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防城港过中秋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hu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着海风,踏着海浪,手抹细沙,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而这个中秋是我在海边,在防城港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我的家乡桂林龙胜,那是一个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山城。小时候山城的中秋寧静祥和。节日期间大伙都会上街去采买一番。因为中秋是一个团圆之日,大家会聚在一起唠唠家常,烤烤烧烤,赏赏明月。山间的动物们这时也会出来凑凑热闹,萤火虫稀稀疏疏地飞舞在各个角落,蛙声、知了声似乎包围了县城。人与自然融合成一幅令人欣慰向往的画卷。
  上大学之后,我来到了长沙。那是一个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大都市。而长沙的中秋是熙攘的,是喧嚣的。每逢中秋之时,橘子洲头就会放起烟火,观赏的人们就会沿着江岸坐立。美轮美奂的烟花表演,让团圆的亲朋好友们其乐融融,让求学在外的学子们感到温暖,让正在城市之中徘徊生存的人们燃起信心。虽然写字楼里灯光仍然通明,大街上还有人迈着急促的脚步赶赴下一场应酬,但他们都通过天边的月亮与家人团聚在了一起。仰望星空,思乡心情是那样的强烈,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和年将八十的奶奶。思念便插上了翅膀,飞往那遥远的大山。
  转眼间,我已从大学毕业,有幸成为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一员,来到了防城港车站工作。当我拿着行李,走下列车时,我已知道我将会在这里开始书写人生另一篇章。到达防城港之后,一直忙着培训学习,很少有时间去领略港城的人文,街景以及最令人向往的大海。而趁着中秋的间隙,便上街去感受一番节假的气氛。路过仙人山公园,络绎不绝的人们向山上攀登着,企图寻找那一览众山小的豁达,以及站在山顶瞭望大海的有容。路过伏波文化园,广场上人们放着音乐,跳着广场舞,喜庆之情溢于言表。沿岸的塑胶跑道上有不少人在跑步锻炼身体,有不少人对着大海放声歌唱。同时也有情侣在海边散步舒心,述说着港城浪漫的爱情故事。从桃花湾广场进入闹市,看着很多人拎着大袋小袋,你说我笑,平时工作的疲惫倾刻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愉悦。夜市摊上,店家忙着招呼着每一桌客人,而客人们也在大口地品尝着海鲜,畅饮着冰镇的啤酒。这一切轻松极了,安逸极了。


  回家的路上,一轮明月挂在天上,温柔的海风迎面而来,而身旁就是大海,顿时心里不经思绪万千。看着明月,我想起了小时候那份纯真无暇,那份无所畏惧;看着明月,我想起了读书年代那份专心致志,那份奋勇拼搏。这些虽随着潮起潮落成为过去,而明月依然,唯有寄思念于它,把思念带给过去,才能平复心中的淡然神伤。而月光也照亮着前行回家的道路,我明白在这个重要的节点处,也许前方黑夜长路漫漫,但明月在我心,它会一直陪伴我直至太阳的升起,更会拥抱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从容。同时虽然我身处异地,可也希望月亮把祝福带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们,希望他们能平安如常。
  月到中秋分外明。这中秋的明月,似乎已经寓意了这是个温暖和平的幸福年代,勾画出祖国繁荣昌盛的轮廓。而回望这港城的中秋,感受港城的月夜,一切都难以忘怀,更增添了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年近腊月,南方村庄长大的孩子们开始匆匆忙忙从繁华都市归来。  西服遮不住游子脸上疲惫的风尘,他们生活在都市,却只有村庄才是真正的家。在我看来,村庄里的年轻人像村旁池塘边的那棵树,他们根植于此,努力向上生长,试图摆脱这片土地,尽力地接近天空和阳光,目光停留在远方。远离村庄和大地时,他们有过破枝而出的疼痛,也有攀上枝头的欢愉。春风和煦,夏风习习,叶子欢声笑语,挂满高枝,以一个游离者,甚至是异乡的眼光打
期刊
“三月三,苦菜丫丫爬上山。”  饥荒年代,陕北的三月是最难熬的。上一年的粮口袋倒提起来抖了又抖,早已腾得干干净净,而三月地里可以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却少之又少。苦菜这时候刚顶破土,虽然还只是小草丫丫,但起码也有了盼头,淡淡的紫色煞是爱人。因此,我更愿相信那句谚语是被饥饿驱赶的人对春天最直接的赞美。  惊蛰刚过,一场雷雨,漫山遍野的苦菜开始疯长起来。与苦菜一起构成早春田园图的是一种开着黄花的草,陕北人
期刊
继《人生魔方》《万种风情》相继出版之后,近日,原泽州县文联主席、《吐月》主编,现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西部散文选刊》副主编李小鹏先生又推出了他的中篇小说集《红颜》。有幸获得此书,怀着对他的崇敬之心,近日静心拜讀了这本书,一次次被书中那一缕缕情思荡漾、一阵阵热血奔涌所深深感染,油然而生一种想要探究李小鹏先生爱情小说创作风格的冲动。浓郁的激情几度流淌,寂静的暗夜几经煎熬,愚笨的大脑几番思索,颤抖的
期刊
一  一场沸沸扬扬的大雪扑簌簌地飘落。我伸出双手迎接尽可能将自己融入雪景。悠然地眺望远处白茫茫的山谷,慢慢欣赏着大雪飘飞的袅娜。褐黄的山谷宛似穿上了洁白的婚纱,少女一般透射着澄澈的光泽。  如此看雪,心里蓦然想起一位久违的老人来。老人疯疯癫癫,时常着红衣衣衫,四处行讨。在我童年寒冷刺骨的冬日里,尤其是在大雪飘飞之际,他几乎年年都来姥姥居住的山谷乞讨。现在似乎有好几年不来了,不知出了什么状况?回头询
期刊
大草滩和土豆花  四周的山太过沉默、荒芜和冷峻,但上苍怎么会让这里一味干燥和死寂。  天山下的寒冷是天赐的。寒冷送来雪,雪送来春天的融水,春天的融水送来河坝,送来一眼泉,送来一个大草滩。如此,山沟就有了像样的春天、夏天和秋天。我们就有了葱茏多情的记忆。  最先报春的花是野生郁金香,俗名老娃蒜。那天,要去旱厕,走我家房屋背面的山坡。那偶然,那惊艳,是天意:黄色小花全都笑疯了,让风撵着满山坡跑。我看呆
期刊
湖北省郧西县,相传为织女升天的地方。  这里,因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而闻名。同时,郧西县还是绿松石的原产地之一。  初见郧西,是在2019年8月初的一个下雨天。我跟随我们当地两日游的旅行团,前往郧西县的“五龙河峡谷”、“龙潭河”景区游玩。这一天,雨忽大忽小,时断时续地下了一整天。  郧西县城不大,被四面青山环抱,人少车也少,城区鲜见高樓大厦,只有不多的几处小高层楼房,少有绿化带,但街道干净整洁,一条
期刊
一望无际的麦浪开始泛黄,几只头黑肚白剪刀尾的春燕在湛蓝的天空下不断地呢喃,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麦香。庄前屋后的杏树上鹌鹑蛋大小的杏子蒜辫子似的缀满了树枝,昔日翻山越岭才能采摘到的杏子如今伸手可得。看着眼前硕果累累的麦黄杏,小时候上山打杏的辛酸经历一下子涌满了脑海,令我心绪难平。  我的家位于北山脚下,因为离山近,上山打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说是近,也有十几里之遥,如果走到火石山、后河、夏家沟、
期刊
春雨凄迷、夏雨嚣张、冬雨有点无情。只有秋雨最休贴人意,进入九月下旬就连绵不断沥沥下个不停。打着芭蕉、湿了梧桐。风轻轻拂过,潮潮的、凉凉的,掠过脸上带着丝丝寒意。不经意间把一个夏天的躁气驱除殆尽。雨水落在荷塘里,泛起层层涟漪,片片荷叶在秋雨中低吟浅唱。玉米熟了、枫叶红了、菊花黄了、桂花开了,穿短袖T恤已经太冷,晚上要开始盖棉被了。阳城的秋意渐渐浓了,随着又一阵秋雨,中秋节悄然而至。  每逢中秋都会勾
期刊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黛玉说她素来不喜欢李义山诗,却独爱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我喜欢李商隐的很多诗,比如《夜雨寄北》,比如《锦瑟》,比如诸多《无题》,然而最喜欢的仍然是经过黛玉改一字的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现在想来,大概喜欢的是岁月经年,沧海桑田后人淡如菊的这种感觉吧!  也许天下文人的心是相通的,这句千古绝唱曾引得多少文人骚客情难自禁遗恨绵绵。身
期刊
不是踏着祥云和轻风,是乘坐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火车而来。带着你的妹妹,你的笑容,还有慰问农民工的一大盒子精美食品,带着诡异的笑,像一只枯叶蝶一般降落在我的城市我的身旁。  从没见过这么浓郁的绿吧?还有滨江道正盛开着的紫荆花?没见过就对了。这座瘦削的小城,她能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呢?那玉带一样的江水和你年少时在中学课本里见过的动物鼻子,早已经掩隐在人为的枝繁叶茂后面,让人难以窥见它的真面目了。  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