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生活的数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yunhu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七年级下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我正愁眉不展的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
  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
  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结合数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的兴趣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二上期,同学们对乘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之时,我给学生留了一道作业:观察下列等式:
  13=12
  13+23=32
  13+23+33=62
  13+23+33+43=102
  …
  猜想:当有n项立方相加时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_。第二天过去了,没人应答;第三天过去了,没人应答;第四天,有几位同学找到我,递给我答案:当我点头示意时,他们竟高兴得欢呼起来,甚至有一个同学竟哽咽起来。
  是啊!同学要通过观察、思考,再通过猜想,探索规律,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创新过程,而且跟应该注意到学生这方面的数学基础,很大程度都还不具备,但却能超出个人能力完成任务,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突破,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何等的重要啊!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所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印象深刻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很多学生之所以害怕学习数学,就是因为他们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只是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失败,无论家
  长、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数学学习无法正常进行。我本人也欣赏成功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的一个小问题可能就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
  
  三、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进入八年级下期学习以后,同学们都将学习和掌握相似形的知识。一天,艳阳高照,我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到学校操场上去上,同学们带上你们认为有用的测量工具,去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到操场以后,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测量起来,由于事前我没有给任何提示,全班五十多位同学,除有四位同学不知所措外,其他同学都找了不同的“参照物”──有以自己身高为标准量影子;有以米刻度尺为标准量影长;有以小树为标准量影厂。我在一旁观察他们,指导他们,协助他们,心里泛着甜蜜的滋味:我的学生渐渐长大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次测量活动,还意外的使好几个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补上了这一课,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亲自做一做,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和学生多聊聊天,进行思维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存在代沟的,如何更好的确立教师的参与者、引领者地位,师生间的情感与思维沟通是必
  不可少的。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是渴望与老师沟通与交流的,但往往是不意思或不敢与教师沟通,尤其是数学老师,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害怕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
  每一节成功或不成功的数学课都有其闪光的东西。学生的数学成绩好坏并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生活命运,我在数学课上就意识的向学生表达了我的想法,提出在数学思维训练上我只不过比学生早训练了几年,“闻道在前”,加之“术业有专攻”,所以为师。提出在数学思维训练上人人都是一样的,鼓励学生不能迷信老师,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与老师争论,要敢于怀疑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我还经常以聊天的方式引入复习课和新课,让学生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思维课,效果比较好。
  数学教师在思维训练中要相信学生,要敢于自我批判,向学生学习,学生有一点思维闪光的东西就要给予肯定,多用鼓励话语。只有经常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思维才会有大的进步。教师教风的转变需要教师要有很大的勇气,这也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我个人的教学尝试感觉效果是很好的。数学是奇妙的,又是有趣的。在素质教育方兴未艾的今天,愿更多的学生走出数学的困境,看到更美好的蓝天。
  (贵州省黔西县林泉野坝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指的是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调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从“未知”向“理解”转化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    一、变“教”为“学”,突破知识难点     低年级数学书本上的很大部分知识,学生在课外已获得了,而且印象颇深,但他们的这种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应特别重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始终围绕学生的需要。从 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教师眼里只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这样就会使课堂成为落实以生为本的主阵地。  关键词: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教学创新 能力培养     化学新课程改革贯穿的理念有很多,但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最主要的。以生为本就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艺术性高,操作性强的工作。新课程标准对班主任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语言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艺术、婉转、得体的语言运用,可以使班主任的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天,上课铃响过,一位带其它科目的教师踩着清脆的铃声走进教室。突然,她发现讲台上放着一把扫帚,这时教师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意,大声喝到:“谁放在这的,拿下去,什么班,不想上就早上点吭气,省得人费劲——”声音越来越大,我不由得起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能力、智力、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有些学生逐渐沦为学困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这些“朽木”可雕,化腐朽为神奇,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没有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用英语表达思想时显得力不从心等等,进而无法参与课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目标,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做法。    第一,新授课教学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教材区别于旧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于新知识的引入上更加注重形成
期刊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我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应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我校先后建成了50个教学班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使我校拥有了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有了好的设备,如果不能管好用好,那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我校电教中心与语文教研组通力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     一、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由教师、学生、教学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应注重“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运用“新的教学原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 创造和谐的气氛 ,使学生快乐,
期刊
新课标的产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次大的飞跃,是数学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新课标从形式到内容涵义深刻,新意迭出,自始至终反映出改革创新意识和教改专家的良苦用心。本人认识到:《新课标》蕴涵的新理念、新设计和新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观、数学观和学生发展观。    一、转变数学观,在肯定数学基础性、工具性的同时,着眼于文化角度,从普及公民素质的高度体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在原来对数学的认识的基础上
期刊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    在新课标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