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关中卤泊滩土盐生产与陕南地甲病防治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南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地甲病高发区域之一,明清以来随着山地开发,病势更趋严重.至少从明代开始,陕西民众已认识到关中卤泊滩所产锅巴盐对于防治地甲病疗效显著,其原因是锅巴盐中含有丰富的碘和其他微量元素.不过,历代政府一再维护官盐系统而打击其视为“私盐”的卤泊滩土盐,官盐制度也固化了陕南民众的用盐惯习,加之陕南地区风气未开、近代以来各级政府卫生知识宣传的不力,锅巴盐在陕南地甲病区的行销长期面临着阻碍而不能充分发挥功用,陕南地区地甲病势长期未得有效控制.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天象仪设计师阿曼德·斯匹兹于1946年设计的A型天象仪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孔投影式小型天象仪.该设备在最大程度保证成像真实性的同时,通过简化制作工艺与仪器结构降低成本,并面向专业人士及普通公众开办讲座、进行即兴演示、积极筹办“旅行天文馆”、组织“天文馆馆长协会”,使得斯匹兹天象仪获取了广泛认同,更将天象仪与天文学教育密切结合,充分体现了小型天象仪的教育辅助功能.其研发及推广能够为我国天文学教育理念的构建提供相关借鉴.
印度中世天文学从内容上深受希腊天文学的影响,但在阿耶波多和婆什迦罗那里,被非常细致地包装成好似印度传统学问之一:(1)形式上它有归命偈向梵天进行了礼拜;(2)认为天文学知识来源于梵天,“天启”是其唯一可靠的认识手段;(3)讨论了天文学之于吠陀祭仪的重要性;(4)更重要的,天文学的终极目标被设定为是获得解脱.这些思想均和印度宗教哲学有着深深的联系,在此对其的源流发展做一番探讨.从中还可以设想出希腊天文学的受容过程,其传入印度的动力来自历算和占星上的实用性,传入后经过上述“印度化”改造后,迅速取代了印度本土天
在社会感知领域所讨论的问题中,人以何种方式被他人感知是其中的一类.称这类问题为社会感知问题.我将讨论其中的两个:“是什么构成了将某人感知一个人而不是别的东西的基础?”,以及“是什么构成了以不同方式感知一个人的基础?”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我确定了一组将某人感知为一个人的例子和视角,这些例子和视角源自对视觉艺术如何表现人的反思.我指出:(1)将某人感知为一个人主要取决于被感知的人如何设想自己和表现自己;(2)进行感知的人所进行的知觉努力.我的研究还表明,以不同方式感知人是将某人感知为一个人的必要条件.因此,将某
大量证据表明,小于3岁的小孩能通过隐性错误信念测试,从而表现出对错误信念的某种理解.这产生了所谓的发展悖论:为什么3岁小孩通不过显性错误信念测试,而小得多的小孩却可以通过隐性错误信念测试?双系统理论认为,存在两个功能上不同的读心系统,即早发的系统1和迟发的系统2,它们分别解释了5岁以上的小孩为何能通过显性错误信念测试,以及小至15个月大的婴幼儿为何能通过隐性错误信念测试.双系统理论受到了已有证据的很好支持,是一个恰当的读心理论.
计算机模拟具有与实验同等的地位,其可靠性问题本质上是由认识不透明性带来的.认识不透明性不是一个二元属性,而是具有程度之分的,大体可以分为认识不透明性(EO)和本质认识不透明性(EEO).基于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具有的是本质认识不透明性,它受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类的认知本质的限制;而基于主体的计算机模拟的不透明性程度除了受认知本质限制,还与主体的知识状态有关.本质认识不透明性不可消除,但主体可根据需要通过减少计算复杂性来降低其程度.计算复杂性不仅与计算模型有关,还与数学解析技术有关.
传统知识论者普遍认为,“知”与“不知”属于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断,知识并不存在等级差异.然而,从知识等级论的角度看,从“不知”到“全知”的认知过程可理解为一个从“0”至“1”的连续体,知识具有等级性.本研究借助大规模语料库BCC和iWeb语料库搜集中文和英文的日常知识使用数据,旨在为知识等级论提供数据佐证,同时从知识构件、知识可错性及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为知识等级论做出理论辩护,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望助推对知识绝对论与知识等级论、知识可错论与不可错论之纷争的消解.
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造成人的单向度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大了资本的影响力,使人们在数据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个体存在被收缩,增强了资本对个体控制的能力;资本通过构建特定场域局限消费者的可视空间,消除人的主体价值,使人成为一种具有商品化特征的存在.由此促生了一种新形态的数字鸿沟,使人们在资本通过技术的影响下延续其阶层所在的惯习.破除资本对个体的控制应该从三维层面着手:在微观层面,引导主体批判性对信息茧房的突破;在中观层面,警惕后工业时代新形态的文化再生产;在宏观层面,正视对资本力量制约的必要性并构建相应的制
在标准概率理论中,将一些非空可能性集的概率赋值为零会引发一系列的零概率可能事件问题.为了解决该类问题,诸多学者提出了“零概率蕴涵不可能”的观点,即正则性要求.由此,学界关于“零概率是否蕴涵不可能”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为了协调正则性要求与标准的概率公理,一种无穷小概率进路被引入,而威廉姆森对这一进路能否拯救正则性提出了质疑.但是,威廉姆森未能理解无穷小概率进路的理论基础.事实上,这一争论的核心在于,界定无穷集合大小的基础是部分性关系还是对应性关系,对这两种关系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无穷小概率进路的实质,
19世纪中后期,澳大利亚殖民定居者凭借着惊人的独创力,改良、设计出了一大批适用于澳大利亚独特地理条件的新型农机具.这一时期,农民不仅在传统犁具的基础上改良了重型破木犁及“毛勒斯法”自制耙等木制农具,同时还设计制造了多种新型农业机械,在农机种类、形制、功效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这些新型农机具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宇宙人文论》是彝族重要的天文宇宙论著作.彝族的天文宇宙观的特点及其与汉族传统的关系是彝族天文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宇宙人文论》中的天文宇宙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与汉族传统进行比较.认为彝族天文宇宙观是以气的阴阳理论为根本,但有很具特色的发展,特别在对日月食的认识中表现出来;其阴阳五行八卦构建的宇宙图式,是以“先天八卦方位”为框架,借用了汉族的象数易体系,受北宋理学易学的影响较大;其天文历法体系,是一年十二个月、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阴阳合历体系,采用的是汉代落下闳创立的阴阳合历模式;《宇宙人文论》中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