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步入新春天,极大地丰富、活跃了语文教学课堂。目前新课改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到底怎样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还没有成熟的模式供作参考。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语文改革要怎样进行,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基础教学的规律,要重视教学目标的最终要求,始终坚持语文教学的本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读书技巧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许多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往往会远远超过语文,一方面这是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怀着热情来学习语文。虽然新课改后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但有时恰恰因为过于随意的氛围导致学生逐渐降低了对语文的重视度。语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成长的课堂,无论以何种方式教学,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有了真实的情感才会激发出真实的热情。
二、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技巧
读书不是一件容易事,传统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但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知识点,还要求他们能理解所学内容,这导致许多学生竟变得不会读书。要掌握读书基本技巧,首先,学生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声情并茂会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其次,学生要学会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推敲文章用意,抓住核心;再次,学习快速阅读与略读课文的技能;最后,尽信书则无书,读书要有质疑精神。这些都是教师要在教学指导中告诉学生的。新课标对课外阅读量有规定,教师要督促让学生完成规定的阅读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的读书技能。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非常重要,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感情况下可以更高效地学习语文。如果学生完成不了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在语文课堂上也没有好好阅读,就会导致语感提升困难。。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无论怎样改革或是哪种教学方式,教师都应该将传授学习方法置于首位,给学生讲解学习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是教师几节课的讲解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學生自己下对工夫,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学习方法包括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习等几个主要类型,教师重点要告诉学生如何自学,比如查字典、听录音、练字帖等,都是常见且有效的自学形式,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掌握。其次是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的力量与合作的效用,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教师要告诉学生不懂就问,要敢于提出质疑,不能不懂装懂。哪怕再多问题,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一步步解开。
四、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一要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是某种意义上的人文和工具的结合,一虚一实,联系紧密。不仅虚实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给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美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监督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两者不能分裂开来,如果只单纯突出工具性,就会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僵局,如果只突出人文性,就会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作为一名小学生,基础知识是根本,全面发展是整体方向,教师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全力培养学生,使他们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一种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时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无论是人格上还是语文的学习方法都应该严格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新课改主张教师以某种方式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同时,要想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还需要一些规章制度的强制性约束。习惯养成教育应该带有强制性,这样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避免出现任何强制字眼,甚至一旦出现就会遭到批判。这种现象也正说明现在的教育改革还不够彻底,仍然存在一些盲区。
总而言之,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生动有趣的,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交流与体验相呼应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同时综合素养也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许多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往往会远远超过语文,一方面这是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怀着热情来学习语文。虽然新课改后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但有时恰恰因为过于随意的氛围导致学生逐渐降低了对语文的重视度。语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成长的课堂,无论以何种方式教学,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有了真实的情感才会激发出真实的热情。
二、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技巧
读书不是一件容易事,传统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但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知识点,还要求他们能理解所学内容,这导致许多学生竟变得不会读书。要掌握读书基本技巧,首先,学生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声情并茂会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其次,学生要学会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推敲文章用意,抓住核心;再次,学习快速阅读与略读课文的技能;最后,尽信书则无书,读书要有质疑精神。这些都是教师要在教学指导中告诉学生的。新课标对课外阅读量有规定,教师要督促让学生完成规定的阅读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的读书技能。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非常重要,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感情况下可以更高效地学习语文。如果学生完成不了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在语文课堂上也没有好好阅读,就会导致语感提升困难。。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无论怎样改革或是哪种教学方式,教师都应该将传授学习方法置于首位,给学生讲解学习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是教师几节课的讲解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學生自己下对工夫,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学习方法包括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习等几个主要类型,教师重点要告诉学生如何自学,比如查字典、听录音、练字帖等,都是常见且有效的自学形式,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掌握。其次是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的力量与合作的效用,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教师要告诉学生不懂就问,要敢于提出质疑,不能不懂装懂。哪怕再多问题,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一步步解开。
四、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一要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是某种意义上的人文和工具的结合,一虚一实,联系紧密。不仅虚实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给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美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监督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两者不能分裂开来,如果只单纯突出工具性,就会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僵局,如果只突出人文性,就会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作为一名小学生,基础知识是根本,全面发展是整体方向,教师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全力培养学生,使他们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一种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时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无论是人格上还是语文的学习方法都应该严格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新课改主张教师以某种方式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同时,要想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还需要一些规章制度的强制性约束。习惯养成教育应该带有强制性,这样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避免出现任何强制字眼,甚至一旦出现就会遭到批判。这种现象也正说明现在的教育改革还不够彻底,仍然存在一些盲区。
总而言之,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生动有趣的,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交流与体验相呼应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同时综合素养也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