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早年求学经历多次学制改革,见证了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现代化、全民化的嬗变。家塾的旧学训练让郭沫若偏爱闲适、抒情和自由主义的诗风;学制改革带来的混乱教育让禀赋过人的他深深厌恶,继而转向文学、历史之中寻求精神解脱;辛亥后板荡的四川迫使他东渡扶桑,接触异质文化。郭沫若尽管没能接受正规、系统的文学教育,但对于教育体验的不满与好胜心一再促使他用文字安抚并表达内心,叛逆的气质与浪漫主义的人生选择使其成为文学转向中连接新旧传统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