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宁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进行生态移民,在近40年的时间内共搬迁了30多万的人口。易地搬迁是有效的扶贫方式,对宁夏经济收入、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水平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地区的经济效益。生态移民扶不是使宁夏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却十分重要。在接下来的扶贫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可以尽快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 宁夏 生态移民 易地搬迁 经济效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破题药方。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随后,“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其中,移民搬迁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脱贫方式,可以将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贫困居民转移到交通和生活条件都较好的地区,使其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1.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背景
“生态移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家考尔斯提出,是指原生活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破坏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难为人类提供基本生存及生产条件的地区的人口,选择离开以前的住地,迁移到别的地方重新建立起新家园的人口迁移活动。
中国的生态移民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成因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不协调性。宁夏的扶贫搬迁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实施“三西”农业建设、“双百”扶贫攻坚、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等。30多年来已累计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100多万人。易地搬迁是一条以川济山、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扶贫开发成功之路。
在宏观经济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宁夏由政府主导的生态移民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83-1994年,“三西”地区为期10年的农业建设计划标志着生态移民政策初步形成,生态移民也成为了中国扶贫重要政策。宁夏通过“吊庄移民”将西海固地区的农民迁移到宁夏的引黄灌溉区,共建设移民基地25处“吊庄移民”成为此阶段生态移民的主要形式;1994-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为期7年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宁夏南部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成为了异地扶贫开发的试点地区;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关于异地搬迁扶贫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生态移民的对象具体化为“目前极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的特困人口”;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方略。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目前脱贫进入了攻坚阶段。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2012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隆德县的居民搬迁到了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宁夏北部平罗县的庙庙湖村2013年安置了来自西吉县8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1413户7025名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13户3496人。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之下,贫困地区采取“扩边进城、小镇吸附”等方式吸纳异地搬迁的居民。
2.宁夏生态移民扶贫经济效益的衡量
易地搬迁的居民在搬迁前后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体现在地区经济收入、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水平的变化上。“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宁夏12个区县共安置搬迁移民17.66万人,人均非农产业增加值5.35万元。生态移民扶贫不是影响宁夏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是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1)生态移民对地区经济收入的影响
宁夏南部地区属于全国14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极不适宜人类生存。自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有了显著的提高,扶贫效果显著。
(2)生态移民对宁夏产业结构的影响
自1983年“三西”农业建设开始,宁夏开始通过生态移民将生活在“西海固”极端贫困地区的居民迁出到位于宁夏川区的引黄灌溉区。这些区域除了适宜居住和耕种之外,还具有较为良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石嘴山市,也在1983年建立了隆德县吊庄(隆湖扶贫开发区,现名为星海镇)。在过去的30年里,宁夏二、三产业产值增长较快,第二产业中工业依旧是整个地区的支柱产业。
(3)生态移民对宁夏人力资源水平的影响
宁夏在全国中属于人口较少的地区。与其他民族相比,回族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由于回族中重视商业、轻视教育的观念影响,宁夏人力资源缺乏,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于全国,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小学和普通中学的学龄人数有所减少。但是通过将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贫困人口搬迁到适宜居住的地区,改善了生活环境,增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提升了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3.小结
2020年是实现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最后一年。在《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计划由宁夏中南部地区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同心县、盐池县、海原县、中宁县(徐套、喊叫水)9个县(区)等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迁出,按照“山川统筹、全区一盘棋”的思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地级市17个县(区、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安置。综合考虑中南部地区各县(区)移民搬迁需求、全区水土资源条件、资金筹措以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十三五”期间对82060人2054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004人19980户,非建档立卡人口2056人569户)實施易地扶贫搬迁。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规划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现代世界民族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工业化之下,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宁夏生态移民的迁出区域基本上是南部山区的农业人口,这些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很少具有工业生产所需的专业技能。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应与人口结构相适应,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同时提高生态移民在新居住地的文化融入,加大教育投入。不仅升级其生产方式,也改变其生活方式,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法制规范。在选择产业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发展,尽快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显明, 米文宝, 齐拓野,等. 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4):16-23.
[2] 李耀松, 许芬, 李霞. 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 2012(1):29-35.
[3] 束锡红, 聂君. 宁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的实证研究[C]// 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4] 王红艳. 宁夏生态移民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 西北人口, 2007, 28(2):55-58.
[5] 李培林, 王晓毅. 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J]. 宁夏社会科学, 2013(3):52-60.
[6] 杨生银. 西部生态移民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开发区为例[J]. 特区经济, 2011(10):187-189.
[7] 李禄胜. 生态安全视域下区域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期间宁夏生态移民安置的思考[J]. 宁夏社会科学, 2011(6):45-49.
[8] 杜慧莹. 宁夏生态移民区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路、技术措施及政策保障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1, 52(12):153-154.
[9] 杨显明, 米文宝, 齐拓野,等. 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4):16-23.
[10] 韩秀丽, 高桂英.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效果探析[J]. 人民黄河, 2010, 32(10):6-8.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6]66号[A/OL]. (2018-04-28)[2019-05-12]https://wenku.baidu.com/view/87d575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7.html.
[12] 贾耀锋. 中国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综述[J]. 资源科学, 2016, 38(8):1550-1560.
[13] 刘成良. 易地搬迁后,西北深度贫困村的转型之路[EB/OL].http://sike.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7/11/219526078.html(2017-11-03)[2019-05-12].
[14] 李长文. “五个一批”作答脱贫大考[EB/OL] (2016-02-18)[2019-05-12].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0118/c117092-28063650.htmls
[15] 牛忠江. 统筹城乡背景下实施生态移民的经济效益评估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实践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16):124-126.
作者简介:马晓旭(1994-),女,回族,宁夏吴忠人,经济学学士,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民族经濟发展理论
【关键词】 宁夏 生态移民 易地搬迁 经济效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破题药方。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随后,“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其中,移民搬迁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脱贫方式,可以将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贫困居民转移到交通和生活条件都较好的地区,使其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1.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背景
“生态移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家考尔斯提出,是指原生活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破坏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难为人类提供基本生存及生产条件的地区的人口,选择离开以前的住地,迁移到别的地方重新建立起新家园的人口迁移活动。
中国的生态移民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成因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不协调性。宁夏的扶贫搬迁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实施“三西”农业建设、“双百”扶贫攻坚、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等。30多年来已累计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100多万人。易地搬迁是一条以川济山、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扶贫开发成功之路。
在宏观经济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宁夏由政府主导的生态移民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83-1994年,“三西”地区为期10年的农业建设计划标志着生态移民政策初步形成,生态移民也成为了中国扶贫重要政策。宁夏通过“吊庄移民”将西海固地区的农民迁移到宁夏的引黄灌溉区,共建设移民基地25处“吊庄移民”成为此阶段生态移民的主要形式;1994-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为期7年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宁夏南部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成为了异地扶贫开发的试点地区;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关于异地搬迁扶贫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生态移民的对象具体化为“目前极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的特困人口”;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方略。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目前脱贫进入了攻坚阶段。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2012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隆德县的居民搬迁到了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宁夏北部平罗县的庙庙湖村2013年安置了来自西吉县8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1413户7025名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13户3496人。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之下,贫困地区采取“扩边进城、小镇吸附”等方式吸纳异地搬迁的居民。
2.宁夏生态移民扶贫经济效益的衡量
易地搬迁的居民在搬迁前后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体现在地区经济收入、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水平的变化上。“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宁夏12个区县共安置搬迁移民17.66万人,人均非农产业增加值5.35万元。生态移民扶贫不是影响宁夏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是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1)生态移民对地区经济收入的影响
宁夏南部地区属于全国14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极不适宜人类生存。自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有了显著的提高,扶贫效果显著。
(2)生态移民对宁夏产业结构的影响
自1983年“三西”农业建设开始,宁夏开始通过生态移民将生活在“西海固”极端贫困地区的居民迁出到位于宁夏川区的引黄灌溉区。这些区域除了适宜居住和耕种之外,还具有较为良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石嘴山市,也在1983年建立了隆德县吊庄(隆湖扶贫开发区,现名为星海镇)。在过去的30年里,宁夏二、三产业产值增长较快,第二产业中工业依旧是整个地区的支柱产业。
(3)生态移民对宁夏人力资源水平的影响
宁夏在全国中属于人口较少的地区。与其他民族相比,回族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由于回族中重视商业、轻视教育的观念影响,宁夏人力资源缺乏,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于全国,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小学和普通中学的学龄人数有所减少。但是通过将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贫困人口搬迁到适宜居住的地区,改善了生活环境,增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提升了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3.小结
2020年是实现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最后一年。在《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计划由宁夏中南部地区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同心县、盐池县、海原县、中宁县(徐套、喊叫水)9个县(区)等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迁出,按照“山川统筹、全区一盘棋”的思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地级市17个县(区、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安置。综合考虑中南部地区各县(区)移民搬迁需求、全区水土资源条件、资金筹措以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十三五”期间对82060人2054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004人19980户,非建档立卡人口2056人569户)實施易地扶贫搬迁。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规划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现代世界民族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工业化之下,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宁夏生态移民的迁出区域基本上是南部山区的农业人口,这些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很少具有工业生产所需的专业技能。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应与人口结构相适应,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同时提高生态移民在新居住地的文化融入,加大教育投入。不仅升级其生产方式,也改变其生活方式,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法制规范。在选择产业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发展,尽快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显明, 米文宝, 齐拓野,等. 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4):16-23.
[2] 李耀松, 许芬, 李霞. 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 2012(1):29-35.
[3] 束锡红, 聂君. 宁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的实证研究[C]// 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4] 王红艳. 宁夏生态移民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 西北人口, 2007, 28(2):55-58.
[5] 李培林, 王晓毅. 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J]. 宁夏社会科学, 2013(3):52-60.
[6] 杨生银. 西部生态移民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开发区为例[J]. 特区经济, 2011(10):187-189.
[7] 李禄胜. 生态安全视域下区域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期间宁夏生态移民安置的思考[J]. 宁夏社会科学, 2011(6):45-49.
[8] 杜慧莹. 宁夏生态移民区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路、技术措施及政策保障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1, 52(12):153-154.
[9] 杨显明, 米文宝, 齐拓野,等. 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4):16-23.
[10] 韩秀丽, 高桂英.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效果探析[J]. 人民黄河, 2010, 32(10):6-8.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6]66号[A/OL]. (2018-04-28)[2019-05-12]https://wenku.baidu.com/view/87d575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7.html.
[12] 贾耀锋. 中国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综述[J]. 资源科学, 2016, 38(8):1550-1560.
[13] 刘成良. 易地搬迁后,西北深度贫困村的转型之路[EB/OL].http://sike.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7/11/219526078.html(2017-11-03)[2019-05-12].
[14] 李长文. “五个一批”作答脱贫大考[EB/OL] (2016-02-18)[2019-05-12].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0118/c117092-28063650.htmls
[15] 牛忠江. 统筹城乡背景下实施生态移民的经济效益评估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实践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16):124-126.
作者简介:马晓旭(1994-),女,回族,宁夏吴忠人,经济学学士,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民族经濟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