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诉讼中诉前禁令之两三考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何要在知识产权诉讼中适用诉前禁令
  进行制度设计之前需明确其宗旨。理解一项制度也应从其宗旨着手。那么,为何要在知识产权诉讼中适用诉前禁令?
  首先,从立法技术来看,知识产权制度借用所有权制度的排他权给予发明人或创作人一定的激励,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或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一般来说,禁令和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为保障权利人排他性权利之根本。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诉讼耗时较长,如不及时制止侵权行为,任由侵权人恣意妄为,可能会使侵权后果进一步扩大至无法挽回的地步。即,排他性权利的实效性无法得以保障。这种情况下,通过诉前禁令的适用,保障权利人排他性权利的圆满,权利人的利益进而可以得到充分保护。此为积极理由。
  其次,诉前禁令的适用前提之一为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的判断,即,只有在认定申请人有胜诉可能性时,才有可能适用诉前禁令。如果在后续的诉讼中,认定申请人的权利确实受到侵害,那么诉前禁令的适用确实起到了及时制止权利人受到进一步侵害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了权利人的排他权的时效性。而为了预防在后续诉讼中发现诉前禁令申请错误,申请人在申请诉前禁令时需要提供一定的担保,且专利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停止有关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因此,在理论上,诉前禁令的天平并未完全倾向于申请人,也同时考虑到了被申请人的利益,即该制度并不会给被申请人带来不利益。此为消极理由。
  另外,2008年《专利法》修改新增第六十六条,即诉前禁令条款,是出于与TRIPS协议第五十条接轨的必要。
  二、适用诉前禁令之危险性
  首先,适用诉前禁令的前提,即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的判断上存在危险性。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应该采用形式审查还是实体审查,看法不一。暂不论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审查方式。在此,我们先假设采用可保障对侵权行为的成立与否作出相对准确判断的实体审查。举例来说,在专利侵权诉讼中需要进行权利要求的解释以及有效性抗辩等,这一过程耗时耗力,绝不是专利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四十八小时所能解决的。那么,最终只能适用形式审查。还以专利侵权诉讼为例,被申请人实施的技术如何落入了申请人的权利范围,只是通过形式审查就能作出判断,这又岂非笑谈。退一步,如果适用诉前禁令的前提只需要考虑到侵权行为成立的可能性,那么留给法官的裁量空间是否有过大的嫌疑。
  其次,专利权人可利用诉前禁令进行投机行为。目前,专利质量良莠不齐,专利制度划一性的救济方式给予了所有专利权人同样的救济,其结果是,可能会给予质量较差,技术贡献度较低的专利权人过剩的救济,而专利权人也会利用这一契机,以诉前禁令或禁令作为武器,来获取超出其技术贡献度的收益。另外,在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的判断上,又留有一定空间,这就更容易助长某些专利权人的投机行为。如何不让诉前禁令成为投机者的武器,这也应是设计诉前禁令这一制度以及司法机关具体适用诉前禁令时所应考虑和追求的。
  三、如何考虑适用诉前禁令的“必要性”
  日本《民事保全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债权债务人处于争诉过程中,为避免给债权人造成显著的损害或紧急的危险,可向法院申请诉前禁令。请求颁发诉前禁令,需具备如下两要件:1.债权人(也即申请人,在日本,诉前禁令申请程序中,称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具备请求停止侵害的权利,一般来说,债权人是指专利权人或排他实施权人。2.具备请求诉前禁令的“必要性”。而“必要性”的含义未在法律法规中加以明确。具体至知识产权诉讼中,“必要性”的判断标准主要分如下五种类型。为简明起见,参考如下图表。
  近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第七条也对判断诉前保全必要性时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规定。与日本相关制度有所不同的是,该意见稿中第七条明确了判断“必须性”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下面,结合日本司法审判中所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判例来对第七条中的各要素进行验证。
  要素一,申请人在本案中是否有胜诉可能性,包括作为申请人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拥有的权益是否有效,稳定。首先,对于胜诉可能性的理解。根据专利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此处所指的胜诉可能性应理解为侵权行为成立的可能性。如果这种推定合理,如前面所述,申请诉前禁令时,至少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对于侵权行为的成立与否进行形式上的判断较为可行,而问题的症结依然在于判断侵权行为成立时形式判断的无力感。其次,从后半句对权利的有效性的表述来看,应理解为在判断“必须性”时,权利的有效性即已明确,依然以专利侵权诉讼为例,专利权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存在随时被认定无效的可能性,申请诉前禁令时,仅通过形式判断是无法判断出专利权是否稳定的。结合上面图表中日本司法实践中判断“必须性”时的第一种类型,即,在专利权被无效的可能性较大时否定“必须性”。那么,后半句对权利的有效性的表述,理解为权利被无效的可能性较大或较小,或许更为适当。
  要素二,因被申请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是否可能造成将来的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申请人其他损害,或者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该意见稿第八条对此处的“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含义进行了明确,是指通过金钱赔偿难以弥补或者难以通过金钱计算的,第八条同时还对难以弥补的损害从正面和反面各列举了几种情况。此处,需要明确金钱难以弥补与金钱难以计算的关系。金钱上难以弥补是否可等同于金钱上难以计算?或者,是否可以将金钱上难以计算理解为金钱上难以弥补的一种情况?纯粹作概念上的探究是无意义的,但既然同时出现在第八条中,我们至少应明确其关系。从第八条列举的不属于给申请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形中,第(三)种为被申请保全行为给申请人造成的损害比较容易通过金钱计算,那么是否可以推导出,通过金钱难以计算的,就应该属于难以弥补的情形?


  要素三,采取保全措施对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害是否明显超过不采取保全措施给申请人带来的损害。此处,应理解为裁定诉前禁令给被申请人造成的不利益与驳回诉前禁令给申请人带来的利益是否不成比例。我们可以将裁定诉前禁令给申请人带来的利益与给被申请人带来的不利益进行比较,例如上面图表中的4(3),即使裁定诉前禁令,被申请人也可以采用替代技术,那么就不至于给被申请人的经营和生产带来过大的冲击;或者也可以将驳回诉前禁令给申请人来的不利益与给被申请人带来的利益进行比较,申请人的不利益明显较大时,当然具备“必须性”。那么,又如何理解第七条中规定的裁定诉前禁令给被申请人造成的不利益明显超过驳回诉前禁令给申请人带来的不利益?
其他文献
概要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数量很多,基于实用新型专利权而引起的侵权诉讼也有许多。  中国企业在日本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时候,如果以与在中国申请相同的思考方法申请,有可能会出乎意料地失败。  本文就有关中国企业在日本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时的注意点进行解说。  权利行使时的注意点  不需要进行实质审查、保护对象仅限于物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组合的方面上(方法、化合物、软件除外)是与中国相同的,但是在向
期刊
经历20多年,在波兰议会通过《1994年作者和相关权利的法律》后,波兰政府正在起草三项法案来修改该国的知识产权立法。由波兰文化和国家文物部筹备,第一个草案已于今年三月被提交至议会,目前处于审议阶段,而该部正在对其余两份草案做最后的整理工作。  根据该计划,波兰议会将在本届任期结束时对这三项法案草案进行表决。
期刊
近日,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Deutsches Patent- und Markenamt)发布了2014年度报告。源自中国大陆的申请人的发明专利2013年在发明专利申请量来源国榜单中榜上无名,而2014年以524件的申请量获得第八位。源自中国的实用新型(547件)和外观设计(590件)也分别在各自的榜单中名列第四和第五位。  2014年,DPMA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65958件,较上一年度增长
期刊
欧洲专利局(EPO)近期公布了2015年度发明人奖的最终入围名单。欧洲专利局每年都会颁出此奖,以表彰发明人杰出的发明成就。该奖项会分别授予各个类别的发明人,包括欧洲产业奖、中小企业奖、大学和研究机构奖。欧洲专利局还通过设立“终身成就奖”表彰在发明领域做出长期贡献的个人。此外,对于欧洲境外的发明实体,若其持有欧洲专利,也可以获得相应奖项。  任何公众均可为相关奖项提名候选人。欧洲专利局的专家组和独立
期刊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声音、颜色组合,或上述要素的组合,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商标法制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商标对公司自有品牌保护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初,或者产品或服务发布之前就会提前
期刊
最近股市很火,媳妇很心动,可是没胆没钱的俩人,预计仍将安稳的穷下去……  最近专利运营很火,客户很心动,谈话间悄悄的问“专利运营你懂吗?”,我一听,差点以为伊转行卖了保险……  其实专利运营和股票有个特点很相近,他们都能用静止的货币或专利证书到一个活跃的市场,换点实在的钞票花花。  专利运营火了有段日子了,总能时不时听到某某公司因为专利许可或者技术转移又大赚了一笔的消息。可能是刚过4.26的缘故,
期刊
涉及到名人姓名的案件通常有三种类型:以《民法通则》第99条第1款为基础的侵犯姓名权纠纷、以《商标法》第32条前段为基础的商标争议行政纠纷、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项为基础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其中前两种纠纷案件的审查核心均指向《民法通则》第99条第1款,以姓名权为诉讼策略;由于第5条第3项中的“姓名”是一种未注册商标,第三种纠纷类型实质上以未注册商标为诉讼策略。姓名权作为一种人格权,传统民法理论
期刊
3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4月26日第1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国家知识产权局继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牵手区域发展行动,全国各地掀起了宣传知识产权的热潮。  2012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了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规
期刊
中国知识产权体系建制三十年来,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各环节的宏观环境和微观需求日益成熟,尤其近年来在众创时代的背景下创新发展加速,广大IPer同仁正在迎来职业发展最好的时代。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定义,大部分中国IPer距离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恐怕还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距离,如何才能加速成长不辜负这个时代提供的机遇是我们对职业规划必要的思考。当然,少数成名已久的大腕、高伙、巨匠们可能已经进
期刊
根据2010版《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是指为解决发明提出的问题,全部或部分以计算机程序处理流程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执行按上述流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外部对象或者内部对象进行控制或处理的解决方案。计算机软件专利的案件审理一直是专利案件中的难点,主要问题集中在保护客体的确定、权利要求是否清楚、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等方面。  之前我曾经撰写过一篇关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Alice”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