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本文分析了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内容、原则、形式、艺术,相信能对广大教师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教师 家长 沟通艺术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助互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沟通家长,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下面笔者就新时期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沟通的内容
  要把学生各方面表现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沟通的主要目标,紧紧围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增进彼此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一)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特点。
  (二)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难点和困惑、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及措施。
  (三)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学校建设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四)向家长宣传各级各类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发展思路和改革方向等。
  (五)围绕教育热点问题,接受家长及社会的咨询,争取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二、沟通的原则
  (一)平等交流原则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要尊重家长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努力营造和谐、坦诚、友好的交流环境,让家长轻松、愉快、积极地面对学校和教师。
  (二)互相配合原则
  教师要树立协作意识,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只从自身角度出发,一味要求家长配合。要把家长当做亲密合作的伙伴,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与家长亲切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三)主动性原则
  教师是家校沟通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实施者。各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发挥教师在家校沟通中的主导作用,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听取家长意见,提出学生教育的建议。
  (四)差异性原则
  坚持差异主义,根源在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情境本身是多样化的。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判断家长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方法策略。
  三、沟通的形式
  (一)个别沟通
  1.电话联系
  常用的沟通形式,长处是及时方便,简单的问题(如迟到、缺课)一说就明,效率较高,但沟通有很大局限性,不易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效果一般。
  2.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的优点是信息持久、有形、可以核实。这种沟通虽然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但比较耗时,而且缺乏及时反馈。教师无法直接听到家长的意见,无法确保所发出的信息能被接收到;即使被接收到,也无法保证家长对信息的理解正好是教师的本意。
  3.约请谈话
  请家长在约定的时间到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告之情况,共商对策,处理发生的问题。这往往是问题发生后不得不做的补救措施。
  4.适时家访
  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进行家访,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融洽感情,在教育学生问题上达成共识,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
  (二)集体沟通
  1.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等的使用
  家长平时最关心的正是学生的表现、作业、成绩等基本信息,由表及里,得知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可以寻求提高措施。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短信是家校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在使用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的过程中,会给家长发送一些当天作业布置,生活、安全提醒类的信息;教师也会将班级取得的突出成绩,有针对性地发送给家长,与家长分享学生进步的喜悦。
  2.组织好“开放日”活动
  原则上每学期安排1天或2天的时间作为“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参观学生作业、试卷、书画展等,参与主题班队会、家庭知识竞赛、亲子活动,参加听课、评教等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工作,争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组织好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
  4.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家长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各种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又能让家长了解老师的责任感、业务水平,因而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也能避免因家长与老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差异产生矛盾。
  (三)网络沟通
  家长都很想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但苦于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方便和快捷,如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老师可以在QQ群、微信群的空间发讨论帖,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论帖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表现。老师可以在论坛上、QQ群等上听到一些家长的真实声音,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情况。   四、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的准备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状况,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以后的各类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困难、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给以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教师要了解家长的个性与喜欢
  要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教师需要“知己知彼”,在平时的观察和交往中做个有心人。例如,了解家长的个性,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是开朗豁达的还是担忧焦虑的。对于外向型的家长,教师可以以包容的心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与之充分交流;对于内向型家长,教师适当放慢讲话的节奏,注意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引导并鼓励家长表达看法;对于开朗豁达的家长,教师可以较为直接、坦诚地与之探讨孩子的问题;对于容易焦虑担忧的家长,则要考虑孩子的问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注意用委婉的方式和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
  3.教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
  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作业、试卷、作品、活动时教师拍摄的照片或做的文字记录及孩子的成长档案等,以帮助家长更直观、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家长情绪,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总之,教师在沟通前做好“功课”,一方面可为谈话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认同,从而为和谐的家园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4.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和时机
  通常来讲,人都爱面子,家长也不例外,家长既需要在孩子面前有面子,更需要在其他孩子的家长面前有面子。所以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既要注意时机,更要考虑地点,做到保护好学生及家长的隐私,以尽量让家长感到轻松、安全为原则。
  (二)沟通的技巧
  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要面带微笑,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家长,这样会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一方面,我们能从家长的谈话中得到学生的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联盟,才能共同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重任。
  2.真诚是沟通的基础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有效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交换意见,我们都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做家长的朋友,千万不要板起面孔教育家长怎么样,否则很难解决问题。只要老师以真诚为基础,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并以平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分寸是沟通的关键
  老师千万不可把家长与学生等同看待。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口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4.倾听是沟通的良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学会聆听。聆听也是一门艺术,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既要主动告知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更要能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提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你的认真聆听中,家长可以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沟通的深入;从聆听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
  5.时序是沟通的策略
  “哪壶先开提哪壶”,教师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再谈学生校内的表现。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叙述。
  6.鼓励是沟通的目的
  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棍子将学生“打死”。老师和家长沟通应该以鼓励为主,给家长以教育好孩子的信心。所以,老师要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想方设法找出学生的几个哪怕是一两个闪光点加以赞赏,给孩子点儿掌声,增强家长的信心,就会形成教育的合力,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7.指导是沟通的根本
  给家长一个合理化的教育孩子的良好建议,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根本。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好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感到束手无策。一个好的老师要学会将家庭教育的良策献给家长,帮助家长找准教育孩子的方向,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科学方法,让家长感到老师的用心良苦,采纳教师的建议对教育孩子有积极影响。
  总之,老师与家长之间有很多方式方法进行交流,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沟通起来更具有艺术性是众多老师毕生所探询和追求的。通过沟通,教师与家长才能最终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才能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4年秋季,研究生收费政策全面实施,作为国家层面出台的一项严谨政策,它的实施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具备的积极意义非常大,然而就学术研究来说,对于这项政策次要方面的消极影响,学者应该给予关注。在这项政策全面落实后,学者们对该政策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越来越少,这不利于改进政策中不足的那一侧面。作为一个这项政策下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在读研究生,一个政策的参与者,作者通过对部分研究生的实际调查,认为这
目的:通过研究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人类早孕子宫蜕膜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明确uNK细胞在人类早孕蜕膜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
课堂探究性学习已经有很久的历史,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选择某一角度,老师与学生处于对立的立场,相互辩论,师生之间不断在问答之间探究潜在的知识,这实际就是探究性学习的雏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虽有不同的定义,但我认为就是从问题或某一个任务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发展
摘 要: 高校大学生体质普遍不容乐观。鉴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特定模式,不少在校生体质日益衰退。与世界其他各国学生相比,我国学生体质堪忧。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各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并有效提升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但是诸多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无暇顾及或阳奉阴违执行中央有关文件,最终导致一些学校从小学阶段就全面夺走体育锻炼机会。这种现象到了大学阶段并未进一步好转。因此国务院的
摘 要: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让教师们“头疼不已”的教学意外。这些教学意外没有按照教师预期的“剧本”,而走向偏离的轨道。实际上,这些教学意外只要稍加加工,就会成为课堂上的“教学惊喜”,本文就如何加工“教学意外”进行了探究,旨在增强教师的德育契机的敏感性。  关键词: 教学意外 德育 德育敏感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词常常被拿来说道,那就是——教学意外。何为教学意外?从文献可以看出,教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