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人到中年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ish_z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了半生,他极少做出冒险的举动,几乎克己复礼地遵守着本分——他最喜欢的战争场景始终不是见血封喉的那一瞬间,而是敌我双方开战前错剑致礼的那个仪式。
  几个月前,49岁的何冰进入到时下最典型的娱乐工业体系之中——他签了人生中第一家经纪公司。
  这一两年,何冰觉得自己开始遭遇中年危机。能接到的角色都接近老年人了;以前出去见人都得喊别人“哥”“姐”,现在到人群中一看,谁都比自己小;身体机能也开始退化,以前连续拍戏十几个小时都能斗志昂扬,现在连续作战七八个小时,他就得依靠意志力去说服自己了;他不会使用电脑,只用DVD看碟,和一帮端着电脑的年轻人在一起开会时,他感觉自己变得可有可无、不合时宜。他内心分娩出一种隐隐的担忧:我会不会已经被时代甩掉了?


  1991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何冰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工作。当时技术革命尚未汹涌而至,很多老先生还处在抵触电视剧的状态中,“大家觉得这不是艺术”。在何冰的回忆里,这部有着良好文化传统的老机器还在按照过去的方式运转。
  “以前在北京人艺就是面对剧场和观众,出去就是面对电影院电视台,可现在网络突然来了,我就觉得特陌生。”中年演员的不安全感从四面八方袭来,何冰担心自己故步自封。“当这个职业召唤你的时候,绝不会通知你,而当你被挤下车、看着这个车的背影时,你也不会知道你是怎么下来的。”
  何冰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谈论起:当这个世界已不再是你年富力强时熟悉的那个世界,你该如何应对?
  何冰给出的答案言简意赅:“要工作,不停地工作。”
  “只有去做才有意义,否则一个人坐家里没意思,它不能给你营养。可能真有那样的高手,坐在家里参禅修道就能获得灵魂上的自由,但我没见过。所以要迎着生活,勇敢地上去……勇敢是我们这个年纪最豪迈的姿态。”何冰说。他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也对签订公司怀揣着良好的愿望:“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帮到我。”
  为了团队协作,何冰被迫开始使用微信,在采访和拍摄时收起自己的倦怠和懒散。
  内心谦虚到自卑
  何冰出生于1968年,19岁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和同班较早出名的陈小艺、江珊相比,有点鞋拔子脸的他几乎没有沾上青春年少的光:他既没有风流倜傥的脸,也很早就失去了轻盈的世俗快乐。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逢年过节时,父母带他去北海公园玩,路上能买一根冰棍就已经是极大的慷慨。可何冰说他从未从中获得愉悦感,甚至不理解逛公園能带来什么乐趣。他觉得自己从小就有点悲天悯人。
  后来决定考中戏,是因为自己成绩太差,“华山就这一条路了。”三试时,考场设在中戏办公楼四楼,学生们拉着大幕考,何冰好奇,拉开侧幕一看,底下坐的都是于是之、蓝天野这样的表演艺术家。“就为了招一帮学生,一群戏剧大师坐在下面。”何冰感慨。
  1991年中戏毕业之后,何冰来到北京人艺工作,每月工资99元。他跑各种龙套,杵在台上戳大枪、在侧幕出声不露脸,或者全场就说一句台词。
  为了赚钱,他去一些剧组面试,对方客客气气倒杯热水,说:“回头给你打电话。”何冰出门才想起来:对方其实连自己电话都没留。那时候流行音乐电视,吃外形的亏,他还是只能演一些不起眼的龙套。他害怕命运不会选择他,他害怕表演无法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
  那段时间光景惨淡,何冰记忆中总是漫长的冬天,“非常迷茫,非常孤独。”人艺的舞台监督告诉了他一个在冬天吃饭的办法,于是他一整个冬天都那样吃饭:支一个蜂窝煤的炉子,锅里放满水,塞一大把不值钱的白菜进去,小心翼翼地捞两片速冻的羊肉,再买张大饼就着卤酱吃。他彻夜彻夜地读小说,白天睡到下午四五点再去剧院后台洗个热水澡,“觉得自己像个人了,开始跑龙套。”
  这样的境遇直到1996年参演《甲方乙方》才有所好转。在这部公认的贺岁片鼻祖电影中,何冰饰演“好梦一日游”四人组中的梁子,和他搭戏的演员是导演冯小刚、已经拿到戛纳影帝的葛优、已凭借《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等电视剧为人所知的刘蓓。电影获得了1997年度“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何冰终于从一名龙套演员熬成了主角。他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主演的电视剧《空镜子》《浪漫的事》都有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但也就在那段时间,从贫穷中解脱出来的何冰开始生出一种新的自我怀疑:我竟是这样一个视财如命的人?
  他将嗔怒娇痴全写在脸上,为了赚钱,他拍了烂电视剧。对于烂的标准,他非常斩钉截铁:“凡是我演得不好的电视剧,我都没有进入过角色。观众不喜欢的、没出名的,都是不好。”
  “没有出名的就一定不好吗?没有遗珠吗?”
  “没有。我们电视剧领域的创作还没有那么阔,但凡有一点好,观众都会鼓掌称赞,因为坏的太多了。”
  去年何冰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第一句话就是:“何老师,这里有一个戏,您看一下。”何冰问:“是什么戏?”对方答:“XX韩剧您看过吗?就这戏。”
  “你拍戏是为了什么啊?你是有思想、有话想说才拍戏对不对?结果就是复制。”何冰说,“玄幻没问题,小鲜肉也没问题,只是缺少国字号的正剧,好像也不对吧?我相信所有人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在谈小鲜肉的高片酬,而是在谈论他是否有与高片酬匹配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怀疑自己是“钱狠子”不久之后,何冰给父母买了一套房,心才逐渐定了下来。他不再急吼吼地接戏,安慰自己之前“什么戏都接”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他庆幸自己很快从掌声和名利中清醒,也庆幸自己本质上并非唯利是图之人。他承认当前的电视剧在营养传播上趋弱,但也感激它依然生机勃勃:“养活了一帮人,算是最大的功德。”
  2005年3月,何冰主演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在央视一套首播,第二周的平均收视率达到7.85,甚至超过了《新闻联播》,在2005年上半年央视播出的所有电视剧中位居第一。2015年,他和青年导演徐昂合作,主演了口碑上乘的《十二公民》。电影获得了罗马电影节最高奖项“马可·奥雷利奥”奖,何冰饰演的8号陪审员延续了宋慈身上的刚正不阿,成为主导电影走向的关键人物。   “我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作为人,我们都有惩恶扬善的欲望。这两个角色,并非我演得多好,而是这种感情我们是共通的。”何冰说他至今都对自己在《大宋提刑官》中的表演感到汗颜,认为那种表演枝蔓丛生,子弹库里有点装备就恨不得倾囊而出。
  他把自己当作这些作品的局外人,戏份一杀青就决绝告别,偶尔打开电视看见自己的脸,他都不作停留。他认为自己还没拍出能够配得上“艺术家”称号的作品,而中国满地都是艺术家只是因为“这三个字给得便宜”。“这个称谓意味着位置和待遇,而且中国很多艺术家,是熬到了歲数才称为艺术家。就跟作家一样,真配得上作家的有几个?你作品得有力量啊,不是说这辈子写了好几千万字都是烂文章,就能称为作家。”
  何冰将这条线设得很高,因而觉得自己还离得很远:他内心有荣辱,还会因表扬而高兴,为批评而生气——“演员要活在掌声中,可又不能贪恋它。”这是他一直在琢磨的课题。他说纯种的混蛋才是艺术家,而自己,还是一个内心谦虚到有点自卑的人。
  贤夫良父
  性格决定命运。在何冰看来,自己的“境界不高”直接取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咱就是北京胡同小老百姓家的孩子。从小‘大拨儿轰’上门口板厂小学、龙潭中学,瞧着人家穿着光明、汇文重点校校服的孩子那叫一个羡慕。”而对于和自己一样的同学,何冰不是羡慕,而是嫉妒:“放了学,人家粘蜻蜓捉迷藏,我就得老老实实回家,父母管得严不让出去;你要玩也行,可能回家就没你的饭了。”被管怕了的小何冰,对自己就只剩下恨了,“恨自己天生胆小。”1980年代,离他家不远建了北京游乐园,“过山车,一回都没敢上去;十米台,倒是上去了,怎么上去怎么下来的,腿软啊,丢人丢大发了。”
  多年以后,一位穿过被何冰羡慕的校服的女孩子,成了他贤惠美丽的太太。作为过来人的何冰开始传道,建议全北京的未婚男青年找媳妇就要找“从小没被吓唬过的”,“这样的姑娘不会做梦,人家实实在在过的就是好日子,没有过不去的事儿。我带着所谓的梦想跟人家拼搏了半辈子,幸福指数跟人家一比,差飞了。”何冰坦言,舞台上“羡慕濮哥、羡慕大导,人家是英雄”,而生活中最羡慕的就是自己太太,因为“她是最幸福的人,是我们全家的定心丸”。
  虽然幸福感天壤之别,但何冰夫妇也算青梅竹马,最关键的是“她能满足我严重守旧的生活习惯”。“每天早起被窝一伸手,不凉不烫的酽茶,嘬两口,再来一嗓子京剧”,幸福的一天就开始了。拍戏挣钱养家再累,“有我媳妇包的饺子下的炸酱面,再和摄制组的小哥们切两盘FIFA,什么烦恼都没了。”
  又过了几年,何冰贤惠美丽的太太,为他生下了聪明可爱的儿子。“累?更轻松了!”何冰说自己以前是恨不得死在摄制组的人,现在有孩子了也有了犯懒的理由,“连外地拍戏都基本不去了。”但就算在北京,何冰也基本是甩手掌柜,“三点半接孩子,我该上戏了,管不了;等到家了孩子早睡了,孩子上学去了我还没起呢。我现在太简单了,每礼拜媳妇看下我的钱包,给我搁点钱,就完了。大事小事都不用我管,加油都不用我管。”“什么?应酬累不累?”导演徐昂说,“冰哥不爱下馆子,每回聊戏,直接把我们拉他家去,‘让你嫂子给你热点剩饺子,茴香的’,就差把他们家钥匙给我了。你说他累得着吗?”
  但甩手掌柜有一件头等大事是必须负责的——“我只负责跟我儿子玩。”何冰几乎戒掉了所有其他娱乐,和儿子一起从零学起了网球。
  更令何冰偷着乐的是,儿子似乎遗传了他的艺术天赋,“我在书房放京剧,他也摇头晃脑;看我演戏,他坐下面两个多小时连厕所都不带去的,笑的也都是该笑的时候。”至于要不要子承父业,何冰给出了五个字“自己看着办”,“我不想让自己身上最不愉快的‘被管’的记忆,让他也有。”所以,何冰家的小区最快乐的孩子,非他儿子莫属,“他天天在院里和小朋友玩,别的家长来管,我还向着孩子说话:就让他们玩吧。现在暑假,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的假期时间?奔跑不也锻炼身体吗?”
  尽管不愿给自己的孩子成长的阴影,但何冰坦言:“我也打过孩子。”那是有一次在上海,全家进玩具店,孩子想要件玩具,但这件他已经有了,何冰当然理拒,结果孩子不干了。“你拽他走,他赖在地上‘滚大泼’。”于是何冰心平气和地说:“儿子,这样你看,我现在当着这么多人不打你,但回家必须打你。不是因为这个东西,而是你可以站着跟我讲理说你的要求,你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在何冰看来,尽管自己的儿子已经不再可能如自己“就是胡同小老百姓的孩子”,也不一定子承父业,但得像个有样儿的北京小老爷们儿,“这个没商量”。
  演给自己看
  这两年,何冰作品不多。除了《白鹿原》,最近在电视上出现,还是在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中。他读郁达夫写给沈从文的信、读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信、读编剧蔡春猪写给自闭症儿子的信……沉郁顿挫、字句铿锵,话剧舞台上的多年锤炼使他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掌控力。
  1999年和2004年,何冰曾两次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2011年,他与陈道明合作《喜剧的忧伤》,全部18场演出卖出16200张票,创下北京人艺的票房纪录。
  很多人认为何冰已经成为人艺的台柱子,但何冰自己却不太当真:“大家随便都是台柱子,这已经不值钱了。一个房子哪需要那么多柱子?自己得知道斤两。”
  他也不认为获得梅花奖的两部话剧是他的巅峰状态。在他眼中,迄今为止在舞台上出神入化的经历就只有一次。
  有一年他在话剧舞台上演《窝头会馆》,有一幕要砸酒瓶子,没用对劲儿,手指上嵌了一大块玻璃碎碴,戏服的大宽袖子里瞬间被鲜血染红了。当时距离演出结束还剩五分钟,搭戏的演员以为出了大事,正想起身放弃演出,何冰赶紧用眼神制止她。在余下的时间里,何冰脑子再没有空间去想表演的技术,惟一能做的便是安静、规矩地演完。他不再有炫耀,也不再有骄矜,在对外力怀有巨大恐惧时,他进入了一种修禅的境界。
  何冰信奉从局限中能获得广袤的自由,也希望把人生苍凉的底色氤氲于每一个角色之中——苍凉,他说这是他的人生观:“人生最终就是这样,不过我们同时还在寻找阳光而已。所有的事情都在提醒你,当你经验最丰富、人生进入最好阶段的时候,突然你就老了。”
  在人艺舞台上,何冰曾和戏剧大师林连昆演过几百场话剧。这是他的高山:“(林连昆)站在台上宠辱不惊,又是角色又是自己,水乳交融,他就像一个指挥家一样指挥着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太灵巧了。”但也正因如此,何冰内心产生了深深的惋惜:“在他们最好的时候往往没戏演了,可能是不需要了,可能是你自己身体不行了,可能你不符合现在的审美价值观、年轻观众不要看了……这些都是可能的问题,你说能不悲凉吗?但这就是你一生努力的过程。”
  随着林连昆、于是之等老先生相继过世,人艺也从枝繁叶茂的鼎盛落入时代的次席。这几年,资本一窝蜂涌入影视剧行业,大多数演员从舞台走向镜头,从此不再回头。对于表演行业被大量热钱包围,何冰坦言在目前中国的创作领域,真正的富人还没有诞生。
  “你没有力量和资本对抗,也不能要求别人对物质无欲无求。我们也没有权利要求资本懂戏,所以你不能责怪它,甚至你应该觉得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资本终于来了,因为不来更不好。只是我们从业者首先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由衷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在人艺浸淫多年,何冰说那种鼓励塑造人物的表演观念、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早已长在了自己身上。他在日常生活中抽熊猫香烟、爱干净、穿时髦的窄脚裤,可在内心,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旧时代的人:“我谈的这些事儿,哪件不是穿长衫的?”
  这些年,何冰的阅读兴趣集中于物理、宗教和哲学。在很多问题上,他都流露出宿命的论调:“从猿变到人,恒定的东西没变,人就没变。我们的贪婪变了吗?自私变了吗?这些也不是坏词,不然哪来社会进步?”
  他不介意自己能否跟上新闻,因为他认为人类就是不断地复刻重制,连阳光都是8分钟之前的,“哪有什么新消息?”
  他不妄图僭越哲学家对宇宙命题的思考,只想以演员的使命把住人性善恶的根。活了半生,他极少做出冒险的举动,几乎克己复礼地遵守着本分——他最喜欢的战争场景始终不是见血封喉的那一瞬间,而是敌我双方开战前错剑致礼的那个仪式。
  “所有的表演说好听点是演给别人看,说实在话,是演给自己看。我只想圆圆满满地演完演员这个角色。”何冰说,这是人到中年、身上插满标签之后,他,惟一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东西。
其他文献
种姓政治是印度特有的政治现象,是印度传统种姓制度在政治领域的反映。长期以来,种姓这个最不民主的制度一直以独特方式影响着印度社会。“印度怎么啦?”  2月中旬,印度北方比邻首都的哈里亚纳邦发生了持续数日的严重骚乱。肇事群体是一个叫做“贾特”的高种性族群,他们强烈要求享受国家给予低种姓的一种政策优惠——在政府部门招员、国营企业招工以及高等院校招生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为其保留名额。  这是哈里亚纳邦贾特
期刊
基礎研究结果属于全人类,只有把论文发表在OA期刊上,它才真正属于全世界,因为任何能上网的人都能获取。  一篇题为《学术界每年向国外“进贡”数十亿的论文版面费,惊心触目!!!》的文章,在微信传播中阅读量已达“10万+”,目前仍在不断被转发。该文把中国学术界向国外OA期刊贡献的“天价”版面费推向了公众视野。  OA期刊英文全称是Open Access Journal,中文译为“开放存取期刊”,是近十几
期刊
不断下跌的卢布汇率和随之而来的巨大的经济不安全感,让俄罗斯人开始积极攒钱。尽管存款年利率已降至低于10%,通货膨胀率逼近13%,但民众仍热衷于减少或推迟消费,积极储蓄,或者想尽办法将储蓄换为外币。  据俄罗斯新闻网站“Gazeta.ru”报道,到2016年年初,俄罗斯公民积蓄已接近4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3300亿元),同比增加了約52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42.9亿元),其中外币大约有300多亿卢布
期刊
朝鲜媒体间接证实,前人民保安部部长李明洙接替李永吉,成为金正恩执政以来的第五位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这是猜测人民军总参谋长换人以来,朝鲜媒体报道中首次出现新的总参谋长。  李明洙现年82岁,是朝鮮军队元老,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时期的“三大将”之一,曾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人民保安部长,2012年4月在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会议上补选为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如同去年朴永植接替玄永哲出任人民武
期刊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一系列控枪举措,以期望通过行政手段遏制美国频发的枪支暴力犯罪,并敦促美国国会在控枪问题上有所作为。其间奥巴马“含泪”发表了动情演讲,期待以“情感+行政”雙重手段在任期内留下最后一笔政治遗产。  CNN发布数据称,从2001年到2013年,406496人在美国本土死于枪械。这个数字让奥巴马这个“民主党里的自由派”一直耿耿于怀,他也从来没放弃控枪努力。新年伊始,奥巴马终于如
期刊
新婚夫妇可以获得最多1万美元(约合6.48万元人民币)贷款,只要不离婚,这笔钱就不用还,一旦离婚,这笔钱须连本带息归还。这是美国西雅图企业SwanLuv推出的一项金融服务。  想获得这项贷款的新人可向SwanLuv提出申请。他们会根据申请者提交的材料分析婚姻前景,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利率。  如果分析结果显示婚姻前景良好,那么利率会定得较高,也就是说,这样的婚姻很可能终生无须还款,而一旦婚姻触
期刊
李书磊不仅在政界颇受关注,他也曾是文学评论界的明星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界,时常能见到这位北大才子的精彩文章。  2016年1月4日出版的《北京日报》称,近日,中共中央批准:李书磊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和市纪委书记,叶青纯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委员和市纪委书记职务。  而李书磊职位变动之所以引人关注,还在于他的“神童”身份:14岁考入北大,44岁被提拔为中央党
期刊
英国政府认定良好的家庭关系是解决贫穷问题的关键,曾于2011年推出育儿教育计划,但成效远不达标。  如今,英国首相卡梅伦决定旧事重提,再次推出育儿教育计划,并计划强制所有家长参加,让他们学习育儿之道,避免英国成为“保姆国家”。  卡梅倫表示,所有家长、特别是首次生育的家长均需了解如何跟子女游玩、沟通,以及令子女守规矩等。他指出,保姆可在婴儿出生后数周至数月照顾他们,但其他范畴仍需家长负责,参加育儿
期刊
2015年的最后一天,普京签署了最新的《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的战略》评估文件,代替了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2009年版本。值得注意的时候,在这份40页、116条组成的文件中,美国被首次列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威胁之一,表明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俄罗斯将自身定位由“一个世界大国”,更新為“巩固作为世界领导者之一”的地位。  “在全球的问题和危机中,俄罗斯仍然维持了自己的地位,但这一地位
期刊
美国历史上多位总统及重要人物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当第一批精神类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上市时,白宫便率先购入。  美国2016年总统初选正在火热进行中,此间,评论人士可能偶尔会猜测唐纳德·特朗普是否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最后决定不参选的乔·拜登是不是陷入了抑郁、希拉里·克林顿是否偏执……  随着时代变迁,美国公众对政治家身份和私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宽松。唯一的禁区似乎只剩下精神疾病患者——在大多数人看
期刊