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创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意思是说:教学有方法,但教学中的方法却不是固定的。课堂教学需要预设,因为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准备,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但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情况是难以预设的,需要教师根据当时的学生情况因势利导,从而创造高效的课堂。那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因势利导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课堂高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下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机会,这是落实教育过程公平的必要条件。
  一天,上七年级的女儿放下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我身边,神秘地告诉我:“今天可把我同桌高兴坏了!”我放下书好奇地问:“怎么回事?”“今天全年级组的老师都在我们班听课,我们组最先做完了对话,而且都举起了手。等我们环视四周时,发现其他组同学都还没有举手。老师朝我们微笑着点了点头。”听到这里,我把身子转过来,拿起书继续看了起来,边看边说:“这又怎么了?”本来吗,女儿的学习成绩还算好,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不算稀奇,这件事说得如此隆重,倒像是恶作剧。顽皮的女儿把我的书合上,说:“爸爸,我说的不是我,是我的同桌。今天课间的时候,他不停地对我说‘老师朝我笑了!还朝我点了头!’您说可笑不可笑?”我想了想问:“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吧?”女儿点点头:“他是我们班的老末。”
  女儿的话不禁让作为教师的我心中为之一震,教师这么轻微的一个动作,仅仅是一个微笑,一下点头,就让一个暂差生激动了半天。而这对于一个教师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可是我们教师为什么会如此吝惜我们的表扬呢?也许你会说:“我心里有烦事!”但这不应该是理由,我们的微笑可以让一个暂差生有一个好心情,这不正是一个转化差生的很好契机吗?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微笑换孩子一生的转机呢?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所谓的暂差生,即使是这节课看起来很顺畅,也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
  二、在尊重学生质疑的情况下因势利导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敢于提问本身就是语文思维的体现,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更要适时布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景阳冈》一课时,笔者设计的快乐课堂又进行到不辩不明的环节。一名学生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对您的讲解有一点不明白。”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哦?你提出来咱们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也许大家可以帮助你!”那位同学挺了挺胸说:“老师,您说武松在酒店连饮十八碗酒体现了他豪迈的英雄气概,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又让人们少饮酒呢?而且在中小学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严禁饮酒,是否我们饮酒也是英雄行为的体现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这时,又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武松在知道店小二告诉他景阳冈上有老虎一事是事实后,仍不肯认错,与《小学生守则》中的知错就改相悖。”
  “我认为武松打虎是逞强,因为他开始时只是心怀侥幸希望不会遇到老虎,遇到老虎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打完虎‘一步步挨下冈’去,这都说明他打虎并无必胜的把握。”
  “老师,从武松打虎的目的来看,他打虎并不是想为民除害,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被逼无奈才打死老虎的,所以我认为他打虎的行为不能称为英雄行为。”
  ……
  面对同学们的发言,笔者因势利导,笑着说:“这篇课文是施耐庵创作于几百年前的作品,受时代约束,作者的‘英雄观’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与我们现在的‘英雄观’有着极大的差异,甚至与我们的法律、法规及日常教育相悖。但我们不能让古人来写适应我们的文章啊!”同学们听后立刻笑了起来。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热烈起来,课讲得非常顺利。
  语文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感受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在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情况下因势利导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而不能一味的以自己或某个学生的见解作标尺,把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抹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例如:《愚公移山》这一课大家并不陌生,列子通过寓言的形式,为大家塑造了一位名叫愚公却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老人的形象,歌颂愚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大无畏精神。在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这样教,学生也是这样学,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思想的变化,学生们的内心早已不再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
  去年笔者讲授此课时,临近课的结尾,笔者进行总结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可以看出智叟实愚,愚公实智……”话还未说完就有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说:“老师您的观点我不同意!” “噢!为什么?” 我一时愣住了,那位同学说道:“我觉得智叟实愚,但愚公也不智,因为他人为的扩大了移山的难度,其实运土又何必运那么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说:“我们也有不同看法。”笔者灵机一动:“那咱们就举行一次辩论会,看一看愚公是愚还是智,好不好?”同学们一致表示赞同。
  急性子的王清说:“我认为愚公实愚,周围有许多的沟谷空地为什么要送到隐土之北呢?这不是人为的扩大了移山之难吗?这样做使移山的目标更难以实现。”
  小清雅说:“那才体现出了愚公的公德心,愚公移山是为了方便,如果随意的堆积土石不是又给他人造成了不便吗?愚公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把土石运到了隐土之北。”
  ……
  经过同学们一番激烈的争论,我们最终达成共识:愚公实智,因为他的做法虽然欠佳,但具有公德心且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古代已实属不易,这时笔者问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帮愚公呢?”
  有的同学说:“可以用土石先修一条平坦的大路通向隐土之北,这样既加快了运土石的速度,也为以后的造车运送打好了基础,同时造福百姓,可以让更多的人帮助他们移山。”
  还有的同学提议:“他们还可以顺江而下,一路修堤也能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
  最后,笔者总结说:“大家想得比愚公更为周详,可我们并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要求古人,列子是想让大家学习愚公的精神而非愚公移山之举。”同学们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留下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阅读是个人化的行为,学生只有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因势利导讲的是不固守课前设计,教师要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思考一个又一个问题,就会有出色的表现。
  小学语文课堂面对的是有自己个性思维的学生,教师只有因势利导,用适宜的方式方法才能营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县第六小学】
其他文献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日下午,我和爸爸一同来到家附近的公园,一边漫步一边欣赏着雨后春日的景色。   地上还有些湿润,空气倒是很清新,风胡乱地刮着,刮得人“面红耳赤”。公园里人不多,安静得很,大概是因为降温的缘故吧。走着走着,我看到前方满树的“白鸽”,凑近再看,原来是洁白的玉兰花,朵朵硕大,盛满了春风与花香。不远处还有两三株紫玉兰呢,看着格外优雅。我忍
期刊
三、文本研读要展示独特视角,给人美的享受  赵伶俐教授认为好的备课要准确、有效、有美感,这与孙绍振教授认为的文本解读要展示独特视角,给人美的享受的观点不谋而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为什么是哈姆莱特而不是林黛玉?研读不同文本应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颖的文本研读方法。孙绍振、钱理群等教授非常重视文本研读方法的研究,他们身体力行,对中学语文经典课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期刊
我世界里的黑白,是素笺上的白纸黑字,是记忆中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是平日里眼眸中所游走的字里行间,是漆黑夜幕上的皎月溶溶,是彼此瞳仁里的璀璨星河……  这些令人难忘的心绪,驻足在回忆中的角落,而钢琴键盘的黑白,则让我更有几分眷恋。②  当时我读二年级,决定学钢琴而不是小提琴的原因是小提琴老师说我的手太小了,钢琴老师则表示还差强人意。那时地铁刚刚开通不久,线路还不够完善,但二号线刚刚好可以到达学琴老师
期刊
时下,不少教师教学之余酷爱写作,但多数难以获得突破。笔者认为,撰写教育随笔是教师写作的突破口。教育随笔的写作灵活自由,题材广泛,形式多种多样,篇幅可长可短,写作起来较为方便。撰写教育随笔,不仅能促进教师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不断学习,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及教育生涯。那么,教师该如何撰写教育随笔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留心观察教育生活  教师每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校园生活
期刊
三、习作理应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习作理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学们应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从而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只要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就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激发创作的激情。  薛甜甜同学在假期期间到了父母所在的务工地,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悟、所感诉诸于笔端,她在《母亲是天,父亲是地》中用深情的笔触书写了“今夜无法安然入睡”的那份刻骨
期刊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体现的。显然,只读那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班学生有“五项”阅读。  一、课文阅读  课文阅读是指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篇课文。课文阅读不仅要教会学生读懂课文,更要指导学生会读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和策略。为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笔者要求学生在读过课文后进行自我提问
期刊
【技法讲解】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通常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文中描写的景或物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从而使讀者于自然万物中听见作者回荡的心声,发现人生的影子,引起强烈的共鸣。善用这一写法,能使文章具有回味无穷的魅力。   写托物言志类作文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寻求契合沟通,找准所托之物   托物言志类文章中的物,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也非
期刊
毋庸置疑,教师应当具有权威,教师也必须具有权威——教师权威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教师成为教师之时,他就已经拥有了教师这一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因为教师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代言人,教师有权也有责任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使之从“个体我”发展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我”,所以教师必须拥有权威。自古以来教师对学生而言就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基本是“唯师是从”。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以及“天、地、
期刊
文题展示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走过千沟百壑、万水千山,最美的依然是家乡不加修饰的绿水青山,最甜的依然是未经处理的淙淙清泉,最動听的依然是亲朋好友朴素的乡间方言,最安逸的依然是家中依水而建的那座小院。无论身处何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牵动着你的心,让你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请以“家乡风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期刊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成就了一部名著。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可见佳作的形成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改”出来的。怎样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掌握修改方法。习作中最常用的修改方法是增、删、调、改。  增:增补过渡句、段使文章顺畅,增改详写的地方,突出主题中心。  删:删除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力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