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以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发展为主题,从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与时俱进,革新教育教学方式三方面对普通高等院校发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提出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3-02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2005年申报并获批的,2009年开始招生,发展至今有5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年轻的专业。专业下设4个方向,烹饪营养、餐饮管理、西餐面点及师范教育。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新开专业,专业的发展受老牌烹饪高校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我们立足安徽,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全国,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总结这几年专业的办学经验、成果与教训,立足专业长远发展之考量,我们仍需为烹饪高等教育发展提建议,谋划策,为专业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一、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提出的培养能够从事大中型烹饪企业的烹饪工艺组织工作,能够从事科研,能够从事教学工作的“三合一”式人才培养目标,现今看来科研能力培养这方面最薄弱。用季鸿昆先生当初的分析,从事烹饪方向的科学研究需要教师、学生具有广博的生理、化学、生物、物理以及一系列技术科学知识。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等因素,并没有重视烹饪专业的科研发展,直至近些年,烹饪专业的科研活动才初露头角。维持烹饪专业长期而稳定的科研活动发展,需要从多方努力,下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提几点建议。
1.基础课程设置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以高等教育形式发展烹饪教育,是烹饪中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因经验缺乏,烹饪专业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思路为指南,专业教育方面则沿用烹饪中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加以扩展或是加深。基础理论课设置方面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参考,开设生物化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大学数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自然科学的烹饪基础课程在它们原来的领域里并不深奥,但把这些课程与烹饪结合却是比较困难的。烹饪高等教育过程中曾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提升关系不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理由而大批砍掉这些基础课程,直到近些年,烹饪高等教育往科学化、高学历化发展口号的提出,这些基础课程才慢慢有选择性地被恢复。
2.教材选用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高等教育经过31年的发展,不论是生源素质还是教育者的专业、文化素养较之初有了很大的成长,我们不仅要培养高素养的技术能手,更需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素质职业能手,这是新时期我国烹饪事业往高新科技之路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更需用心。烹饪专业现用教材较混乱,不少专业基础课教材是在中高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如烹饪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烹饪化学》即由原来高职《烹饪化学》改编而来,教材内容上存在很多错误;有些专业方向课程的教材甚至是直接沿用高职教材,如《营养配膳与设计》、《现代厨房管理》等。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符合普通高等教育需要的专业教材,因此,我们需要将人才拧成一股绳,重新探讨烹饪高等教育的教材的修订,走出发展的一步。
3.毕业考核方式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专业学生取得高等教育毕业和学位证书至今无统一标准。有些高校采用毕业考的方式考核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情况,在修完四年本科所需要的学分基础上,毕业考试合格者即可获得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现如今,烹饪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统招生)时代,采取毕业考的方式已然不再符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的要求,因此近些年有些学校采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比如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经过两年的试行与验证,表明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是可行的,可选课题较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资、科研基金方面的不足,实验设备不齐,等等,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将更加得心应手,毕业生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烹饪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培养“三合一”人才的培养目标。
4.实验室建设应跟上发展步伐。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生源素质到师资力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师资方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烹饪与营养教育教研室有教工8人,具中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师资力量相对较厚实,可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却跟不上发展步伐,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满足正常或是较高水平的研究需要,学生做毕业论文、老师做科研大多靠外借,严重制约科研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二、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
烹饪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服务于这个行业,因此其职业属性是非常明确的,但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以安徽科技学院的为例,提几点意见与建议。
1.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协调统一。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可明显发现理论课程开设偏多。以专业方向课西餐制作课程为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30实验课学时为6,这种理实学时搭配明显重理论课教育;对于学生需重点掌握的一些专业基本功,如刀、勺、翻锅、面团调制等实训课程在学时数安排上虽不少,但大多集中在学期末的最后两个星期集中上课与理论课联系不够紧密,且因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多进行小组练习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这种偏“文”式人才培养在学生就业实习时很容易暴露弊端,当实习单位没有那么多管理或是行政岗位职缺时,大部分学生是被安排进一线岗位的,学生心理上容易有较大的落差,职业认同感急剧下降,不愿意实习或是频换单位实习的现象较常发生。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校对时,我们要充分结合这些已显示出的问题,因地、因时制宜,做到理实协调的统一。 2.继续推进与深化产学研合作。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产学研合作办学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与优势力量,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办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注入资金,借助学校的专业师资,帮助解决企业问题,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企业也经常性派领导、专业技术人才进学校课堂,帮助深化人才培养。这种以社会企业或是单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专业的职业属性,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研室,在产学研合作办学中获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帮助解决企业不少疑难问题,获批国家专利7项,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几十项。我们现在或将来需要做的是:继续推进并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创建产学研合作联盟或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专业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3.学生企事业单位实习效果评价由结论式向过程式转移。安排学生进企业或是单位进行实习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时间安排上,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学生进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时间为一年。作为校内人才培养方,我们的学生进了企业,对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方方面面的监管不能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进了企业一切都由企业接受管理。我们教师作为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应确确实实为学生校外实习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如:以周为基本单位,收集学生周实习报告,重点关注学生实习心理变化,实习中所遇各种问题,在能力范围内及时与企业沟通,保证学生实习工作的顺畅;以月为单位,指导教师进企业与学生面对面做阶段性工作汇报,针对普遍或是突出问题进行心理或是技术指导,并指导与帮助学生做好实习资料的整理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切实帮助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能力。
三、与时俱进,革新教育教学方式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区别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或是教师课堂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有限的4年本科学习教育生涯中,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解决及实际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是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大力倡导的能力本位教育。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对我们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及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传授课本知识,这种“填鸭式”、被动式教学法已然不再适应或是满足能力本位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的教育观、教学法应与时俱进,哪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培养人才,达到或是超出预期目标,我们就该勇敢地革新,而不是坐在传统的板凳上观望别人探索。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与教研能力及水平,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这些方向着手进行教法改革,相信我们定能培养出优质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爱东.能力本位教育在现代高等烹饪教育中的实现[D].扬州大学,2007:12-13.
[2]季鸿昆.当前我国烹饪高等教育的困惑[A].首届中国烹饪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8).
关键词: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3-02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2005年申报并获批的,2009年开始招生,发展至今有5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年轻的专业。专业下设4个方向,烹饪营养、餐饮管理、西餐面点及师范教育。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新开专业,专业的发展受老牌烹饪高校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我们立足安徽,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全国,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总结这几年专业的办学经验、成果与教训,立足专业长远发展之考量,我们仍需为烹饪高等教育发展提建议,谋划策,为专业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一、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提出的培养能够从事大中型烹饪企业的烹饪工艺组织工作,能够从事科研,能够从事教学工作的“三合一”式人才培养目标,现今看来科研能力培养这方面最薄弱。用季鸿昆先生当初的分析,从事烹饪方向的科学研究需要教师、学生具有广博的生理、化学、生物、物理以及一系列技术科学知识。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等因素,并没有重视烹饪专业的科研发展,直至近些年,烹饪专业的科研活动才初露头角。维持烹饪专业长期而稳定的科研活动发展,需要从多方努力,下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提几点建议。
1.基础课程设置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以高等教育形式发展烹饪教育,是烹饪中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因经验缺乏,烹饪专业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思路为指南,专业教育方面则沿用烹饪中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加以扩展或是加深。基础理论课设置方面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参考,开设生物化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大学数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自然科学的烹饪基础课程在它们原来的领域里并不深奥,但把这些课程与烹饪结合却是比较困难的。烹饪高等教育过程中曾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提升关系不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理由而大批砍掉这些基础课程,直到近些年,烹饪高等教育往科学化、高学历化发展口号的提出,这些基础课程才慢慢有选择性地被恢复。
2.教材选用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高等教育经过31年的发展,不论是生源素质还是教育者的专业、文化素养较之初有了很大的成长,我们不仅要培养高素养的技术能手,更需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素质职业能手,这是新时期我国烹饪事业往高新科技之路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更需用心。烹饪专业现用教材较混乱,不少专业基础课教材是在中高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如烹饪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烹饪化学》即由原来高职《烹饪化学》改编而来,教材内容上存在很多错误;有些专业方向课程的教材甚至是直接沿用高职教材,如《营养配膳与设计》、《现代厨房管理》等。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符合普通高等教育需要的专业教材,因此,我们需要将人才拧成一股绳,重新探讨烹饪高等教育的教材的修订,走出发展的一步。
3.毕业考核方式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专业学生取得高等教育毕业和学位证书至今无统一标准。有些高校采用毕业考的方式考核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情况,在修完四年本科所需要的学分基础上,毕业考试合格者即可获得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现如今,烹饪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统招生)时代,采取毕业考的方式已然不再符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的要求,因此近些年有些学校采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比如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经过两年的试行与验证,表明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是可行的,可选课题较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资、科研基金方面的不足,实验设备不齐,等等,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将更加得心应手,毕业生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烹饪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培养“三合一”人才的培养目标。
4.实验室建设应跟上发展步伐。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生源素质到师资力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师资方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烹饪与营养教育教研室有教工8人,具中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师资力量相对较厚实,可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却跟不上发展步伐,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满足正常或是较高水平的研究需要,学生做毕业论文、老师做科研大多靠外借,严重制约科研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二、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
烹饪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服务于这个行业,因此其职业属性是非常明确的,但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以安徽科技学院的为例,提几点意见与建议。
1.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协调统一。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可明显发现理论课程开设偏多。以专业方向课西餐制作课程为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30实验课学时为6,这种理实学时搭配明显重理论课教育;对于学生需重点掌握的一些专业基本功,如刀、勺、翻锅、面团调制等实训课程在学时数安排上虽不少,但大多集中在学期末的最后两个星期集中上课与理论课联系不够紧密,且因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多进行小组练习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这种偏“文”式人才培养在学生就业实习时很容易暴露弊端,当实习单位没有那么多管理或是行政岗位职缺时,大部分学生是被安排进一线岗位的,学生心理上容易有较大的落差,职业认同感急剧下降,不愿意实习或是频换单位实习的现象较常发生。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校对时,我们要充分结合这些已显示出的问题,因地、因时制宜,做到理实协调的统一。 2.继续推进与深化产学研合作。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产学研合作办学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与优势力量,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办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注入资金,借助学校的专业师资,帮助解决企业问题,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企业也经常性派领导、专业技术人才进学校课堂,帮助深化人才培养。这种以社会企业或是单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专业的职业属性,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研室,在产学研合作办学中获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帮助解决企业不少疑难问题,获批国家专利7项,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几十项。我们现在或将来需要做的是:继续推进并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创建产学研合作联盟或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专业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3.学生企事业单位实习效果评价由结论式向过程式转移。安排学生进企业或是单位进行实习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时间安排上,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学生进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时间为一年。作为校内人才培养方,我们的学生进了企业,对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方方面面的监管不能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进了企业一切都由企业接受管理。我们教师作为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应确确实实为学生校外实习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如:以周为基本单位,收集学生周实习报告,重点关注学生实习心理变化,实习中所遇各种问题,在能力范围内及时与企业沟通,保证学生实习工作的顺畅;以月为单位,指导教师进企业与学生面对面做阶段性工作汇报,针对普遍或是突出问题进行心理或是技术指导,并指导与帮助学生做好实习资料的整理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切实帮助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能力。
三、与时俱进,革新教育教学方式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区别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或是教师课堂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有限的4年本科学习教育生涯中,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解决及实际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是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大力倡导的能力本位教育。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对我们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及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传授课本知识,这种“填鸭式”、被动式教学法已然不再适应或是满足能力本位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的教育观、教学法应与时俱进,哪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培养人才,达到或是超出预期目标,我们就该勇敢地革新,而不是坐在传统的板凳上观望别人探索。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与教研能力及水平,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这些方向着手进行教法改革,相信我们定能培养出优质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爱东.能力本位教育在现代高等烹饪教育中的实现[D].扬州大学,2007:12-13.
[2]季鸿昆.当前我国烹饪高等教育的困惑[A].首届中国烹饪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