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午后,探班话剧《芯上人》,排练厅的窗外是2020年的细雨纷飞,排练厅里上演着2030年的阴霾芯碎。
超体验影音剧《芯上人》是周可的最新编导作品,这个类似《黑镜》的科幻故事,同时带着悬疑色彩,让人想要去一探究竟。如果有“完美芯片”你是否选择植入?人类面对科技又要如何自处?你又为什么会重复犯下同样的错误?……看来,这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剧,且听周可如何来解答这些疑问,且看她怎样解开剧中人的心结,又怎样直抵观剧人的内心……
选择“芯”还是“心”?
“如果有这样一款芯片,可以让你更健康、更智慧,可以让你管理好情绪,可以让你做出完美选择,你植入还是不植入?”问完,周可停顿下来,定睛看向我。我笑而不语,反问道:那你自己呢?
“我自己是绝对不会植入的”,果然是周可,回答得果断而笃定。停顿片刻,她继续追问:“如果当50%的人都植入了芯片,变得比你更优秀更健康的时候,你植入不植入?如果现在90%的人都选择了植入,你又会怎么选择?……”
这一次,周可想要通过《芯上人》,把这样一个命题抛出来,供大家去讨论。她说:“就像剧中的男主角,即便我们发生了争论,意见不统一,并不妨碍我们彼此相爱、并肩前行,这才是重要的。人类本身一定会有不同观点,但我们不应该不一样就一定要说服对方。就像剧中安娜的台词,争论是一种方式,我们逼迫对方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通过这个争论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然后彼此和解原谅,进入对方更深层的世界中去。这其实是一种交流模式,所以不能说,我们不争论一切就是美好的,也不是说我跟你不同就要消灭你。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其实是件挺好的事。”在她看来,21世纪涌现了大量的科幻剧,大多讲的是人类的异化,其实这又回到了荒诞派话剧《犀牛》探讨的主题,时代在不断更迭,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
为什么会陷入死循环?
《芯上人》是汽车品牌邀约打造的定制舞台剧,但周可透露凯迪拉克给了她巨大的发挥空间,只提出了一个概念——当一个人不断陷入时间的循环漩涡。《黑镜》《盗梦空间》《香草的天空》《土拨鼠之日》等影视剧都有过类似的表现形式,但这类极具电影镜头感的表达如何在剧场舞台上展现?这是令周可苦恼,同时又有创作冲动和挑战欲望的问题。关于这个死循环,周可认为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我们一世又一世地来到这个地球,然后一世又一世地犯同样的错误,无论你陷入情感、贪婪、疯狂、自卑之中……往往还会犯同样的错,所以这是个死循环。穿过时间这个假象,看到了人生的本质,也许是一种解脱。我不觉得死亡是解脱,死亡是又一种轮回,就算你不相信轮回,你也会发现有些人就是会在同样的错误中不停犯错,因为他的思维模式就是那样的,比如说他老是被伤害、总是被背叛,于是他就会觉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总是有人背叛我?为什么总是很穷不管我怎么努力?就在这一世,你会看到几年不见,有些人进步了,而有些人还是原来的样子,几十年如一日。”
这个戏虽是个命题作文,但周可有把她的思想植入进去。“做每一个戏,导演就是在植入自己的想法,能有多少显现是另外一回事。但一定是你想表达的。这个题材对我们整个创作团队来说是一个可以被表达的,是未来一定会面临的问题,或许今天已经在面对这个问题。”说着,她抬起头环顾四周,“你抬头看一看,周围的人都在拿着手机”。周可感叹道:“你所了解的世界就是手机里的推送,实际上大数据根据你的喜好推送,你认为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但实际上你的世界跟我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得到的推送和你得到的推送是不一样的。于是,你以为那就是全部,但不知道还有别的,时间久了会让人陷入到一种狭隘当中,因为他总是得到他喜欢的信息,他就会觉得支持的人很多,别人跟他相同观点的很多,他代表了绝大多数,这会让人产生某种幻觉。”
人类如何与科技相处?
这次疫情让人类按下暂停键,重新思考——后疫情时代,人类如何与科技、自然相处??人类将被科技主宰,还是成为科技的主宰?《芯上人》的故事就设定发生在2030年,因10年前瘟疫惨剧而致力于帮助人类克服自身缺陷的科学家Frank,迷失在“完美芯片”制造的高科技假象中,最终在女友安娜的帮助下,重新理解人性与科技之间关系。在周可看來,科技是不可逆的潮流,会让人产生警醒,亚特兰蒂斯也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灭亡,周可想借此来探讨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戏当中,男主从事的是科学研究的工作,而女主是天文学家,她更人文。那么实际上男主和女主的矛盾,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去考虑的关于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矛盾。我们该如何让科技和人文更好地相处,科技真正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驾驭人类,或者是超越人类,然后人类又如何在科技发展的过程当中,不被科技吞噬掉,不被异化,这是我们想要去讨论的问题。”
这一次,周可想做一个实验。技术如何与戏剧更好地结合,这在戏剧舞台上也是一个重大的命题。作为导演,周可说自己更像是拍电影的时候进入了后期剪辑的部分。以往做戏剧,是剧组先排好戏,技术部门再加入配合,这次周可则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技术部门沟通,在技术支撑情况下把整个戏构建起来后,演员排练时才能大致了解面临的是什么画面。这对全组演员——周一围、朱珠、顾鑫、范祎琳、马冠英、黄笑微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芯上人》这个戏,概念大于表演。周可想让整个戏在叙事清楚的前提下,能够传递某种概念。她说 “因为我觉得科幻题材是对未来的一种探索,我们今天看到马斯克发明芯片植入,还有乔布斯一开始发明‘苹果’,大家也无法接受,当然走到今天,你会发现离不开它,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诟病它,实际上我们现在被智能手机掌控了思维、生活,你完全没有办法离开它自主生活,离开了它你寸步难行,你失去了自我,这其实是另一种掌控。”
如何呈现“超体验”?
《芯上人》定为超体验影音剧,除了思想上的表达,这次周可还在舞台上做了不少实验性的呈现,为了能让观众体验到2030年沉浸式的科技效果,她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起初她与舞美设计沈力有不同想法,最后沈力说服她采用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整个舞台是弧形,9米高像imax一样的巨幕投影,演员站在那里就显得非常渺小。周可笑了笑,恰好契合了剧中台词“人可以很伟大,也可以很渺小”。
音乐、舞蹈等传统舞台手段有效地帮助了主角实现内心心理的具象化。男主角弗兰克内心不断的怀疑和“时间是一种假象”的设定,让歌曲、舞蹈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编舞凯文·波拉克的编舞动作也都是有内在原因的,群舞——也许是代表未来生活的机器人,也许是若干个弗兰克自己,也许是弗兰克的某种意识——从而让文本有更丰富的表达。
无论舞台上怎样形式的影音呈现,在周可心中,剧场的“神交流”才是“超体验”。“剧场就像是一个祭祀的地方,它是一个能量场,所有的人来到这里,演员们像是祭品,导演就像是一个祭司,跟大家一起把这个能量调和到可以去发射出我们自己的能量来,然后去跟更高的能量去做交流。这是我觉得戏剧产生以来最大的一个功能,戏剧跟观众之间的关系其实一直就是沟通和交流。”
后疫情时代,人类将如何与科技、自然相处?如果有通过植入人脑芯片做“人上人” 的机会,你是否愿意尝试?人类将被科技主宰,还是成为科技的主宰?当人类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未来之路又通往何方?……对于剧中抛出的这些那些问题,周可表示她不会给出具体答案,她只是向你抛出问题,至于答案,需要你自己去现场观摩,需要你自己在现实揣摩。
超体验影音剧《芯上人》是周可的最新编导作品,这个类似《黑镜》的科幻故事,同时带着悬疑色彩,让人想要去一探究竟。如果有“完美芯片”你是否选择植入?人类面对科技又要如何自处?你又为什么会重复犯下同样的错误?……看来,这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剧,且听周可如何来解答这些疑问,且看她怎样解开剧中人的心结,又怎样直抵观剧人的内心……
选择“芯”还是“心”?
“如果有这样一款芯片,可以让你更健康、更智慧,可以让你管理好情绪,可以让你做出完美选择,你植入还是不植入?”问完,周可停顿下来,定睛看向我。我笑而不语,反问道:那你自己呢?
“我自己是绝对不会植入的”,果然是周可,回答得果断而笃定。停顿片刻,她继续追问:“如果当50%的人都植入了芯片,变得比你更优秀更健康的时候,你植入不植入?如果现在90%的人都选择了植入,你又会怎么选择?……”
这一次,周可想要通过《芯上人》,把这样一个命题抛出来,供大家去讨论。她说:“就像剧中的男主角,即便我们发生了争论,意见不统一,并不妨碍我们彼此相爱、并肩前行,这才是重要的。人类本身一定会有不同观点,但我们不应该不一样就一定要说服对方。就像剧中安娜的台词,争论是一种方式,我们逼迫对方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通过这个争论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然后彼此和解原谅,进入对方更深层的世界中去。这其实是一种交流模式,所以不能说,我们不争论一切就是美好的,也不是说我跟你不同就要消灭你。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其实是件挺好的事。”在她看来,21世纪涌现了大量的科幻剧,大多讲的是人类的异化,其实这又回到了荒诞派话剧《犀牛》探讨的主题,时代在不断更迭,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
为什么会陷入死循环?
《芯上人》是汽车品牌邀约打造的定制舞台剧,但周可透露凯迪拉克给了她巨大的发挥空间,只提出了一个概念——当一个人不断陷入时间的循环漩涡。《黑镜》《盗梦空间》《香草的天空》《土拨鼠之日》等影视剧都有过类似的表现形式,但这类极具电影镜头感的表达如何在剧场舞台上展现?这是令周可苦恼,同时又有创作冲动和挑战欲望的问题。关于这个死循环,周可认为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我们一世又一世地来到这个地球,然后一世又一世地犯同样的错误,无论你陷入情感、贪婪、疯狂、自卑之中……往往还会犯同样的错,所以这是个死循环。穿过时间这个假象,看到了人生的本质,也许是一种解脱。我不觉得死亡是解脱,死亡是又一种轮回,就算你不相信轮回,你也会发现有些人就是会在同样的错误中不停犯错,因为他的思维模式就是那样的,比如说他老是被伤害、总是被背叛,于是他就会觉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总是有人背叛我?为什么总是很穷不管我怎么努力?就在这一世,你会看到几年不见,有些人进步了,而有些人还是原来的样子,几十年如一日。”
这个戏虽是个命题作文,但周可有把她的思想植入进去。“做每一个戏,导演就是在植入自己的想法,能有多少显现是另外一回事。但一定是你想表达的。这个题材对我们整个创作团队来说是一个可以被表达的,是未来一定会面临的问题,或许今天已经在面对这个问题。”说着,她抬起头环顾四周,“你抬头看一看,周围的人都在拿着手机”。周可感叹道:“你所了解的世界就是手机里的推送,实际上大数据根据你的喜好推送,你认为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但实际上你的世界跟我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得到的推送和你得到的推送是不一样的。于是,你以为那就是全部,但不知道还有别的,时间久了会让人陷入到一种狭隘当中,因为他总是得到他喜欢的信息,他就会觉得支持的人很多,别人跟他相同观点的很多,他代表了绝大多数,这会让人产生某种幻觉。”
人类如何与科技相处?
这次疫情让人类按下暂停键,重新思考——后疫情时代,人类如何与科技、自然相处??人类将被科技主宰,还是成为科技的主宰?《芯上人》的故事就设定发生在2030年,因10年前瘟疫惨剧而致力于帮助人类克服自身缺陷的科学家Frank,迷失在“完美芯片”制造的高科技假象中,最终在女友安娜的帮助下,重新理解人性与科技之间关系。在周可看來,科技是不可逆的潮流,会让人产生警醒,亚特兰蒂斯也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灭亡,周可想借此来探讨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戏当中,男主从事的是科学研究的工作,而女主是天文学家,她更人文。那么实际上男主和女主的矛盾,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去考虑的关于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矛盾。我们该如何让科技和人文更好地相处,科技真正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驾驭人类,或者是超越人类,然后人类又如何在科技发展的过程当中,不被科技吞噬掉,不被异化,这是我们想要去讨论的问题。”
这一次,周可想做一个实验。技术如何与戏剧更好地结合,这在戏剧舞台上也是一个重大的命题。作为导演,周可说自己更像是拍电影的时候进入了后期剪辑的部分。以往做戏剧,是剧组先排好戏,技术部门再加入配合,这次周可则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技术部门沟通,在技术支撑情况下把整个戏构建起来后,演员排练时才能大致了解面临的是什么画面。这对全组演员——周一围、朱珠、顾鑫、范祎琳、马冠英、黄笑微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芯上人》这个戏,概念大于表演。周可想让整个戏在叙事清楚的前提下,能够传递某种概念。她说 “因为我觉得科幻题材是对未来的一种探索,我们今天看到马斯克发明芯片植入,还有乔布斯一开始发明‘苹果’,大家也无法接受,当然走到今天,你会发现离不开它,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诟病它,实际上我们现在被智能手机掌控了思维、生活,你完全没有办法离开它自主生活,离开了它你寸步难行,你失去了自我,这其实是另一种掌控。”
如何呈现“超体验”?
《芯上人》定为超体验影音剧,除了思想上的表达,这次周可还在舞台上做了不少实验性的呈现,为了能让观众体验到2030年沉浸式的科技效果,她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起初她与舞美设计沈力有不同想法,最后沈力说服她采用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整个舞台是弧形,9米高像imax一样的巨幕投影,演员站在那里就显得非常渺小。周可笑了笑,恰好契合了剧中台词“人可以很伟大,也可以很渺小”。
音乐、舞蹈等传统舞台手段有效地帮助了主角实现内心心理的具象化。男主角弗兰克内心不断的怀疑和“时间是一种假象”的设定,让歌曲、舞蹈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编舞凯文·波拉克的编舞动作也都是有内在原因的,群舞——也许是代表未来生活的机器人,也许是若干个弗兰克自己,也许是弗兰克的某种意识——从而让文本有更丰富的表达。
无论舞台上怎样形式的影音呈现,在周可心中,剧场的“神交流”才是“超体验”。“剧场就像是一个祭祀的地方,它是一个能量场,所有的人来到这里,演员们像是祭品,导演就像是一个祭司,跟大家一起把这个能量调和到可以去发射出我们自己的能量来,然后去跟更高的能量去做交流。这是我觉得戏剧产生以来最大的一个功能,戏剧跟观众之间的关系其实一直就是沟通和交流。”
后疫情时代,人类将如何与科技、自然相处?如果有通过植入人脑芯片做“人上人” 的机会,你是否愿意尝试?人类将被科技主宰,还是成为科技的主宰?当人类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未来之路又通往何方?……对于剧中抛出的这些那些问题,周可表示她不会给出具体答案,她只是向你抛出问题,至于答案,需要你自己去现场观摩,需要你自己在现实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