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探索历史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索和学习,由此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原理与研究方法的效率,这也将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一、实施化学史教育的指导思想
化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知识,并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化学家的心路历程,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方法和研究思想,进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及相关能力.
实施化学史教育必然是在化学教育的总体框架之下.换言之,化学史的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完成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将化学史运用于教学中时,务必要引导学生采用辩证的、唯物的、历史的观点展开评价,而且一定要配合以情境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对化学探究产生体验与感悟,这样,他们才能客观而公正地对化学家的贡献进行评价,才能深刻领会相关研究和探索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
二、实施化学史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而真实是化学学科的特性,它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究时不能胡编乱造,不能弄虚作假.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化学史教育的基本态度.因此,科学性原则也就成了我们运用化学史来进行探究性教学的首要原则.
2.思想性原则.
所谓“思想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实施化学史教育时,一定要体现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要尝试做到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有效融合.学生在重温科学家的发现和研究过程时,他们将深刻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并且将由此掌握科学探究所涉及的方法與策略,并对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展示出的思想、态度和精神产生感悟,从而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完善过程.
3.适用性原则.
所谓“适用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实施化学史教育时必须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相适应.例如,学生在对“电离”和“电解”两个概念进行学习时很容易发生混淆,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阿伦尼乌斯关于“电离”的理论,他在实验中发现,纯净的水没有导电性,纯净的食盐晶体也不存在导电性,但是将食盐溶解于水中,溶液可以导电.水在该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是否是食盐溶解就能电离成钠离子与氯离子呢?英国的法拉第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在通电的情形下,电解质才会分离为带电粒子,即离子的产生需要电流.而最终的事实确认第一种观点正确.上述争议的关键就在于对应元素是以原子的形式,还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之中.
4.适量性原则.
所谓“适量性原则”,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入太多的化学史料.我们要防止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同时也不能将所有的研究问题立足于化学史来展开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首先就要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将化学史作为教学导向,同时还要明确有关处理有没有偏离教学主线.其次,化学史有着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将其呈现在课堂,必须要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实践与案例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一下化学史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案例:“原子结构”的教学.
原子结构的理论发展史: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道尔顿的原子论→汤姆孙的原子枣糕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以上以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过程为背景来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追寻理论发展的进程,从而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索的过程形成感悟,即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再依据新的实验事实提出新的理论模型,从而在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真理.化学发展史如实地记载着科学家探索真理、提炼概念、完善理论的艰辛过程,这其中蕴含着凝结人类智慧和心血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这是无比珍贵的化学课程资源,对学生树立世界观、形成方法论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总之,化学史的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完成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化学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一、实施化学史教育的指导思想
化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知识,并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化学家的心路历程,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方法和研究思想,进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及相关能力.
实施化学史教育必然是在化学教育的总体框架之下.换言之,化学史的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完成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将化学史运用于教学中时,务必要引导学生采用辩证的、唯物的、历史的观点展开评价,而且一定要配合以情境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对化学探究产生体验与感悟,这样,他们才能客观而公正地对化学家的贡献进行评价,才能深刻领会相关研究和探索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
二、实施化学史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而真实是化学学科的特性,它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究时不能胡编乱造,不能弄虚作假.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化学史教育的基本态度.因此,科学性原则也就成了我们运用化学史来进行探究性教学的首要原则.
2.思想性原则.
所谓“思想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实施化学史教育时,一定要体现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要尝试做到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有效融合.学生在重温科学家的发现和研究过程时,他们将深刻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并且将由此掌握科学探究所涉及的方法與策略,并对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展示出的思想、态度和精神产生感悟,从而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完善过程.
3.适用性原则.
所谓“适用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实施化学史教育时必须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相适应.例如,学生在对“电离”和“电解”两个概念进行学习时很容易发生混淆,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阿伦尼乌斯关于“电离”的理论,他在实验中发现,纯净的水没有导电性,纯净的食盐晶体也不存在导电性,但是将食盐溶解于水中,溶液可以导电.水在该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是否是食盐溶解就能电离成钠离子与氯离子呢?英国的法拉第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在通电的情形下,电解质才会分离为带电粒子,即离子的产生需要电流.而最终的事实确认第一种观点正确.上述争议的关键就在于对应元素是以原子的形式,还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之中.
4.适量性原则.
所谓“适量性原则”,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入太多的化学史料.我们要防止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同时也不能将所有的研究问题立足于化学史来展开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首先就要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将化学史作为教学导向,同时还要明确有关处理有没有偏离教学主线.其次,化学史有着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将其呈现在课堂,必须要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实践与案例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一下化学史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案例:“原子结构”的教学.
原子结构的理论发展史: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道尔顿的原子论→汤姆孙的原子枣糕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以上以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过程为背景来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追寻理论发展的进程,从而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索的过程形成感悟,即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再依据新的实验事实提出新的理论模型,从而在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真理.化学发展史如实地记载着科学家探索真理、提炼概念、完善理论的艰辛过程,这其中蕴含着凝结人类智慧和心血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这是无比珍贵的化学课程资源,对学生树立世界观、形成方法论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总之,化学史的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完成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化学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