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839000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孔凡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TI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小剂量尿激酶组)30例和对照组(复方川芎嗪注射液)30例,并常规给予降压、控制血糖、降脂等措施,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发生完全性卒中及反复TIA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年内TIA消失者治疗组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的尿激酶对TIA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其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疗效,对部分TIA患者能阻止其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TIA; 小剂量; 尿激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由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特征,常反复发作,又有小卒中之称,早期干预治疗可减轻脑损伤的程度,避免发生大的卒中,针对这些患者,笔者所在科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干预性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4月~2009年4月 收治TIA 患者6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sup】[1]【/sup】,且经 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0岁,病因多数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一过性肢体无力41例,发作性偏身麻木4例,短暂性失语3例,恶心、呕吐、眼震8例,言语迟钝4例。60例中发作次数不等,最少2次,多则10余次。排除标准:(1)有出血性脑卒中史;(2)近期有过大手术、活动性出血史;(3)凝血机能障碍;(4)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尿激酶2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点,30 min滴完,1次/d,连续10 d;对照组采用复方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点,1次/d,连续10 d。治疗中常规给予降压、控制血糖、降脂等措施,并监测凝血指标,如有出血倾向,立即停药;半年后对两组同时进行随访调查。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治疗结束后当天查纤维蛋白原(Fib)、PT、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ib、PT、APTT、PLT 4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症状消失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发生完全性卒中及反复TIA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Fib、PT、APTT、PLT变化情况(x±s)
表2 半年后随访结果 n(%)
注:与对照组比较,【sup】*【/sup】P<0.05
3 讨论
TIA是在动脉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微血栓、血管痉挛或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末梢低灌注而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尽管临床症状和体征很快恢复,但可以因反复脑缺血发作造成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形成脑梗死【sup】[2]【/sup】。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有低龄化趋势。目前我国已成为脑卒中的高发区,其死亡率占死因的第二位,不仅如此,约75%的卒中幸存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5%,TIA患者在第一年内的脑梗死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因此,早期对TIA进行积极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尿激酶的作用机理是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由纤溶酶再去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形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从而使血栓溶解。由于剂量小,滴速慢,笔者治疗60例未发生出血性并发症。通过观察,发生完全性卒中及反复TIA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本组小样本观察未见小剂量尿激酶有阻止脑卒中进展的作用。相反,半年内TIA消失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小剂量尿激酶对一部分TIA患者能阻止其进一步的发展,一部分TIA患者是无法用药物完全控制的,最终还是要形成脑梗死【sup】[3,4]【/sup】。
笔者认为小剂量的尿激酶对TIA进行干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其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9(6):379.
[2] 韩仲岩,赵仁亮.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脑梗死关系的重新认识.临床神经疾病杂志,2004,17(6):40.
[3] 赵性泉.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
[4] 金庆,李润辉,韩冬.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TIA的临床疗效.中国医药导报,2010,5(8):54-55.
(收稿日期:2011-04-11)
(本文编辑:陈丹云)
通讯作者:孔凡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TI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小剂量尿激酶组)30例和对照组(复方川芎嗪注射液)30例,并常规给予降压、控制血糖、降脂等措施,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发生完全性卒中及反复TIA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年内TIA消失者治疗组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的尿激酶对TIA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其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疗效,对部分TIA患者能阻止其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TIA; 小剂量; 尿激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由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特征,常反复发作,又有小卒中之称,早期干预治疗可减轻脑损伤的程度,避免发生大的卒中,针对这些患者,笔者所在科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干预性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4月~2009年4月 收治TIA 患者6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sup】[1]【/sup】,且经 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0岁,病因多数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一过性肢体无力41例,发作性偏身麻木4例,短暂性失语3例,恶心、呕吐、眼震8例,言语迟钝4例。60例中发作次数不等,最少2次,多则10余次。排除标准:(1)有出血性脑卒中史;(2)近期有过大手术、活动性出血史;(3)凝血机能障碍;(4)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尿激酶2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点,30 min滴完,1次/d,连续10 d;对照组采用复方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点,1次/d,连续10 d。治疗中常规给予降压、控制血糖、降脂等措施,并监测凝血指标,如有出血倾向,立即停药;半年后对两组同时进行随访调查。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治疗结束后当天查纤维蛋白原(Fib)、PT、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ib、PT、APTT、PLT 4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症状消失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发生完全性卒中及反复TIA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Fib、PT、APTT、PLT变化情况(x±s)
表2 半年后随访结果 n(%)
注:与对照组比较,【sup】*【/sup】P<0.05
3 讨论
TIA是在动脉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微血栓、血管痉挛或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末梢低灌注而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尽管临床症状和体征很快恢复,但可以因反复脑缺血发作造成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形成脑梗死【sup】[2]【/sup】。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有低龄化趋势。目前我国已成为脑卒中的高发区,其死亡率占死因的第二位,不仅如此,约75%的卒中幸存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5%,TIA患者在第一年内的脑梗死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因此,早期对TIA进行积极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尿激酶的作用机理是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由纤溶酶再去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形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从而使血栓溶解。由于剂量小,滴速慢,笔者治疗60例未发生出血性并发症。通过观察,发生完全性卒中及反复TIA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本组小样本观察未见小剂量尿激酶有阻止脑卒中进展的作用。相反,半年内TIA消失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小剂量尿激酶对一部分TIA患者能阻止其进一步的发展,一部分TIA患者是无法用药物完全控制的,最终还是要形成脑梗死【sup】[3,4]【/sup】。
笔者认为小剂量的尿激酶对TIA进行干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其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9(6):379.
[2] 韩仲岩,赵仁亮.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脑梗死关系的重新认识.临床神经疾病杂志,2004,17(6):40.
[3] 赵性泉.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
[4] 金庆,李润辉,韩冬.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TIA的临床疗效.中国医药导报,2010,5(8):54-55.
(收稿日期:2011-04-11)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