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育祖国栋梁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高校教师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石。当代社会,我国高校师资培训工作都存在弱化现象,使师资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针对这种现象,师资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个高校行政部门应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其中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师资培训机构的重中之重。
[关 键 词] 高校;师资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74-01
构建一支专业知识水平较高、技术实践能力较强、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提高教師队伍建设与培训问题,早在1975年英国教育学家詹姆士·波特就提出了“师资培训三段法”:即职前先培养—入职再教育—职后继续进修。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各个高校行政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师资培训三段法”将教师培训整体化、阶段化,把每个阶段视为高校教师教育的一个可持续的、可发展的终生教育过程,既有助于高校教师个人成长,又符合高校教师终身教育的思想[1]。也就是高校教师需要进行初步培训,进行个人学习、维持终生教育。
一、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弱化现象在我国持续存在
(一)目前我国教师培训体制改革发展与全球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不协调
目前在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开展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模式与培训网络机构协调存在延迟问题,在高校教育体制模式中,从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建立、到高校师资培训计划的实施、再到高校师资培训的定型等,基本上是走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和路线。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模式与日益完善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和全球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不同步。
(二)高校师资培训的培训模式不均衡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观念缺乏正确的客观化指导,主要是因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相对落后的培训模式导致的,并且很多师资培训机构功利性、经济性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重视理论知识培训而轻视技能实践培训;重视专业业务培训而轻视政治素质培训,继而形成了多种培训形式发展的不均衡状态。从师资培养的目标来说,师资培养的客观化定位是确保师资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大多数教师对师资培训的意义和目的缺乏正确认识,并且都掺杂着片面性、功利性的思想色彩。
(三)高校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单一,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师资培训模式比较单一化、固定化,主要体现在现今我国高校师资培训是依据高校教育统一需求而构建的,脸谱化想象严重,并且侧重于经济效益,片面追求高校教师“大一统”的培训模式[2]。而高校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模式向全球教育培训模式多样化的发展,使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真正体现出各类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教师的个体化差异特征,无法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导致积极参加师资培训的高校教师,主观意识上偏向应对评估、晋升等竞争压力,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但这不是教师个人的真正需要,因此,高校师资培训在我国的效率较低。
二、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师资培训机构的重中之重
终身教育思想对高校教师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实现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必经途径。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就必须使高校教育制度面向全球化發展。主要措施建议有:(1)必须把高校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职后再教育联系起来,通过修订高校教师职后再教育的管理方案,建立评估体系,即职后高校教师继续进修,使继续教育制度完善;(2)对高校教师教育质量加以监控与认证,保证高质量的高校教师职后再教育得到贯彻落实;(3)必须不断强化高校教师职后再教育的立法建设,加以完善高校教师职后再教育的相关配套措施,把职后继续进修落到实处。
(二)实施学分认定的有效机制,把高校教师职前先教育和职后再教育学分互相联系
高校师资培训目的是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同时是评定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指标。高校师资培训的整体价值观与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正常健康开展有着直接联系。全面的、系统的调查及研究是各个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高校教师培训开始前,必须对参加培训的高校教师的知识技能、岗位职责、任职专业等进行多方面深入分析,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和高校对教师发展的真正需求,紧紧围绕这个需求点来规划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以达到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的根本目的。各高校应依据学校师资队伍、学科及专业设置和战略发展规划基本情况,精心做好培训整体规划设计,制定高校师资培训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使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开展,保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使高校可持续发展和高校教师自身协调化发展互相促进。教师应积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增强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消除各种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根据自身个性化特征确定培训目标及计划,力求最大化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文硕.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J].亚太教育,2016(35):60.
[2]邹艳辉.高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展望,2016(13):334.
[关 键 词] 高校;师资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74-01
构建一支专业知识水平较高、技术实践能力较强、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提高教師队伍建设与培训问题,早在1975年英国教育学家詹姆士·波特就提出了“师资培训三段法”:即职前先培养—入职再教育—职后继续进修。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各个高校行政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师资培训三段法”将教师培训整体化、阶段化,把每个阶段视为高校教师教育的一个可持续的、可发展的终生教育过程,既有助于高校教师个人成长,又符合高校教师终身教育的思想[1]。也就是高校教师需要进行初步培训,进行个人学习、维持终生教育。
一、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弱化现象在我国持续存在
(一)目前我国教师培训体制改革发展与全球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不协调
目前在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开展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模式与培训网络机构协调存在延迟问题,在高校教育体制模式中,从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建立、到高校师资培训计划的实施、再到高校师资培训的定型等,基本上是走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和路线。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模式与日益完善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和全球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不同步。
(二)高校师资培训的培训模式不均衡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观念缺乏正确的客观化指导,主要是因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相对落后的培训模式导致的,并且很多师资培训机构功利性、经济性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重视理论知识培训而轻视技能实践培训;重视专业业务培训而轻视政治素质培训,继而形成了多种培训形式发展的不均衡状态。从师资培养的目标来说,师资培养的客观化定位是确保师资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大多数教师对师资培训的意义和目的缺乏正确认识,并且都掺杂着片面性、功利性的思想色彩。
(三)高校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单一,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师资培训模式比较单一化、固定化,主要体现在现今我国高校师资培训是依据高校教育统一需求而构建的,脸谱化想象严重,并且侧重于经济效益,片面追求高校教师“大一统”的培训模式[2]。而高校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模式向全球教育培训模式多样化的发展,使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真正体现出各类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教师的个体化差异特征,无法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导致积极参加师资培训的高校教师,主观意识上偏向应对评估、晋升等竞争压力,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但这不是教师个人的真正需要,因此,高校师资培训在我国的效率较低。
二、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师资培训机构的重中之重
终身教育思想对高校教师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实现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必经途径。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就必须使高校教育制度面向全球化發展。主要措施建议有:(1)必须把高校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职后再教育联系起来,通过修订高校教师职后再教育的管理方案,建立评估体系,即职后高校教师继续进修,使继续教育制度完善;(2)对高校教师教育质量加以监控与认证,保证高质量的高校教师职后再教育得到贯彻落实;(3)必须不断强化高校教师职后再教育的立法建设,加以完善高校教师职后再教育的相关配套措施,把职后继续进修落到实处。
(二)实施学分认定的有效机制,把高校教师职前先教育和职后再教育学分互相联系
高校师资培训目的是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同时是评定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指标。高校师资培训的整体价值观与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正常健康开展有着直接联系。全面的、系统的调查及研究是各个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高校教师培训开始前,必须对参加培训的高校教师的知识技能、岗位职责、任职专业等进行多方面深入分析,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和高校对教师发展的真正需求,紧紧围绕这个需求点来规划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以达到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的根本目的。各高校应依据学校师资队伍、学科及专业设置和战略发展规划基本情况,精心做好培训整体规划设计,制定高校师资培训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使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开展,保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使高校可持续发展和高校教师自身协调化发展互相促进。教师应积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增强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消除各种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根据自身个性化特征确定培训目标及计划,力求最大化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文硕.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J].亚太教育,2016(35):60.
[2]邹艳辉.高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展望,2016(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