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融通史实的方法:梳理史实、融合史实、强化史实和拓展史实,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 融通史实 环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79-02
历史史实是历史学家在史学著作中依据某些史料所记录的具体事实。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融通史实,主要是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史实,发现和理解相互孤立的史实间的联系,进而搭建灵活开放的知识结构。可见,这里的史实是指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即通常所说的历史基础知识。史实是根基,是历史学习最根本的内容。然而,教师发现,在课堂中,分析史料成为主要内容,其用时大大超过史实学习;或对史实的学习则浅尝辄止,未能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史实。史实掌握不到位,不能融会贯通,则直接导致史料的理解程度不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融通史实,是历史学习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任务。本文以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为例,谈谈课堂中融通史实的四个环节,以求抛砖引玉,从而提高历史课堂史实教学的有效性。
一、梳理史实: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以明确核心史实
梳理史实,主要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找出教科书中的核心史实。这里的核心史实,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因此,本课的核心点应是迪亚士和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以此为基础,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物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可见,梳理史实,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找出上述相关知识点。
一般而言,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史实的关键问题是填空题或简答题等。本课使用如下填空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新航路的开辟及对形成世界市场的主要作用。
1.1487 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 。1492 年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向西抵达 。1497 年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 。1519—1522 年 率领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第一次 的航行。
2.新航路开辟引起了“ ”。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 、 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市场,同时贸易中心由 沿岸转移到 沿岸,贸易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引起了“ ”。加速了西欧 衰落和 的发展。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 联系日益紧密。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 ”的科学性;直接冲击了 理论。
学生在本环节可阅读教科书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在教室巡视,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掌控学生填空需要的大概时间,以便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接下来,检查的主要抓手是简答题。学生完成上述填空题后,可采用如下三组简答题。
1.新航路开辟了哪几条新航线?每条航路的开辟者主要是谁?根据这些新航路的路线,说出新航路中“新”的主要含义。
2.简要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历史意义。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是一回事吗?
3.简要概述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作用。说出本课内容间的联系。你怎样有效地記住本课的主要内容?
这里的问题,从对史实的再认再现起步,逐渐涉及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第一和第二个问答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填空的情况,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可板书知识结构,第三个问题引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联系。可见,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仍然是向融通史实的第二步过渡的过程。
二、整合史实:揭示核心史实间联系
历史知识结构,反映了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之间的普遍联系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
如何形成知识结构呢?就是用一定的符号揭示史实间的相互关系。课程标准中规定,为形成知识结构提供线索。具体如:“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即为形成知识结构提供了线索。让学生根据填空题提示的核心史实,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形成知识结构。同时,选择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知识结构。如有同学展示了如下知识结构。
此时,学生展示的知识结构仅是雏形,一般不能全面揭示核心史实间的联系。教师点评学生展示的知识结构,应特别指出学生易忽视的问题:如先后顺序、支持的国家、新航路的方位等。然后教师可结合知识结构,提出问题,制造悬念,以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索历史奥秘。比如“什么原因将地理大发现推上历史舞台?”“哥伦布和麦哲伦在这个开辟新航路的舞台上,又是怎样表现的?此中隐藏了哪些秘密?”这将是教师在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三、强化史实:泛读细节性史料以深刻理解核心史实
强化史实,即加深史实的印象,增强对史实的理解。其实现路径一般有两个:一是依托板书,引用细节性史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即引导学生感受史料描述的风趣,想象史实的演变过程。比如可以引用哥伦布《航海日记》的片段,来感受探险家们远航的艰辛历程。
十月十日 星期三
航向西南以西,时速十海里,有时十二海里,有时七海里,昼夜行程五十九里格,仅向众人公布四十四里格。至此,众船员已不堪忍受,怨声连连,抱怨旅途太长。远征军司令竭力鼓励众人,以这次旅行会给他们带来的许多好处燃起他们的希望。他又进一步说,他们再埋怨也无济于事,他们是为到印度地区而来的,因此就必须前行,直到在上帝的佑助下抵达目的地。
教师可这样提问以启发学生:为什么船员已不堪忍受?除了时间长(八月三号出发)外,他们航行中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远征军司令用什么方式鼓励船员?他们要去的目的地是哪里等问题。通过补充材料丰富学生的历史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概括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感受新航路开辟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人生态度。 重组知识结构,是强化史实的第二条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核心史实以后,让学生思考重组知识结构的其他方式。以此开拓学生视野,采用多种方式揭示核心史实间的联系。教师还可以采用列表格或地图图示的方式等。地图图示以世界地形图为背景,分别表示出开辟新航路的四个代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形成的状况等。
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数字或关键词记忆法记忆本课的核心史实。如记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可用:一个中心(欧洲为中心)、两个方向(在大西洋向南和西两个方向探险)、四个人物(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条航线来记忆。也可以用谐音记忆法:弟弟(迪亚士)到非洲;哥哥(哥伦布)去美洲;大家嘛(达·伽马)到印度;没钱了,卖着轮船(麦哲伦)环球走等。
四、拓展史实:多视角整合史实以融贯核心史实
拓展史实,主要指利用纵横联系明确核心史实的历史地位。
纵向联系,即历时性联系,一般指同一性质历史事物的发展线索。如在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探险家们开辟新航路,迈出了现代世界市场形成的第一步。此后,随着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世界各地的物种、经济、文化、政治,乃至疾病的交流速度、广度都得以大大提升,世界真正联成一体。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横向联系,即同时性联系,一般指同一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如 15-16 世纪,欧洲发生了三大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事。思想文化上,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在经济范畴上,是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两者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文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同时,这些历史事件,都为欧洲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等。
总之,史实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抓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史实的梳理、整合、联系和拓展,做到融会贯通。当然,在融通史实的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良玉.历史学的根本知识方法—与大学生谈史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劉 军.中学历史教学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责编 周伟琳)
【关键词】历史课堂 融通史实 环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79-02
历史史实是历史学家在史学著作中依据某些史料所记录的具体事实。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融通史实,主要是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史实,发现和理解相互孤立的史实间的联系,进而搭建灵活开放的知识结构。可见,这里的史实是指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即通常所说的历史基础知识。史实是根基,是历史学习最根本的内容。然而,教师发现,在课堂中,分析史料成为主要内容,其用时大大超过史实学习;或对史实的学习则浅尝辄止,未能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史实。史实掌握不到位,不能融会贯通,则直接导致史料的理解程度不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融通史实,是历史学习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任务。本文以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为例,谈谈课堂中融通史实的四个环节,以求抛砖引玉,从而提高历史课堂史实教学的有效性。
一、梳理史实: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以明确核心史实
梳理史实,主要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找出教科书中的核心史实。这里的核心史实,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因此,本课的核心点应是迪亚士和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以此为基础,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物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可见,梳理史实,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找出上述相关知识点。
一般而言,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史实的关键问题是填空题或简答题等。本课使用如下填空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新航路的开辟及对形成世界市场的主要作用。
1.1487 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 。1492 年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向西抵达 。1497 年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 。1519—1522 年 率领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第一次 的航行。
2.新航路开辟引起了“ ”。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 、 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市场,同时贸易中心由 沿岸转移到 沿岸,贸易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引起了“ ”。加速了西欧 衰落和 的发展。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 联系日益紧密。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 ”的科学性;直接冲击了 理论。
学生在本环节可阅读教科书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在教室巡视,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掌控学生填空需要的大概时间,以便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接下来,检查的主要抓手是简答题。学生完成上述填空题后,可采用如下三组简答题。
1.新航路开辟了哪几条新航线?每条航路的开辟者主要是谁?根据这些新航路的路线,说出新航路中“新”的主要含义。
2.简要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历史意义。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是一回事吗?
3.简要概述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作用。说出本课内容间的联系。你怎样有效地記住本课的主要内容?
这里的问题,从对史实的再认再现起步,逐渐涉及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第一和第二个问答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填空的情况,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可板书知识结构,第三个问题引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联系。可见,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仍然是向融通史实的第二步过渡的过程。
二、整合史实:揭示核心史实间联系
历史知识结构,反映了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之间的普遍联系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
如何形成知识结构呢?就是用一定的符号揭示史实间的相互关系。课程标准中规定,为形成知识结构提供线索。具体如:“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即为形成知识结构提供了线索。让学生根据填空题提示的核心史实,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形成知识结构。同时,选择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知识结构。如有同学展示了如下知识结构。
此时,学生展示的知识结构仅是雏形,一般不能全面揭示核心史实间的联系。教师点评学生展示的知识结构,应特别指出学生易忽视的问题:如先后顺序、支持的国家、新航路的方位等。然后教师可结合知识结构,提出问题,制造悬念,以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索历史奥秘。比如“什么原因将地理大发现推上历史舞台?”“哥伦布和麦哲伦在这个开辟新航路的舞台上,又是怎样表现的?此中隐藏了哪些秘密?”这将是教师在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三、强化史实:泛读细节性史料以深刻理解核心史实
强化史实,即加深史实的印象,增强对史实的理解。其实现路径一般有两个:一是依托板书,引用细节性史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即引导学生感受史料描述的风趣,想象史实的演变过程。比如可以引用哥伦布《航海日记》的片段,来感受探险家们远航的艰辛历程。
十月十日 星期三
航向西南以西,时速十海里,有时十二海里,有时七海里,昼夜行程五十九里格,仅向众人公布四十四里格。至此,众船员已不堪忍受,怨声连连,抱怨旅途太长。远征军司令竭力鼓励众人,以这次旅行会给他们带来的许多好处燃起他们的希望。他又进一步说,他们再埋怨也无济于事,他们是为到印度地区而来的,因此就必须前行,直到在上帝的佑助下抵达目的地。
教师可这样提问以启发学生:为什么船员已不堪忍受?除了时间长(八月三号出发)外,他们航行中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远征军司令用什么方式鼓励船员?他们要去的目的地是哪里等问题。通过补充材料丰富学生的历史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概括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感受新航路开辟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人生态度。 重组知识结构,是强化史实的第二条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核心史实以后,让学生思考重组知识结构的其他方式。以此开拓学生视野,采用多种方式揭示核心史实间的联系。教师还可以采用列表格或地图图示的方式等。地图图示以世界地形图为背景,分别表示出开辟新航路的四个代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形成的状况等。
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数字或关键词记忆法记忆本课的核心史实。如记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可用:一个中心(欧洲为中心)、两个方向(在大西洋向南和西两个方向探险)、四个人物(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条航线来记忆。也可以用谐音记忆法:弟弟(迪亚士)到非洲;哥哥(哥伦布)去美洲;大家嘛(达·伽马)到印度;没钱了,卖着轮船(麦哲伦)环球走等。
四、拓展史实:多视角整合史实以融贯核心史实
拓展史实,主要指利用纵横联系明确核心史实的历史地位。
纵向联系,即历时性联系,一般指同一性质历史事物的发展线索。如在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探险家们开辟新航路,迈出了现代世界市场形成的第一步。此后,随着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世界各地的物种、经济、文化、政治,乃至疾病的交流速度、广度都得以大大提升,世界真正联成一体。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横向联系,即同时性联系,一般指同一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如 15-16 世纪,欧洲发生了三大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事。思想文化上,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在经济范畴上,是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两者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文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同时,这些历史事件,都为欧洲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等。
总之,史实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抓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史实的梳理、整合、联系和拓展,做到融会贯通。当然,在融通史实的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良玉.历史学的根本知识方法—与大学生谈史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劉 军.中学历史教学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