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旅游热”现象的探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博物馆的旅游功能逐渐显露,尤其是在春节这样的节假日。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在人们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春节期间博物馆“旅游热”现象的成因、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做简单的阐述,并以此提出相对应的问题,从而对这一现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博物馆;春节旅游;文化旅游
  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文化单位,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在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建设中,博物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渐地成为我国一个新的支柱产业,而旅游业的兴盛除了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也给文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全国各地博物馆人气爆棚,参观人数逐年增加,春节小长假更是观众走进博物馆的“黄金周”。据统计,广东省博物馆2018年春节期间日均接待量约为1.13万人,2019年春节期间日均接待量约为1.48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1%;河北省博物馆2018年春节期间日均接待量约为1.16万人,2019年春节期间日均接待量约为1.28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0.3%;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春节七天游客接待量达到75616人次,同比增长17.5%;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更是“一票难求”,自正月初一就启动了8万人限流措施。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热门之地。
  1 什么是博物馆旅游
  博物馆旅游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旅游,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生动性、知识密集性等突出特点。在国外,20世纪70年代博物馆就开始和旅游业展开合作,“所研究的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博物馆功能的演变及游客身份的转变、博物馆旅游者行为研究、博物馆旅游功能开发、博物馆化旅游产业”①。而在国内,大多学者的观点是在博物馆的定义上加之旅游价值和服务,其研究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一是‘博物馆’与‘旅游’两个独立主体形成关系,并将研究转向以‘博物馆旅游’为主题的研究;二是研究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同的管理策略,突出特色;三是从博物馆为主体研究和建设,转向以游客为主体,从游客角度出发,满足其体验质量的需求、丰富博物馆旅游产品等”①。有关学者根据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的发展轨迹,得到博物馆旅游的概念:“博物馆旅游是指以博物馆及其藏品为吸引物,利用一定的资金、技术将博物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优势,吸引游客以观光、游览、休闲、参与活动、修学、研究、提高自身修养等为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②由此看来,发展博物馆旅游不仅对博物馆本身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于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更是有着重大意义。
  2 博物馆春节期间“旅游热”现象的原因
  2.1 形式多样的新春主题展
  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推出大型新春主题展览,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以2019年春节为例,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展出青铜猪形卣的新年特别展;故宫博物院推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打着“宫里过年”的旗号,恢复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为参观者呈现一个充满宫廷年味的故宫;河南博物院“金猪拱福—乙亥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精选河南博物院馆藏的与十二生肖相关的陶瓷器、铜器、玉器等文物艺术品数十件,同时推出生肖猪图片展,涵盖数百件以猪为题材的文物和艺术品,吸引了无数参观者,参观人次约为平时的两倍。这些新春主题展为观众营造出特别的新春氛围,使人们更加愿意到博物馆里过大年、赏文物、品年俗,感受与以往不同的“年味儿”。
  除了各种新春主题展,各个博物馆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个博物馆张灯结彩,营造节日的喜庆气氛,组织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和民俗活动,吸引观众以家庭的方式来博物馆享受一个文化节日。例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创办的“金沙太阳节”,挖掘金沙遗址所独具的与太阳紧密相连的文化内涵,生动地将古蜀文化与世界各地经典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人文进行完美的融合,成了成都本土一个独具魅力的春节文化盛会。
  2.2 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推动
  2017年第一季《国家宝藏》和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以来,博物馆就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全国各地游客都慕名而去,只为一睹在节目中出现的文物“真容”。尤其是北京、西安和南京三个城市,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格外受到游客青睐。据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院讲解员介绍,在《国家宝藏》节目刚播何家村窖藏文物后,就吸引了很多观众来参观相关的文物,尤其是作为节目主要介绍的三件文物,更是火热。除此之外,2018年《上新了,故宫》《赢在博物馆》等文博节目的走红,再加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渲染,博物馆、文物等逐渐走出“高冷人设”,成为公众热捧的“网红”,从而激发了公众走进博物馆的兴趣,人们对了解文物背后所隐藏的历史知识的热情持续高涨。
  2.3 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
  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人们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对物质的追求,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更是明显增强。博物馆是具有收藏、保管、保护、科研、信息传播、展示、公民教育职能的一个文化复合体,其存在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枢纽,人们参观博物馆,欣赏文物,仿佛是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古人进行“对话”,为公众提供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同时博物馆通过情景再造、运用高科技以及体验式的展示手法,配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出,满足观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因此,在众多春节旅游形式和种类中,博物馆旅游就占据了着重要的一席。
  3 博物馆“旅游热”现象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博物馆筹纳资金
  “先进文化是推动经济不断向前發展的精神源泉。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不可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①旅游业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在使游客身心得到洗礼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据各个博物馆统计,博物馆中的观众除了是当地的居民外,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就日均接待量而言,春节期间日均接待量比日常同比增长100%以上。为了解决游客的衣、食、住、行,相关的消费必不可少。因此,春节期间的当地经济必将有很大提升。此外,博物馆春节这个旅游旺季,通过合理、合规的经营活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以增加博物馆在本年度除了政府拨款以外的财政收入,并依靠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续一年的观众参观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1.2 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复合体,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集中了某地区或国家几百甚至几千年的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能最大化地满足观众求异、求知、求奇的需求,是广大游客获得历史文化知识与科学信息的重要文化场所。习近平总书记说:“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每一地区的博物馆都是当地文化史的缩影,它不仅负有文化精神传播的社会使命,更是培养我们文化自信的课堂。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为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消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3.2.1 不文明参观行为不止,增加藏品安全隐患
  作为博物馆界的“领军”,自春节第一天故宫博物院就开始对游客进行每天八万人次的限流,各个省市的各大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也都是“前胸贴后背”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无形中给博物馆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例如,在博物馆的许多陈列柜前,出于保护藏品的考虑,工作人员都会设置“禁止拍照”“禁止触摸”等提示,但总有人对这一提示满不在乎,有人踩在玻璃展柜边缘并趴在玻璃上,甚至还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将文物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境下。据调查,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不到一个月,就有海星被乱摸致死、巨蜥的爪子被弄断的情况出现。
  3.2.2 博物馆之间“冷”与“热”差别明显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博物馆数量为3069个,截至2017年,博物馆数量达到4721个,其中博物馆中有文物藏品3938.32万件/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77.3%。博物馆参观人次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文物机构接待观众114773万人次,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97172万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数84.7%,博物馆旅游在当下已经蔚然成风。
  在目前博物馆旅游发展趋势如此迅速且良好的情况下,博物馆之间却存在“冷”“热”差距明显的情况。所谓“冷”是指在一些中小型博物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藏品数量和质量都与省级或市级都有很大差别,加上自身也都是中规中矩地运营,仍采用传统的展示方式,千篇一律,内容过于专业,气氛沉闷严肃,所以这些中小型博物馆都面临着“藏品不优,游客不多”的尴尬局面。即使是在春节这样的旅游黄金周,相对于平时的冷清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与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一些大型博物馆每天接待游客都是上万人次的旅游“热”相比,的确是寥寥可数。这种“冷”“热”差别的情况,从侧面反映出,虽然现在博物馆旅游的势头正旺,但是文博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
  4 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措施
  4.1 制定强制性制度,实时打击参观不文明现象
  首先,对博物馆旅游期间产生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如乱摸文物,在馆内乱扔垃圾,随手涂鸦等)进行口头警告。若屡“警”不改,就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强制性请出馆外,如对文物造成损坏,必须根据损失相应地赔偿。
  其次,博物馆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做出增加文物藏品安全隐患行为的顾客,可以用其身份证登记,将其加入黑名单,规定其在一定的年限之内的春节国庆博物馆人流高峰期禁止入馆。
  4.2 多方面入手,积极宣传博物馆
  中小型博物馆可以积极地宣传博物馆,采取多种多样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博物馆走出去,进入人们的视界,把宣传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常规工作。例如,以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6·13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发放一些介绍本博物馆历史文化的精美图册,做一些展示博物馆特色的展板等。同时和学校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入馆参观,并做好讲解工作,之后还可以对学生举办文物藏品的特色知识竞赛。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互联网等对博物馆文化进行集中宣传,促进博物馆旅游的发展。
  加强与旅游部门以及其他博物馆的密切合作。可以与旅游相关部门签订意向书,让博物馆成为旅游线路中的一个参观点。免费培训跟团导游,让他们充分了解博物馆文化的内涵,然后能够很好地讲解给游客。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可以和同级别或是比自己级别高的博物馆展开馆际合作,利用本馆和它馆同时代同时期或不同时期的藏品,举办特色展览,实现双赢。而大型博物馆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给予中小型博物馆一定的帮助,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策展人才的缺少,大型博物馆可以在策展或是培训上给予帮助。
  5 结语
  博物馆文化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也是广受社会欢迎的一种旅游形式,关键就是要利用和发挥博物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博物馆藏品文物的真实性、直观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与文化旅游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从而提高博物馆文化旅游对大众的吸引力。随着博物馆旅游的蓬勃发展,加上政府扶持,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努力,科学技术的运用,结合理论与实际,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不断思考和钻研,从而使博物馆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琴,李俊,张述林.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1(6):24-30.
  [2]湛珏颖.现代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策略[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46-51.
  [3]苏东海.文博与旅游关系的演进及发展对策[J].中国博物馆,200(4):15-19.
  [4]杨扬,张蓓蓓.关于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J].资源导刊,2017(6):20-21.
  [5]张天玉.旅游业和博物馆业的融合与发展[J].中原文物,2000(6):71-73.
  [6]贾娜.赤峰地区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7):56-57.
  [7]冯惠.博物馆与旅游[J].旅游管理研究,2011(2):78-79.
  [8]刘蕾.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9):95-97.
  [9]陈嘉欣.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的关系及特征[J].旅游管理研究:下半月,2018(20):27.
  [10]史南.分析博物馆在旅游宣传中的问题及对策[J].旅游管理研究:下半月,2017(16):25.
其他文献
摘 要: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品质、社会功能的发挥及未来博物馆的社会竞争力,广州海事博物馆作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较其他历史类博物馆而言更具专一性。文章试以广州海事博物馆新馆建设为契机,在藏品征集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藏品征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  藏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
期刊
摘 要:甘肃榆中地处黄河中上游,历史悠久。曾在陇原大地上盛开的青铜之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榆中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载体,代表了榆中地区社会生活的生产力水平,彰显了榆中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的社会文明,是甘肃榆中汉代历史和人文风貌的实物见证,值得赏析、研究。  关键词:铜鼎;榆中县博物馆;馆藏;历史;文化  鼎作为一种食器和礼器,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
期刊
摘 要:恽寿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没骨花卉画最为独特的画风,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是中国明清绘画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画家。天津博物馆曾举办过“寄情画境—馆藏明清绘画陈列展”,其中恽寿平的一册《瓯香馆写生图册》是其一生中难得的精品之作,也是常州画派的典型性作品之一,值得后人去细细品读、回味。  关键词:天津博物馆;没骨法;书画;明代  天津博物馆是中国
期刊
摘 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丰富,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器最为典型。文章选取馆藏五件具有代表性的马家窑文化陶器,从其文化特征谈起,鉴赏其造型、彩绘艺术之美,浅析其人性化设计,旨在通过认识马家窑文化陶器了解临夏先民的智慧。  关键词:博物馆;新石器;陶器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位于临夏市红园体育场西侧,建于1979年1月,是全州唯一的州级综合博物馆,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9.24平方
期刊
摘 要:文章是通过对海南五指山市南圣镇牙南村节庆活动的调研,针对海南苗族节庆活动内容、特点及所蕴含的民俗文化进行的简要探析。  关键词:海南岛;苗族;节庆  节庆文化是指围绕各类节日所开展的相关纪念、庆祝等活动以及所形成的文化习俗的总称,是为顺应生产和生活习惯而产生的一种民俗文化,是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社会活动。苗族文化传统及社会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节庆期间,民族文化的展示比平时更加集中和典
期刊
摘 要:目前所发现的汉代壁画墓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出土最多,文章以洛阳地区为代表,分别选取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时期形制相同的壁画墓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时期壁画内容的转变,探讨发生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而试分析当时社会观念和思想层面的变化。  关键词:洛阳地区;汉代;墓室壁画  自20世纪初壁画墓首次被发现以来,就吸引了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墓葬体现了汉代人的生死观念,不同于普通墓葬,壁画墓除了是思想的体
期刊
摘 要:考古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却一直承受着诸多误解,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公共考古便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使命。大庆地区有丰富的考古经历,也做了很多公共考古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地方开展公共考古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拓展思路,通力合作,将公共考古工作作为未来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大庆;考古;公共考古;公众;博物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自古以来,人们就清楚历史的
期刊
摘 要:我国古代建筑彩画凝结着每个时期的独特审美意识和观念,这些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也是古建筑最为突出的特点。文章主要对古建筑彩画的历史发展研究、古建筑彩画技艺传承的个案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我国现阶段古建筑彩画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对我国未来古建筑彩画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彩画;技艺传承;研究综述  0 引言  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为重要的组
期刊
摘 要:保护文物是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目前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欠缺,出现很多文物遭到游客破坏的现象,一些文物保护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为此,文章以作者在双塔寺文物保管所和文物稽查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为依据,探讨文物保护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安全;行政执法;经验措施  1 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  1.1 与文物保护和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所有中华儿女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这些珍贵的文物承载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当代生活已成为趋势。博物馆应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为活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