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校园不容忽视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学校园流行的是“永不言败”的美国“成功”文化,而不是进退自如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007年5月,中国社会调查所分别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回收的问卷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访者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目前,国家卫生部门掌握的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了近年来的30%以上。
  为此,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曾指出,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心理问题已困扰校园和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个层面改革的全面开展,我国社会原有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新社会局面的特点是:高发展、高收益、高风险、高动荡。这种新的社会局面将彻底改变我国高校中师生原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模式。在这样的社会进程中,精神卫生问题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
  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对人的根本关注,学生享有精神卫生服务的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很多学生在一生中的某些时段都需要精神导航,那种心灵豁然开朗的感觉,会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从而健康地成长。
  应该看到学生的精神卫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生活质量。广义上说,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是一回事,而精神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北大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曾指出,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突发事件不仅发生在北大,在清华、人大等高校都比历年多,而且较为集中。这主要由三个因素的影响所致:首先是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存在差异,使有的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另一个因素是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体系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有所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还有一个就是内在因素,即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成功”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近30年来,在我国高校大受追捧的,其实并不是我们所拥有的刚柔并济、进退自如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经港台文化演绎过的美国文化,这种文化的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有张无弛,只知进而不知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永不言退”、“永不言败”、“永不服输”,成为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最受大众追捧的用语,而“协调”、“妥协”、“退让”、“等待”、“放弃”往往成了保守、落后、平庸、无能的代名词。很多学生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赢不知输,只知刚不知柔。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功利性极强、荣誉感极强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学生从小接受的理念是: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然后找到最体面、收入最高的工作。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家长和学生已经提前为了这一连串的“最”而劳碌奔波,心力交瘁。因此,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样的文化熏陶、培养出来的。
  如果把这种文化称之为“成功”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只歌颂成功全然不管成功是怎么来的,用什么手段得来的。这是一种不知疲倦的文化,事实上却是一种最容易疲倦的文化。大学生的自杀,很大程度上是死于这种不知退路、不懂迂回、不肯妥协的“成功”文化。
  正如同卫生部的有关资料所显示的,有绝望想法的大学生中,有44.2%的人是因为恋爱受挫,他们不明白爱情原来是可以等待的,可以选择的,甚至是可以放弃的。
  因此,北大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指出,当务之急是强化和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一个人活着应该有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感,选择自杀,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他就是不负责任。”
  裴多芬有一句名诗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然而爱或多或少是可以重来的,生命却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是宝贵的、无价的、不可重来的,爱情、家庭、金钱、成就、信仰,如果没有生命都是虚无的。放弃生命就是放弃了责任。有多少个放弃生命的决定,就有多少个破碎的家庭,多少颗伤痛的心。
  
  完善社会责任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片面强调社会责任,忽视社会责任与个体权利的统一;把大学生看作接受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个人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和精神自由,忽视了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生命体验,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不少大学生长期在学校、家庭的庇护下,缺少对社会的亲身体验,缺乏社会阅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无法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既感觉不到社会的真实状况和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更没有想到要融人这个社会中,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社会和他人。这种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非自觉意识和体验导致了大学生在迷惘与困惑时,无法积极承担一个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除时弊”的责任,反而陷入了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无兴趣、无意义”的生命虚幻状态。
  因此,在笔者看来,每个人因承担和履行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显示出自己生命的质量与厚重。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理想与信念,要帮助学生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帮助学生克服“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有效防范“极端功利化”现象的出现。
  
  自我认识的回归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已明显地偏向于自我,非常关心自己的发展前途和现实利益,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和现在负责,希望通过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优越、充裕的物质生活。
  对自己的责任置于人生责任之首,这本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和边疆工作,不愿从事艰苦琐碎的工作。这种急功近利思想容易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值,一旦自己的利益未得到满足,心理很容易失衡:抱怨社会不公;慨叹时运不济;自暴自弃,甚至自我毁灭。
  同时,在追求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这样易导致人际关系的冲突或紧张,诱发个体心理障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偏多,他们在成长历程中更多是被照顾的感受和体验,因而对学校给予的一切心安理得,不习惯付出,缺乏感恩意识;对社会,大学生虽有“舍我其谁”的强烈使命感,但因其生活经历和社会交往的贫乏,使得他们在校园内无法将这种使命感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并升华,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集体协作观念较差、服务意识较薄弱,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多地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的聂振伟教授指出,由于现代社会比较开放,变化也比较大,而大学生正处在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大学生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上一代人的期望、教育体制和内容上的一些缺陷,都会体现在大学生身上,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较多。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让大学生学会认识自己。通过这种自我认识的回归,使他们学会调控和把握自己。一个健康的大学生,不仅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以及与生理年龄相适应的心理年龄水平。
其他文献
以固相反应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粉煤灰与氢氧化钙的火山灰反应动力学表达式,得到了动力学参数,并予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的动力学表达式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反映
针对当前工业缝纫机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就自动缝纫机中的种类、方向、使用范围、工作思路以及其他结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给出了在提高
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高效生态区发展规划》,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升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了东营人民多年的夙愿。今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又上升为
基于阳泉煤业五矿采煤机使用现状,以上海创立MG300/700-QWD采煤机为例,分析了采煤机的维修方式和保养注意事项,包括采煤机截割部、采煤机滚筒、行走部和液压系统,同时指出了
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微生物,研究了TiO2/蒙脱石复合光催化剂的抗菌性能。分析了光照射方式、细菌接种世代对光催化抗菌效果的影响,并从悬菌液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
针对假捻变形机纺织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电磁兼容性问题,基于电气元件的各自特点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以变频器为中心的动力系统和计长板进行了电路设计,运用滤波、干扰源隔离、良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自制CuO/ZnO/Al2O3为催化剂,常压下由甲基异丁基醇脱氢制备甲基异丁基酮的反应,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温度240-250℃,甲基异丁基甲醇质量空速1.0~1.5h^-1,催化剂
社会已发展到信息时代,承载传播信息重任的语言文字材料早已无法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了,任何一个人,穷其毕生精力,也只能揽取其中之一粟。语感强的人,获取信息的效率高,他所揽取
在有线电视同轴电缆施工或维修中,因电缆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时,一般都用双通接插件(俗称串接头)将两段电缆连接使用,由于在连接处操作不规范,信号故障屡见不鲜,常见的有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