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然大陆内地的文化土壤和资源,是台湾无法比的,如果两岸的文化交流正常化,那将是双赢的局面。在雕塑界,两岸的雕塑家和雕塑机构都应该努力并多做工作。
在这次创作营中,我发现不少好的作品。如台湾雕塑家蔡文庆的作品《看见有海螺的风景》,柳顺天的《柔性的崛起》,奥地利雕塑家,卡罗林·罗曼斯道夫的作品《内视》,新西兰雕塑家史地夫·维尔浮雷德的《大地之母》,以及匈牙利雕塑家约舍夫·魏西的《肉体与心灵》等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各自藝术家完全不同的艺术理念,使我或感动,或耳目一新,或细细琢磨。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西方艺术家直接雕刻法的传统很深。不仅仅室外大尺度的作品直接雕刻,而且小到拳头大的立体稿子也用石材直接雕刻。有的艺术家根本就没有我们大陆艺术家的泥塑环节。我们的方式有我们的正当理由,但我想我们与之区别的可能不仅仅是材料方面的,方式和方法的不同会不会导致不同的雕塑理念,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次石雕创作营的运作也有其特点。艺术家在漂亮的校园里集中吃住。在一块比足球场还要大的露天场地上27位艺术家一起雕刻。现场提供水、电、气(供气动工具用),还有随叫随到的起重机来吊装石头,当艺术家需要石头翻身时很方便。另外还有一台石头钻的大机器,专门为那些要打孔开洞的艺术家用,并提供操作人员。除此外,剩下的全是艺术家自己的事了。与内地的活动相比,有不少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点。我们以后在做类似活动时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