充分体会到学与不学真的不一样。各项活动“宁缺勿滥”,只有这样,精致化校本研究才有生命活力,才有后劲。
二、成效篇
1.建章立制,转型科研理念
行动研究是教师初步熟悉和了解有关知识和要求,掌握了研究的基本方法、步骤,逐步迈上行动研究的操作台阶。而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讨论、交流、合作的方法成了学校校本研究的有效途径。行动研究往往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相联系,故容易做实、做深和做细,锲而不舍,研究可落实到教师工作中,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理论总结方式,由传统的经验总结向科学总结转变。 2.重在实践,改进教师行为
行动研究成为教师自觉的工作习惯。研究工作的习惯成自然,这是体现教师工作生命价值的较高工作境界。教有法,而无定法。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教师的行为。行动研究提高了教师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3.改进评价,注重过程研究
行动研究带有实践性操作性的讨论,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真实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采取的步骤、措施、取得的效果都真实的表达出来,使学校领导、同行不仅掌握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化,还可以了解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而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教师的日常工作,带有代表性和实用性,这是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定性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促使学校的评价方式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评价的转变,使教师的工作在正确的评价中得到体现。
4.凝心聚力,促进持续发展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形成的合力,因此,团队合作精神所体现的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行动研究的探讨交流等工作,我们感觉到行动研究使每位行动教师不仅看到了自身工作的状况,而且也了解到了同行在工作中的状况,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彼此的尊重。
三、思考篇
1.校本研究理念要求科学
精致化校本研究必须建立一种合理机制,促使教师从新课改里汲取营养和思想,剔除不符合时代发展和要求的观念,审视自己原有的不合理的教学行为,从新课程标准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自己的专业成长出发,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新的生命,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2.校本研究方法要求多元
精致化校本研究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包括每个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还包括建设合理优化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教师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充分考虑的。即校本研究除了行动研究这种形式,还可探讨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使教师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3.校本研究实施要求整合
精致化校本研究应该探讨学校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研究模式。我们感到在加强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关系和结合点,应该全面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让教师自主练就专业发展的内力,让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在研究中激发,让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在研究中激活,让教师教育教学的实力在研究中增强,让教师教育教学的效力在行动研究中提高,真正使校本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4.校本研究推进要求个性
九年一贯制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为校本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应该说,研究领域在延伸;研究方式、方法、内容在拓展。如学校的科学规划、办学目标的确立;九年一贯制的运行、管理机制;师资的“流通”管理;中小学学科的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确立“十二五”学校主课题、特色课题;重新确立新的教师考核机制;特色建设与教科研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试点中所要接触、解决的问题。很显然,精致化校本研究应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理念,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关注的焦点,并付诸于行动。
毫无疑问,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下,不断改进和创新校本教研工作方式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学校校本教研引入的是理念,更是原来教研活动的深化。它不仅包含了以前教研活动解决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等,也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研究,更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它让教师自身在教育行动中反思、研究、自我成长。它提倡的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结果,提高即目的。所以我们要将学校校本教研当成“兴校工程”,夯实基础,要努力的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重心摆到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的发展上,逐渐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研究制度。
参考文献:
[1]朱益明.《论校本培训的方案设计》,《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4期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5]薄俊生,黄忠平.《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究的制度构建与推进策略》,《苏州教研》,2010年第4期
[6]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编.《教育科研动态》(“行动研究”专辑),2005年第二期
[7]《吴江教研》,中小学教学工作精致化管理学习材料,2008年3月
关键词:校本研究; 措施; 成效;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04-002
学校的发展与竞争,最终是师资的发展与竞争。综观当前教育热点,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了迫切要求改善的问题。校本研究如何寻找教师教育科研、教学水平、自己专业发展的结合点,做到精致化?我们认为,校本研究在确立制度和实施管理中要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规范程序,有章可循;健全计划,狠抓落实;环环相扣,一环不让;重点突出,抓住中心;研究探讨,不断完善。必须促进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学校行动研究是精致化校本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校本研究关键是重构校园一种新文化,一种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内涵。显性的就是调动教师的主动参与,激发教师研究学习的内驱力,让教师把参与研究、学习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内在需要,实实在在的进入到校本研究的行动中去,从而真正提高校本研究的有效性。
一、践行篇
1.落实“教师即研究者”理念
教师即研究者。校本研究目的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解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的和需求,针对性很强。校本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专家的理论假设,而是为了改进或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使教师养成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专业敏感性,促使他们更加有效的进行工作。传统的观念下,教师只是一个学习者,是一种“你听我记”的被动学习。为了破除这个观念,我们提倡教师要将自己作为“研究者”,把学校作为研究中心,把教室作为研究室;基于问题,在工作中研究,达到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境地。
2.探索“五步法”研究模式
我们在精致化校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自修——反思——探究——实践——发展”为基本模式的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强调教师“参与”、“体验”、“探究”、“过程”。
(1)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我们要求教师把学习学科教学技能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学校做好买书推荐工作,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两万字左右的学习笔记,两周一次进行交流,教科室一月一检查,并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上加以运用。学校通过教师的学习笔记、学习体会交流、课堂教学等情况加以考核。教务处、教科室每月结合教改实际,编辑专题性的教科研信息,供老师学习参考,如《艺术特色建设专辑》《综合实践活动专辑》《教育行动研究专辑》《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专辑》《主课题学习专辑》……
(2)教研活动自主学习。首先抓教研组建设,以问题及子课题为导向,倡导年度课题进课堂,抓集体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每次活动一人主讲,出示课题研究要点,全体参与,必须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交流。其次抓全校性的专题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全校性的主课题及特色课题研讨活动(即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小结汇报),要求教师以课题组为单位,由课题组长结合课例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小结上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最后抓教科沙龙活动,我们的话题来自教师身边,如“我最得意的教学环节”、“困惑”、“话说‘师爱’”等,开辟菀坪学校教科论坛,每月开展一次网络式教科沙龙活动,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思辨能力。
3.尝试多元策略推进
(1)分层要求。对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青年教师每学期阅读两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上交一篇论文,每学期上一节艺术学科渗透研讨课,每学年度汇编个人教学后记等。骨干教师吸收为兼职教科员,组织学校的各项业务学习活动。
(2)“赛研”互动。对于上级的各项会课、基本功评比等比赛,我们都在校内进行一次选拔赛,成立攻关小组,认真准备,达到岗位练兵的目的。
(3)分类引导。(1)骨干引导,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两节示范课,做一次专题讲座;(2)名师、专家引导,聘请名师、专家来校指导,教师畅谈收获与体会;(3)观摩学习,选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回来汇报学习体会。
4.建构激励考核机制
我们强化领导责任,确保活动到位,建立了激励机制,是开展校本研究的保障。我校相继出台了《菀坪学校五年内青年教师学习规范及要求》《菀坪学校精致化校本研究制度》(试行稿),主要内容有:理论学习与反思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评价奖励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德育工作制度等。在实践中,我们积极采用“主动参与式”的教研方式,引导教师在活动中交流、反思,实现自我提高。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充分体现“以校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同时与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评先晋升相挂钩。
总之,在校本研究活动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有效学习,使教师充分体会到学与不学真的不一样。各项活动“宁缺勿滥”,只有这样,精致化校本研究才有生命活力,才有后劲。
二、成效篇
1.建章立制,转型科研理念
行动研究是教师初步熟悉和了解有关知识和要求,掌握了研究的基本方法、步骤,逐步迈上行动研究的操作台阶。而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讨论、交流、合作的方法成了学校校本研究的有效途径。行动研究往往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相联系,故容易做实、做深和做细,锲而不舍,研究可落实到教师工作中,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理论总结方式,由传统的经验总结向科学总结转变。 2.重在实践,改进教师行为
行动研究成为教师自觉的工作习惯。研究工作的习惯成自然,这是体现教师工作生命价值的较高工作境界。教有法,而无定法。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教师的行为。行动研究提高了教师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3.改进评价,注重过程研究
行动研究带有实践性操作性的讨论,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真实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采取的步骤、措施、取得的效果都真实的表达出来,使学校领导、同行不仅掌握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化,还可以了解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而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教师的日常工作,带有代表性和实用性,这是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定性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促使学校的评价方式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评价的转变,使教师的工作在正确的评价中得到体现。
4.凝心聚力,促进持续发展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形成的合力,因此,团队合作精神所体现的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行动研究的探讨交流等工作,我们感觉到行动研究使每位行动教师不仅看到了自身工作的状况,而且也了解到了同行在工作中的状况,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彼此的尊重。
三、思考篇
1.校本研究理念要求科学
精致化校本研究必须建立一种合理机制,促使教师从新课改里汲取营养和思想,剔除不符合时代发展和要求的观念,审视自己原有的不合理的教学行为,从新课程标准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自己的专业成长出发,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新的生命,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2.校本研究方法要求多元
精致化校本研究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包括每个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还包括建设合理优化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教师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充分考虑的。即校本研究除了行动研究这种形式,还可探讨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使教师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3.校本研究实施要求整合
精致化校本研究应该探讨学校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研究模式。我们感到在加强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关系和结合点,应该全面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让教师自主练就专业发展的内力,让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在研究中激发,让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在研究中激活,让教师教育教学的实力在研究中增强,让教师教育教学的效力在行动研究中提高,真正使校本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4.校本研究推进要求个性
九年一贯制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为校本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应该说,研究领域在延伸;研究方式、方法、内容在拓展。如学校的科学规划、办学目标的确立;九年一贯制的运行、管理机制;师资的“流通”管理;中小学学科的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确立“十二五”学校主课题、特色课题;重新确立新的教师考核机制;特色建设与教科研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试点中所要接触、解决的问题。很显然,精致化校本研究应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理念,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关注的焦点,并付诸于行动。
毫无疑问,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下,不断改进和创新校本教研工作方式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学校校本教研引入的是理念,更是原来教研活动的深化。它不仅包含了以前教研活动解决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等,也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研究,更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它让教师自身在教育行动中反思、研究、自我成长。它提倡的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结果,提高即目的。所以我们要将学校校本教研当成“兴校工程”,夯实基础,要努力的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重心摆到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的发展上,逐渐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研究制度。
参考文献:
[1]朱益明.《论校本培训的方案设计》,《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4期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5]薄俊生,黄忠平.《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究的制度构建与推进策略》,《苏州教研》,2010年第4期
[6]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编.《教育科研动态》(“行动研究”专辑),2005年第二期
[7]《吴江教研》,中小学教学工作精致化管理学习材料,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